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刘备传 » 第七十四章 部堂召见

第七十四章 部堂召见

    接下来的两天,刘贝都是平静地留在陕西会馆等候,他相信自己会有一个公平的待遇。

    这天一早,他和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吃早饭。清粥小菜,他吃的很香,正这时,有个伙计在外敲门,刘贝让他进来。

    伙计恭敬道:“刘大人,有吏部的人来找您。”

    刘贝不知何故,估计是京察的考绩下来了,连忙开门,请来人进来。

    “刘贝屡破贼寇,官声清明,京察议,擢升刘贝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

    过来的是一个吏部司务,在明朝是个从九品的官职,一般就负责下发些委任状,跑个腿什么的。刘贝从他那里接过行文,随司务前往吏部报到。

    正常的官员升降或者调任流程,去吏部无非是说几句感谢的话,然后领了官服与官凭,磨蹭一会,也就一个时辰就办完了。

    接待刘备的是吏部验封清吏司郎中张涛奋,张涛奋向刘贝讲述了一下吏部的决定,然后便让刘贝去领官服、官凭。

    但是刘贝并没有动弹,而是平静的看着张涛奋道:“敢问张大人,下官如何前往辽东就任?”

    张涛奋奇道:“刘大人,你又不是初入仕途,就如你去澄城上任一般就是了。”

    刘贝道:“张大人,如果是这样,请恕下官不敢上任,还请吏部另请能臣前往辽东。”

    刘贝虽然不清楚吏部为什么安排自己这个差事,但他很明白这个差事的可怕,说白了就是个送死的差事,否则也不可能掉到自己脑袋上来。

    如果老老实实的就这么傻兮兮的跑去上任,那他就不是几起几落终成大业的刘皇叔了,

    张涛奋皱眉道:“刘大人,此地乃是吏部衙门,莫要在此玩笑。”

    刘贝笑道:“张大人,在下虽在地方,但是辽东之事也略有了解,如果本官就这么去辽东,只怕到了辽东之日便是本官的人头落地之时,如果就此让本官去辽东,本官万死不敢。”

    张涛奋心中一惊,但是欺刘贝年少,而且也没什么靠山(吏部就是管官的,任何一个官员,有什么背景早就查的底儿掉了。),于是怒道:“刘贝,此乃朝廷之命,莫非你敢抗命不成?”

    刘贝听了丝毫不惧,当即也不客气了,冷笑一声道:“张郎中,《大明律法》有秩,凡吏部委任的现任官调动,该官员有权对委任中之问题提出异议,而吏部对其异议不可无故驳回,若无合理的解释,该官员有权拒绝吏部的任命。更何况本官如今尚未接下差事更未拜印,如何算的抗命?”

    张涛奋被刘贝噎的一时无语,只得摆起官威道:“刘贝,你不过是一个举人,怎能如此不知好歹?”

    刘贝微微一笑道:“张郎中说的不错,下官的确是个举人出身,但也是吏部铨选,皇帝签准!自上任以来,下官一无贪腐之行,二无通敌叛国之罪,如今在吏部大堂,只是按照太祖遗训行事,不知何错之有。张郎中莫非对我大明祖制有何不满之处?”

    “你!一派胡言!”张涛奋大怒。

    就在此时,一个小吏跑进来道:“张大人,部堂大人召刘县令入堂。”

    张涛奋一愕,对刘贝道:“既然部堂大人叫你,还望你小心回话。”

    刘贝笑道:“多谢张郎中提醒。”说罢随着小吏直奔吏部正堂。

    赵焕本来没打算见刘贝这么一个芝麻小官,他此时正在陪着来吏部和自己磋商辽东官员事宜的兵部尚书黄嘉善说话。

    但是刚刚听人回报,刘贝在前房和张涛奋顶上牛了,这个吏部堂官也感到好笑,地方官在吏部和上官顶牛,这还真是个稀罕事儿。

    黄嘉善笑道:“赵天官(吏部尚书的别称),你给老夫举荐的这个人倒是有些意思。”

    一旁的吏部右侍郎史继楷道:“黄部堂,这刘贝倒是个怪人,在地方搞出若大的动静,听赵部堂所讲,昨日他还直闯吏部衙门,今天又和上官对抗,还是为了升官的事情,这在我大明也算是奇闻了。”

    赵焕捋着胡子道:“最为奇特的是,就算三鼎甲之人在此尚且小心翼翼,他一个举人出身,竟敢如此行为,这倒是让老夫想起一个人来。”

    黄嘉善道:“莫非是海笔架?”

    赵焕叹到:“当日本官不过刚刚登科(赵焕是嘉靖四十四年的三甲九十一名),无缘得见海刚锋的风范,但是当时朝中官员谈到此人无不色变,可见其在朝之时何等的威风,那些年,海门神的名字几乎把老夫的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

    黄嘉善闻言也叹息道:“老夫入仕比赵天官还晚了些时日(黄嘉善是万历五年的进士),但是对这位海大人的传说也是知之甚深,今天不妨我们两个便见见这个举人出身的刘贝。”

    赵焕这才命人将刘贝给带了过来。

    刘贝到了大堂,看到只有两人,正位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官服胸前的补子是一只锦鸡,上首还是一个锦鸡补子的官员,下首则坐着一个孔雀补子的官员,毫无疑问,正位的肯定是吏部尚书赵焕和下首的是吏部右侍郎史继楷,可是那个二品大员是哪来的?

    刘贝不及疑惑,躬身施礼道:“澄城县令刘贝,见过部堂大人和侍郎大人。”

    赵焕温和道:“刘县令无需客气,在一边坐下回话。”

    到了赵焕这种身份的人,无论忠奸,都不会在一个身份相差太过悬殊的下属面前端架子摆谱,平易近人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习惯。

    刘贝也没客气,道了声谢便找了张末位正襟坐下。

    赵焕和黄嘉善见刘贝虽然年轻,却不卑不亢稳如老狗,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赵焕温言道:“刘县令,本部听报,你对此次任命颇有不满?”

    刘贝躬身道:“还请部堂明鉴,如今的辽东四处狼烟,自萨尔浒一战后,建奴气焰日益嚣张,而我大明在辽东的防线一退再退,现如今只有几座孤城身处于建奴包围之下。下官无非一个文官,如果只身前往辽东,个人生死事小,耽误了朝廷经略辽东的计划是大,故此下官不敢奉命。”

    面对上官的垂问,特别是相差多少层的上官,不是絮絮叨叨陈述的时候,哪怕你说的再好,也只会带来反感,最好的方式就用最短的言辞表述最为关键的地方。

    PS:如果各位书友觉得此书尚可,还请推荐收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