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二十五章 “二十万”大军

第二十五章 “二十万”大军

    但这时候李儒再次利用起了原本同样心不在蔫的禁卫军,把几个核心的将校传唤了过来。并让吕布的三万人在校场上待命,这就给这几个二世祖校尉吓得不轻。毕竟和常年没有战事的禁军不同,这些人都是实打实刚从九原边关战场上拉下来的兵。肃杀之气吓人这几个人话都不敢多说。

    这反而正中了李儒的下怀,变本加厉地跟这帮禁军校尉们吹嘘这并州军的厉害。还说其他六万多部曲马上赶到,将相继入城。成功唬住了这帮怂货,这让他们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为了不被别人说怕禁军还怕外军闹笑话,只敢命城墙守军多加注意。而为了面子没人愿意自己上城墙等着,这帮李儒的下一步计划创造了一个极大的机遇。

    在送走这帮二世祖以后,董卓即刻号令:“并州军听令!抛弃所有旧部旗帜,当即与吾麾下精骑混编。由精骑带领四散出城,于正门十里外集结后行军入城!往复两次!”城中混乱不堪,无数人向外逃窜。氏族部曲护送家族人员出城的不在少数,马匹托运更是数不胜数。而因为城防禁军群龙无首自是无人限制,很容易就混进人群出城而去。许久过后再次进城,因为都是外来部队。城中无人相识,都是边防部队并州军很容易就能伪装成刚打完平羌战役的西北军。在城墙看守添油加粗的通报下,真的把这帮二世祖给唬住了两次。本来第二次有可能露馅的,但李儒巧妙地利用时间差。在黄昏出城,半夜城门关闭后执少量火把用兵符开门入城。利用轮换机制,成功避开了白日间的守门部队。很容易数,每次三万五千人。两次不同的通报,真的让禁军以为董卓又有七万人入京了。其中并州五千骑兵和董卓的五千骑兵和在一起,吓得禁军头领以为董卓有两万多久经沙场的精锐骑兵。

    待并州军第二次赶回原本的校场时,李儒当即下令部队绕这个大型校场围成一圈。日夜不停地交换看守,禁止所有人接近。妄图靠近者杀无赦。本来还有几个禁军探子接受了密令让他们进校场看看,或者求见董州牧。但无一例外,要么不见要么断头。再加上李儒再赴禁军驻地进行沟通,成功地让这十万人打消了其他的念头。

    就这样,李儒在极短的时间内。用五千人,成功地在洛阳制造出了二十万的部队。待袁氏和朝堂老臣们肃清完了宦官回过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震惊了。丁原身死,禁军全员收编毫无反心。他的军事实力已经占据洛阳城中所有力量的一半以上。西园军就算全凑在一起也不到十万人,更何况还都是一帮没什么战斗力的家伙。董卓可是编出了至少十万久经沙场的猛士。就算这时候再说他有不臣之心也没有用了,禁卫都不再听皇室的了。他们拿什么和董卓抗衡。

    所有人都在担心董卓下一步会怎么办,都以为董卓会消停一段时间观察各家动向。但李儒知道,他们没这个时间。在董卓真正的心腹赶来之前,他们完全就是个空心馒头。现在要做的依旧是快!拔掉所有不受控制的兵权。西园八校尉离心离德,正是逐个击破的好时机。董卓在极短的时间内挨个约谈,用二十万兵力强逼他们就范。根本不给他们互相通气的时间。原本就内部不和的八校尉瞬间分裂,不愿屈服的也都被强行下了兵权。袁绍,曹操都在不愿屈服的名单之中,但奈何董卓十倍于他们。只得交出兵权躲在同族权贵之下暂时当个门客了。这一下,洛阳城中再无脱离董卓掌控之兵马。反倒是真的让朝堂之上所有人都开始惶惶不安。不少朝廷官员,连夜弃官逃跑。

    后几日董卓反倒是真的消停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干什么。权臣必经之路,等朝廷给自己封赏呢。不封赏到位,不上朝。禁军都被掌控了,这些老臣又能如何。只得拟旨拜董卓为三公之一。

    董卓虽然表面上不出来。但这并不代表没人出来。李儒一直在宫中打点,寻找可以利用的蛛丝马迹。这还真让他们找到了宦官藏起来的假诏书,原本要是宦官还在那么还需要争论一二。但现在不需要了,所有熟悉灵帝字迹,习惯以及即位诏书藏匿位置的宦官都被袁氏杀完了。这个藏起来的诏书很难辨识真伪,而且也确实是从灵帝的暗格内搜出来的。这就成了朝堂大乱的契机!

    本以为登门拜他董卓个司空应该就满足了,看样子也是。闭门不出的董卓在受司空之职后,当即上朝就职。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有何进开了这个头以后。

    董卓的胆子一点没比何进的小,早朝已然过半。刚刚在府内接旨的董卓平静地步入朝堂,他的脚步泰然自若。但两旁的朝臣却像是在听魔鬼的嚎叫。“臣,董仲颖!拜见陛下!”

    “爱卿,快快平身!”刘辩尚且年幼,自然是没什么主见。碰到此等情形,深怕得罪了这位新任司空。

    “谢,陛下!但真正的陛下恐怕是要被你们密谋害死了吧!这帮朝臣,不但害死先帝。还想要扶植一个傀儡供他们掌控,厉害啊!厉害!若不是本将进京勤王,恐怕还真就被你们的计谋得逞了!”说罢董卓亮出了前些日子在被毁地一塌糊涂的灵帝寝宫内隐藏的那道假圣旨。

    此刻真乃朝野震惊,人心惶惶。

    但总有保皇派的老臣要站出来主持公道,而这些人里边最积极的自然就是卢植这位文武双全的儒将:“哼!谁不知晓你董卓居心叵测,定是捏造圣旨到这里来颠倒黑白!谁不知道你与宦官旧党的那些糟粕之事,一入京城就命人四处搜索。怕不是在就与那些宦官勾结已久!只怕是你没想到宦官四散而去,没人能配合你演这场戏了吧!”

    论口才董卓没那么会说,但李儒因为身份根本上不得朝堂。董卓也懒得再争,自知口角不如这帮在朝不知道多少年的老骨头。也懒得再和他们废话。直接大手一挥,强行执行照遗诏立幼的程序。不从者当即以叛国罪问斩!

    逼朝臣通过决议,总是大多心有不甘。但奈何无能为力,卢植也已是独木难支。虽说他这三朝老臣的地位保住了他,让董卓不敢造作。但当作为袁氏族长和少帝讲师的太傅袁隗都因为宗族部曲被解。无奈同意的时候,其他人都知道大势已去了。崇德前殿,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次子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就在次日,刘辨之母何太后被赐毒酒身亡。虽然过去这种事不在少数,但仅隔一日就赐死的实在罕见。董卓不满司空之职,主管水利工匠实在不是他董卓想要。当即逼献帝册封他为太尉,名正言顺地执掌天下之兵。看似好像没有何进自封大将军那般簪越,但他其实只是因为心腹没到心里没底罢了。董卓的野心可比何进大得多,何进只想管武职。而董卓可是想文武皆管。

    此刻的董卓已经彻底变了,他达到了仕途的顶点。他认为自己可以像何进一样至少快活个十几年。但有一点致命的问题,他没有意识到。那就是李儒太快了,让他在除了雍州之外的地区根本没有一点影响力就强行掌控了全国。他在各大氏族中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官场一直由氏族把控就算拿到了军权各地的地方氏族也不是他能调控的。何屠户的影响力都比他大,好歹是外戚。而且自知之明的地方在于他没有干涉文职,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他避开了。自己安安心心当个宗族傀儡只要有大将军这个名字他就满足了,而宗族有个傻子帮自己背黑锅也不损失什么。何乐而不为呢!但董卓可没这么大方,他是准备全面掌控政局的。这触动了所有人的蛋糕,却没有一个人信服他。就好像他刚获得了一个州的稳定选票,却强行靠虚构的军权当上了总统。这怎么可能会持久呢。

    成也李儒,败也李儒。更重要的就是缺乏足够亲信的文臣谋士,仅有的几位也都被李儒排挤到了角落。而李儒并不能面面俱到,也不擅长关系厉害。他只能被迫在天下各族中任用人手,甚至不惜为跟自己一样遭受第二次党锢之祸而被贬的那些人平反。如果董卓有足够心腹文官把控各个要位,再接着用这些新人填补空缺那么感激他的人不会少。但要职都因为西北军中无人而拱手让给其他大族,那些大族之人怎么可能会没点小心思不妄图倾覆董卓呢?毕竟董卓在行政体系的影响力几乎是零。所有人都表面一套私下一套,要不了多久这新体系就被掏空了。

    要是他暗中发展,勤工简政,让这帮老臣挑不出什么毛病。暗中收纳文臣门客,等将朝中核心和地方大员都换成自己的心腹后。再去放飞自我,可能还真就没人能阻止他了。但董卓他自认为已经等不起了,他急于享受晚年才好不容易夺来的一切。他也变得和灵帝一样,自知命不久矣。拼命想要挥霍那所剩不多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