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唯我本真 » 第十五章 顶头上司

第十五章 顶头上司

    出了山地,后面的路便好走许多。只是北边有阴云密布,为了不被大雨陷在路上,大家拼命赶路,中午都没顾得休息,只是在车上随便垫吧了几口。好在有云遮挡了烈日,众人也没有太过煎熬。等到了下午之时,天上已经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此时离大泽县城已不远。只要天黑之前赶到城里,休息一晚。明日便可由官道前往大理。

    深夜亥时过半,大泽县城门之外。两名头戴官帽的官员被瓢泼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两人一胖一瘦,一高一矮。又胖又矮的那个正是大泽县的父母官曹知县,瘦的那个却是大泽县的二把手李县丞。明明只需往后退个几步,就可在城门楼子里避雨,但两人仿佛痴傻般任凭雨打。一道闪电划过,吓得二人身体齐齐一颤。借着闪电的亮光可以看到两人神情焦急的在等待着什么。城门下一个身穿捕快服的大汉实在看不下去了。撑开手中纸伞来到二人身边,刚要替二人挡挡风雨。却被知县一个严厉眼神瞪了过来。只得悻悻的收回手中之伞。只听那曹知县不耐烦的问道:

    “你再去刘三喜那问一下,到底有没有看清楚,不会是看错了吧。相爷这才回乡五日,怎会如此着急忙慌的往回赶。若是搞错了,耽误了我的正事,我非把他的腿打断。”

    那捕快姓王,是大泽县的捕头。闻言赶忙回道:

    “大人,您稍安勿躁,我已问过他多次,绝不会搞错。前几天相爷从驿站路过,就是他亲手帮相爷车队更换的马匹。车队数量和车辆样式他记得清楚。绝不会看错。许是大雨耽误了路上行程。”

    只见那曹知县一脸愁眉的叹了口气说道:

    “丞相大人返乡探亲,本是我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只恨那驿站四人都是混吃等死之辈,不懂变通,只需派一人快马加鞭赶回城里报信。我就可提前安排,迎接丞相大人入城。这倒好,等收到消息,大人车队早就离城而去。这次若是再等不到,怕是大人会疑我自大,不将他放在眼里。我们和王首领不同,人家是皇上亲管的部队,可以不用甩丞相面子。我们身家性命丞相一言可定。哎!此次不知是福是祸。”

    王捕头正想出言劝劝曹知县,或是他目力好的缘故,隐约看到远处风雨中出现一队车辆身影。赶忙向曹知县说道:

    “大人您看,来了!”

    那曹知县闻声赶忙慌乱的整了整身上湿漉漉的官服,然后又冲身后门洞中众仆役呵斥道:

    “快,快,快,还不把手中的伞丢掉,出来列队啊。”

    大家手忙脚乱的把东西归拢到一边,然后在知县,县丞之后排成一列。众人心里虽不情愿,但谁也不敢触知县的霉头。人家丞相可不会在意这些小小的仆役们,大家只是给知县大人捧捧臭脚而已。

    这个王捕头为何如此笃定潘桂仁车队今天一定会到呢?这得从五天前说起,那日丞相车队经过大泽县外三十余里的驿站,潘桂仁了解这些地方官的套路。即将到家了,他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所以干脆在城外驿站更换完马匹,不经过大泽县,直接抄近路赶路。等曹知县收到消息的时候,潘桂仁车队已经离城很远了。

    知县怒气冲冲要收拾驿站那些人,恰好这驿站里的养马的老刘头是王捕头的亲家。王捕头的儿子前年刚娶了老刘头的姑娘。这老刘头在驿站养了几十年的马,如今马上要退休养老了。要是这个时候被知县大人给革职了,岂不是增加儿子以后的负担。王捕头是多年的老江湖,大泽县大大小小的地痞流氓谁见他不怕。他脑筋一转,赶忙上前安抚知县,并说现在惩罚他们也没用,丞相既然返乡,那总有回京的时候。等丞相回京之时咱们再接待一样。

    知县问他如何确定丞相何时回京。王捕头说那驿站刘三喜是个老实人,但是骑马和捕猎很擅长,只要让他在丞相回来的必经之路上住上一段时间,看见丞相车队时再快马赶回通知知县便可。曹知县听完觉得这也是个办法,就让王捕头安排刘三喜去车队返回的必经之路上等着。

    王捕头见到刘三喜自然免不了一顿自夸,要不是自己机灵,关键时刻啦了刘三喜一把。他早就被革职回家了。老实的刘三喜听了亲家的话就跑到潘岳村往大泽县的必经山口下住了下来,白天怕错过丞相车队,就趴在山口林间一动不敢动,饿了就啃自己带的干粮,渴了就去接点溪水喝。到了晚上才敢到山里下点套子,抓点野物烤着吃。就这样一呆就是四天,那日傍晚韩旭他们车队下山时,那刘三喜就在路边树下趴着。他怕搞错,特意挨个细看了这些车辆。等车队经过后,见他们在山下溪边过夜。才连夜赶回城里通知的王捕头。所以就有了开头这一幕。

    本来按金拓木这边计划,晚上入夜前就能赶到大泽县里。这段时间天天跟着丞相跑,他嘴里早就淡出了个鸟。潘岳村一个小小村落,也没有什么饭店馆子,想找姑娘更是不可能。心想终于能到县城里好好放松下了。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下午时的小雨说大就变大了。大雨滂沱路都看不清楚,更别提这一路的泥泞了。这一个多时辰的路程,楞是走了半天。眼看就要午夜了,这才见到城墙。这个点找姑娘是没戏了,能有口热饭就烧高香了。走到城墙下,便看到前边站的一排官员仆役,前面的一人一看官帽和制服,就是本县知县。要说这些人品级都没他高。自己堂堂御前护卫长也是正五品的武官。他一个小小知县,顶多一个七品文官。但是这里并不是自己做主,还得问下丞相大人的意思。

    他调转马缰,来到丞相车窗大声的禀告道:

    “相爷,前面就是大泽县了。我看城门口有几个官员在等着见您。您看。。。”

    潘桂仁头都没露,说道:

    “见一见也无妨,你去和他们打个招呼。先找地方把人安顿下。”

    金拓木立刻回应一声“嘚唻!”便驱马朝车队前奔去。因为行程都是他安排的,今日本就打算进城,所以他一早就换好了禁军官服。等他驱马到了曹知县面前,一众官员仆役赶忙朝他行礼。

    曹知县向前一步,行礼道:

    “下官大泽县七品知县曹雍,携本县官员,拜见将军大人。下官已恭候多时,不知后面可是丞相大人车架。”

    今晚的吃住还要指望这帮杂毛官呢,金拓木也不想搞的难堪。他下马也向曹知县报了下自己官阶职位。

    “本官领皇上御前户卫长之职,正五品武官。曹知县这么晚还要冒雨恭迎丞相,辛苦了。刚才已禀告了丞相,我看,还是先找个地方把人安顿一下吧。”

    曹知县赶忙回道:

    “下官已经叫人提前收拾好了,是本县最好的府邸。请诸位跟我来。”

    金拓木双手抱拳回道:

    “有劳了,前面带路。”

    说罢,便上马吩咐后面的车跟上自己。只见那曹知县一路小跑的走到前面去带路。车队一进大泽县城门,脚下便是三丈多宽的青石路。路两边是各种店铺。既有一层高的瓦房,也有两三层的阁楼。每家店铺招牌林立。有的只是一根竹竿挂了块布,有的却是上好的檀木描了金。虽然错落,但有一番别样风情。如今已是深夜,各家店面都已打样。韩旭把头伸出窗外,好奇的打量着。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城里,以前老是听其他人说这大泽县有多繁华。这次自己终于亲眼见到了。

    那曹知县虽然又胖又矮,但是前面跑起来却一点也不慢。他带领着车队左转右转,终于在一座气派的府邸大门前停了下来。只见这院子红瓦白墙,有两三人高。大门两边是砖石结构,上面是木质的门楼,大门是一水的黑漆,有几颗硕大的铜钉镶在门上。门高七尺八寸,宽五尺八寸,门前有三阶石梯。门的两边是一对貔貅石座。门里是一面山水照壁。此刻正有两个丫鬟打着灯笼站在门下。

    那曹知县气喘吁吁的抹了一把脸,也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汗水。赶忙在最大的那辆车前躬身站定。驾车的马夫停稳马车,拿来下车的脚垫摆好。潘桂仁这才施施然从车厢里走了出来。曹知县头都没敢抬一下,看到丞相的脚已经踩到脚垫上,赶忙俯身行跪礼道:

    “下官大泽县七品知县曹雍,拜见左都丞。”

    潘桂仁看都没看他一眼,下车打量了下院子。便朝里走去。快要进门之时,才对身后说道:

    “起来吧。”

    肥胖的曹雍赶忙从地上爬了起来,快步追上前面的丞相。边躬身边说道:

    “下官已让人备好了一些薄酒,还请丞相大人赏脸。”

    前面几个丫鬟打着灯笼引路,后面金拓木已经从马车上接下来潘月灵和韩旭,拉着两人跟在丞相身后。潘桂仁仿佛没听到曹雍的话一般,只是左右欣赏着宅院里的山水布局。等走过几条走廊,终于来到正堂之前。只见正堂里灯火通明,堂内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各种菜肴美酒。这些都是曹知县提前找来的大厨做的。潘桂仁好像来到自己家一般,朝圆桌最前面的主位走去。曹知县赶忙走到前面替丞相拉开椅子并摆正。韩旭看着富丽堂皇的屋子,还有各种精美的玉雕,瓷器,壁画。心里暗暗的想到,这比养父村里的老宅漂亮多了。正在犹豫自己要不要找个地方坐下,只听在上位的潘桂仁说道:

    “大家都辛苦了一天,都坐吧。”

    话音未落,金拓木就极其自然的拉着韩旭坐在了潘桂仁的右手边。还没坐稳,门外鱼贯走进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手上拿着玉质的酒壶,给在座的各位斟满酒杯。此时仍站在潘桂仁左手边的曹雍,赶忙端起一杯酒摇身对主座上的丞相说道:

    “穷乡僻壤招待不周之处,还望丞相大人莫怪。丞相大人一直是我大泽县的骄傲,早就听说丞相大人种种丰功伟绩,今日终于如愿,能一睹大人真容。这杯薄酒恭祝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