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锋芒 » 第三十章(上)

第三十章(上)

    “事情还得从狄大人怂恿练百三北上襄阳说起。”见魏老侠迷糊,汉川好人解释道,“狄大人此招,确系神来之笔,只有深悉战略者,方能下出这样一手妙棋!”

    “练百三经仔细思量后,采纳建议,突然北上,轻取襄阳,夺得大批军资,控制战略要地,吸引无数民众投奔,更形成随时北上洛阳以问鼎中原的有利态势,看似占尽了便宜,出尽了风头。但实际上,这却有可能就是练百三败亡之肇始!”

    “狄大人在匿名信中所预言的官军惶恐逃逸,民众争相归附,确实发生了,但仅存在了不长的一段时间,旋即,受到巨大威胁的帝国开始倾力对付这股义军!”

    “名将程子文继任荆湖提督之后,提八万官军北上,侵夺练百三的老基地聚龙山;襄阳失陷后,中原辖区一片震惶,辖区各地的驻军都抽调人马向南阳集结,形成另一股庞大军力。”

    “练百三虽然手下人数众多,可绝大部分为新入伍的农民军,真正有经验、能打恶仗的仅有聚龙山初期聚集起来的那两万老营的兵马。攻下襄阳后,连续两度派前卫部北上试探虚实,都兵锋受挫,败退而回,练百三已经感觉到了形势不对。”

    “南北军事压力之下,练百三方才知道,北进中原以攻占洛阳进而夺取天下的时机远未成熟。他被迫以襄阳为基地整饬兵马,训练新兵,准备迎接新一轮大战的爆发。但实际上,练百三战略筹算失策,已堕入狄大人彀中。概因流寇已成坐寇,攻守之势,至此易形!”

    “军事上,鉴于兵力已经变得很庞大,练百三被迫从游动袭扰战转为大部队之间的正规作战,而雄踞襄阳,也必然遭到周围数支官军的轮番攻击,机动性丧失殆尽。这两点,都是农民军所不擅长的。”

    “政治经济上,练百三被迫眼光向内,完善内政,进行统治而非以前的纯粹破坏。这一点上,农民军又非常缺乏经验。荆北的乡绅士族,与农民军有颇深的旧恨,读书人心里也看不起这些泥腿子,更不愿戴上叛民贼匪的帽子,尽管练百三到处招贴求贤榜,征才集能,可应者寥寥,大部分读书人不愿与之合作。”

    “要应付南北强大的官军逼压,就必须大量招兵买马。可偌大一支军队,短期内农民可能箪食壶浆献供粮草,时间一长就难以为继。搞不到足够的钱财粮草,军队人数再多,恐怕也只是乌合之众,会迅速溃散。练百三目前就面临这种恶性循环:他起兵之始打出的均田免粮口号,虽对于招兵大有好处,但发展到目前规模,不得不寻找税源,增收田赋,但马上推翻先前承诺,又有些无法下台。没办法,只有打大户,打土豪劣绅,可这又得罪了乡绅望族,无法获得他们的协助。他想重建秩序,但目前的手下人,那帮扛锄头的农夫、抡锤子的铁匠、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又怎能管得好下面各府各县的衙门?怎能为前线大军提供源源不断、充足无忧的后勤供应?!”

    “这就是农民军的天然弱势,到了这个阶段,就必然遇到这个瓶颈。跨不过这道坎儿,就会夭折而亡。本朝太祖当年,虽也出身微贱,起于草野,却曾在东海之滨按兵不动数年,冷眼旁观群雄逐鹿。待训练出一支精干的军队,招募了一大批志士贤人,建立起一套军政规制后,方才大举出击。每夺一地,他都委派能吏干员接管当地政权,迅速化汹汹战地为稳固后方。如此,最终扫六合,吞八荒,摧枯拉朽,席卷天下,奠定帝国数百年之基业。”

    “要避免被人围攻剿灭的命运,摆脱当前困境,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放弃已有的一切,撤出襄阳,继续当流寇,可能还能风光颇长时间,但最终会在无穷无尽的战斗中,在官军的围追堵截中悲壮地失败;要么改变寇的行为方式,既不做坐寇,亦不做流寇,以太祖为榜样,坐下来踏踏实实地把内政和军事建设都搞起来。”

    “但目前形势不大妙的是,太祖当年是群雄割据,而练百三却面对一个统一的仍具有很强实力的帝国。更有甚者,练百三恐怕是刚刚才认识到这些事情的紧迫性。当初起义是一奋其气,提刀而起,未能提前做好准备。从现在开始动手,虽不能说晚,却也艰难了许多。”

    “既要准备与官军进行决战,又要沉下心来发展内政;既要继续通过均田免粮口号吸引农民入伍,抵御官军围攻,又要吸纳读书人加入,建章立制,确立统治秩序。这些矛盾堆积起来,令练百三心焦不已。而目前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不违背对农民均田免粮承诺以继续招兵买马对抗官军的前提下,筹措足够的钱财粮草,支持打赢下一场战争,待战后修整时再想办法改变政策。”

    “解决这道难题的办法,充分反映了练百三这位德高望重的楚公之性格。农民暂不能动,还得靠他们的支持来打赢战争,那就只有对乡绅商人下手,通过打大户来聚敛钱财。臭名昭著的劣绅早已被打光,剩下的那些声望尚可,甚至是殷实富户或者商人,也被纳入了遭打的对象范围。但这样大损名望的事情,不能由练百三自己明目张胆地来干,须得找到一个头脑简单的替罪羊,于是,他那个当惯了山大王,习惯了抢掠的女婿周播,就被推了出去。”

    “练百三让周播这个山大王保留原有编制,既是初期结盟的需要,更是有意地与他划清界限,躲避责任,让大伙把怨气怒火全集中到小阎王及其手下喽啰们身上。他还委任周播掌管钱财粮草,对其行为睁一眼闭一眼,消极纵容其抢掠。”

    “在下替周播分销赃物,很清楚其中内幕。周播劫掠的财物,大概半数上缴,剩下的一半则截留贪污。这个山大王希冀以此种方式迷惑和欺骗练百三,实在是可笑得紧!练老头心里还不明镜似的?!岂能被这点小伎俩骗过?!”

    “实际上,这对翁婿是在合伙聚敛钱财,只不过练百三为的是筹措军资,小阎王却是因贪婪上瘾。而局外人看不到此点,他们只晓得的是,楚公的部队秋毫无犯,无愧义军之名,周播这个坏蛋带着他那伙喽啰们在蓄意欺瞒楚公,利用楚公的信任,胡作非为。”

    “等到练百三感觉到差不多是时候了,自然会有忠臣良将出面进谏,而老头也定然会“幡然醒悟”,采纳忠言,将小阎王擒捕斩杀,其赃物亦全数充公,不仅再得一笔巨额资财,更可以平息民愤。到时候,人们最多怪楚公有些糊涂,心地过于善良,信任自己那个坏鬼女婿,不至于太大地影响楚公清誉,更会有人借此赞颂他的大义灭亲之举。”

    “此等手法,与史上那著名的奸相所为,先大斛改小斛发粮,然后借军校之头以息众怒之举,如出一辙!”汉川郝仁摇头道,“可怜那山大王出身的周播,天天劫掠,日进斗金,快活得很,哪晓得楚公早已为他的头颅算计好了去处呢?!”

    魏老侠听完汉川好人的这番分析,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高尚侠义的楚公,难道真的是如此不堪?抑或这个汉川“好人”,仅仅以小人度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