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苟在唐末当反王 » 第31章 明争暗斗

第31章 明争暗斗

    院落内,三位大人一筹莫展,李无妄却云淡风轻。

    侍女手托一盏精致的玉瓷茶壶,走到桌边,微微倾身,熟练地为桌上的茶杯斟上香茗。

    萧仿见少年李无妄泰然自若,似乎不将这三大弊端当成难题,疑惑道:“莫非李公子有治国良策?”

    “不敢说是良策。但学生略有一些浅见,愿与大人们分享,或许能抛砖引玉。”

    李无妄谢过为他添茶的侍女,与三人说道:“关于宦官专权,学生以为,这需要各位大臣尽心辅佐,使皇上明白自己的责任,从而重振朝纲,加强皇权。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诸如设立新机构或者职位,来分散宦官集团的权力。当然最主要的,须组建一支忠心的禁卫军,保护宫廷,与宦官集团掌握的神策军分庭抗礼。”

    萧仿眉头紧锁,沉声道:“李公子所言虽有理,但实际操作却难如登天啊!皇上年仅十三,尚且是个孩子,如何能够明辨是非,理解朝政大事的复杂性?更何况,宦官田令孜一直伴君左右,深得皇上信任,皇上甚至以‘阿父’相称。田令孜在朝中势力庞大,我们若想通过此法来削弱宦官集团,恐怕难以实施。”

    崔彦昭叹息道:“萧相所言极是。我们多次向皇上进谏奏折,但每次都被田令孜中途拦截。他在皇上面前煽风点火,我们的努力便化为泡影,还有可能被打压、谪贬甚至引火烧身。田令孜不仅掌控了皇上的耳目,更在朝中布下了层层眼线,百官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之下。”

    刘允章愤怒地一拍桌子:“这田令孜实在是可恶至极!他利用皇上的年幼无知,肆意操控朝政,独揽大权。我们身为臣子,岂能坐视不理?”

    李无妄听后,神色依然平静如水。

    他当然知道皇帝年幼,但他心中却有清晰的念头。

    田令孜的权势再大,难道还能大过后世清朝的鳌拜?

    康熙皇帝诛杀鳌拜时,不过十五岁,比当今圣上也大不了几岁。

    但凡朝中有能人高士,尽心辅佐,僖宗想要除掉小小宦官,不见得行不通。

    他看向萧仿,说道:“既然加强皇权的最大阻碍是田令孜,那我们便直接革了他的命!三位大人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萧仿、崔彦昭和刘允章三人均是惊愕不已,双目圆睁。

    这?这是什么天方夜谭?

    萧仿回过神来,严肃地说道:“李公子,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田令孜乃是皇上宠信的宦官,要除掉他,谈何容易?更何况,此举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崔彦昭摇头道:“李公子,你的想法太过冒险。我们身为朝廷命官,岂能轻言杀人?更何况是皇上身边的红人。”

    刘允章一脸担忧地说:“此举若是不慎,恐怕会引来更大的祸乱。”

    面对三位大人的质疑,李无妄缓缓说道:“三位大人,学生自然知道此举的危险性。但请问,眼下形势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实不相瞒,学生夜观星象,发现明年年初,天下将有巨变。星辰轨迹,云气流动,无不预示一场不可避免的农民起义,大唐的国运仅剩七年。七年之后,长安不安,战火不断。”

    闻言,三位大人震惊不已,倒吸了一口凉气。

    此时的大唐有累卵之危,他们身居庙堂,自然心知肚明。

    因此他们并不认为李无妄所言唐突,但这少年预言的七年,着实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李公子,此言当真?”萧仿沉声问道。

    “学生绝不敢妄言。”李无妄郑重点头,“这是学生从星象中解读出来的,虽然我不愿看见这样的未来,也明白知天易,逆天难的道理。但哪怕大唐仅有一线生机,身为臣民都不可轻言放弃。”

    “那是当然。”崔彦昭皱了皱眉,疑惑道,“既然李公子看见了这样的未来,那田令孜便不得不除了。”

    萧仿重吞一口香茗,说道:“若真如李公子所言,我们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田令孜不除,朝纲不振,大唐未来堪忧。”

    刘允章点了点头,决然道:“我等既知田令孜乃是朝廷毒瘤,岂有不除之理!”

    李无妄神色凝重地说道:“纵观历史,但凡农民起义,皆与灾荒、奸臣当道、横征暴敛等因素有关。田令孜把持朝政,欺上瞒下,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只顾一己私利。所作所为,必然导致民间的怨气越积越深,最终引发动乱。学生以为,田令孜必是导致大唐动乱的间接原因之一。因此,必须革了他的命!”

    “革了他的命?”

    三位大人对“革命”表示不理解。

    李无妄解释道:“‘革命’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杀人,而是指改变旧有的体制,推动社会进步。对于田令孜这样的奸臣贼子,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消除他对朝政的负面影响,这就是我所说的‘革了他的命’。当然,诛杀田令孜是革命的第一步,也是最有效的一步。”

    刘允章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原来李公子所说的‘革命’,是这个意思。妙啊!妙!”

    崔彦昭感慨道:“‘革命’?‘革命’这个词,起得真是巧夺天工!它准确地表达了我们要改变旧有体制,创造新天地的行为。李公子语出惊人,老夫实在佩服。”

    萧仿赞扬道:“‘革命’二字,既包含了救国的目标,又体现了救国的行动。李公子不仅精通天文,神机妙算,还将救国之策浓缩于短短的‘革命’二字。岂不知李公子年纪轻轻,却有此等冠绝古今的智慧,本相委实佩服!”

    李无妄微微一笑,说道:“多谢三位大人盛赞。既然大家达成了共识,那么我提议,我们四人便是第一批‘革命党’,共同为大唐的未来努力!”

    三位大人豪迈大笑,全票赞同。

    萧仿欣慰道:“李公子说的好!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奋斗不息!”

    李无妄站起身,说道:“既然学生与三位大人结成了‘革命党’,便需要一个领头之人。萧相德高望重,又是我朝丞相,深谙治国之道,我认为由萧相担任革命党主席,统领我们共同行动,最为合适不过。二位大人觉得呢?”

    崔彦昭随之站起,赞同道:“李公子此议甚好。萧相不仅是我等的领袖,更是大唐的栋梁。我赞同由萧相担任我‘革命党’的主席。”

    刘允章抚掌笑道:“是啊,萧相担任主席,实至名归。”

    萧仿站起身来,目光在三人脸上依次扫过,最后定格在李无妄身上,缓缓说道:“既然诸位信得过本相,本相便当仁不让了。不过,这并非是我们四人在战斗,日后还会有更多党员加入,众志方可成城。”

    李无妄深鞠一躬:“萧主席,请受学生一拜。”

    崔彦昭、刘允章亦向萧仿行礼,表示对萧仿主席身份的拥戴。

    萧仿扶起三人,感慨道:“幸甚至哉!有诸位英才匡君辅国,必能重振大唐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