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六章 围攻

第六章 围攻

    连日排查,总算打通了前往任县的道路。大军开拔,五军校尉并作一条,一字长龙一般地向任县开去。为了名正言顺地拖延速度一路挖补泥沼,楞是闲的没事给他任县硬生生造了一条康庄大道出来。时至今日,已然过去半月有余。这兖豫之地黄巾几乎全军覆没,对其他地方黄巾势力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其余四县早有两处已然突破,其中卢将军亲帅将士猛攻之县抵抗仅有不到十日就被逼的只得弃县回撤。

    这几个县城虽然在数月之前就已被黄巾兵卒不断加固,但奈何本就是一弹丸之地。这墙体再怎么加固增高也只是些泥墙罢了,黄巾具为贼匪军中又没有多少能人巧匠。只是看上去还算厚实,但中间空隙窟窿着实不少。在官军不断用重锤冲击之下,没过几日就已然开裂。

    但董卓军这边并不知道这些,只是将军队散开。正式围三缺一地包住任县之时,才发现这县中尽如此之久都没有一丝动静。尝试性地靠近了些许,甚至动用简易的冲锤尝试撞击了一下本就不厚实的城门。才发现此地竟已是一座空城,除了还在泥墙之上飘动的黄巾旗帜外,县中只剩下一些走不动道被抛弃了的老弱病残之人。

    这让董卓一阵无语,本来还想在此地多拖些时日。但没想到这些贼匪看到其他几县已然被破之后,自己就吓得连夜后撤了。现在想不去围攻巨鹿可能都不行了。

    不得已,只得再次收拾行囊。向东南方行军来到了平乡外围,到这就真正到了张角老巢的核心了。此地与巨鹿本城互相呼应,若只围一处那将腹背受敌。另一城内守军将可随心所欲地偷袭官军后方,并从容撤退。但要两城合围则很容易兵力不足。攻城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里也曾是项羽一步登天的地方,几乎歼灭了当时秦军的绝大部分主力。

    等我们好不容易开到平乡之时,其他四县的部队皆已齐聚。董伯父及文优先生自是前往卢中郎的中军大帐商讨进攻事宜。待他二人回来后,接到的军令自是协同南和方面部队攻占平乡,先一步攻克平乡就让巨鹿变为一座孤城。

    军令下放自然是要强攻猛打,毕竟军中人多以防隔墙有耳。要是拖延之词传到了卢中郎的耳朵里八成就要被军令治罪了。至于怎么去会意上头的意思,那就得看下边人自己的造化了。如果不能意会指挥层的真正用意,就算你玩命强攻损失惨重也很难得到上头的赏识。只会适得其反,将自己拖入深渊。

    一阵调配之后,各部都开始搜集木石打造云梯重锤箭矢为攻城做准备。这也成了大战之前最后的宁静。而我们也有自己的任务,每天都组织一些士兵按时于城下催促黄巾投降。虽然这看上去没什么用,但总有意志不坚定的人。时间一长说不定就动摇了不是。。。

    其实云梯什么的都没做多少,只要是能削成棍子的基本上都被拿来做箭矢了。至于有没有穿透力,董卓也根本不在乎。这些军备大半都为朝廷供给,用光了都不心疼。但这些士兵可都是一等一的久经沙场之士,死一个都能肉痛半天。

    这不,过了些日子段校尉忽然给我们拉了一大车歪歪扭扭的木棍以及一堆破皮布条子。

    “段校尉有令,命你等用这些杂物制作图册射入平乡城中。以动摇其军心!”

    这一下可真是无语了,这些制作途中出现差错的扭曲箭矢,以及毫无用处的碎布烂皮被全收集起来运到了这里。虽说按常理这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这黄巾匪徒中具为草民根本看不懂文字啊。这写了给谁看呢。。。

    “这。。。贾司马,我等该如何是好?城中叛贼根本不识文字。这写上去了也是无用啊!”

    “各位稍安勿躁,既然校尉已经下发军令那我等就必须执行。这样好了,我等也无需费劲心力在上边写什么文章了。就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劝降大字即可,如果布面够大就再画一些图画好了。只是将这些箭矢射入城中着实有些麻烦,匪军弓弩不及半石射程短小。城墙也还并不算高。但我等想要在敌方范围外将这些箭矢射进去,最少也得需要一石左右的强弓。我等自是不可能将其拉开,只是不知公恒参谋可会弓箭否?”说了一半贾文不动声色地将话题转向我处。

    “额。。。那是自然,只是离家之时家父并未允许小子将弓箭带在身边。容我向家父讨要一二,去去就回。”有时候逞能真的坏事,但为了面子实在没办法。要是一代大将之子连一石弓都拉不开,岂不是要被这些儒生耻笑。但说实话我还真拉的开,只是祖传大斧并不是非常方便配备弓弩。一不小心这斧刃可能就会把弓弦刮断,小时候也未曾过多练习弓箭。但只是会用罢了,百发百中那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既然牛逼吹出来了,那也只好装逼装到底。二话没说扭头就出了营房,一路心不在焉地朝着父亲的营寨走去。

    通报片刻之后,终于传来父亲唤我入帐的命令。

    “父亲,孩儿想借一把一石强弓。军中下发任务,但身边实在寻不到顺手强弓。奈何急需使用,只好来见父亲了。”

    “你是不是忘了你现在在哪?徐参谋!此乃军中,军中只有徐文卿徐校尉!并没有姓父名亲之人!我容许你再说一遍!说!”原本正在处理军务的徐荣却是放下了手中的竹简,大声呵斥起来。

    “是!校尉大人!因军中命令,下官急需借用一把一石强弓。遍寻他处并无适手弓弩,还望大人成全。”

    “允,这是本校尉的备用长弓正好一石,你先拿去吧。”说完徐荣就回身从后边的武器架子上拿下来了一把朴实无华的长弓并扔了过来。

    “公恒,你记住。军就是军,家就是家!公私不分,此乃大忌。此前未曾告知你等是本校尉的过失。但现在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望你好自为之!下去吧!”说完徐荣又回到位置继续处理他的事物。

    “诺。”一路退出营房后试了一下,将它拉满还是可以的。但就不知道重复能坚持到几时。

    一路回到自己的军帐当中,发现他们已经备好不少绑着字条的木棒。这些所谓的箭矢说实话并不合乎规矩,都是在制作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残次品。放在军中都没几个士兵愿意用他们。不但没有箭头尾羽不说,就连箭身都不是太直。但这也正好符合我的需求。就算射偏了也没人会说什么,正好拿来练箭。

    就这样一人拖着一箱子箭矢来到了平乡县墙外六十步左右的地方,就这样一人一箱一箭地射了起来。城中之人也拿我没办法,距离实在太远。他们的那些软弓根本够不到我的位子,一开始还有些害怕。以为是军中的神弓手想要强杀城中守将,吓得他们纷纷缩到了城垛之下。但没想到一连几箭射的连个影都没有,反而让上边的这些黄巾兵卒们放声大笑起来。

    听到远处传来的笑声,也是弄得我老脸一红。谁让这箭矢这么难用,本来准星就不算太好。这箭矢本身还不直,有时候一箭出去偏的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射到哪里去了。还有的更甚还没飞出去一半呢,就因为箭体不结实在半空中自行解体了。但就算再偏也总有歪打正着的时候,楞是把城墙上的那些人吓了一跳。但没成想捡起来才发现这棍子竟是一根破木枝干,连个箭头都没有。

    这下就有意思了,不光我们这边闲暇之时跑来看我射箭的不在少数。毕竟能连续使用一石强弓的人在军中可不多见。就连对面闲来无事之人也纷纷跑到这片城头看戏,虽说双方将领呵斥过无数次。但奈何这平头百姓平日里实在没什么乐子,现在有了个苦中作乐的机会自然也是闲不住总想着来凑凑热闹。而现在我们一点进攻的势头也没有,这黄巾之中本就纪律松散。见没什么大碍也就没再多管。

    而这些士卒刚开始还有些惧怕,但后来发现这箭矢飞其实没什么威力反而开始追逐抢夺起来。而这边段校尉看到自己的劝降行动比原来预想的还要有效,就没阻止我继续进行这种纯属浪费的射击方式。有时射的累了,就回帐中用些吃食,再过来继续。

    徐公恒一回到箭箱旁,所有围观的士卒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徐公恒,你这次终于能射准了吧!”他不回答,对旁边的说,“再拿两根箭给我。”便拎起背后的一石强弓。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偷在弓上做记号了!”徐公恒瞪大眼睛说,“你怎能这样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晌午亲眼看到你偷偷躲在军灶旁边,用柴灰在弓上做标记!”徐公恒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做标记不算射不中……这叫对比物!……神弓手的事,你懂什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等距对比”,什么“箭矢特殊”之类,引得众人都大笑起來;围观士卒中充斥着欢乐的氛围。

    每次说到这我就脸红,虽说距离固定力道固定。但奈何就是射不准,后来学聪明了。在一次成功射击后记住了与城墙平面相切的位子趁着晌午用食,偷偷用灶底的柴灰在弓上相应的位子做了个记号来保证自己的仰角不会偏差。结果被人发现了,闹出了这么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