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六闯战国 » 第三章:忽悠一个是一个

第三章:忽悠一个是一个

    李昊站起身,背负双手,抬头向天目光坚定道:“七国归一,征服大海,一统天下。”

    陈轸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昊,嘴巴大张呐呐不可言。若不是刚才和李昊有过交谈,知晓他不是疯子,恐怕会转身就走。

    “敢问公子根基何处?”

    李昊摇头笑道:“暂无立锥之地。”

    陈轸失望道:“如此,岂不是空言。”

    “先生,君子一言,重若千金,可愿与吾一赌。”

    陈轸疑惑道:“愿闻其详。”

    “吾原本乃己姓,郯子氏,郯国王室后裔,如今的亡国之人,并无背景根基。此次临淄之行,吾必得封地,此为一;六国合纵攻秦,必败。此为二;以此赌先生追随身侧,辅佐吾完成冲天之志,定天下之邦,安天下之民。”

    陈轸愕然抬首,惊异的看着李昊道:“诸国虽常有封地之举,但皆为上卿大夫之流,兼身负大功之人。郯国已亡百年,公子落魄之人,欲得封地何其之难。六国攻秦之势已成,合六国之兵,秦军虽勇,如何抗之?好,陈轸就与公子赌上一赌。然,若公子之言未应,当如何?”

    李昊淡然一笑道:“若吾之言有误,便欠先生一诺。先生但有所言,昊必从之。”

    “如此,可也。若公子之言未应,陈轸没有他求,只需公子归楚,随我共同辅佐楚王即可。”

    俩人定下赌约,各自欢喜,均觉势在必得。

    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不外如是。同往齐国,自然结伴而行。

    “先生,此次出使齐国,为何只有一乘车架,岂不有失楚国礼仪和身份?”

    陈轸摇头道:“此番来齐,密谋结盟抗秦,不能大张旗鼓。若被秦国察觉,反而不美。以张仪之能,必然出策干扰。”

    “言之有理,昊预祝先生此行顺利。”

    傍晚,俩人赶在城门关闭前,终于进了临淄城。

    陈轸身为楚国使臣,自然下榻在国宾馆。

    “公子,此馨然客栈多为士人居住,环境清幽雅致,汝在此落脚如何?”陈真曾在齐国为官,城内自然熟悉。

    李昊当然没意见,让范忠办理了入住手续,价格真不便宜,毕竟是齐国国都,消费水平较高。

    晚上,陈轸宴请李昊,俩人谈天论地。

    李昊毕竟来自未来,多了两千多年的知识储备。相比古人而言,见识肯定不一般。往往数语之间,就能引来陈轸赞叹,一时惊为天人。

    次日。

    李昊起床梳洗后,换上一身长袍,气质出尘,容貌上乘,身材高挑挺拔,俨然一副文人士子形象。

    陈轸昨晚就告了歉,这几日要忙结盟之事,没时间陪他游玩临淄城。

    李昊也不在意,他也有正事要办。吩咐范忠带上东西,俩人驾车直奔齐国王宫。

    “站住,王宫重地,闲人不准靠近。”

    齐国王宫虽然不比故宫规模庞大,作为国家中枢也是气势巍峨,俩人刚靠近宫门就被拦了下来。

    李昊含笑行了一礼,道:“劳烦军爷通报一声,就说齐人李昊,有重宝献于齐王。”

    守卫冷嗤一声,根本没拿正眼看他,讥笑道:“齐国富甲天下,齐王什么宝贝没见过,怎会看上你的破烂儿?快走,快走,再敢停留,小心抓汝入牢。”

    李昊脸顿时黑了,真他么是阎王好搞小鬼难缠。

    “公子,老奴怎么说来着,那些东西看着就不像宝贝,咱们还是赶紧走吧。不为老奴着想,也要考虑下未来婆娘啊。”

    李昊瞪了对方一眼,转身冲守卫冷哼道:“汝可知道,汝错过了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

    “什么青史不青史,再敢多言,把腿打折。”

    这守卫还是个暴脾气,不爽的甩了甩手中大戟瞪眼望来。

    李昊哭笑不得,还他么遇到个愣头青,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再仔细一想,对方不拦自己,还真没机会青史留名。反而拦下了自己,还真就有机会留名青史了,只是不是美名,而是臭名。

    要知道,纸张问世,成就斐然,比蔡伦早了数百年,必然会轰动一时载入史册。

    太史记录时可能会写道:李昊欲献宝,遇宫门而不得入,王宫守卫甲拒之。

    守卫甲就是青史中对方的名字,李昊想到这里,瞬间又高兴了起来。

    “公子,既然你执意献宝,老奴拼了一把老命不要,前去求陈轸大人举荐,也许能得齐王召见。”

    李昊眼睛一亮,这老家伙总算出了个正经主意。

    谁知刚想夸对方一句,老仆又自言自语嘀咕道:“哎,一条老命不值钱,这次献宝自己去就行了,免得公子被砍了腿,未来想生个孩子都费劲儿。”

    李昊闻言差点气吐血。

    “你懂个屁,陈轸是楚国使臣,此事不能和他沾上关系。齐人给齐王献宝,反而由楚国使臣举荐,这不是打齐王的老脸嘛?”

    “这条路不通,那条路不行,还是原路返回算了。老主人若在,肯定不同意此事。你最听老主人话,真希望他晚上能来劝劝公子。”

    李昊冷哼道:“这宝,本公子献定了,谁来都没用。”

    “如何献?”

    李昊皱眉沉思了片刻,突然开怀大笑道:“走,去稷下学宫找孟轲。”

    “孟轲是何人?”

    “未来可成圣之人,日日端坐于庙堂,享受文人士子香火祭拜。”

    “岂不是成了仙神?”

    “差不多。”

    “公子如何知晓?”

    “傻子才不知。”

    李昊看着老奴吃瘪的样子,心中那叫一个酸爽,让你天天给我添堵,老子也让你尝尝滋味。

    孟轲,后世被封为亚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孟之道中的孟子。如果他没记错,齐宣王即位后,孟子因看不上魏国梁襄王,二度回到了齐国。齐宣王非常礼遇孟子,封其为稷下学宫祭酒。放在后世比北京大学校长还牛,身份不可谓不尊贵。

    “公子,孟轲和陈轸大人,谁更厉害?”

    李昊略一皱眉道:“无从相比,一个搞基础科学,专注于理论。一个搞应用科学,专注于实战。但是,实践遵循理论,孟轲地位更高一些。”

    “岂不是一个做面粉,一个做面条,没有面粉就做不了面条。老奴懂,不傻。”

    李昊略微有些惊讶,这老家伙突然开了窍了。虽然比喻粗糙,但差不多就是这么个事,这是回击刚才说他傻呢,这老家伙真是不吃亏。

    稷下学宫是文人士子治学之地,像韩非子、李斯等著名人物,都在稷下学宫治过学。稷下学宫学派众多,号称诸子百家,此地也是百家争鸣的地方。两个不同学派的学子,因理念不同,可能随时会展开一场辩战。

    李昊带着忠伯,刚入学宫就遇到了名场面。学宫正殿莫约聚集了数十人,大家依席而坐,神态庄严。主位上坐着两个老者,应该就是主持这次争鸣之人。

    “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

    “然也!治国无其法则乱,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也。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

    “请教孟夫子,君贵还是民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

    李昊听了半天,虽然感觉绕耳,但还是听出了大致意思。百家争鸣有一个核心论题,无非就是如何治理国家。法治、德治、无为而治是其中最受追捧的几个观点。

    李昊可没功夫听他们这些陈腔滥调,他还有正事要办。

    “啪啪啪~”

    众人正沉浸在思绪之中,突然殿外响起了掌声。

    “谁人于殿外喧哗?如此不知礼仪之莽夫,速速将其赶出学宫。”正位上一人抬首怒斥道。

    “且慢!”

    李昊从殿外走了进来,整了整衣衫,弯腰施礼一圈,笑道:“吾适才于殿外,听到诸位先生高论,于精彩处,情不自禁,拍击手掌以抒胸中之激怀,还望诸位夫子原谅小子莽撞失礼之处。”

    “既然如此,吾且问汝,是何论述?”

    问话之人,就是方才主张仁政治国之人,高坐于主位,应是孟子无疑。

    李昊组织下语言道:“方才听到一言,在下概括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施仁政,则民富,民富则国泰民安;君施暴政,则民穷。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国则危矣。嗟乎,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民不聊生,易子而食,必有反抗之举。民反则风浪起,社稷动荡则巨舟倾覆。苛捐杂税猛于虎,君民一家亲,方是长治久安之良策。”

    “彩~”

    李昊此番言论,博得了一片喝彩声。

    “汝可是吾儒家学子?姓甚名谁?吾为何未曾见过汝?”

    李昊摇头道:“在下李昊,并无派系,亦非学宫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