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刘备传 » 第七十三章 送死的官职

第七十三章 送死的官职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刘贝四人在得月楼的偶遇,便很符合这句话,四人虽然萍水相逢,却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不知不觉便谈到了傍晚时分,然后方才互道离别。

    对这三个初识的进士,刘贝印象各不相同,孙传庭为人方正文武兼修,是个能臣也是个直臣,刘贝在他身上看到了庞统庞士元的样子,只不过孙传庭的长相更偏重一点儿常山赵子龙。

    对马士英精明干练才华不凡,但是心胸有些狭隘,有权臣的倾向,从他身上,刘贝似乎看到了法正法孝直的影子。

    而袁崇焕则是最复杂的一个人,他也是能文能武,只是为人心机过深,可以说心有沟壑胸如城府,加上身材矮小,看见他,刘贝就想起来了给自己献上川中地图的张松张子乔,而且似乎还有孟达孟子度的影子。

    刘贝对这三个人印象颇深,不过也未曾放在心上,毕竟只是一次偶遇,他自然想不到,这次偶遇的几人,日后都在大明王朝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更和他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有的人更成了他的生死大敌。

    也在傍晚时分,吏部值房之内,聚集了几名官吏,这都是负责此次京察的主要人物。为首之人,自然是尚书赵焕,余下还有吏部右侍郎史继楷(万历四十七年左侍郎暂时空缺),以及考功司郎中、吏科署科事给事中。

    大家坐在一起,讨论的无非是这次要把该拿下的官员拿下去,优提劣汰,那是必然,不过劣的要想继续混下去,就要多花些银子。平时都是六年才有以此机会,因为萨尔浒之战大败,这次当今圣上以北部各地叛乱频发为由加了一次三地考核,让吏部好不容易又等来这么一次发财的机会,不狠狠的捞一笔,实在对不起自己。

    当然,有一些官员,不管你干的好坏,送不送礼,都要裁掉。那就是东林党。凡是隶属东林党的官员,只要你是五品以下,需要考核的,对不起,一概回家。而属于齐楚浙三党,只要你差不多,都会提拔。

    众人正忙活之时,一名差役跑了进来,“启禀大人,内阁传谕。”

    赵焕将令谕接过,翻开一看,面色顿时凝重起来。这是一份辽东军报。

    辽东是大明朝现在最为敏感的一块地方,自从建奴兴起以后,辽东大地就一直狼烟不断,那里的奏报向来没有小事儿。

    今年三月,大明在萨尔浒一战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辽东战局就彻底攻守易势了,后金牢牢的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当今圣上因此还大哭了一场,也因此催生了这次额外产生的三地京察。

    谁都看得出来,努尔哈赤狼子野心,他绝不会仅限于打赢一场萨尔浒之战,辽东的仗还要打下去。

    但是谁也没想到,战事来的居然这么快,这次的奏报就是,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队开始分割清除辽东的明军。

    万历皇帝看了军报,直接把方从哲叫来,当面骂了顿吏部和兵部的官员,命他赶紧让两部协商选干吏派往辽东,尽快把辽东的局势稳定下来,给朝廷和天下百姓一个交代,省的他因为辽东一天到晚的失眠,也让老子清静清静。

    方从哲于是马上将军报转给赵焕,下面的批复是,擢吏部立即选干吏前往辽东稳定局面。

    这是严令,而且事关辽东占据,赵焕知道,马虎不得。当下将奏折传阅一遍,说道:“诸位今曰署理京察,想来也见过不少官员,可知有谁善于维稳?”

    “这个……”几位官员都是互相瞧瞧,谁也没有开口。

    辽东经略这个位置还好说,早在萨尔浒战役后,朝廷就有了撤换杨镐的决断,人选也定了,就是臭脾气的那个熊廷弼,此时的熊廷弼已经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让他代杨镐为辽东经略毫无问题。

    但是底下的要害部门却让众人难做,虽说他们手上那些官员考绩上都写的不错,什么官声清明,善于断案,精于维稳,但大多数都是胡说八道,用钱买来的成绩。

    再者,他们也知道,举荐出来后会得到什么职务——山海监军,是正五品的官职,可惜是在苦寒之地的辽东,还要和建奴打交道,绝非什么好去处。而且风险极高,只要一个运气不好,就得和前任一个下场,不是被建奴砍了脑袋,就是要夺职罢官抄家杀头。自家亲信,怎能发配到那里送死挨刀子?

    可是这个位置又是一个要职,所谓高风险高回报,虽然成功的概率约等于零,但毕竟是可能立大功出成绩的地方,如果让东林党的去,万一那家伙走了狗屎运,瞎猫碰上死耗子的立了功,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所谓“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人总是贪心的,什么都想占着,又怕敌对势力捞好处,又不想自己人出问题,这可就是个大麻烦了。

    众人皆不开口,却有一人突然说道:“尚书大人,下官听说一人,明察秋毫、善于稳定地方,而且精于兵事,在民间素有好评,且这人应该也到京参加京察。”这人便是史继楷。

    史继楷也是三党中人,只是偏向中立,现在正任职吏部右侍郎。

    “有这等人,可知他叫何名姓?现居何职?”赵焕连忙问道。

    史继楷道:“我也是在之前陕西捷报中得知,此人姓刘名贝,现任澄城县令。”

    “刘贝!”一听到刘贝这个名字,赵焕随即想起白天闯门的七品县令。点头道:“此人不错,应该可以胜任。”

    “大人也听说过这个刘贝。”史继楷诧异地道。

    “何止听说,我还见到过呢。”说完,赵焕拿出刘贝的考绩,讲起白天的事。

    众人听完,无不点头,这人倒是个铮臣,不当御史,还真可惜了。

    赵焕笑道:“我原本也打算提拔他当御史,但现在看来,只有让他先委屈一下,去辽东当监军吧。如果真有本事,等他在辽东做出成绩,再提拔他也不迟,若只是浪得虚名,被建奴所杀或者朝廷降罪,也只能怪他自己。”

    PS:如果各位书友觉得此书尚可,还请推荐收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