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刘备传 » 第七十五章 兵部问答

第七十五章 兵部问答

    听了刘贝简明扼要的讲述,赵焕眼中的赞许之色更重,笑道:“刘县令可曾去过辽东?”

    “未曾。”

    “那如何可知辽东局面糜烂至此?”

    “朝廷邸报。”

    “够了?”

    “够了。”

    赵焕点点头道:“这个解释不错,依你之见,这辽东你是去不成了?”

    刘贝抬头到:“不,下官去的,只是这般去,则去不得。”

    赵焕道:“哦?说说看。”

    刘贝起身道:“这要看兵部是否支持下官在辽东的行为。”

    一旁的黄嘉善闻言开口道:“刘县令,你可有克敌制胜之法?“

    刘贝不假思索道:“有。“

    黄嘉善来了兴趣,开口道:“先不忙说克敌之法,刘县令,你对辽东战事如今的局势有何看法?“

    刘贝沉吟道:“几位大人请恕下官不敬,下官以为,开原、铁岭的失守就在近日。“

    此言一出,其他的人倒还罢了,黄嘉善则是面色大变,怒道:“一派胡言!简直是一派胡言!”

    刘贝沉声道:“下官并未胡言,甚至于说,下官也许的估计还是乐观的,开原铁岭只怕现在已经失手也未可知,至于败报恐怕不日便到京城。”

    赵焕开叹息一声道:“刘贝,本部堂本想升任你做山海监军,但是你如此孟浪胡言,如何能担大事,辽东之事你也不必头疼是否就任了,还是回澄城继续做你的县令去吧。“

    刘贝也不多言,起身向几位堂官道了别,转身离开吏部衙门返回陕西会馆。

    赵焕看着刘贝的背影,苦笑一声道:“还本待给黄部堂寻一个可担辽东大任的好人选,如今看来,本官还要好好的筛选一番了。“

    黄嘉善摆摆手道:“这又不是赵天官之过,现在我大明的朝廷,这样华而不实的官员也是在是太多了一点,现在看来,之前陕西捷报上所言刘贝如何善于治民用兵之言,也不过就是夸夸其谈罢了。”

    刘贝回了会所,并没急着返回澄城,他很相信的自己判断,决定在京城逗留五日。

    这日,刘贝刚刚用过午饭,伙计又跑来了:“刘大人,吏部有人来找。”

    来的还是那日的礼部司务,见了刘贝道:“刘大人,还请随我前往吏部,部堂有请。”

    这次吏部大堂上,不但赵焕和黄嘉善都在,还多了一个身形魁梧头发花白的老者,从他胸前绣着的孔雀图案不难看出,这也是个三品大员。

    给几个上官见礼后,赵焕温和的让刘贝坐下说话。

    短暂的沉默后,赵焕开口道:“刘贝,你如何知道开原、铁岭将会失守?”

    刘贝不动声色:“分析。”

    那魁梧老者忽然开口道:“如何分析?”

    此人声如洪钟,不像一个文官,倒像一个武将。

    刘贝道:“萨尔浒一战后,我大明在辽东的战略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但是我大明虽败犹强,建奴虽胜犹弱,如果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停止进攻,那么至少稍加一些时日,建奴的这次胜利所带来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因此,努尔哈赤根本顾不得恢复贱奴士兵的元气,反而会加紧进攻;反观我军,一方面因为萨尔浒大败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则是一厢情愿的断定建奴会如同我军一般,暂时休整,故此即便听闻建奴来犯,也会当作谣言,甚至于讳疾忌医,不许汇报建奴来犯的真实情报。在这种情况下,开原、铁岭的失守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老者目中精光一闪道:“就这些?”

    刘贝道:“就这些。”

    老者道:“你当真未曾去过辽东?”

    刘贝苦笑道:“下官是南直隶人,就连京城都是初次前来,如何去过关外。”

    老者沉吟片刻后,转头对黄嘉善道:“部堂大人,下官没有问题了。”

    黄嘉善道:“飞百,无需再仔细考察一下?”

    老者摇摇头道:“剩下的待之后去兵部再考察便可。”

    赵焕开口道:“刘贝,你且回去等候消息。”

    ......

    次日,兵部的一个司务来陕西会馆,将刘贝带到兵部大堂。

    大堂内只有之前见过的那个魁梧老者在,老者见刘贝到来,笑道:“刘县令,本官乃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熊廷弼,本官见你对辽东的局势分析很有独到之处。今日将你请到此处,却是想听听你对辽东局势的看法。”

    熊廷弼是江夏(如今的武昌)人,是楚党的中坚力量,见刘贝是南直隶人属于昆党本就喜欢非常,再加上在吏部对刘贝的问答极为满意,故此越看刘贝越顺眼,这样的人自己不大力支持还支持谁?

    刘贝躬身道:“熊大人过奖了,下官无非是一个县令,岂敢对朝廷大事指指点点。”

    熊廷弼摆手道:“无需如此,现在并非公议,只是你我之间的讨论。”

    刘贝沉吟了一下道:“即是如此,下官便班门弄斧了,还请熊大人让下官在地图上说明。”

    刘贝把小吏送来的辽东的图摊开,先指明了京城、山海关、宁远、沈阳和沈阳几个妥要所在,然后才指着山海关说道:“大人请看,这里就是山海关,山海关不仅是京畿门户,同时也是辽东经略府所在,防卫最是安全,兵力也最是充足同时也是下官认为我大明军队与建奴鞑子决战的最理想场所!”

    熊廷弼道:“为什么呢?”

    刘贝道:“山海关易守难攻,又有可以通行船只的大小凌河和三岔海,建奴主力如果在山海关下与我大明军队决战。那么我大明军队不需野战,只需坚守消耗,待到天津和蓬莱的大明水师从海路北上,切断建奴粮道归路,关门打狗,不出数月,就可以把建奴主力彻底歼灭!与此同时,我大明东镇(皮岛)军、朝鲜军和水军也可以乘势偷袭建奴兵力空虚的老巢,令其尾不能相顾,不战自乱。”

    熊廷弼听的很仔细,沉吟着问道:“元德,本官不明白你的意思,建奴也不会这么蠢,孤军深入来打山海关。”他被刘贝的话深深的吸引住了,不知不觉间对刘贝的称呼也开始发生变化。

    刘贝果断摇头,又解释道:“大人,下官之所以向你解释这个战略,只是在做最坏的打算,萨尔浒之后,朝廷在辽东一败再败,特别是开原和铁岭的失守,建奴独霸辽东的苗头已经出现,下官估计,建奴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辽阳和沈阳,如果建奴拿下两城,就有了一个固定的后方,然后鲸吞蚕食我大明的土地,到那个时候,只怕朝廷最后的战略选择就是山海关了。”

    刘贝的面容严肃:“但下官可以肯定,到那个时候,这个关门打狗的方略即便布置成功,建奴的主力也绝对不会来跳这个陷阱!为什么呢?建奴贼酋不是傻子,怎么会不考虑到在山海关下决战的危险性?所以他们绝对不会来山海关,而是从蒙古借道,偷袭我大明长城防线的其他的关口,从其他地方侵入中原。”

    PS:如果各位书友觉得此书尚可,还请推荐收藏一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