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白门楼吕布演义 » 第二十五回 慕飞将赵云相随

第二十五回 慕飞将赵云相随

    且说吕布一路赶赴常山,一边凭借后世记忆,在脑海中“翻阅”赵云的“履历”。哇靠,这履历第一行就不全啊!姓名:赵云,字子龙;性别:男;籍贯:常山真定;出生年份:不详;去世年份:蜀汉建兴六年(229年);照片: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关键是这个“不详”,在后世争议还挺大,年龄误差达到十多岁。如此文武双全、大忠大义的虎将智将儒将,堪称三国时期最完美的人物,其出生年份在这里很有必要考证一下。关于赵云的出生年份,大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倒推法。《三国演义》中,蜀汉建兴四年(227年),赵云力战五将,邓芝祝贺说道:“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阵前力斩四将,世所罕有。”以此推断,赵云应该出生于158年。那么,现在应该已经有42岁了。

    第二种,顺推法。赵云在《三国演义》第七回出场时,是一位少年将军。所谓“少年将军”,在汉代,应当是20来岁,甚至不到20岁。当时是初平二年(191年),袁绍与公孙瓒两军交战于界桥。袁绍派大将文丑与公孙瓒交锋,公孙瓒被打得弓箭尽落、头盔堕地,不巧又马失前蹄,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正要一枪结果其性命。正在这危急时刻,少年将军赵云出场,救了公孙瓒一命。以此推断,赵云应该属于“70后”,出生于171年左右。那么,现在应该是29岁。也有地方史书说,赵云15岁从军,184年出道于黄巾起义,赵云出生于169年,到229年去世时是60岁寿终。以此推断,赵云现在应该是31岁。

    第三种,比较法。《三国志》中,记载了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一些重要人物的年龄,其中刘备47岁。刘关张三人年龄,刘备最大、关羽第二、张飞第三。《三国演义》中,关羽死于219年,享年58岁;张飞死于221年,享年55岁。由此推断,刘备出生于161年,关羽出生于162年,张飞出生于167年。《三国演义》中,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五虎大将”。关羽说“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又嫌弃黄忠老迈也敢觍居虎将之位,怒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以此推断,赵云至少应该出生于162年之后。那么,现在不可能超过37岁。民间有种说法,赵云被称为刘备的“四弟”。以此推断,赵云应该出生于167年之后。那么,现在不可能超过32岁。

    好吧,历史总是迷雾重重,作者只能尝试用正常的逻辑来分析一下。其一,赵云对公孙瓒有救命之恩,武艺超群、颇有智谋,却一直不被重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赵云过于年轻的缘故。其二,兴平元年(194年)冬或兴平二年(195年),赵云以他哥去世为由,向公孙瓒辞职,更符合年轻人心高气傲的特点。其三,赵云辞职之后直到建安五年(200年),居家长达六七年之久,只有年轻才能等得起;如果赵云出生于158年,作为一员武将,敢把自己37岁至43岁的年华用来等待吗?其四,赵云是大将之才,常胜将军,无论武艺还是智谋,远胜于关羽、张飞,可惜一辈子主要任务就是给刘备当保镖,实在是太屈才了。为什么呢?可能还是因为年轻,你看,凡是给领导当保镖的,不都是年轻小伙么?其五,关羽之言更可信,符合人物性格特点;至于邓芝祝贺一说,估计是罗贯中杜撰之言,只为烘托蜀汉后期名将老去、后继无人的状况。

    说了这么多,作者认为赵云应当出生于171年,凭什么这么认为?因为吕布很快就要见到赵云了,一问果真如此,哈——哈——哈——(作者心里强烈鄙视了自己一下)

    吕布继续翻阅着赵云的“履历”,除了基本信息之外,更重要的,当然是从其简要的经历中,透视人物的特质。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是冀州牧。赵云作为冀州人,去投奔公孙瓒。公孙瓒挖苦赵云,说道:“我听说,你们冀州人都NB哄哄,谁也瞧不上,只愿追随袁绍。怎么着?莫非只有你赵云是个明白人,知错而改,迷途知返?”赵云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如今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太平。现在老百姓都快没有活路了!至于所谓冀州人的那些看法,我赵子龙还真没把它放在眼里。谁实行仁政,我就投靠谁。我看那袁绍,根本就没有忠君救民之心,因此才来投靠将军,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私人利益。”

    同年,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后期,刘关张哥仨赶来支援公孙瓒,公孙瓒介绍赵云与刘备认识。刘备一见到赵云,两眼放光,直流口水,把他的仁义做派表演一番,赵云以为见到明主,掏心窝子地跟刘备说:“我原以为公孙瓒是个大英雄,经过这段时间,观察他的所作所为,看来和袁绍一个尿性。”刘备安慰他说:“子龙兄弟,暂且忍耐一段时间吧,咱们以后还会再见的。”

    兴平元年(194年)冬或兴平二年(195年),赵云赶往徐州给刘备助拳,刘备再三挽留,希望赵云留下来。赵云说:“终不背德也!”有的史料和网上观点认为,赵云是在193年以他哥去世为由向公孙瓒辞职。作者认为不符合逻辑,曹操把陶谦打急眼了是194年,陶谦请刘备帮忙,刘备向公孙瓒借兵,并说“更望借赵子龙一行”。可见,赵云助拳在先,辞职在后。如此细节问题,不再过多纠缠。

    兴平二年(195年)至今,赵云应该是辞职在家,隐居常山,冷眼旁观天下大势。

    吕布理了理思路,要想招揽赵云,首要的突破口就在“仁政”二字,最大的障碍物乃是刘备一人。如果说,赵云此前不认识刘备,那么以现在吕布的忠义之名,恐怕三言两语,就能说服赵云来投。问题是,赵云与刘备此前多次接触,早已惺惺相惜,怎么办?吕布冥思苦想一番,终于有了主意。

    当吕布来到真定时,战神营士兵早已打探清楚赵云的居所。这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吕布独自一人来到赵云所住的茅屋前。但见柴门紧闭,吕布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答。吕布便神色恭敬地在柴门前站起了“军姿”,静静等待赵云归来。大约一个多时辰后,此时天已大亮,便见一位30来岁的俊朗男子,手持一柄亮银枪,大步流星地朝茅屋走来。该男子身高1.85米左右,衣衫被汗水打湿,像是刚刚练枪回来,看到吕布站在门口,略显惊愕。

    吕布快步上前,开口问道:“敢问尊驾可是赵云赵子龙?”

    男子十分儒雅地答道:“正是。敢问阁下乃是何人?怎知吾之姓名?”

    “吾听闻汝师童渊,人称‘枪神’,天下无敌。然其闲云野鹤,仙踪难觅。所幸其关门弟子赵云,尽得童老真传,隐隐有‘青出于蓝’之势,今日特来一会。倘若汝能胜我,再报姓名不迟,如何?”

    赵云心想,自己也算见过大世面的,那号称“河北四庭柱”中排名第二的猛将文丑,十年前就能跟他打个平手,又经过这些年的静悟苦练,枪法早已今非昔比,恐怕已不在师傅之下。谁敢这么狂?于是说道:“好,如意所愿。只是,为何不见汝持枪?”

    吕布笑道:“仓促前来,未曾携枪。吾持此剑,无不可也!”

    赵云当然知道“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对方拿剑,自己拿枪,岂不是胜之不武?赵云有属于自己的骄傲,便说道:“如此,不如你我二人斗剑如何?”

    吕布郑重道:“子龙真君子也!如此不妥,剑术非你所长。敢问子龙,家中可有其他铁枪?”

    赵云说道:“请随某来。”

    吕布便跟着赵云进了茅屋,只见旁屋里摆着几柄铁枪。吕布随手拿起一柄,掂了掂,说道:“多谢子龙,此枪即可!”赵云也从中随手拿起一柄。两人便往屋外走去。

    吕布一看,明白了,原来赵云一点便宜都不愿意占,宁可舍弃自己用惯的亮银枪,而用普通铁枪与自己比试。也对,这才是赵云的风格,心中对赵云越发敬重,也越发喜欢,哎,简直是爱死你了!

    接着,二人不再说话,赵云领着吕布来到一块开阔之地,开始比试。赵云连攻带守,枪法轻灵飘逸,招招机巧多变;吕布只守不攻,枪法沉稳迅疾,每每后发先至。不知不觉,二人已大战一百余回合,不分胜负。赵云心知遇上顶级高手,看来不使出点真本事,恐怕是不行了。赵云遂一变招式,“百鸟朝凤枪”就像风扫落叶,卷起枪影,漫天飞舞。但见吕布不慌不忙,每每看似即将被刺中,却总能波澜不惊、化险为夷。如此你来我往,二人已斗至二百余回合,仍是不分胜负。如此酣斗,甚是痛快,不论赵云还是吕布,都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于是,赵云乃使出看家本领,“七探蛇盘枪”宛如毒蛇吐信,快如闪电,防不胜防。此时吕布也打起精神,攻守兼备,时而打蛇七寸,时而力破千军,时而变幻莫测,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如此枪影翻飞,二人已斗至三百余回合,仍是不分胜负。“七探蛇盘枪”,消耗力气极大,赵云一般很少使用,一番挥舞下来,早已汗流满面、气喘吁吁。反观吕布,却是气定神闲,云淡风轻。

    比试到了这个时候,赵云已经知道自己输了。当下把枪往地上一扎,向吕布抱拳一揖,说道:“子龙败矣,心服口服!阁下莫非‘人中吕布’乎?”

    “正是在下。”吕布亦向赵云抱拳一揖,哈哈大笑道,“子龙过谦了!人言赵云枪法出神入化,今日一见,诚不我欺也!今日吕某徒仗力气过人,否则早败于子龙矣。”

    “原来是温侯驾到,失礼之处,还望海涵!败在温侯手里,子龙不冤。早就听闻温侯效仿荆轲故事,大忠大义,感天动地,在下敬佩不已!”

    吕布爽朗一笑,说道:“倘若子龙瞧得起某,莫要再叫‘温侯温侯’了。我叫你子龙,你叫我奉先,何其快哉!”

    赵云向来儒雅,但不是忸怩之人,何况刚才两个纯爷们大战三百回合,早就拉近了心理距离。痛快答道:“恭敬不如从命,便从奉先兄所言。”

    吕布摸了摸肚子,做了个饿极了的夸张表情,打趣着对赵云说道:“子龙兄,一见面,你我就打了半天,肚子都咕咕叫了,这岂是待客之道?不如弄些酒食,你我边吃边聊如何?”

    赵云赶紧说道:“惭愧惭愧,奉先兄,你我这就回去痛饮。”

    且说吕布、赵云二人返回茅屋,早有战神营士兵手捧酒菜饭食立于门口。二人进屋,士兵摆好一应物品,早已自动消失。二人比武,消耗大量体力,早已饥肠辘辘,当下风卷残云,大碗吃酒,大块吃肉,畅谈起来。赵云自是简要讲述自己的经历;吕布也把自己当年如何拜师习武一带而过,又将如何抵御胡人、如何跟随丁原、如何委身刺董、如何颠沛流离、如何兵败下邳、如何沉冤昭雪、如何白门脱险、如何西进荆襄、如何退避三舍、如何北上太行等等,绘声绘色、详略得当地讲了出来,当然,中间不忘恰到好处地发表感慨,对时政大势进行评论,抒发自己匡扶汉室、精忠报国、驱除鞑虏、廓清宇内、心系百姓、开创太平的志向抱负。直听得赵云,时而仰天长叹、时而俯首沉思、时而感动涕零、时而心潮澎湃。

    酒至半酣,吕布说道:“子龙兄,今日一晤,相见恨晚。真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来,为你我二人一见如故,干!”

    赵云说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奉先兄此语,当真是妙极!来,干!”

    “子龙,你我乃是同门师兄弟,这‘兄’字亦可去掉也。吾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奉先,但说无妨,子龙洗耳恭听。”

    “子龙早年曾跟随公孙瓒。两个月前,公孙瓒兵败自焚,想必子龙已知之矣。公孙瓒此人,颇有勇武,当年抗击胡人,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然以下犯上,诛杀刘虞,争权夺利,目无汉室,不用忠良,不恤民生,观其所为,亦袁绍等辈耳。如今身死,既念其有功于大汉,又哀其咎由自取也!”吕布一边说道,一边心想,这是赵云自己说的话,总能说到你心里去吧?吕布鄙视了自己一下。

    赵云默然不语,显然是对吕布所言心有戚戚。

    吕布接着说道:“子龙自离公孙瓒,迄今已有五个春秋。恰是风华正茂,何故空自蹉跎!某日前立于汉江之畔,但见江天万里、残阳如血,当时心生感慨,乃作一诗,曰《满江红》。今日献丑,吟于子龙,你我共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四十功名尘与土,三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兴平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铁骑,踏破大青山缺。壮志饥餐鲜卑肉,笑谈渴饮胡人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把这《满江红》再次搬出来用,实在是太应景了。好吧,吕布再次鄙视了自己一下。

    赵云听了这《满江红》,两眼放光,拍案而起,连连赞道:“好诗,好诗啊!”接着又喃喃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空悲切……朝天阙……好诗,好诗啊!大丈夫当如是啊!”

    吕布把酒满上,挽着赵云的肩膀,拉他坐下,二人一饮而尽。吕布接着说道:“子龙见笑了,当时只是有感而发,韵律不通也。子龙,如今已年近而立,不知将来作何打算?”

    赵云此时已有七分醉意,内心正在痛苦地挣扎:是啊,人生不过一甲子。自己现在已是而立之年,空有一身武艺、满腔热血,却是壮志难酬。玄德大哥,的确是人中豪杰,奈何徐州一别,如今五六年过去了,却是杳无音信,也不知道刘关张三人现在何处?过得怎么样?我一直都在四处打听你们的消息,但想来你们肯定是还没有一片安身立命之地,不然早就有消息了。哎,玄德大哥,你让我子龙等得好苦啊!赵云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眼角噙着泪水,仰天长叹一声,拿起酒坛,倒满一杯,一饮而尽,连干三杯。吕布见此情形,也拿起酒坛,倒满一杯,一饮而尽,连干三杯。

    赵云三杯酒下肚,心里好受了一些,偷偷抹去泪痕,问道:“敢问奉先之志?”

    吕布拿起酒坛,给两人满上,递给赵云一杯,说道:“子龙,来,干!”二人一饮而尽。吕布才长叹一声,说道:“哎——人生苦短,去日无多!但凡义所当为,只需义无反顾。我奉先平生有三志。其一,‘*******,*******。’为了此志,奉先不惜背负‘三姓家奴’的骂名,诛杀国贼董卓。其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为了此志,奉先率五百残兵从下邳出发,辗转数千里,跨越太行山,如今已有精兵七千余人,以期不日到达漠北,立封狼居胥之不世奇功。其三,‘但得众生皆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为了此志,奉先将凭手中方天画戟、胸中碧血丹心,匡扶大汉、廓清宇内,还我乾坤朗朗、天下太平。这第一志,如今侥幸已然实现。这二、三志,能否实现,不得而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即便马革裹尸,亦死而无憾也!”

    赵云抢过酒坛,给两人满上,递给吕布一杯,感慨道:“来,先干三杯!”喝完三杯之后,赵云大着舌头说道:“子龙受教了!某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还望奉先见谅!”

    吕布知道,今日谈话的真正主题来了,只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好了,常山赵子龙就是我吕布的了。当下便不动声色地说道:“子龙但说无妨。”

    赵云长叹一声,说道:“实不相瞒!倘若十年前,得遇奉先,子龙早已舍命相随。奈何,吾在公孙瓒处时,与玄德相识,一见如故,十分交心。玄德多次挽留,吾不忍背德,未曾答应。数年来,吾隐居村野,即为等待时机,前去投玄德也。如今公孙瓒已死,倘若玄德寻我,子龙岂忍相弃?奉先可知玄德近况乎?”

    吕布郑重答道:“子龙莫急,且听吾道来。方今天下,各路诸侯,为区区一己之私,而置黎民于水火。河北袁绍,四世三公,虎踞四州之地,谋臣武将无数,但其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非忠义仁政之主,败亡有日也;兖州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胁迫天子,公器私用,许田围猎,已见其王莽之心,明年更将有忤逆之举,亦非忠义仁政之主,恐不得善终;淮南袁术,骄横跋扈,匹夫称帝,众叛亲离,冢中枯骨,死期不远矣;江东孙策,人称‘小霸王’,只为家族利益,实无扶汉之心,且轻而无备,命非长久,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碌碌之人,不足挂齿。西凉马腾,素来忠义,惜地处边陲,胡羌为患;荆州刘表,颇有民望,然不知兵事,好务虚名;益州刘璋,虽系宗室,但为人暗弱,无所作为;故,马腾、刘表、刘璋三人,或有兴汉之心,却无匡扶之力。在下大言不惭,而今九州之内,真心怀汉室,矢志不渝者,唯玄德与奉先也!”

    对于天下群雄到底如何,赵云此前也多有思索,听吕布这么高屋建瓴地一点评,顿感醍醐灌顶,犹如拨云见日。说道:“奉先之言,着实精辟,子龙拜服!”

    吕布接着说道:“刘备刘玄德,素有大志,匡扶汉室;仁义之名,广播天下;意志顽强,百折不屈;且有关、张二人生死相随,每每颠沛流离而终能苟全。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知人、不可以察事、不可以识势。子龙,在下有一肺腑之言,还望莫要介怀。”

    赵云说道:“长短之论,振聋发聩,子龙拜服!奉先有何言,但说无妨。”

    吕布字斟句酌地说道:“玄德,与某虽非手足,却有兄弟之情。吾二人皆心怀汉室,可谓志同道合。既识其长,则不可掩其短。玄德,自黄巾之乱以来,南征百战,东奔西走,迄今已有十五载矣。然,除对战宵小偶有胜绩,但遇精兵强将无不败亡,多年来或无立锥之地,或有城不能守,何也?今日酒后,奉先斗胆不讳言:玄德,其智谋、韬略、兵法、为政等等,未见有超乎常人之处,所仰仗者,仅关、张之勇也!空有兴汉之心,却无匡扶之力。”

    吕布这番话,并非刻意贬低刘备,说的都是事实。赵云虽然与刘备心有灵犀,但抛开个人感情,冷静客观地看,确实是这么回事。这番诛心之言,直白一点说,就是,刘备虽然仁义,但志大才疏,文也不行、武也不行,庸庸碌碌、折折腾腾忙活了15年,啥也没干成,到现在连块巴掌大的地盘都没有,所以只能从事您那份“寄人篱下”很有前途的职业了。赵云听完这番话,长叹一声,陷入沉默。

    吕布接着说道:“二月,某临别下邳,曾与玄德一晤。时玄德携关、张二人,已无奈委身事曹。吾与玄德,惺惺相惜久矣,当下把酒言欢,目光交流,心照不宣。下邳一别,未再相见。近日吾在上艾借粮,派遣将士打听,方知曹操攻取下邳之后,班师返回许昌。刘关张三人被置于相府别院,重兵把守,名曰宾客,实为幽禁。”

    赵云闻之,不禁伤心落泪。吕布宽慰道:“玄德素有贤名,且有关、张二人随侍左右,曹操必不敢加害。子龙勿忧!奉先今日断言,旬月之内,玄德必借机飞出牢笼。或将寻得一处暂以安身,可惜刘关张三人勇则勇矣,不通兵法奇谋,数月之内,必又被曹操所破,届时将兄弟失散、颠沛流离也。”

    赵云听到这里,关切地问道:“如之奈何?”

    吕布停顿了一下,说道:“子龙勿忧!白门楼上,吾目视玄德,其意曰‘倘不如意,兄可前来’。玄德会意,目视北而后南答曰‘见机行事,或投奉先,或投景升’。吾与关、张二人比武时,亦隐晦表明此心迹也。”

    赵云这才放心下来。吕布趁机又聊了些轻松的话题,把自己三招之内徒手击败关羽张飞的经过讲了出来,当然顺便强调了一下,“我是张飞第三敬佩的人”,“张飞不敢在我面前称老张了”,“约关羽张飞来漠北喝酒,大战三百回合”,“子龙武艺犹在关羽、张飞二人之上”,如此等等。赵云听了,想想张飞当时的表情,不禁莞尔。

    接着,吕布趁热打铁,又畅谈了自己未来几年的宏图大略:招安黑山,救百万黎民于水火;封狼居胥,杀尽北疆草原异族;攻略并州,东据太行西拒黄河。直听得赵云热血沸腾,心道,如此正是男儿当为之事,方可不虚此生。

    吕布一看,火候差不多了,终于向赵云表白心迹:“奉先平生三志,定当尽力而为。封狼居胥,岂能缺汝?吾素知子龙忠义,不事二主,子龙如若不弃,拜请客身相随,你我并非主从,乃以兄弟相称。倘若奉先有悖仁政,子龙可随时自行离去;倘若大业可成,刘关张必来投某;倘若事有不济,吾与子龙同投玄德。如何?”吕布说完,已是声泪俱下,跪拜在赵云面前。

    通过今日的比武、喝酒、长谈,赵云真真切切地感到,吕布心怀汉室,大忠大义;文韬武略,大智大勇;感念苍生,大仁大爱,真英雄也!显然,吕布与刘备是同一类人,但吕布的志向更宏大,心胸更开阔,行事更果敢,智略更超群,勇武更无敌,就综合实力和发展前途相比,刘备与吕布不是一个量级。更何况,自己与吕布有同门之谊,虽然这一点不能在理性情况下影响赵云的决定,但在潜意识中还是会增加与吕布的亲近感,这是人性之本能。现在,吕布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赵云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但见赵云朝吕布跪地一拜,说道:“还望奉先勿怪!承蒙不弃,子龙愿随奉先征战漠北。”

    吕布大喜,如此大才,岂能轻易归心,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吕布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赵云愿意跟随自己一段时间,迟早必会认主。

    作者按:为了赵云追随,本人也是拼了,绞尽脑汁,呕心沥血,用了洋洋洒洒近万言。不知读者认为,如此能否招揽赵云。

    建安四年四月曹操直接挥师临河,派曹仁、史涣渡河击杀眭固,占领河内郡,打入袁绍的领属区,建立了河北前进基地。其实河内郡本来是夹在袁绍和曹操双方中间的,相当于一个缓冲地带,曹操占了河内,无疑打破了平衡。

    曹操私下联络张杨的部下杨丑,杨丑杀了张杨准备带着河内郡投降曹操,结果眭固又杀了杨丑,眭固是倾向于袁绍的,他准备投降袁绍。建安四年四月曹操直接挥师临河,派曹仁、史涣渡河击杀眭固,占领河内郡,打入袁绍的领属区,建立了河北前进基地。其实河内郡本来是夹在袁绍和曹操双方中间的,相当于一个缓冲地带,曹操占了河内,无疑打破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