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长篇小说光武帝和他后妃子孙们 » 第二十二章 铸造铜马铜柱的寓意

第二十二章 铸造铜马铜柱的寓意

    建武二十年(44)三月初,雒征侧、雒征贰两颗首级火速送达朝廷报捷。光武帝闻奏大喜,立即下诏徙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封李青扬威将军,赐远征交趾郡将士九千万钱。

    马援接诏,将皇帝所赐九千万钱,悉数分给全军将士。接着,马援再命宰牛备酒,在龙编城大宴帐下将军、主簿、长史、司马、侍卫等将佐。酒过三巡,马援右侧的刘隆将军举杯道:“跟随伏波将军远征,将军运筹帷幄思虑万全。平定交趾,先平人心,使末将受益匪浅,末将敬将军一杯。”

    “刘将军稍等,带上末将一起敬酒吧。”

    马援左侧的李青对刘隆表示了歉意,也举杯对马援道:“依将军忠心耿耿屡立殊勋,封万户侯亦不为过。末将为这迟到的封侯,和刘将军一起敬将军一杯。”

    马援亦举杯道:“刘将军、李将军、诸位将佐,我等同干一杯之后,本帅有几句酒后真言,与骠骑将军、扬威将军及众人佐酒。”

    刘隆等众一饮而尽齐道:“愿听将军教诲。”

    众人饮干杯中酒,马援伸出大手抹去唇须边的酒渍缓缓道:“大丈夫一生,不求功名利禄,但求慷慨悲歌不辱此生足矣。吾从兄马少游不欣赏吾慷慨大志,早先规劝吾曰,‘人生一世,若草木一秋,但求衣食不愁足矣。倘觉财富不足,当个州郡官吏执事。也能乘车跨马,守祖上坟墓,乡里恭为善人,斯可矣。何必好高骛远,自寻苦楚磨砺得不偿失耳’。当吾与众将佐受命远征交趾郡。一路经历万水千山,下潦上雾,飞鸟因羽毛沉重坠入水中;瘴气重熏,壮士患不明疾病长眠草莽。老夫颠簸车马,思及若从弟少游规劝之语,然安则安矣,终老何可得也?方才扬威将军谬夸马某忠心耿耿屡立殊勋,似乎谓吾封侯滞后。老夫此时要说,将帅进爵封侯,虽蒙皇帝大恩,亦赖将士之力。想到此,我马文渊心中的感慨多于佩戴新息侯侯印的喜悦啊。”

    马援的肺腑之言,感动得刘隆、李青、朱勃以下将佐,均避席跪下山呼曰:“主将有德,三军有庆!万岁,万万岁!”

    宴请麾下将佐之后,马援命刘隆镇抚交趾郡,自己和李青率两万将士,乘大小楼船二百余艘,经海路进击盘踞在九真郡无功、居风两县的反贼都羊。九真郡南距洛阳一万一千五百八十里,仅有胥浦、居风、无功、无编、咸懽(音权)五县。郡域内山大林密地广人稀,仅有二十万九千八百九十四口。去年都羊率八千人进犯居风、无功二县时,九真郡太守韩强给朝廷和马援分别奏报了贼情,一直龟缩胥浦城没出城门一步。

    都羊和雒征侧是姑表姐弟,生得面目黧黑力大无穷。当初闻听表姐雒征侧在龙编城竖旗造反,和弟弟都狐在北带县纠合数百亡命之徒,杀死县令占据了县城。经过一番烧杀抢掠,都羊兄弟率领千余人的队伍到龙编城投靠雒征侧。都羊的到来让雒征侧大喜,封都羊为南越二将军,封都狐为南越国三将军。都羊后来因与表姐夫诗索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才和都狐带领麾下六千人远走九真郡的居风、无功二县自立门户。

    龟缩胥浦城韩强闻知马援的征讨大军登陆九真郡,亲率三千人马接应大军。马援命韩强和长史朱勃合兵八千,对盘踞居风县城的都狐进行围困,自己和李青率主力先行攻打无功。盘踞无功县县城的都羊狂妄自大,很藐视汉军重兵围城,率五千兵马出城迎战汉军。

    排阵鼓停,旗门大开,李青奉马援将令出马阵前劝降都羊。都羊和雒民“娃子”一般乱发披肩,额头抹锅底黑烟。再加黑人黑面黑须,骑一匹黑风马,手握八尺鹅蛋粗的乌红铜棍,活像黑煞神现身两军阵前。他手指李青呜哩哇啦大吼一句越地土语,制止了李青的劝降,双手舞动铜棍直取李青。李青气得两眼冒火,纵马挥刀迎战都羊。

    李青起初并没把都羊看在眼里,心想十余个回合间,定然刀劈此“黑鬼”于马下。哪知都羊的八尺铜棍乃实芯铜棍,李青初次磕开一棍,便震得两臂酸麻。再接对方迎面打来一棍,自己的长柄大刀几乎脱手而飞。李青不敢恋战,乘着马头向着己方军阵,抖缰磕马败还。

    站在中军高大鼓车上掠阵的马援见李青败阵,抄起鼓槌擂响大鼓,万余汉军将士一起呐喊着掩杀过来。都羊仗着手里的铜棍厉害,单棍匹马当先冲入乱兵阵中。岂料汉军看似乱兵掩杀,实则战法不乱。十几个弓箭手对着都羊一阵箭雨,都羊和他的黑风马变成两个刺猬。两军混战一个时辰,都羊的将士阵亡三千逃逸二千,兵强马壮的汉军乘胜夺了无功城。马援入城安民已毕,通牒招抚居风城贼首都狐及贼众投降。都羊的弟弟都狐接到马援的通牒,立即在城头竖起白旗,打开城门迎接汉军入城。

    九真郡平定,马援率大军再返交趾郡龙编城。将两郡所获得财物,进行登记造册申报朝廷。因交趾郡西于县县境南北一千多里,人口二十余万,马援从县域治理上考虑,上疏光武帝,将西于县分割为封溪、望海二县。此后马援下令大军协助郡县整治城廓,凿渠灌溉,与民兴利。考虑到百越之地民族杂居,马援制定并报请朝廷批准越律、汉律十余种。

    交趾郡的普通百姓,都可从且末山、贡嘎山等“铜山”轻易得到纯天然铜块,故交趾郡铜鼓、铜盾、铜盔、铜甲等铜器很多。马援兴趣广泛,好骑射,亦好学伯乐相马,深得仪氏、中帛、潘氏相马骨法。看到城内空地上堆积如山的铜鼓、铜盾等器物,于是请来匠人,命其将可用于作战的战鼓、铜盾、铜盔、铜甲予以融化,以伯乐所相骏马之神韵,铸造一神骏作为当今相马之范模。一月过去,神骏范模铸成。其通高三尺五寸,周围四尺四寸。神骏挣缰欲驰骋万里之神态,恰如后世唐人杜甫所描摹:“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为了向光武帝及大臣们表示自己铸神骏范模的初衷,也为了解释铸神骏之铜材的来历。马援在向朝廷贡献神骏的同时,向光武帝上疏曰:

    古人云,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国泰,马可为尊卑御用;战起,可以解远近之需。

    昔有骐骥,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马之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儒,长儒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杨子阿。臣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考之于行事,辄有验效。

    臣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行。今欲形之于生马,则骨法难具备,又不可传之于后。汉孝武帝时,善相马者东门京做铜马法献之,有诏立于鲁班门外,则更鲁班门曰金马门。

    臣所献神骏范模,乃熔战获之铜鼓、铜盾、铜盔、铜甲所铸,以仪氏、中帛、潘氏诸家相法为范式,请陛下与朝臣验效之。

    铜铸神骏及上疏启程送往朝廷,马援还觉兴犹未尽。在剩余铜鼓、铜盾突然发现都羊所用兵器铜棍,近前注目片刻,得竖铜柱以显汉威的灵感。于是,马援再督匠人融化剩余铜物,铸造高一丈五尺,圆径二尺的铜柱一根,柱上铸铭文曰:“汉建武二十年初秋,伏波将军马援设此铜柱”。

    【第二十三章章目预告】寻常之物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