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朝演义 » 第四十三章 从君而战

第四十三章 从君而战

    马守成倒是一愣,他没有料到夏正平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本就是有心想要臣服于夏正平的,让自己的儿子随同他一起征伐天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这后面的二十万稻米,显然是马守成有些意料不到的,事实上,这就相当于,夏正平援助马守成二十万稻米,就意味着马守成将会欠夏正平一个人情。人情很小,但很有用。

    两下里,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马守成也就不再阻拦夏正平和马孟起之间的对战了。

    “将军,请!”夏正平见着马孟起和马守成都没有反对自己的提议,便是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指着,“我进来府衙的时候,正好经过演武台,你我同去那里,一较高下。”

    夏正平的兴致已然提升到了最高,紧盯着马孟起不放。这么多年的征伐下来,夏正平大小战斗,也是经历过数十次了,无论是武艺还是兵法谋略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曾经在皇宫之中学习到的那些武艺,学习到的那些兵法,在五年之中的征伐下,被夏正平运用的越发成熟了。他今日之所以敢对马孟起说出这样一番话,那是因为他有着极为准确的把握。或者说,他并不惧怕马孟起,他有着百分百的胜率。

    马孟起的兴致也是被夏正平激发出来了,当下拱手道:‘请。“

    说完之后,两人便大踏步走出了政事堂,朝着演武台而去。

    没有裁判,也没有什么欢呼的声音。两人走上演武台,拱手抱拳,彼此算是施了一礼。

    夏正平用的是一杆长枪,足有一个半人高,约莫一丈。马孟起用的也是一柄长枪,不过他那柄长枪,倒是比夏正平短了不少。

    “请!“

    两人异口同声之后,便是往后跳了一步,下一刻两杆长枪碰撞了起来。金铁交鸣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府衙,赶过来围观的南山客、关长云以及西羌族族长马守成皆是震惊了一下。

    马守成也是个习武的将军,他儿子的武艺是他传授的。本以为马孟起的武艺并不会多好,但实践证明,自己该交的都交了,最后却是培养出了众人皆知的少年英才——马孟起。这算得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马守成自然是有些兴奋的。

    然而,他此时的脸色有些变化了,他不再认为,这天下数一数二的武将,有自己儿子马孟起一个席位了。两杆长枪相撞,就已经判断出了胜负。

    金铁交鸣之声,再一次传了出来。这一次,夏正平后退,马孟起提枪就刺,然而却被夏正平以长枪的枪柄给抵住了。这是一种细节上的武艺,也是难度极大的。

    但夏正平却是娴熟的应用起来了,马守成看的真切,他明白自己的儿子,在武艺之中,还是有些不足的。至少,知子莫过于父,在马守成的眼中,他的儿子却无法做到这样完美的动作。

    夏正平不再躲闪,一个侧身,反手一扫。马孟起早已经预料到了不对劲,立刻后撤,然而终究是有些来不及了。那一杆长枪,直接扫到了他的肋下,将其打翻在地。

    南山客与关长云见此,皆是吞了一口吐沫。南山客倒还好,她是女子,自然对这一方面的兴趣不大。关长云却是不然,他是知道马孟起的名声的,明白这个将军的恐怖之处。然而,他们却没有预料到夏正平,比马孟起更加恐怖。

    只是三个回合,夏正平就已经击败了马孟起。别看这回合数只有三个,然而每一个回合之中,都有着成百上千个细节。

    两个人都是高手,但高手之间的战斗,往往是化繁为简,一击毙命的。就像夏正平这样,三个回合就和马孟起之间决出了胜负。

    夏正平走到马孟起身前,将他服了起来,道:“将军的武艺不在我之下,然而心的修炼却没有到家。“

    “多谢教诲。“马孟起神色之中多又不甘,但是他也明白一个道理,成王败寇,无论自己多么强大,但是只要这一场比赛输了,那他就是夏正平手下的将军了,”自今以后,末将马孟起,便随同主公出生入死,绝无反悔之心。“

    夏正平能够从马孟起的言语之中,听得出来,他是有一些不甘心的。然而,夏正平却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只是这一次,恐怕会给马孟起较大的打击。转念一想,夏正平却是想通了一些事情,他便是安慰道:“我只是趁着将军不注意,暗中耍了些小技巧,才会有如此胜利的。我愿意将巴州三十万大军中的十万,交由你统领……”

    “此事万万不可。”马孟起闻言,连忙摆手,将夏正平的话语,堵在了嘴中,“主公把十万大军交给我,那是在自毁军队啊。我马孟起是个粗人,没有学习过什么兵法,只懂得上阵杀敌,不懂得排兵布阵。只懂得单挑对战,不懂得如何行军打仗。”

    夏正平闻言,便是神色一滞,旋即就明白了马孟起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物。这是一个勇冠三军,超绝武艺聚于一身的莽夫。

    但这莽夫,正是夏正平想要的。那一身的武艺,一身的胆气,上阵杀敌,怎么可能会没有用处呢?当下,夏正平便是笑道:“此言差矣,将军可以读书学习,也能够做到独当一面的。”

    他不再提起让马孟起统领军队的事情,而是将马孟起搀扶着,走下了演武台。夏正平明白,自己刚刚的那一击,恐怕给马孟起造成了不少的伤害。这一点,是夏正平过意不去的。

    “族长大人,得罪了!”夏正平赔了个礼,“作为赔罪,尽管是我赢了,我依旧愿意每年援助西羌族人二十万担稻米。”

    “啊——”这一下,马守成倒是有些震惊不已,他没有想到的是,眼前的夏正平竟然如此豁达好爽。

    二十万稻米,也许不算个啥,但是对于西羌的民众来说,却可以说雪中送炭。因为是草原地带,也因为平原广阔,但是这里却不是什么稻米之乡。西羌族人终究是饮食习惯上,喜欢牛羊肉多一点。但真实情况来说,稻米才能够让他们吃得饱。

    “如此,就这么定了。”马孟起被夏正平交给了医官,他随着马守成一道,走进了政事堂后,拿出了一份帛书,“这是一份盟书。”

    马守成见着夏正平拿出了帛书,再一看里面的内容,便是明白为什么夏正平会前来西羌之地了。

    不过,他并没有怀疑什么,因为他明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曾经的大夏神朝,对于西羌之地的民众,多有照顾。这一点恩义,自己自然是要记在心中的。当下,马守成便是走到了桌案前,拿起了大印,扣了上去道:“自今以后,西羌永远归顺于大汉,永远听从于您的号令。”

    “先皇恩泽,比及后世,夏正平愧不敢当!”夏正平拱手,倒是有一些怀恋曾经的大夏了。不,应该说是夏正平有一些伤感了,倒是有一些放不下了。

    不过,他并没有想太多,很快就恢复了神情,道:“今日之后,我大汉必不负西羌,望西羌能够永助大汉。”

    “从君而战,但有上命,绝不敢轻易放弃。”

    这算得上是一种结盟,事实上是一种臣服。或者说,是一种自治归顺。

    当年西羌因为种种原因,而脱离了大夏神朝,。自我管理了起来。按道理来说,大夏神朝才是西羌的根。然而,当今的大夏正统,应该是巴州的汉王。汉王之地,和西羌之地,只有一座山脉相隔。尽管,济州一方面被申朝统治了,对于西羌之地的人来说,归顺于汉王,要比归顺于申朝好得多。

    这一日之后,曾经大夏神朝的国土上,巴州和西羌连接了起来,他们之间,将会是一种共同进退的关系。

    夏正平在西羌待得时间足够长,最终决定在十一月底,返回巴州。返回巴州的时候,马孟起自然也跟上去了。不过,马孟起还率领着三万骑兵。

    根据马守成的介绍,这三万骑兵,是西羌之地最为精锐的存在。西羌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想着安定自保。所以,对于马守成来说,骑兵留着也没多大用,他索性就送给了夏正平。

    不过,前提自然是马孟起统领这三万骑兵。这一点,夏正平自然是答应了的。毕竟,巴州之人,也没有谁比马孟起更为适合担任这一支骑兵的长官的了。

    夏正平与马孟起,率领着这三万骑兵,抵达巴州的时候,已经是大学纷飞的日子了。没有什么多余的废话,夏正平就将一众官员打发去,和马孟起一起安顿那三万骑兵了。

    他自己独自一人,则是走上了城门楼上,眺望着北方,那里是济州的方向。此时,正好是晚间时刻,大雪纷飞,城门楼上的灯光火影,时有时无的,让人不由得多想一些事情。

    “苍天啊,给我二十年的时间,让我有能力光复大夏吧!”

    这是夏正平抬头望天,发出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