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二十四章 急中生智

第二十四章 急中生智

    董卓就算再怎么拖,军队也已越过长安东门户的潼关来到洛阳地界。下一步就是入京述职再转道并州,谁都知道这八成是通向地府之路。董卓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打探消息。通过以前在司州十五年的人脉向各郡太守了解朝廷详情,他要为面对何进做好最后的准备。再不济也要保证自己顺利北上并州就职,但真是这次被逼无奈的谨慎给了他天大的机遇。

    在将近洛阳拜访周边各尹之时,忽然发现他们都在整备部曲。这才发觉有大变动,所有人都匆忙准备沿着小平津追回圣驾。董卓混迹政界这么多年,哪还能不明白其中奥妙?立马下放口令让精骑快马加鞭送回雍州各部,即刻召所有部曲向京城移动。而自己则赶忙带着手下的部队急速前往救驾。这是他最好的护身符,有了这道救驾的护身符。朝中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任何人就都动不了他这个连日赶赴洛阳救驾的边防将军的项上人头了。

    他沿着官道终于在北邙碰到圣驾之时,他惊呆了。没有灵帝,反而只有两位少帝和一众朝中老臣。护驾之人中,竟然没有任何一个何进或者常侍的嫡系。这是绝对反常的,而这么大岁数的老油条自然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场急智的对拼!朝堂洗牌就在此刻!

    车架缓慢入京之后,所有的护驾功臣都分到了一处临时府邸来表彰其功劳。董卓自然不例外,但不同的是野心家都在此刻觉醒。权力真空了。现在谁快,谁就能再次掌控全局!

    “文优,我们该当如何?”董卓部曲都在雍州身边只有五千精骑和为了朝堂辩论而带着的李儒一人,但他显然不想放弃这到嘴的肥肉。

    “董公放心!文优自有办法!护送的途中我就命人在各处收集线报,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门生故吏遍布全城的袁氏。现袁氏一族全力在净空宦官残余,防止一旦立幼这帮败类又抓着皇室内务的把柄要挟。而新帝就算再年幼他也知道制衡的重要,定会重新启用宦官来制衡袁家。所以袁氏不会给宦官集团任何续命的机会。而袁氏剩下的成员和门生都在压制城内各大氏族,防止他们突然夺权。所以大人可有发现袁氏一族是不是遗漏了什么呢!”当谋士的都是通病,不吊着他们的雇主就总怕自己失去地位。

    董卓也不是吃素的,他为了混进朝堂等了这么多年。朝中的架构他几乎是一清二楚。“你说袁氏一族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宦官和大氏族之上。那么被漏掉的自然就只有何进的外戚集团了。何进!看来这孙子八成是死球了。那么他死了带来的是什么呢。。。emm。。。”

    一位常年统兵的将军自然和那帮政客想的不一样。“我想起来了!用来肘制被袁氏掌控的西园部队而扩编的何进家底:朝廷禁卫,现在群龙无首!朱儁,皇甫嵩,卢植三位将军要么被撸要么被肘制。朝堂之内有实权的大将就剩我一个了!快,我们连夜收编!就算调动不了全部,也总比没有兵权强!他们一直和西园的那帮人不对付。这一刀直插袁氏心窝,这么看来我是不用去并州上任了!”

    “董公无需担心无法调动,就算我们兵源不足。但城内可还有一支我们麾下的部队呢!整整十万万人,足够用来肘制朝廷禁军了。待我们收编完成,在下自会让那十万人归于麾下!”李儒说实话真乃不可多得的急智大才,有时间慢慢规划有些人能想的比他全面。但要抢时间,还没人敢在他面前说自己更快。

    就这样袁氏一族在城内大肆追捕逃窜宦官的同时,董卓却来到了无所事事的禁军驻地。利用自己是旧将军和新任并州州牧一职责强行收编禁军,但真服从他的几乎很少。这帮吃皇粮的少爷兵非常清楚政治的那套玩意,谁人多谁兵权大他们就顺势听谁的。你董卓啥也没有,就算你是朝廷任命的将军又能怎样。现在先假意听命,等暴乱一平这帮人八成就要扭头造反了。

    “快!我另外的十万大军呢?在哪?没有他们我肘制不了这帮吃皇粮的废物!”董卓现在有点急了,收拢禁军的进度非常不顺利。不管是因为这帮废物散漫惯了,干事走走停停的。更因为他董卓在朝堂中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现在还请大人跟我去见一个人!”李儒翻身上马,倒也不慌不忙。

    董卓倒是急了。驾马跟着李儒在京城中一路冲撞,也顾不得禁令了。现在时间就是一切,先人一步就将决定全局。但令董卓没想到的是他们来到了另一处驻地,这里驻扎的是另一部被何进召集入京的人马。只不过这个人没那么多顾虑,直接带着麾下的三万人入京了。这个人就是董卓准备去顶替的原并州刺史丁原!他现被召为执金吾准备入朝为袁氏效力的,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就这么了结了一生。

    听到突然有马蹄声靠近,丁原立马带人出来准备迎接。他本以为是朝廷的命令,但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死亡通知书。“请问这位大人,所为何事?”

    “并州将士听令!现任并州牧董仲颖在此,给我拿下这胡人奸细丁原!”李儒懒得废话,直接亮出董卓和州牧印章。他的连环计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虽说他们都知道新任并州牧就是董卓,而且丁原也和他们说了。这次来就是移交部曲的,他们要和董卓上任并州。而丁原本人则会拿下董卓来带的三万老部曲。这是袁氏和皇甫嵩原本一起给董卓准备的大礼,但没想到却被李儒乘机利用。真的成了一份白送的三万人大礼包了。

    正常来说是个人都会怀疑这种命令,但李儒也早就详细了解过这些个原本要成为董卓心病的大肥肉了。他发现这里几乎就是这个叫吕布的领头将军的一言堂,丁原带他来就是因为这个人私下聚拢部曲立山头难以调遣。所以就把亲近吕布而聚起来的小山头都带来给了董卓。既能换到董卓手下的三万老兵。又可以让这个老是不听指挥的小团体成为董卓的心腹大患,何乐而不为呢?

    但李儒也了解到,这个团体带头的吕布是个贪图地位的人。否则他也不会在并州官军里边拉帮结派了,而要把他收到手。必须要给他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地位才行,那这个地位自然就是董卓的继任者。董卓一生无子,吕布一听这消息也动心了。毕竟连私生子都没有的州牧世间少见,竞争对手还是俩女婿。那他就更有把握了。

    更何况吕布认识董卓可比丁原早。他年少时,董刺史也是带人在九原与胡匪激战过的。这与袁氏的故吏丁原不一样,边境地区的人自然是更崇尚军功。这原本是最坏打算,被迫交换部队然后快速掌控并州新部队而留的后手。但没想到现在却意外用上了,董卓也不在意多个义子。况且他听说吕布是并州九原人常年与胡人交战,是一个老练并且用兵如神的猛将。自然是十分期待,更何况他曾经当过并州刺史自然清楚九原边关厮杀的惨烈,能在那起家的都是好手。

    至于沟通途径,那根本不愁。董卓手下当年的并州老兵还是要有的,九原人更不在少数。同时还能给牛辅找个制衡的,岂不美哉。这样就能有效地让牛辅转移注意力。不至于等后边势大了,拼命盯着他李儒下绊子。三方制衡对李儒来说是最佳选择。所以他一到洛阳就紧急派人联络吕布,之前许下的承诺更是加倍给上。保留兵权,义子,继承权,军职,财富一个不差。吕布早看这个袁氏的狗不爽了,没怎么考虑也就答应了。有了吕布的承诺,李儒知道。从今天起,董公将有二十万大军!

    虽然吕布私底下早就谈好了,并且州牧印也因为朝廷怕董卓耍赖早就给上了。而丁原的执金吾和董卓一样还没跟皇上述职呢,所以现在董卓成了丁原的假上司。董卓扣押丁原虽然有些不符合程序,但还是说的过去的。对于士兵来说,印在谁手上谁就是州牧。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按照完整的程序来说,现在董卓还没上任,而丁原也还没从并州卸任。

    但就在大部分并州将士狐疑之时,只听一声大喝!“末将领命!”

    原本站在侧后方吕布却二话不说直接一脚踹倒了他前方的丁原。这一脚踹的名不正言不顺,但灵帝都没了。谁还在乎名正言顺呢?李儒从来都不是个手软的人,通敌叛贼在军中一直都是斩立决。而丁原自然也没有例外,就算别人不敢动手。吕布也没有任何含糊,他也怕迟则生变。毕竟丁原这次带他来,他也知道丁原一早就打算好要将他这个包袱踢到一边去了。他非常需要一个在董卓身边立威的投名状,还有什么能比丁原的项上人头更好的呢?

    就这样三万人被董卓快速收编,而丁原则死不瞑目。董卓都有些转不过来,这急智真心不是一般地急。在李儒的暗示下,董卓自然是启动了原先被迫交换部曲的备用预案。将吕布和他的部下成功稳住,但并州军还是比较慌。他们依旧担心在朝堂安稳下来之后遭到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