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神朝演义 » 第一章 大变革

第一章 大变革

    汉王五年一月十五日,一切如同往常一般,所有的东西,经过新年的一番热闹之后,也都恢复到了正常的情况。

    从西羌回来到巴郡之后,一晃便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也就到了一月十五日。这一个多月里,夏正平与许千言也完婚了,当然是正牌的王妃。南山客也不再担任夏正平的亲卫了,被送入了夏正平的后宫,成为了夏正平的侧妃。这本就是夏正平的打算,现在看来,他对于两位女子,可以说是谁也不亏欠了。

    当然,这一个月之中,夏正平也安排好了马孟起,由他带领着那三万骑兵,驻扎在了东平郡之中。那里是巴州进出中原的要道,夏正平相信,自己的这一番部署,一旦传入了周王的耳中,他必定会小心谨慎,掂量掂量进攻巴州的后果。毕竟,以马孟起的勇猛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绝对能够做到的。更何况,那里还有着三万大军呢。

    这三万骑兵,也同样不是吃素的。虽然称不上天下第一,但是对付周王的军队足够用了。

    至于其他方面的事情,自然是天下诸侯得知夏正平和雍王结盟的事情。这一点,周王最为忌惮。早先,夏正平得到消息,说是周王陈兵数万于巴州边境,楚王也是陈兵数万,距离巴州不远的地区。

    如今,夏正平和雍王结盟,并且确立了联姻,那就表明雍王将和汉王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将来的话,一旦周王进攻汉王,雍王就会袭击周王后方,让其无法守卫相顾。而同理,周王进攻雍王,也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局面。这样子一来,反倒是把周王逼得有些动弹不得了,唯一的办法,自然是北上和东进,面对其余的天下诸侯。

    夏正平现在想的却不是这些,他已经明白,自从自己和雍王结成联盟以后,又是得到了西羌的支持后,自己将会获得至少二十年的时间安稳。这是夏正平所要下网看到的,然而在这二十年的发展期间,最为重要的是南蛮。

    今日,夏正平将诸多将领文官,包括身体残废的陈庆之,都叫到了巴郡汉王府衙的政事堂中,其中一件事情,就为了解除南蛮的威胁。

    日上三竿,政事堂之中,众人聚集到了一起,夏正平走了进来,径直朝向了他的桌案。

    众人见着夏正平站定,皆是施礼道:“臣等参见主公!”

    “列位臣工,无须多礼!”夏正平坐定,展开桌案上的帛书,继续说道,“想必前几日,本王所列的诸多事宜,大家都看了吧?”

    众人闻言,便是点了点头道:“皆是一惊过目。”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就是要商议商议,这其中的一些事情,期望诸位臣工能够建言献策!”夏正平大手一挥,桌案旁边的黄安,便是捧起了帛书,高声念道:“汉王五年,第一条诏令,通商南蛮,世代修好!”

    这是一种流程,也是一种仪式,其目的自然是要让在场的诸多臣工,了解一下夏正平究竟想要干嘛。

    尽管之前,夏正平已经将帛书中的内容,以一种非正式的方法,抄录给了政事堂的诸位臣工,但夏正平相信,这里面并没有多少人回去真正的研究自己帛书中的内容,否则的话,必然会在私下里询问自己。然而,夏正平左等右等,并没有等到自己想要看见的一幕。因而,他决定今日召集所有人,统一商议,统一执行。不过,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加强一下中央集权才行。

    他已经将所有郡城的兵马,收归己有了。他并没有像之前巴子平,或者说是大夏神朝所安排的那样,将一州之兵分处屯驻。而是将那三十多万的巴州兵马,集中屯驻到了一处地方,准备在那里建筑一处新城,专门实行屯兵制。夏正平之所以敢向西羌族长马守成说出要援助他二十万担稻米的话,其中的原因就是屯兵制。

    守屯结合,才是一支军队应该有的特点。既保障了生产,使得军队自给自足,也保障了训练,使得军队不至于因为懈怠,而放松了警惕。

    这是一种制度,已经在巴州形成了。

    其实,这样的一种制度形成之后,夏正平对付的目标,自然也包括南蛮。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在汉王封地,一个时刻威胁着夏正平的地区,夏正平岂能够容忍它的存在?

    而想要消灭南蛮,或者说是征服南蛮,第一步就是夏正平发布的诏令,要和南蛮通商。

    这是属于一种大变革,早在多年之前的永昌郡的时候,夏正平就提到了这样的事情。只可惜,这一件事情,被当时的诸多官员所反对。夏正平不得已,将这一件事情往后拖了,直到现在。

    如今,五年之期已经过去,夏正平所在的巴州,和南蛮之间,也已经处于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中了。甚至是,镇南关传来的报告上,都在描述着南蛮各个部族都在调动人人马,集结待命,目的不明。

    夏正平并不想通过武力来解决这一件事情,因此他想到了通商的法子。通商之后,夏正平便能够从南蛮那里获得铁矿石,他对于此将有大作用。

    前世之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科学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样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同样适用。一旦一些新兴的科技,出现在这个世界上,那么掌握科技源头的夏正平,将会成为垄断者。当然,这也伴随着一场大变革,使这个世界的社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

    但无论怎样,这都能给夏正平带来一种立于不败的位置上。如今,通商就是开启大变革的第一步。

    “诸位臣工,想必是这几日,大家都辛苦了。”夏正平在黄安高声念完之后,顺势开了口,“想必大家也或多或少听到了有关于南蛮的一些事情,今日就通商这一件事情,我们来聊一聊。”

    夏正平说完,便是将眼神在诸多官员的面庞上,扫了一圈。

    “启禀主公,臣以为,南蛮乃是一处蛮夷之地,他们的野心很大,常年侵犯我们的地盘。即便是在约定的时间内,也会搜刮一些边境居民的财物。”最先开口说话的,是赵恩铭,“我请求主公,给我一支军队,让我直捣黄龙,从而灭了南蛮。”

    “主公,万不可如此啊。”劝说夏正平的,是百里子明,他如今掌管着整个巴州的钱粮,最清楚巴州的财力是什么一个状况,“大军南征,的确能够起到征服南蛮的效果!然而,赵将军却是忘记了吗?你这样子一旦出征,又是不知道需要耗费多少时间才能够完成征服?”

    “百里老先生说的极是,我个人也并不同意征伐之策。所以我主张通商,百里老先生,您说说您的砍伐?”夏正平点了点头,“至于征伐南蛮的事情,往后再说吧。”

    “边境互市,通商彼此,本来就是两个地区应该做的事情。至于怎么实施的,想必主公已经心里有数了吧?”百里子明苍老的容颜上,似乎显现出了欣慰的表情,“据我所知,和异民族之间,发展一些经济交流,已经成为了大势。”

    “北方的辽王,虽然和新罗王朝之间,彼此征伐不休,然而依旧是边境互市,彼此通商;西北的秦王、赵王,乃至是燕王,都和边境上的戎狄一族,做买卖。这一件事情,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主公如果想要了解南蛮,或者说是,想要征服南蛮,就必须以通商的手段,进行彼此了解。”

    夏正平闻言,点了点头。百里子明的话,可以说是说到了夏正平的心里。事实上,夏正平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毕竟是政策的制定者,虽然具有一定的拍板权力,然而依旧需要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见。他便是问道:“列位臣工,有认为这一项政策不妥的吗?”

    “其他诸侯王这样做,我们自然不甘落于人后。”

    “南蛮浪子野心,决不能和他们通商互市,否则的话,他们积攒了金银,就会来抢夺土地,到时候巴州恐怕难以抵抗啊。臣,恳请主公三思啊。”

    “通商虽好,然而还是要有一个限度才好。看主公的意思,恐怕并不是单纯的发展经济那么简单吧?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的大概就是主公这样的诏令吧?”

    “为了稳定巴州,也为了争取时间,更为了发展大计,我觉得通商南蛮可以值得一试。毕竟一旦通商之后,两个地区就开始出现了交流,也会逐渐融合起来。这样子,就能够进一步知己知彼了。如此一来,也能够拖住南蛮。”

    政事堂的诸多官员,自然是有人反对,也自然是有人支持,支持的人要比反对的人多一些。但好在,这里的官员,比当初在永昌郡的开明的多,至少明白通商南蛮的真实含义。

    夏正平见此,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么通商一事,少数人服从多数,就定下来了。”

    他说完之后,又是大手一挥,黄安见此,便是拿着帛书,走上前来,高声念道:“汉王五年,第二条诏令,立科举,废士族,兴学校,选贤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