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六闯战国 » 第二章:趁着驴子拉屎做饭吃

第二章:趁着驴子拉屎做饭吃

    话说,子贡到了吴国,就对吴国夫差说:“我知道吴王志向远大,吴国打败越国不是最终目标,你的终极目标是称霸中原。如今,你的机会来了。”

    吴王听到机会来了,眼睛顿时亮了,连忙请教道:“请先生教我。”

    子贡道:“齐国正在攻打鲁国,如果齐国拿下鲁国,整合资源和兵力,实力一定会大涨。那时,齐国将会成为你称霸中原最大的劲敌。”

    “如此该如何是好?”

    “鲁国弱小,齐国若打鲁国,转眼就能拿下。所以,你应该提前干他,破坏他的计划。”

    吴王寻思了后道:“可我攻打齐国,没有理由啊?”

    子贡摇头笑道:“鲁国弱小,齐国强大,齐国攻打鲁国,乃是欺负弱小。你此时攻打齐国,乃是主持正义,帮助弱小。不但会获得贤名,而且还能消灭未来大敌。”

    吴王仍然犹豫道:“先生说的有道理,但是越国虽然被我打败,勾践那个老六天天窝在家里吃腰子,总想着暗地里搞我一下。如果我去打齐国,那货来偷家怎么办?”

    “这个好办,你以攻打齐国为由,让越王勾践带领三千精兵为你冲锋陷阵。如此,不但可以消耗越国实力,还能实现你打败齐国的目标。”

    夫差一听,你这牛吹的有点离谱了,勾践怎么可能答应,他又不是缺心眼。

    子贡解释道:“越国是战败国,若是不听话,说明有二心。以此为由,可以名正言顺干掉他,省的天天担心他在家补腰子,还想暗中搞你。”

    夫差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办法。

    “先生真能让勾践带兵为我冲锋陷阵?”

    子贡笑道:“简单,我去一趟不就完了。”

    子贡到了越国,越王勾践郊迎于百里之外,因为知道来者不善。

    “先生到我越国,有何指教?”

    子贡直接道:“你要完蛋了,最后过来看你一眼,以后就没机会了。”

    勾践一听懵了,这么说话怎么活到现在,不是早应该被人打死吗?

    “勾践不知先生何意。”

    子贡道:“你想报复吴王夫差被吴王发现了。”

    勾践连忙否认道:“先生,你可千万不能污蔑我,我和我老婆都成了吴王的奴隶,天天给他放牛养马,我怎么敢报复他。”

    “总之,你没有报复之心,让别人误会你有报复的想法,你说你冤不冤?你想报复被人提前看出来了,你说你笨不笨?不管你有没有报复的想法,你都要完蛋了。”

    勾践冷汗顿时就下来了。

    “先生,你要帮我啊。”

    子贡这才笑道:“其实是这么回事,吴王准备攻打齐国,但又不放心你越国,这不我就来了。你不如麻痹他一下,亲自带领三千精兵帮他打头阵。这样,他没了后顾之忧,你也没了性命之忧,多好。”

    勾践一听,脸都绿了,好个屁。

    “我亲自带兵打头阵,那不是死的更快。三千精兵冲锋陷阵,我越国损失得多大啊。”

    “你傻啊,说是这么说,你还真上三千精兵啊,你弄些老弱病残糊弄一下不就完了。吴王一看,哟,越国三千精兵都是这么些玩意儿,那他还会忌惮你越国吗?”

    勾践一听有点意思,但还是摇头道:“那我死在战场上咋办,不干。”

    子贡笑道:“瞧你那胆儿,我真能让你去吗?”

    “先生能保证不让我去?”

    “能啊!”

    “怎么保证?”

    “我回去一趟不就完了。”

    子贡回到吴国见到夫差道:“大王,我把事情给你办好了,越王勾践答应亲率三千精兵为你冲锋陷阵。”

    吴王大喜道:“先生真不亏是名士,如此不可能之事都能做到。”

    “子贡惭愧,事虽然成了,但有些欠考虑。”

    夫差闻言疑惑道:“何事疑虑?”

    “勾践亲自带兵打头阵,若对方和齐国勾结,反过来打齐国怎么办?”

    吴王顿时大惊,忙问道:“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完蛋玩意儿,这可怎么办啊?”

    子贡道:“此事也不难。勾践在,三千精兵听他的。勾践不在,三千精兵听你的。”

    吴王瞬间懂了,当下传信给勾践道:“我知道你忠心耿耿,战场危险刀枪无眼,你就窝在家补腰子吧,三千精兵派过来就行。”

    结果,越国三千精兵到了后,吴王一看,顿时觉的越国已经毫无威胁。

    子贡回去的路上,突然发现旁边还有个晋国,可能是觉得不过瘾,扭着屁股又跑晋国去了。

    到了地方就说:“晋王,你摊上事了。”

    晋王一听,直接摆手道:“你可拉倒吧,别忽悠我。我知道你跑了好几个地方,但那些屁事跟我晋国没什么关系。”

    子贡道:“跟你没关系?几个大国之间开战,你就在身边,不管谁赢了都会捎上你。”

    晋王一听也认真了起来,安排人暗中做了些准备。

    果然,子贡离开后,所有事情轨迹,全部按照他的规划在发展。

    吴国、越国攻打齐国,齐国败了。

    齐王告诉田常道:“将军,一定要保住社稷,只要齐国不破,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

    然后,田常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等把所有资源都拿到手后,随手把齐王踢下了王位,这就是著名的田氏代齐,田氏灭姜。

    吴王夫差打败了同为霸主的齐国之后,那叫一个志得意满。

    突然扭头一看,旁边还有个晋国。既然兵都拉出来,干脆把他也揍一顿。

    晋国因为有子贡提醒,早就有了准备,结果吴国败了。

    此一败就回不去了,勾践早就带着三千精兵夺了他的都城,抄了他的后路。

    吴国士兵连着打了两场恶战,损失惨重,根本毫无斗志,吴王夫差卒。

    越国灭掉吴国后,继续北上灭了郯国等几个小国,一直打到了日照市,李昊也就成了亡国公子。

    越国自此称霸东方,曾经一度比齐国还要强大。从山东日照到江浙福建,东海沿岸基本都是越国地盘。

    只是,越王勾践死后,王子争权,各自为政,国力迅速衰弱。

    前几年,越王无疆想要连楚伐齐,结果被楚国拒绝,这货不甘寂寞又想连齐伐楚。

    齐威王是个老阴逼,当场就答应了。可是约定发兵之日,不但没派兵打楚国,还把此事告诉了楚国,结果可想而知。

    齐楚联手抢走了越国很多地盘,郯国旧地被两家一人一半分了。

    郯国旧地就在郯城县和连云港一带,李昊此次去齐国献宝,目标就是拿下郯国旧地。

    有句现代诗曾写道:古时书信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莱芜距离临淄不远,不过古时道路不好,就算驾车也要走上一天。

    “公子,这头驴可能吃坏了肚子,一路上拉了好几次,现在又开始拉了。前方有片桃林,咱们歇歇脚,老奴趁着驴子拉屎的机会,正好给公子整点东西吃。”

    范忠那破锣嗓子一响,李昊就知道准没好屁。

    反正不赶时间,马车没有减震装置,他一路被颠的头晕脑胀,正好出来透透气。

    老仆也无奈,古人每日只吃两餐。一为朝食,早上八九点吃饭;二为餔食,下午四五点吃饭。

    自从有了钱,李昊下了死命令,每天早中晚必须吃三顿饭,半夜还得再加一顿。

    现在老仆也习惯了,看着天过午时,就想着给他弄饭吃。

    俩人一通忙活,釜中不大会儿就飘出了肉香。李昊在吃上,绝对不会亏待自己。只是,古代调料不多,味道有些差强人意。

    李昊正跟一碗肉糜较劲,远处又驶来一架马车。

    本以为对方只是个路人,李昊也没在意。结果,马车却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位中年人。

    对方走过来,弯腰行了一礼道:“陈轸见过公子,早上急着赶路未曾进食,如今肚肠饥饿,欲向公子购买些肉糜饱腹,不知公子愿否?”

    李昊初时还没在意,听到名字不禁一愣,满脸讶然的道:“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对方重新拱手朗声道:“在下陈轸,见过公子。”

    “陈轸?用画蛇添足劝退昭阳退兵的那个陈轸?”李昊不大确定的道。

    陈轸有些惊讶,古人重名,李昊能喊出他的事迹,陈轸自然高兴,神色也显得亲近许多,拱手笑道:“微薄贱名,陈轸惭愧,正是在下。”

    李昊眼皮一跳,心中直呼卧槽,这位可是牛人,战国有名的谋士纵横家。像画蛇添足、卞庄刺虎等很多成语都跟这位主有关,其才不亚于苏秦、张仪二人。

    若人才有等级,陈轸苏秦张仪绝对是特级人才,而老仆范忠就是负十星人才。

    李昊连忙起身正了正衣冠,同样郑重向对方行了一礼道:“李昊见过先生,久闻先生大名,一直未能相见,今日见到真人,昊甚是高兴。条件简陋,先生不必客气。”

    说着亲手为陈轸盛了一碗肉糜。

    “公子意欲何往?”

    李昊道:“素闻,齐国因有管仲之能,邹忌之法,经济发达繁茂,临淄更是国都之最,我欲前去一观其繁华盛景。”

    文房四宝关系重大,完全是开创之举,那是可以封祖成圣之物。

    古人重名,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朝秦暮楚,让人信不过。大家萍水相逢,还是有所保留的好。

    陈轸放下筷子,惋惜道:“临淄之繁华,确实冠绝一时。一国之强,首在君臣。君为先,臣为后。威王一代明君,聚贤纳才,礼贤下士,稷下士人聚集,百家之学争鸣。臣有邹忌、孙膑、田忌等人辅佐,使齐国法度严明,国力日渐强盛,隐有霸主之势。可惜,明君已逝,如日月无光。”

    李昊颔首认可,齐威王新丧不久,其在位期间,功绩卓著,不但将齐国带上了霸主之位,闻名后世的稷下学宫,也是此人所创。他的死,让天下士子无不哀恸。

    “敢问先生,如今事秦?还是事楚?”李昊问道。

    “公子如何知我行踪?”陈轸面露骇然,非常不解。

    要知道,他年初才辞别秦国去了楚国,月前刚被昭阳举荐为楚国客卿。如此隐秘之事,眼前之人却了如指掌,让他如何不惊。

    “先生离齐事秦,然秦国已有相国张仪,其师从鬼谷子,连横之策名动天下。但是天下皆知,张仪乃势利之徒。先生之才与他不分伯仲,已然威胁到其相国之位,对方肯定容不下先生。而魏、赵、韩、燕等又是孱弱小国,施展不出先生才华。幅员辽阔的楚国,自然成了先生首选之地。”

    战国策记载,陈轸离秦去了楚国。原因是和张仪不和,张仪毕竟是秦国相国,陈轸斗不过他,只能另谋高就。时间应该就在这两年间,李昊故尔有此一问。

    “公子真乃博闻之士,陈轸佩服。月前,楚王刚拜吾为客卿,此次重回故国,亦肩负出使任务。”

    “可是为了联齐伐秦?”

    李昊貌似记得,公元前318年前后,陈轸协助公孙衍坐上了魏国相国之位,之后联合五国伐秦。

    “什么都瞒不过公子,陈轸正是为此而来。”陈轸诧异之下,眼中已尽是钦佩。

    “想必公孙衍此时也没闲着,正在三晋和燕地游说,联合六国之力伐秦。秦国自孝公和商君变法,国力日强。秦王数次东出函谷关,攻城略地,秦兵之勇犹如虎狼,各国有危机感也属正常。”

    “公子见微知著,胜陈轸多已。不知公子师承何人?”陈轸自叹弗如道。

    李昊摇头笑道:“乡野小子,闲时读了几本闲书,哪有什么师承。”

    陈轸赞叹道:“世之名士,多为师授之。而公子之才,则是天授之。师授难超越于师,天授则潜力无穷。敢问公子,可愿随我归楚?以公子之才,必能为卿为相,我当全力荐之。”

    卧槽,这货跟老子想一块去了,看来自己这波装的很成功。他之所以这么卖力表现,还不是为了给对方留个好印象,也为后面招揽对方打基础。

    “昊谢先生厚爱。只是,楚王虽无大过,但亦无大志。若生于小富之家,固守家财足矣。然身为国君,上无争霸天下之志,下无安民定邦之能。优柔寡断,急功近利,非是明君。”

    楚王的德行,陈轸自然清楚,所以并未反驳。

    “公子前往临淄,难道更加看好齐国,准备辅佐齐王辟疆?”

    李昊傲然道:“非也非也!我若出山,必佐明主。此人当有鲸吞天下之志、怜悯众生之心、容纳万物之量、严于律己之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陈轸闻言神色震撼,站起身郑重向李昊行了一礼道:“公子之言,震耳发聩,当流芳千古。嗟乎,如此明君当为圣主,尧舜亦显逊色,世间难寻。”

    “先生不必惋惜,若此等明君出世,先生可愿辅佐之?”

    “公子戏言,如今天下,七雄争霸。七国之君,吾亦知之甚详。秦王、赵王虽有霸主之姿,然相去圣主甚远矣。其他五国之君,相去霸主甚远矣。”陈轸只把李昊的话当成了玩笑,并没有正面回答。

    李昊正色道:“敢问先生之志?”

    陈轸闻言傲然道:“辅佐明主,定国安邦。”

    李昊嗤笑道:“此乃燕雀之志也。”

    陈轸疑惑拱手道:“请教公子?”

    “敢问先生,当今七国,能否一统?”

    陈轸沉思良久,缓缓摇头道:“不能,七国任何一国都没有灭一国之力。一国崛起,余者必共抗之。”

    李昊点点头道:“既然如此,先生辅佐明主,定国安邦,只是定一国基业,安一国百姓。但天下之大,何止七国,中原之地也不过是芥子尔。北有余夫、东胡、匈奴,西有月氏、羌、楼兰等族,再往西还有西域诸国。而东方大海不是天之边界,大海宛若湖泊,大地如同岛屿,海中还有比中原更加宽广的大地。那里国家无数,有些国家比七国加起来都大。如此,先生之志,止步于中原一国之地,岂不如燕雀一般。”

    陈轸面露震撼,惊声道:“无边大海之中,居然还有比中原更加广阔的大地?”

    李昊摇头失笑道:“先生请看,我们目之所及,远山也。我们所见之地,无非山之内也。然,山外空无一物乎?正如井中的蛤蟆,所见之天,井口之大也。然,天之大,无边际也。”

    陈轸郑重行礼道:“陈轸受教了,公子博识,远非陈轸能及。闻君一言,陈轸获益良多。公子有此大才,陈轸敢问公子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