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老六闯战国 » 第四章:给诸子百家上堂课

第四章:给诸子百家上堂课

    其余诸家之人眼前一亮,各自动起了心思。从李昊方才言论中,他们以为李昊是儒家之人。

    “汝方才言论,分明较为推崇儒家之观点,为何否认儒家之身份?”

    “洪荒宇宙,浩大无边。七国好似一芥子,尚不如一粒尘沙。世间万事万物,均含天地至理,自有其运行规律。大道叁仟,皆通真理之门。诸家之言,诸家之理,并无对错。盖乎,真理繁杂尔。嗟乎,一国之治,当包罗万象,岂可拘泥于一道?”李昊摇头道。

    “彩~”

    李昊之言,再次引来一片喝彩声,诸家之主也露出深思之色。

    “诸家之言,犹如色彩。黑白虽然有别,但并无优劣之分。诸位先生,可否移步殿外。”

    李昊见镇住了众人,心中也有些得意。这里可是汇集了天下最有知识的一帮人,其中还有一个亚圣,换句话说全是人才,他不卖力表现一番,以后怎么招人?

    有了李昊前番表现,众人并没有拒绝,同时也好奇李昊用意。

    李昊让范忠端来一斛水,展示给众人道:“诸位先生,可知水之颜色?”

    众人不解的互相观望了一下,乱糟糟的道:“水无色也。”

    “可知日光颜色?”

    依然是同样的回答。

    李昊哈哈一笑,仰头喝了一大口。此刻将近午时,阳光炙热浓烈,李昊张嘴向太阳喷了一口水。

    骤然,空中出现了一抹鲜艳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短暂的光学效应,类似彩虹出现的原理。

    诸子百家数十人,显然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以他们现在的知识面,自然不可能了解光学现象。

    “诸位懂了吗?日光并不是无色,它是由七种颜色构成,而七色经过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最终返本归真朴实无华。这日光就好比大道,诸家所言就似这七种颜色,各自璀璨,娇艳刺眼。然,不可长存,瞬间即逝。唯有融于一处,方能平和自然,泽被万物,长存于世。治国之道亦是如此,取一道而治,必不久矣。”

    “嗟乎,一道孤也,独木尚且难支。融合诸家之长,方才是大道。公子高论,吾等受益匪浅。”古人有时候很可爱,自觉从中受益,自然要感谢一番。

    稷下学宫的宗旨非常好,可以说开创了一个先河。它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组织的高等学府,相比西方第一所博洛尼亚大学,早了一千多年。

    稷下学宫待遇也好,好的让人不敢置信。稷下之人,齐宣王赦封了七十多个士大夫,不但不用管事,还享受士大夫待遇,只要安心著书立说就可以了。

    学宫里治学环境非常好,通过论战,诸家可以完善自己的学说和思想。但也有一个缺陷,唯独忽略了融合。诸家各守一道,不是我对,就是你错,黑白分明。李昊的言论,相当于给他们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另一个世界。

    众人回到殿内,孟子命人为李昊安排了一个席位。

    刚坐下,便有人站了起来道:“墨家巨子田鸠有疑问,请公子解惑。”

    “公子适才所言,治国非一家所能,需包罗万象,发挥众家之长。敢问公子,商家不事生产,却从商品中牟取利益,抬高物价,让百姓蒙受损失。吸百姓之血,盈自己之财。如此以利益为重之思想,如何与诸家之道融合治理国家。如此,商家何用?”

    李昊还未说话,商家之人就忍不住了。

    “非也,我们商家经商,完全是公平买卖,全凭自愿,童叟无欺。进货需要成本,运输也需要成本,我们适当收取利润,有何不可?”

    田鸠欲要辩言,李昊笑着制止了对方道:“商人也是人,也是国家百姓。商人经商,就如农夫之于田间。从事不同劳动,获得应有报酬,并没有什么不同。”

    “贸易经济对于一国来说至关重要。比如:山东产葛麻,山西产粟米。商人从山东花三十金买了一批葛麻,翻山越岭拉到了山西,卖了三十五金。又从山西花三十金买了一批粟米,翻山越岭运到山东,卖了三十五金。一来一回赚了十金。”

    “我们不能只想着葛麻和粟米原来只有三十金,商人却卖三十五金,从中赚取了利润,盘剥了百姓。同时也要想一想,商人所承担的风险和产生的价值。囤积货物需要资金,路上运输需要人力成本,如果遭遇盗匪,不但有生命危险,货物钱财也会损失殆尽,就像农夫遇到天灾,田里颗粒无收。而若无商人,山东的人要挨饿,山西的人要受冻。

    “简单说,商人赚取利润乃是劳动所得。深了说,山东和山西因有了商人,俩地之人分别得到了所需要的物资。山西之粟米可缓解山东食物短缺问题,山东的葛麻可让山西增加衣服御寒。河南的大枣运到河北,河北的梨子运到河南,水果蕴含不同养分,可以使两地百姓身体更加健康。生活中每人都有不同需求,商人可以满足大家各种需要,这是否也是促进国家安定。”

    “更进一步说,国家发展离不开经济。商人贸易繁荣,经济发达,商税收入充足,国家就会富有。国家有了钱,可以修桥铺路,便利百姓;可以多建学堂私塾,供百姓读书培养人才;大灾之年,可以放粮赈灾,拯救万民于水火。同时可以强军强兵,置办精甲利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富则国富,民安则国安,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彩~”

    “彩~”

    商家之人兴奋坏了,一直喝彩不断。如此为商家说话之人,李昊还是第一个。

    士农工商,一直到封建社会都是这样,商人无地位,更何况在春秋战国,商人地位更加低。他们只知道如何经商,如何赚取利润,还想不到商人对国家有益的一面,所以商人也被看低了数千年,常常以商人逐利而被诟病。

    “公子之言,震耳发聩。吾乃法家慎到,有一惑不解。商家之学,如何与吾法家儒家等学派融合呢?”

    李昊精神一震,慎到,这位可是法家创始人之一,是个大才。

    “商人经商,逐利而行。然,利之一字,左边是粮,右边是刀。刀就是法。如果追逐暴利,引起国家物价紊乱,破坏市场平衡,法家之法就可制止。国家可以制订商法,规范商家之行为。偷税漏税,走私垄断,破坏物价,强买强卖等等,均可依法处置。”

    “法,不应该只有国法、民法、军法,还应该有商法、未及冠人保护法、税法、刑法、劳务法等等。法应该涉及各行各业,应该成为一把刀,时刻悬在所有人的头上,约束规范大家的行为。”

    “儒家重信,商人虽然逐利,但也要重视自己的信誉。我们平时买双鞋,东家做的结识,西家做的不耐穿,我们自然会去东家买鞋,这就是质量信誉。我们买菜东家缺斤少两,西家足斤足两,我们自然会去西家买菜,这是经营信誉。生活中有大学问,百家之学早已融入生活,我们处处观察皆学问。”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讲究仁义礼智信,这是使人形成自我世界观、善恶观、行为标准的大道。严于律己,克礼守节,这是在修自我,从自我内在约束自己的不合礼不合法的行为。然一树繁茂,总有几片枯叶。一国之大,何止一树?总会有一些行为不法之人,此时当用法来制裁。然而用法强制人们向善,不如人们自发向善。儒主内,法主外,以此互补,方得圆满。”

    “彩~”

    “彩~”

    “彩~”

    李昊暗自擦了把冷汗,他么幸亏自己是文科生,不然还真怕下不来台。

    “公子及冠之年,就有如此见识,实在让吾等羞愧。”

    李昊赶忙站起身,阻止其他人继续发问道:“乡野小子,薄陋浅见,不登大雅之堂。然,吾常思之,诸子百家之学,博大精深。各家各派之说,璀璨耀眼,文明之光昌盛,唯传承尚有不足,竹简已不能承其重。”

    “公子此言何解?”孟子面露疑惑。

    “古人结绳记事,刻痕记时。然,仓颉造字后,前人逐渐摆脱了结绳记事之法,用刻字记事更为方便。而今,诸家思想碰撞,诞生出各种学派学说,每家都在阐述不同的至理,体系庞大繁杂,再用笨重的竹简篆刻来记录,已不能提高效率。”

    “吾总结竹简之缺有七:一为刻字太慢,浪费大量时间;二为竹简笨重,不易携带;三为竹简保存不易,虫咬蚁食,不能受潮;四为竹简受工艺所限,颜色混搅不清,刻字不便于阅读。五为竹简无法承受画作,功用单一。六为竹简复刻太难,无法广泛传承知识。七为竹简根根,皆有其宽,好似囚笼,不能让文字尽展其美。”

    “公子高论,可竹简传承已久,并无可替代之物,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