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白门楼吕布演义 » 第二十七回 飞燕张不似飞燕

第二十七回 飞燕张不似飞燕

    张燕所谓的“亲率十万大军”,实际上号称,实打实地算,估计在五六万人左右。被袁绍追击一阵,损失了部分兵马,差不多剩下五千骑兵,四万余步兵。经过多年的官军征讨,特别是随着公孙瓒势力的覆灭,袁绍统一幽州之后,张燕的处境越发艰难,黑山军的整体实力日益削弱。

    吕布综合各方面情况,喃喃自语道:“张飞燕啊张飞燕!即便你真的身手敏捷、身轻如燕,但黑山军现在的状况,恐怕犹如笼中之鸟,插翅难飞呀!”吕布在心里仔细分析着张燕的困境:

    其一,地盘日益缩小。黑山军最鼎盛的时期,遍布整个太行山脉,南北八百里,东西百余里,离太行山脉较近的一些小郡县,甚至邺城、晋阳,一度也曾被黑山军占据。近十年来,多次受到袁绍的追剿,尤其是初平四年,元气大伤,黑山军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东面,有来自华北平原的强大威胁,黑山军不得不离开浅山区,不断往高山密林深处迁移;西面,晋阳、上党、壶关等地渐渐被袁绍牢牢控制,从常山到晋阳的通道完全打通,原来太行山北段、中段、南段的黑山军连成一体的格局被打破,致使中段、南段的黑山军逐渐失去战略纵深,不断往北段转移;南面,太行山既已被拦腰切断,袁绍的势力不断由盂县往滹沱河延伸;北面,失去公孙瓒这个盟友之后,既要面对来自东北方向的袁绍威胁,又要面对来自正北、西北方向的乌桓、鲜卑等胡人侵扰。也就是说,目前黑山军的地盘,大致为南至五台山,北至小五台山,东至太白山,西至恒山。东、南两面,被袁绍兵峰所困;西、北两面,受胡人

    其二,人口日益减少。曾经鼎盛时期的“众至百万”实际50万左右的人口,如今只有不足30万。当然,这些都是优质人口,其中青壮年男丁所占近四成,妇孺约占五成,老年人不足一成。

    其三,粮食不足温饱。黑山军所占地盘,多为崇山峻岭,耕地稀少,所产粮食,难以自给自足。只能靠劫掠周边郡县和世家大户,勉强度日,山中兵民多面有菜色,妇孺饿死者不计其数。

    其四,兵力不断损耗。鼎盛时期可战之兵不下20万,如今只剩一半。

    其五,部下将领凋零。当年25个首领,加上二当家、三当家等,部将不下百人。如今,除了张燕本人,只剩杜长、孙轻、王当等区区数人。

    吕布从头到尾捋了一遍,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虽说现在吕布混得不怎么样,但张燕貌似人多势众,实则外强中干,日子比吕布更不好过。历史上,建安五年(200年)至建安十年(205年),几乎没有关于张燕的事迹记载,估计这几年,张燕采取了夹着尾巴做人的策略,少吃饭、多睡觉,勒紧裤腰带过苦日子,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熬过一天是一天。官渡之战是在建安四年六月开打,也就是从现在开始大约一个月之后。期间,袁绍和曹操两大诸侯对战,张燕选择了座山观虎斗。即便到了曹操军中断粮、火烧乌巢的时候,张燕也没有趁机在袁绍背后捅一刀,充分说明,一则张燕的将士已经十分羸弱,二则当时曹操的影响力还不足以让张燕冒险选边站队。直到曹操在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五年之后,也就是建安十年(205年),此时河北的局势已经日渐明朗,张燕才向曹操投诚。张燕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后封为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此后,黑山军不再以一股独立的军事力量活动,接受曹军整编,正式成为官军。

    综而述之,张燕此人。其一,张燕本来好好的得当着小头目,宁可不做自己的山大王,而投奔张牛角,并且推举张牛角为首领,可见知大局。其二,张燕即便最落魄的时候,手下也有十万青壮兵丁,没有坚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死战到底,但最后选择了投靠朝廷,可见无野心。其三,张燕如果选择在官渡之战即将分出胜负的时候,给袁绍背后捅刀子,那么曹操给他的封赏可能会更多,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静等彻底尘埃落定,才做出最稳妥的决定,可见识时务。其四,张燕改姓张,感念张牛角知遇之恩,明知公孙瓒实力远不如袁绍,仍然多次救援公孙瓒,可见讲义气。其五,张燕身轻如燕,身手不错,可见有勇武。其六,张燕能够把各路人马来源不同、关系复杂的几十万黑山军团结起来,能够一次性调动十万兵马,可见得人心。

    至此,吕布心中已有计较。这一世,吕布不再是历史上的吕布。吕布相信,张燕自然也不会再是历史上的张燕了。吕布把所有因素都反反复复思考了一遍,才昏昏沉沉地睡去,此时东方已浮现鱼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