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白门楼吕布演义 » 第一卷收笔感言

第一卷收笔感言

    第一卷,就此收笔。

    先重复一句话:“众多的三国迷,迷的是什么呢?迷的就是,三国时代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他们棋逢对手、斗智斗勇,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这样的三国小说,读起来才有味道。”

    本书不是爽文。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将是一本从后世人视角进行历史兵棋推演的小说。没有系统,没有种马,没有金手指,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没有超越汉末现实可能的剧情,更没有胡编乱造的YY。比如,有的朋友写的吕布小说,吕布在白门楼被擒之后,曹操都率领大军班师回许昌了,居然还把吕布关押在徐州,这不是搞笑吗?到底是曹操弱智,还是读者弱智呢?

    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以自身代入吕布,借助对历史事件未卜先知的优势(有的还需要分析、辨别其真伪,甚至解剖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立足吕布当时所处的环境、具备的条件、拥有的资源,立足汉末可能实现的冷兵器时代的最高手段,以史实为依据、以人性为分寸、以逻辑为准绳,来思考,假如你就是白门楼上的吕布,怎么才能走出困境、成就霸业?本书中,招揽的每一位名人、打的每一场战争、做的每一次决策,都力求符合东汉末年的实际,包括气候、地理、人口、粮价、制度等真实情况,一言以蔽之,就是以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大可能为上限。

    作者在构思第一卷的过程中,尽可能精准确定每一个被招揽的人物,某年某月可能所处的地域,并根据其志向、经历、性格等,分析招揽成功的可能性,在人物对话中,充分体现能够打动对方的理由。因此,类似路遇黄忠、邂逅华佗的奇迹不会有,类似自创人物最后变得独当一面乃至变成当世名将的事情不会有,类似斩杀巨蛇、徒手博虎来提高人望的剧情不会有。总之,凡是类似这种靠狗屎运降低吕布争霸难度的设计,都不会有。

    基于以上原则,作者为了让吕布能够招揽到人才,真是蛮拼的。比如,为了有机会给诸葛亮留下点深刻印象,创作“吕布版的隆中对”及其残篇,可谓绞尽脑汁;为了让赵云以客身相随,研究了十多万字的历史资料,最后写出来也用了洋洋洒洒近万言,真是呕心沥血。再比如,根据史料分析,以吕布在河内的处境,成功招揽司马懿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直接放弃。不是作者不能写,绑也能把司马懿绑来,但问题是,违背了客观实际,就是YY。

    吕布从建安四年二月白门楼大难不死,至五月初抵达常山。历时不足3个月,行程数千里,只为抢夺人才。截至目前来看,吕布从“文不过陈宫一人,武不过高顺、张辽二将”,发展壮大到文有庞统、徐庶、陈宫,贾诩、诸葛亮迟早来归也是符合逻辑的;武有甘宁、张辽、高顺、文聘,赵云终究要认主也是完全可能的,至于睦固及其麾下副将主要是打酱油的。吕布拥有这样5位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顶级谋士、5位均可独挡一面的当世名将,后期才有可能打开局面。

    最后,诚挚感谢“喜欢唱跳rap和篮球墨香安年”、“喜欢看杨广吕布小说主角”、“成精的方天畫戟”、“自闭男孩欢乐多颂星”、“miemie敏桓古奥古斯丁”等书友,你们的投票推荐,是我前行的动力。

    敬请各位书友继续给予鼓励和支持,也期待大家多多发表评论、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