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良渚有块田 » 第21章 开垦农田

第21章 开垦农田

    阿猎想象着小猪满地跑的场景,忍不住开怀笑起来。

    “司陶大人,您这边呢?”司陶在几人中年纪最大,是以方济对他也较为恭敬。

    司陶有十四个部下,但青壮年只有三人,七个都是未满十五岁的孩子,不过在这个世界里,十几岁的孩子也是被当做劳动力使唤。

    司陶直言他的工作比较繁重,除了烧制日常使用的器具,还要烧制大量礼器,礼器是祭司天神时使用的,显然对陶器的品质要求更高。不论是日用陶器,还是礼器,稻高部都会拿去大部分。

    除此之外,司陶他们还要留一些陶器,用于和其他小部落交换兽皮、猎物等。

    末了,司陶还问方济,能不能再给他几个青壮年。

    方济没有直接答复司陶,让司农先发言。

    司农的手底下,有十四名青壮年男性,这个人数,占据了白鸟部半数的青年男性。由于白鸟部的食物高度依赖稻谷,众人对司农大人的这种行为,也没有太大意见。

    然而在方济看来,这个人力,多少有点浪费了。

    方济记得小时候在村里,身强体壮的汉子,一天能收割完一亩田的稻子。

    白鸟部的稻田,就在河滩那一片,看上去有四五个足球场大小,那么顶多也就五十亩的样子。

    司农手下三十六人,刨去十一个不满十五岁的孩童,还有二十五人。收割五十亩稻田,也就两三天的事情。

    可司农把这么多劳动人口长期耗在他的手下,一年到头只种种水稻,也不干别的,生产效率太低了!

    “让你算的,多少粮食够养活部落所有人口,算出来了吗?”方济问司农。

    司农有些为难,但还是如实说了:“至少要保证每人二十斤粮食,再加上三十斤以上的猎物。省着吃,过了冬天就好了,外面可以挖到野菜,也可以下河捕鱼。不会再有人饿死。”

    司农接着说:“算下来,我们得留下三千八百多斤稻谷才够。可是去年总共才收获四千斤稻谷,交完三成,只剩下两千八百斤。”

    司农叹了口气:“如果交四成,那只能剩下两千四百斤稻子了。”

    方济听着直皱眉,这点粮食,怎么够吃呢?

    在二十一世纪,一个人平均一年的口粮是两百斤大米,两百斤肉类,三十斤蛋类,三百斤奶类,二十斤以上的水产品。这还不算平常吃的零食呢,所以二十一世纪的方济,是个一百六十斤的肥宅,而白鸟部的祭司大人,却是一阵风都能给吹倒的体型。

    归根结底,还是这里的粮食产量太低,生活条件太差。

    根据司农提供的数据,一亩田只能收获一百斤左右的稻谷。后世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千斤,十倍的差距。

    造成这差距的因素,有稻种,有化肥农药,也有科学的稻田管理方式。

    方济虽然不能研发出杂交水稻,但是通过施肥等手段,把稻田的亩产量提高几十斤,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

    “暂时,我们还不能跟稻高部闹翻。先看看能不能跟稻高部谈判,今年给白鸟部保留三千斤以上的稻子。”方济把自己的想法一条一条地说出来。

    “稻高部是个女祭司,喜欢漂亮的布匹,这也是可以入手的一点。”

    方济想起二十一世纪让人眼花缭乱的服饰,还有各式新奇的玩意儿,不知道有没有能打动这位女祭司的。

    “可以跟他们商量,今年欠的稻谷,等明年丰收了一起还上。”

    “我们要多开垦一些农田,明年多种植一些水稻。”

    司农出声打断了方济的话:“祭司大人,河滩边能种植水稻的地方,我们已经全部种上稻子了。再往外围,河岸边多石头,不适合种植稻子。”

    方济心想着司农大人确实不够聪明,“我没想沿着河滩开垦稻田。把稻子种在河滩上,风险太大。遇上发大水,稻子就全给淹了。”

    司农反驳说:“河滩是倾斜的,离小河越远地势也就越高。哪怕河水上涨,稻子也不会全部被淹掉。”

    方济也是无语,“你们能有饭吃,真是老天爷开恩赏的。”

    没想到那几人听了方济这话,整齐地点起头,还“对啊对啊”地附和着。

    方济勉强扯出一个微笑,把这个话题跳过去,继续说起自己开垦农田的设想。

    “你们之前把稻子种在河滩上,是因为水源的缘故。现在我们有了田埂,就可以把稻田设在更高的地方了。”

    司农恍然大悟,但紧接着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稻田里的水,会被土地慢慢吸收掉,如果稻田位置高于河滩,那岂不是又要分出人来每天给稻田浇水?”

    方济点头:“如果干旱,的确需要人工浇水。”

    司农微微皱了眉:“靠人来浇水,十罐水下去,都会被土地喝得干干净净。”

    “你们找几个会加工木头的人,让他们明早来找我,我们先做几个木桶和扁担试试。”

    几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司农发问:“扁担和木桶是什么?”

    “可以快速取水的工具,等做出来你们就知道了。”

    司农不再纠结,不过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明年多开垦稻田,那稻种怎么办,稻高部不知道愿不愿意提供稻种。”

    “稻种,我们可以自己保留一部分。”方济说。

    “没有被稻神祝福过的稻种,不会长出稻谷的!”司农惊慌地说。

    方济暗道了一声封建迷信害死人,问司农道:“你试过吗?”

    司农摇头,“不敢冒犯稻神!”

    司农觉得自己有必要给白鸟部的几位首领,普及一下科学精神。

    “稻子不是稻神赐予的,稻子是你们自己辛苦耕耘,应得的回报!就说前几日,若不是我们说服狼部开放河流,稻子就会干枯,这是求多少遍稻神也没有用的。”

    方济知道,他们对神的崇敬,会方便自己以祭司的身份行事。但方济从二十一世纪而来,从小接受自由平等文明和谐的理念灌输,实在做不来装神弄鬼的事情,也由衷地希望身边的人,能脱离愚昧,觉醒自我的意识。

    方济的言论,让白鸟部的几位首领大受震撼。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不是轻易能改变的。

    方济也不着急,慢慢来呗,总有人能走在时代的前沿,带领人类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