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在良渚有块田 » 第22章 分配任务

第22章 分配任务

    现在,方济就愿意去当这个小小的引路人。

    “你们记住了,这个世界上,唯一不会欺骗我们的,是自己的辛勤劳作。更好的生活,一定是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不是神灵赐予的!”

    司农大人听了方济这话,内心有些复杂,‘昨晚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稻田,肯定要扩大的,不过这个不急,等田里的稻子丰收之后再说。至于自己保留种子......”

    方济可以说这是天神告诉他可行的,但他不想用一个迷信打倒另一个迷信,他希望族人有自己的思考、判断,用实践来检验真理。

    “自己保留种子,我认为是可行的,我希望大家一起尝试一下。如果大家担心这个行为会惹怒稻神,那么就让这个报应降落在我的身上。”

    方济知道,自己今天说的这些话,会像一粒小小的火种,埋藏在有些人的心底。总有一天,星星之火,能起燎原之势。

    其他几位首领听了方济的话,惊骇不已。有人内心热血沸腾,有人怀疑祭司大人是不是疯了。

    “当务之急,是要与稻高部协商,同意我们今年保留三千斤以上的稻子,让部落平安度过这个冬天。”方济说,“另外,给稻高女祭司的,礼物,就麻烦阿织、阿桑与司陶大人了。”

    说完,方济向三人俯身致意,三人忙不迭地跪地表示一定尽力。

    “阿织、阿桑,我看部落里大家的衣服都是土黄色,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过,将布料染成其他颜色呢?据我所知,很多植物的汁液都是天然的染料。”

    阿织与阿桑对视了一眼,不可置信地说:“真的可以吗?”

    方济微微点头:“我只是突然想到这个可能性,你们可以带人试一试。”

    方济当然知道植物染料可以印染布料,后世有句话“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就是指靛青这种染料,蓝是指一种叫蓼蓝的草,青就是从蓼蓝草中提炼出来的染料。

    方济想让族人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去掌握这项技艺,而不是按照所谓“神的旨意”,作出某个完美的作品。

    阿桑、阿织二人没有得到方济肯定的回答,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二人打定主意,要去试一试。

    两人辞别方济,携手往门外走去,屋里的人还能听见她们的聊天声。

    “阿织,你身子不方便,找染料的事情就交给我了!”

    “好,等你带人找回染料,我负责研究怎么染......我还要多织点布,多试试,看什么颜色最好看。”

    ......

    方济很开心两个女孩子找到了奋斗的目标,现在屋子里还剩下司农、阿育、阿猎、阿采与司陶。

    对于陶器,二十一世纪的方济了解得并不多。那时,景德镇扬名天下,家家户户用的饭碗,都是质地细腻的瓷器,瓷器表面的釉色,经过高温烧制,让瓷器看起来晶莹剔透、熠熠生辉。除了白瓷,还有“天青色等烟雨”的雨过天青瓷,冰裂纹等,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精美瓷器品种。

    这个世界里的陶器,跟后世的瓷器比起来,就显得笨重粗拙了。

    没有多彩的颜色,也没有轻盈多变的造型。有的只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坛坛罐罐,灰扑扑,黑乎乎,毫无美感。

    如果能在这个世界烧制出瓷器,那应该能引起轰动吧!

    可是烧制瓷器,方济只知道,需要用到高岭土,而且窑温较高。但高岭土长什么样子,怎么找到,方济就不清楚了。

    又突然想到以前看过的一部电视剧,主角用铁瓢吸出黏土里的铁屑,从而烧出了洁白如玉的瓷器。可是,铁器,这个世界还没有吧!

    来的这几天,方济连一块金属都没见过,白鸟部也没有负责冶炼的人,估计这里的人还没掌握冶金技术。

    也不一定,地球这么大,说不定远处的某个部落,已经开始炼制青铜器了呢!

    一下子想远了,从陶器跨越到瓷器,也不是简单的事情。现在,要想提高陶器的品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造型入手。

    白鸟部常见的是圆形或方形的陶器,有敞口的,也有小口的。圆形陶器有的配有三只脚,方形的则会配四只脚。

    方济脑中回想着后世的陶瓷工艺品,比较实用的造型也有不少呢。比如加上壶嘴,倒水方便,再比如加上手柄,好拿!

    方济在地上描出双耳罐和短嘴壶的图形,问司陶能不能做出来。

    司陶皱着眉,一脸嫌弃,他觉得祭司大人画的这两个东西很丑,丑得不伦不类。

    但老技工司陶大人怎么会承认自己技术不行呢!

    司陶大人一顿猛点头:“小意思,没问题。”

    方济再次强调,双耳罐的两只耳朵须得牢固,还有另一个壶的短嘴要空心的。

    见司陶记下了,方济才放下心来。想了想,他又在地上画了个圆柱形的杯子,一侧有着弧形的把手,没错,这就是后世常见的马克杯。

    “司陶大人,这个杯子比较简单,您也做一个出来吧。等您做好陶胚,喊我过去看!”

    “祭司大人,那您得多派两个人给我打下手!”

    方济答应了,转头问司农:“司农大人,您手下人多,借两个机灵的给司陶大人怎么样?”

    司农胡子抖了抖:“可是,稻田……”

    “无妨,稻田有阿防帮忙看着,”方济朝司农一笑,“就这么定了!”

    司农无可奈何地呼了口气,没再争辩。

    “阿采,阿猎,你们对野外比较熟悉,最近可以去附近河滩边,找找看有没有野生的稻子。”

    说完,方济又转向司农:“司农大人,您的人对稻子熟悉,您也派几个人跟他们一起去找吧。”

    司农大人动了动嘴唇,司农大人有意见,但司农大人不能说。最终吐出嘴唇的,只剩一个“好”字。

    “找到野生稻子以后,在附近做好标记,等它们成熟了,可以收割回来,遇到优质的稻子,可以留作明年的种子。”

    “优质的稻子是什么样的?”阿猎问道。

    “比如说结的稻穗颗粒多的,或者稻谷粒粒饱满,或者植株高大挺拔的,总归是要有它自己的优点!”

    “哦……哦……”阿猎点头,似乎是明白了。

    想到阿猎平时多跟猎物打交道,植物可能不太熟悉,方济又招呼他:“不懂的多向阿采学习,不仅是稻子,其他可以食用的瓜果蔬菜,你们也留意着。”

    二人称是。

    这时,佳瓦抱着一个水罐子走进门,方济看出,这是盛山泉水的那个罐子。

    说了半天话,方济这会儿分外口渴,就让佳瓦给他倒点水来。

    方济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痛快!

    忽见阿育正盯着他看,方济忍下了再喝一杯的冲动。

    方济想起来昨天说过,要跟阿育讨论婴儿存活率的事情。这阿育显然在等他开口。

    方济是家里的独生子,跟表兄弟来往也不多,从没有照顾婴儿的经历。

    如何提高婴儿的存活率……方济只能搜肠刮肚,空泛地讲了起来。

    “婴儿,卫生一定要做好!首先要保证食物洁净,婴儿进口的食物和水,必须是煮开过的。”

    方济偷偷看阿育的反应,见阿育轻轻点着头,赞同的样子,方济一颗心总算落到肚子里。

    “其次,婴儿的衣物,要多清洗,洗完放阳光下曝晒。”

    “如果有婴儿身体不舒服,要把他跟其他孩子隔离开来,防止病菌传染。”

    “我目前想到的就这么多。阿育你看看,有没有能用上的……”

    “阿育愿意听从祭司大人吩咐。”

    阿育十分正式地向方济回了话,这倒让方济不好意思起来。方济觉得自己并没能帮上什么忙。

    不过经验是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的,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方济也是第一次接触。

    不要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