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苟在唐末当反王 » 第4章 三大弊端

第4章 三大弊端

    八抬大轿稳稳停在丞相府门前,气派的府邸彰显相国的尊贵身份。

    李无妄扶小莲下了轿,抬头望去,高大的门楣上悬挂一副匾额,上刻“萧府”两个金光大字。

    管家在门口恭候多时,见轿子停下,快步上前,躬身向萧仿行礼。

    萧仿微微颔首,介绍道:“这位是李无妄李公子,乃是我今日请来的贵客。你要好生招待,不得有误。”

    管家闻言,连忙转向李无妄,深深一礼:“李公子大驾光临,如有不周,还请恕罪。”

    说完,他侧过身,伸手作邀请状,恭敬地引导李无妄和小莲入府。

    李无妄挽着小莲的手,有些不知所措。

    他初来乍到,不知这大唐的规矩,生怕自己有失礼数。

    好在萧仿善解人意,看出了他的尴尬,挥手招来一名侍从:

    “你将李公子的马匹牵到马厩去,务必细心照看,喂养最精细的草料。”

    “诺。”

    侍从应声而去,牵起马匹向马厩走去。

    李无妄心中暗松一口气,感激地看了萧仿一眼。

    萧仿微微一笑,示意他不必在意这些小节。

    在管家的引领下,李无妄和小莲穿过了丞相府的前厅、回廊,来到了一处幽静的院落。

    这里竹影婆娑,花香扑鼻,一派清雅脱俗的景象。

    “李公子、李夫人,请稍事歇息。待会儿我家大人会亲自前来与公子叙谈。”

    管家说完,便躬身退去。

    等了一会儿,李无妄正与小莲在院落中漫步,欣赏四周的景致,忽闻脚步声传来。

    他转头望去,萧仿与两位气度不凡的官员正缓步走来。

    萧仿满面笑容,介绍道:“李公子,这两位是我朝中的同僚,亦是我的好友。这位是户部侍郎崔彦昭崔大人。崔大人在财政、经济方面造诣颇深,乃是我朝的栋梁之材。”

    崔彦昭微笑向李无妄拱手:“李公子,幸会幸会。听闻丞相大人说李公子才华横溢,此番得见,实乃幸事。”

    李无妄连忙还礼:“崔大人谬赞了,晚生不过落榜书生一名,哪里敢当‘才华横溢’四字。”

    眼前这位儒雅的老官员,李无妄并不陌生。

    历史上,崔彦昭是当初与萧仿一同推动大唐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

    尽管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但那些改革措施曾经为大唐带来过一线生机,这是无法抹杀的事实。

    只叹大唐国运的颓势难以逆转,即便是像萧仿和崔彦昭这样的人物,也终究无法挽大厦于将倾。

    此外,李无妄还对这个时代的昏君李儇感到恨铁不成钢。

    据他了解,李儇年少贪玩,听信宦官田令孜的谗言,对萧仿和崔彦昭等改革派进行打压,才使得大唐失去了重振国运的良机。

    萧仿又指向另一位官员介绍道:“这位是翰林院学士刘允章,文采斐然,忠君爱国。”

    刘允章谦逊地摆手:“萧相过誉了。李公子,幸会幸会。”

    李无妄再次行礼:“刘学士的大名,晚生亦是如雷贯耳。今日能得一见,荣幸之至。”

    几人寒暄过后,萧仿邀请李无妄、小莲、崔彦昭与刘允章一同入座。

    李无妄心知接下来要谈论的,多半是朝廷政事,这些话题或许涉及机密,小莲在场恐有不便。

    正犹豫间,萧仿看出他的心事,微笑道:“李公子,不必多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天下之事,百姓固然有权知晓。小莲姑娘在此,并无不可。”

    闻言,李无妄心中感激,拱手道:“多谢丞相大人不弃。”

    五人在院中的石桌旁坐了下来。

    李无妄握住小莲冒汗的手,眼神如同春风拂面般温柔,轻声说:

    “小莲,有我在,不必紧张。”

    “谢谢少爷……”

    小莲紧紧抓住李无妄的手,心中惴惴,但见丞相等人和颜悦色,毫无轻视之意,自己的相公也陪在身边,加以鼓励,她便渐渐放下心来。

    萧仿作为主人,首先开口:“李公子,此次请你来,是想听听你对当前朝政的看法。你来自民间,或许能为我们这些久居朝堂之人,带来一些不同的思路。”

    李无妄谦虚道:“丞相大人过誉了。学生对朝政大事,实在不敢妄言。不过,既然大人垂询,学生就斗胆说几句吧!”

    他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学生以为,诚如刘允章大人《直谏书》中所言:国有九破,民有八苦,人有五去。

    “而导致这种种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来源于以下三类。

    “一、宦官专权;二、藩镇割据;三、外族入侵。

    “这三大弊端,是当今朝廷的心腹之患,也是最迫在眉睫,须及时革除的。

    “如若不除,恐怕大唐江山,危在旦夕!”

    崔彦昭、刘允章闻言,点头表示赞同。

    萧仿叹息道:“李公子所言极是。这三大弊端,确实是我朝的心头大患。只可惜,革除这三大弊端,谈何容易啊!”

    崔彦昭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李公子有所不知,这三大弊端的革除之难,难如上青天。

    “首先,宦官专权,其根源在于皇权的衰弱。近年来,皇上深居简出,将朝政大事交由宦官处理。这些宦官趁机结党营私,把持朝政,势力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要想革除宦官专权,必须重振皇权,加强皇帝的统治力度。殊不知此举势必遭到宦官的激烈反抗,甚至可能引发宫廷政变,风险极大。李公子当知,神策军可是由宦官集团统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次,藩镇割据。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各自为政,不听朝廷号令。朝廷曾多次出兵征讨,但往往损兵折将,无功而返。要想消除藩镇割据,必须加强中央军队的战斗力,同时采取政治手段,分化瓦解藩镇联盟。这需要大量的财力、时间,且倘若操作不当,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反叛。”

    崔彦昭深吸一口气,凝重地说道:“最后,外族入侵。我朝边境线长,与多个外族接壤。这些外族时常侵扰我朝边境,抢夺财物,威胁我朝安全。要想抵御外族入侵,必须加强边防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这需要大量的军费和人力投入。如有不慎,一旦战争爆发,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刘允章感叹道:“崔大人所言甚是。这三大弊端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革除,绝非旦夕可成。”

    这一番商讨之后,三位大人面面相觑,一脸愁容。

    他们深知三大弊端的严重性,明白革除之难,不禁束手无策。

    李无妄却淡定从容,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这副神情,就差手里拿一把羽扇,悠悠地扇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