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传承之再创地球文明 » 第38章 语言和文字

第38章 语言和文字

    夏禹借着教所有狩猎者们射箭的机会,确定了自己的初步改造计划:每天上午进行跑操、队列训练和弓箭练习,下午则进行狩猎的实践活动来获取每天必须数量的肉食。根据捕获猎物的多少,还会组织集体性的毛皮鞣制、制盐、制窑等其他生产实践工作,晚上则开展识数和识字的学习。其中识数和识字的学习,是针对整个部族的,无论男女老幼一律参加,而且该项学习还要与晚上的食物挂钩。

    白天的任务是要确保他们拥有自保的能力,也是今后他们能够生活的更好的基础。

    这些知识就算没有夏禹的存在,相信在今后漫长的人类发展和进化过程中,早晚也会摸索出来。对此夏禹只是教了个大概,作为一个引领者,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在实践生活中去摸索。

    夏禹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投入到教他们识数和识字的教学之中。这才是传承华夏文明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

    为此作为主讲老师的夏禹,将全体族人按照年龄结构分为3个学习小组,分别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6-12岁为低年级小组,12岁以上可以出去打猎的作为中年级小组,剩下的老幼病残则作为混合组。

    其中,6-12岁的年级小组是夏禹教育的重点对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几乎都是一张白纸,一双双神采奕奕的眼睛淳朴、自然,有流露求知的渴望。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华夏文明的教育,让他们说汉语,写汉字,并在今后用汉字来书写他们的历史,夏禹对此自鸣得意。

    为了更好了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除了用晚餐的食物挂钩之外,夏禹还绞尽脑汁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授数字和数学一定要用每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教学,这种案例在实际生活中简直是随处可见,比如夏禹经常在教学开始或者教学过程之中随机提出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来让他们回答。例如:他会随机摆出几快烤熟的野猪肉,让他们说出数量并写下数字,只要答出来了就会将这几块野猪肉奖励给回答者当作晚餐。诸如此类简单的问题夏禹每次上课都会问出好几个,目的就是吸引人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每个会数数,会写数字就好。

    教授语言和文字夏禹则采取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每天一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故事开始,将华夏古代传说中的诸位神人在上个纪元的原始社会中不断奋斗、追求理想和美好生活的伟大开拓精神,传授给这个的纪元的原始人类。

    纵观中国古代神话,其实就是一部我们祖先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最终征服自然的历史。夏禹一直都觉得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来代替之前的那一套摇头晃脑的之乎者也,使其作为中国孩子的启蒙故事,更能激发出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

    这种通过讲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方式来传授华夏文明的方式,由于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兴趣,其效果自然是十分让人惊讶的。

    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原始时代,每当夏禹用各种数字游戏,教完简单数学知识之后,他们都会自觉的围城一圈,用极度渴望的表情,等待着夏禹给他们讲那些对他们来说犹如天马行空一般的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的故事,让他们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世界的形成;女娲造人的故事,让他们第一次思考自己的来历;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第一次让他们开始对身边的花草树木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大禹治水的故事,第一次让他们知道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来改造自然。夸父逐日的故事,让他们第一次开始想象自己脚下山川河流的形成原因。后羿射日的故事,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想要与天地决斗的种子。而雷泽华胥的故事,则让人们开始追求爱情的美好,让他们知道了爱情的可贵和真正意义。火神祝融的故事则让夏禹自己也有了传承,凭借夏禹独特的钻木取火技艺、制盐技术等等众多神迹,众人纷纷把夏禹也当做了神的传承,由此夏禹也更加巩固了自己的绝对地位。

    信仰的诞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而言,有其必然产生和不断延续下去的特殊意义。人类文明的传承离不开信仰的传承,对此夏禹也是乐见其成的,与其任那些无序的原始的信仰野蛮生长,蛊惑人心,还不如让自己来创造一种信仰,让信仰引领华夏文明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华夏文明之所以延绵不绝,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固定的信仰,但实际上刻在华夏民族骨子深处的信仰,是对宗族、对家国的一种绝对信仰。

    用华夏的上古神话故事,结合夏禹的自己所创造的种种神迹,夏禹正在十分努力的营造一种氛围,那就是让人们相信只要能学好神的语言和文字,获得了足够的知识,就能借助神的力量,过上那种不愁温饱,没有严寒的幸福生活。

    在这种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氛围下,阿大部和有盐部的族人,对于汉语言和文字学习的热情,也是十分狂热。这种集体学习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