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24章 吃顿好的

第24章 吃顿好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到了岁数,老徐总是会不经意的想起以前的事。

    老徐定了定神,把心思专注在眼前的菜上面。

    他简单的调配好酱汁,分别把蒸好的鱼虾蟹都放进烤箱的保温柜里保温。

    这些酱汁说来神秘,实际上倒也算不上什么独门秘方,主要就是豉油稍微调色增香,再加点小米辣或者是红泡椒,加一点辣味。

    如果按照苏浙地区的吃法,或许还会加上少许白糖,稍微中和一下调料的辣味,不过西南地区一般吃得辣,老徐就没放白糖。

    做完这些菜,正好灶台也收拾干净了,老徐便牵着小外孙女的手,领着她往外走。

    临走之前,照例还是要和这家的保姆打个招呼。

    “菜都做好了,你来看一下嘛。”

    不一会儿,那中年妇女就从屋里走了出来,她本来沉着个脸,但是走进厨房看见灶台干干净净,难得露出一丝笑容道。

    “师傅,你还讲究诶,做完菜还要收拾灶台。”

    “应该的,你看一下菜嘛。”

    “没问题,只要是那几个菜就没问题。”

    中年妇女说着,象征性的打开保温柜看了看,这些菜毕竟是主人家吃的,她也不好试味道,所以就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看是不是菜单的菜就行了。

    其实按照规矩,应该是主人家来验菜,如果做的不好,味道不对或者是菜没有处理好,那就现场提出来,免得之后付工钱的再挑毛病,惹出纠纷。

    不过现在做主的人不在,所以老徐就让这东家的保姆稍微看一下菜的数目对不对,以及厨房或者这家里有没有少其他的东西。

    这算是他们做帮厨的最基本的规矩。

    无论是农村办一条龙流水席,还是去帮有钱的老板现场做菜,厨艺如何暂且不论,手脚一定要干净。

    要不然去人家家里办个酒席,随随便便就顺走一瓶酒,偷拿一条烟,那哪个东家愿意请这种厨子?

    这个住家的保姆也知道规矩,四下看了看,检查一下锅碗瓢盆有没有损坏。

    虽然是在检查,但是她明显也是走个流程居多,毕竟她也是来打工的,也不太想为难老徐。

    她检查的时候,厨房里安安静静的,气氛略微有些沉闷。

    老徐见气氛似乎有些尴尬,便主动挑起话题道。

    “你是怎么称呼?”

    “我姓周,她们都喊我周大姐。不过你的岁数好像比我还要大一点,我也不晓得这个该怎么称呼。”

    “没事,我还是喊你一声周大姐。你当的这种保姆,是专门住在主人家家里面的?”

    “嗯,住家保姆,包吃包住的。”

    周大姐踮起脚,打开橱柜,看了看里面的碗筷。

    老徐又问道。

    “那你们这种住家保姆肯定还是赚钱哟。”

    “赚得到啥子钱哟,一个月就三四千块钱,主要是这家不带小孩,只是做一些保洁和平时煮个饭之类的事,工作还比较轻松。如果是带小孩的那种,三四千块钱肯定没人去干,带小孩实在是太累了,一天到晚都离不得人。”

    “带小孩确实是比较累,特别是那种刚满月的孩子,半夜三更都要起来喂奶,一晚到亮都没法睡觉。稍微长大一点就好多了,像是我这个,五六岁就差不多可以带出来了。”

    “那不一定。有的小孩还是难带,五六岁了还是一天到晚大喊大叫。不过你家这个倒是乖,来这儿一直没听她闹过。”

    看得出这个周大姐也是会说话的人,她听老徐说了一句自家外孙女,下一句就赶趟似的夸了一句。

    这看似无意间的一句恭维,让老徐也笑了笑,对她多了几分好感。

    像老徐这种带小孩的大人,最喜欢的就是别人夸几句小孩好。

    不过他家这小外孙女也的确是文静,这小丫头似乎是听懂了周大姐的话,一双黑溜溜的眸子忽闪忽闪的,好奇的看着她。

    周大姐见这小丫头还看她,便摸了摸她的小脑瓜,问答。

    “她叫什么名字?”

    老徐牵着小外孙女,笑着介绍道,“徐妍妍,五岁半了。”

    周大姐听到他这么说,赞叹道。

    “哟,难得你这个做爷爷的,把孙女的年纪还记得这么清楚。我连我自己那个外孙的岁数都记不太清楚。我只记得他今年也应该是五岁还是六岁了。”

    老徐暗暗有些脸红,其实他也是这两天女儿过来才知道这小外孙女的岁数,要不然他还真记不住。

    不过这随便闲聊,他自然不会给自己拆台,只是打了个哈哈,说道。

    “也正常,毕竟结婚了一分家,也没几个儿女会经常带着孩子回来的。”

    周大姐叹了一口气,说道,“那倒不一定,没钱的用的时候还是跑得飞快,说是三十多岁了,还是跟没长大一样,一辈子都放不了心。”

    老徐一听这话,不免多了几分感同身受的意思。

    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乐哀愁,这就是时代使然。

    周大姐似乎不太想聊这些烦心事,便转过话题道。

    “徐师傅,那像你这种高级厨师,一个月的工资起码有个一两万哟?”

    老徐尴尬的笑了笑,“哪有这么多高级厨师,我就是个普通厨子,一个月可能就比你强点也不多。”

    周大姐有些意外,追问道,“那不应该哟,你们这种专门给人做饭的厨子,一趟最起码就是好几百,一个月不是随随便便一万多的工资?”

    老徐笑道,“你也说的是一个月都做满才有这么多的工资嘛,一般这种到家里面做菜的生意都是有钱人请客吃饭或者是逢年过节做个团年饭,平常怎么会有那么多人专门请厨子在家里来做饭的?”

    周大姐一听这话,感觉好像也在理,便追问道。

    “那你平时是做什么的?在酒店里面当大厨?”

    老徐知道她是个外行,便解释道。

    “哪有那么多酒店里的大厨,现在酒店一般都是分包的,一个厨房就养三四个厨子,平时做点游客生意,遇到有人办酒席才会临时招人来帮忙,包括服务员也都是临时招的,毕竟一般酒店里面也没有那么多生意,养不起那么多人。”

    周大姐好奇道,“那照你这么说,大酒店都养不起你们这些老师傅,那这么多当厨师的老师傅平时都干什么?”

    老徐也不装腔作势,坦诚道,“什么都干,有的就自己开个饭馆,有的当老师教徒弟,像我平时没事就去摆摊卖点盒饭快餐。”

    一般的小年轻要是听到什么卖盒饭快餐的,哪怕明面上不说,暗里也会有些嫌弃和贬低。

    不过周大姐算是老徐的半个同龄人,他们这种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都比较务实,对于别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行业也不懂,只知道能赚钱就是好营生。

    这几十年,虽然生活条件方方面面都变好了,年轻人动不动就是月入上万,百万年薪,但是说到底其实老百姓能吃饱饭也没几十年,很多实际情况还是大不一样的。

    周大姐作为老徐的同龄人,非但没有出言嘲讽,反而好奇的问道。

    “听说摆摊卖盒饭还是很赚钱,你平时一个月怕是也可以赚个八九千哟。”

    老徐摆了摆手,说道,“哪有那么多,开玩笑,一个月赚八九千,那加上食材成本最起码要卖个一万五六的盒饭钱,就算一份盒饭快餐卖十块钱,一个月至少就要卖一千五百份,平均一天就要卖五十份。”

    周大姐听他这么分析,下意识的说道。

    “一天五十份好像也不是很多,你大不了就摆一天,中午晚上一起卖,一个饭点卖个二三十份应该还是可以的。”

    老徐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道。

    “哪有那么轻松,一般盒饭快餐就是卖一个中午,还有一个就是卖八九点钟的夜宵摊。如果要稳定一天卖四五十份,那人流量最起码要有两三百人每天在摊位前面经过,一般这种地段都不会只有你一家,到时候几个摊位一分流,最后肯定就没那么多人来买盒饭了。再者说本身准备这些材料也需要时间,不可能一整个白天都一直卖。”

    老徐对这些事如数家珍,毕竟他自己是真正做过这一行的,可以说是最有发言权。

    周大姐听他絮絮叨叨半天,好像是有一肚子苦水,怎么说也说不完,大概也明白这一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不过仔细想想,这世上又有什么容易的行当呢?哪怕是很多风光八面的大老板,说是身家几千万,今天众人簇拥,一口一句这总那总的,明天说不定就破产了。

    生活就像是一件爬满跳蚤的袍子,有的人看起来光鲜亮丽,有的人看起来破破烂烂,有的人布衣粗衫……相同的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忍受生活的痛痒。

    周大姐叹了一口气,一时也不好再多问些什么。

    老徐看着时候也差不多了,便告辞道。

    “行,那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先走了,如果到时候菜有什么问题,或者是锅碗瓢盆有什么损失,你可以叫主人家直接给我打个电话,我们具体再商量。”

    “好,那我就不送你了,你慢走。”

    老徐“嗯”了一声,牵着小外孙女走向门口。

    周大姐很贴心的为他打开了防盗门,送他走了出去。

    老徐领着小外孙女走进了电梯。

    这里的小区电梯相当不错,电梯是漂亮的亮金色,甚至都能反光。

    老徐站在电梯里,看着电梯上的楼层指示灯,一旁的小外孙女好奇的看着电梯的镜面里的自己。

    老徐瞧见了,伸手拍了拍她的小脑瓜,玩笑一句。

    “多大点儿年纪就知道臭美了?你看什么?觉得自己长得好看?”

    “哼~”这小丫头听到了他话语之中的戏谑之意,没好气的一甩头发转过头去,好像还不乐意被这么说似的。

    老徐看着她这模样,心里只觉得好笑。

    别看这些小孩子巴掌那么大点儿,其实懂事还挺早的。

    老徐瞧着她这可爱的模样,一时也瞧着心喜,顺手抚了抚她的长发。别人家的小闺女都是扎个马尾辫或者是羊角辫之类的小辫子,就她披散着一头长发,说起来少了几分俏皮淘气,但是仔细瞧瞧又觉得还挺文静秀气的。

    她这头发估计是很少剪,所以留得很长。

    老徐看了一眼电梯上的倒影,映着这小丫头都有他一半高了,瞧着至少也应该有个一米左右了。

    他不由得暗暗感叹一句,现在的小孩子的确是生活条件好了,长身体的速度也快得出奇。

    这小丫头五六岁就有一米,其实还不算是特别夸张,老徐记得他那院子里有一个小孩儿好像刚读初中就一米七几了,每天背着个小书包,跟在几个同学后面,整个人看起来都高出了一头。

    老徐以前偶然瞧见了,还以为是谁家的家长,天天接送孩子这么勤快,每天都准时准点的跟着这一群孩子一起上下学。

    老徐感慨这小丫头长得高,转念一想也想起来之前这丫头一直在厨房门口看他做菜。

    他便笑着招呼道。

    “饿了没有?外公带你去吃好的,你去不去?”

    “……”这小丫头一听有好吃的,顿时精神了,不过一回头见老徐笑呵呵的看着她,似乎是觉得老徐在开玩笑又兴致阑珊的撇了撇嘴。

    她这小脾气,让老徐笑得更是开心了。

    该说不说,逗这些几岁大的小孩子,人都要轻松不少。

    正巧这个时候,“叮”的一声,电梯门打开了。

    老徐便牵着这小丫头走了出去,原本他是打算直接回家的,家里本来就剩了不少菜,包括中午买了个四斤多重的花鲢做了水煮鱼也没吃完。

    如果就他和儿子在家里,那老徐估计就凑合着水煮鱼剩下的鱼汤,直接下点青菜就吃了。

    不过这次女儿回来,连带着这小外孙女也难得过来一趟,老徐还是想尽可能的把伙食开好一点,毕竟这一大一小两个闺女也是很少过来看他。

    正巧今天帮东家做了海鲜,老徐琢磨着也买点海鲜,让小外孙女尝尝新鲜。

    海鲜在价格上肯定会稍微贵一点,但是咬咬牙也还是可以接受,毕竟这东西也不是经常吃。

    以前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吃一份回锅肉就当过年,哪还有这么选择的余地。现在隔三差五吃顿肉就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今年的猪肉本来也便宜,八九块钱一斤的稍微带点肥,一般十块钱出头就可以买到不错的猪肉了。

    牛羊肉相对而言还是会贵一些,羊肉一般都是三四十,牛肉就是五六十,其他的肉类也有,像是什么兔肉、鸡、鸭、鹅也都是差不多的价钱。

    老徐在心里琢磨着去菜市场买点什么好的菜,这么仔细一琢磨,他倒是突然有点想吃狗肉了。

    倒不是因为他对狗肉有多喜欢,而是仔细想想,好像是好多年都没吃过狗肉了。

    老徐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吃狗肉,并不是在农村吃的,而是在两广的建筑工地打工的时候,有个当地的工友弄来的一条狗,几个同村的工友一起做了个狗肉汤锅。

    说来也奇怪,以前农村穷得叮当响,但是很少听见有人吃狗肉的,大概一来是因为老徐他们那儿没有吃狗肉的传统,再者以前的狗都是看家护院的,晚上用来看门,平时也都是吃剩饭,算是吃得少干得多的劳力,自然得照看着。

    别说不吃狗肉,平时家里养的狗走丢了,还要到处去找。

    不过在沿海的两广,他们就有吃狗肉的传统,不仅吃狗肉,还吃蛇肉甚至还有吃猫肉的说法。

    对于狗肉,他们那里也有专门的狗肉节,还有专门的肉狗饲养场和养猪场一样,专门养肉狗来吃。

    老徐对于吃狗肉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看法,他自己不是特别喜欢吃,但也不会特意去拦着别人不让吃,至于什么狗长得好看,是宠物的说法就更没法说服他了。

    毕竟老徐隔壁的蓉城,可是每年都杀几千万的兔子来做麻辣兔头,单论长得可爱,他还是觉得兔子要比一般的狗要乖一点。

    老徐之所以对当年在两广吃狗肉的事情记忆犹新,是因为当年那个工地上的工友带着他们吃狗肉的时候,说是有一种说法就是冬天吃狗肉可以御寒,煮狗肉的汤拿来泡脚,以后冬天脚就不会冷了。

    老徐当时三十来岁,正好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岁数。

    家里的老一辈隔三差五的就走一个,老徐想着家里的老父亲老母亲,真想要买点什么好东西又没那个财力,最后一听狗肉还有这说法就专门买了两扇腿子装在牛仔包里,过年的时候一直背回了老家。

    时至今日,老徐已经完全记不清狗肉是什么味道了,但是却对当年背着两个狗腿一路千里迢迢回老家的经历记忆犹新。

    虽然如今想起来多多少少有点可笑,但是在当年的他而言,的确是很值得的一件事。

    思绪纷扰间,老徐领着小外孙女走出了金悦国际小区,转头朝着附近的凤凰湖公交站走去。

    金悦国际小区的房价很贵,但是真要说便利,其实也不是特别便利,附近没有菜市场也没有医院和学校,唯一的优点就是风景好,有一个凤凰湖公园,平时可以出来散散步。

    如果有私家车的话,自然会很方便,但是对于老徐而言就不太方便了。

    此时临近下午六点多的晚高峰,凤凰湖公园本身就是一处游玩的公园,不少老头老太太过来散散步,也有一些带孩子过来的家长。

    到了这个时候,差不多也都是赶着回家吃饭的人,老徐牵着小外孙女站在站台上,瞧着这陆陆续续的来了一大帮人,一看这架势一会儿挤公交又是一阵腥风血雨。

    他也是老江湖了,提前把小外孙女抱在怀里,免得一会儿人太多,把她给挤下来。

    只是不想,他这伸手一抱,这小丫头还在半空呢,老徐的腰突然一闪,经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幸好他举得不算高,顺手就把这小丫头放了下去,随即赶紧缓了缓。

    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惹得小外孙女也被吓了一跳,难得的开口问了一句。

    “你怎么了?”

    老徐虽然闪了腰,但是听到她奶声奶气的声音,还是强撑着笑道。

    “嘿,你这丫头,连声外公都不喊了?”

    “……”小丫头一听他这么说,又不说话了,只是眨巴着眼睛,好奇的看着他。

    老徐本想再逗她几句,但实在是腰疼得厉害,一时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他这也是老毛病了,做厨子本身就挺遭罪的,一是油烟重,做菜的时候容易被烫伤,再就是一直站着做菜,容易腰肌劳损。

    其实人老了或多或少都会有点毛病,甚至于都不需要多大的岁数,人一过了三四十,身体机能就渐渐的开始不行了。

    老徐之前在路边看过一个赤脚医生,听他说了几句吉利话,本来这两天心情还不错,但是现在突然闪着腰,心情顿时又沉重了下来。

    只不过还没等他多琢磨一会儿,四周的人就三三两两的走动起来。

    这是车到了。

    老徐定了定神,虽然还是觉得难受,但就像是这赶公交车一样,人这一辈子,永远都是赶趟的,赶着结婚,赶着生孩子,赶着找工作,赶着过日子,最后老了估计还要赶着去投胎。

    想想还有点悲凉。

    老徐此时也不敢再抱着这小丫头了,不过看着逐渐躁动起来的人群,老徐还是顺口玩笑一句。

    “你这个姑娘看不出来还真有点分量,是不是你妈平时给你开的伙食太好了?”

    “没有~”不知是不是听老徐聊到了她的妈妈,还是看老徐刚才有点难受,这小丫头难得的又奶声奶气的说了一句。

    那小嘴儿嘟囔着一句,瞧着还怪可爱。

    老徐本来有点扛不住这腰疼,一看这小外孙女这么惹人疼,顿时就觉得好受多了。

    正在这个时候,公交车也开了过来。

    老徐顾不得逗这小外孙女,急忙提醒一句。

    “走走走,快点上车。”

    他说着,半推半抱的把这小丫头往车上挤。

    其实周围的人也没有要挤的意思,但是老徐还是习惯性的想要带着外孙女尽快上车,这是他们那一辈人的老习惯了。

    以前交通条件不发达,尤其是坐那种绿皮火车的时候,更是跟打仗一样,乌泱泱的往车上挤,有的还从车窗户外面翻窗进去,就是为了上火车。

    那个时候本来火车就少,人也多,有的是去沿海批发服装做生意的,也有去打工的,相同点都是背的东西多,大包小包的一大堆,把整个车厢都挤得满满当当,脚都挨不着地。

    哪怕是不坐火车,回老家做大巴车那也需要抢。

    先上车的不说一定能抢到个座位,至少能挤上车,以前的大巴车,逢年过节那真是一车装五六十个人,车屁股上都能挂几个人。

    如果不是老早之前的客运车的车顶还装着一个大气包,估计很多人会爬到车上面去。

    正是因为有着八九十年代抢着上车的经历,老徐现在无论是坐什么车都习惯排在前面尽快上车,只要一上车,心里就踏实了。

    要是站在站台上,看着别人挤着上了车,老徐的心里就会特别着急。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苦了他抱着的小外孙女。

    这小丫头哪经历过这阵仗,老徐抱着她就往车上挤,迎面的人挤得她小脸儿一扁,差点哎哟一声喊出来。

    幸好这一趟公交车到这里已经算是终点站了,车上面没什么人。

    老徐抱着小外孙女冲到了第一排,闷头就是一个劲儿的往里冲,该说不说,这早起的鸟儿的确是有虫吃。

    老徐还真就是抱着这小外孙女抢到了前排的好位置。

    他抱着小外孙女,一边暗暗松了一口气,一边有些小得意,只觉得自己还是宝刀未老,至少这抢座位上面,他的确有一手。

    只不过他怀里的小外孙女就没有这好心情了,她没好气的皱着一张小脸儿,伸出小手,扒拉了两下自己毛毛躁躁的头发,看起来怨气还挺大。

    老徐见她摆弄着自己的头发,虽然没有注意到她一脸的不高兴,却也隐隐猜到她这丫头脾气,便笑道。

    “一会儿外公带你去大龙虾,你想不想大龙虾?”

    “不~”这丫头被挤了一下,一闹脾气,话也开始多了。

    老徐见状,故意逗她,“不想吃啊?那外公就不买了。”

    那小丫头摆弄着头发的手微微一顿,说是不乐意,但到底还是有点嘴馋。

    她之前猫在厨房门口,一看就是半个小时,比老徐这个做菜的厨子还要起劲,分明就是一个小馋嘴。

    如果是别的烹饪方法也就罢了,偏偏老徐做龙虾的时候是专门炸的虾球。无论是什么菜,在油里面炸一下,那油酥味都特别的香。

    这丫头虽然也不太懂老徐在做什么菜,但是闻着那味儿就很香,自然也就馋嘴了。

    她这种年纪的小孩子,吃饱了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不乐意吃,但是一饿了,那真是一刻都等不及,要是吃不到东西,撒泼打滚的就开始哭了。

    老徐就是知道她的小德性,这才故意逗她一句。

    不过他这外孙女倒是比他想象中的要硬气,他都这么说了,这丫头竟然没有说一句软话,还是闷着不做声。

    老徐看在眼里,暗暗摇头叹气,感觉这丫头以后说不定和她妈妈是一个脾气,都是倔得出奇。

    公交车陆陆续续的又上来了不少人。

    正如老徐之前的推测一样,这车在凤凰湖公园公交站是终点站,这里正好也有不少的老人和小孩赶着回去,一上车陆陆续续的就上来了一大帮人。

    老徐抱着小外孙女,虽然抢了个座位,但是渐渐的也感觉到人一直在往这边挤。

    他知道自己这小外孙女有点儿娇气,便把她护在怀里,免得这车上的太多把她给惹毛了。

    这小孩子的脾气都挺怪的,有的时候没买玩具会哭,吃个青菜叶子会哭,甚至是坐个公交车被人挤了一下也会哭。

    老徐生怕这小丫头一会儿也哇哇哇的给他来这么一下,那他估计还真没什么办法。

    男人带小孩就是图个方便省事,远不如女人来得细心,老徐如今虽然已经是爷爷辈的人了,但是对这些小孩儿其实也没什么耐心。

    所幸这丫头的脾气还真是好的出奇,一直就安安静静的,车上的人闹哄哄的,偶尔有小孩被惹急了哇哇哇的哭嚷起来,她也没跟着闹脾气。

    公交车走走停停,窗外的天空也渐渐的暗了下来。

    车上时不时有人下车,留下来的人有的带着小孩,车里面的空气有些沉闷,沉闷得让人想要睡觉。

    老徐忙了一下午,本来也有点困乏,但是腰始终还是隐隐作痛,再加上还要看着站点下车去买菜,他就一直没有睡觉。

    倒是靠在他怀里的小外孙女说是不哭不闹的,但是睡觉倒也是真的能睡。

    老徐一路上都看着她,稍不留神,再一细看,这小家伙已经歪着头打起了瞌睡,瞧着那小鼻子小眼睛的,睡着之后瞧着更是乖巧了。

    不过这丫头又贪嘴又贪睡,还真是生了一个大小姐的命。

    老徐看着小丫头睡得酣甜,不由得摇头苦笑。

    公交车一路开过了黄岩隧道,转眼就到了滨江路附近。

    老徐平时买菜都是去他家附近的南门菜市场,但是那里毕竟是个老菜市场了,卖的菜基本上都是一些本地菜,再加上那个菜市场都是做一些街坊生意所以晚上一般散市的比较早。

    这七八点钟过去,应该是买不到什么好菜了。

    这次老徐是打算给外孙女买点好的,所以还是打算去滨江路附近的大菜市场逛一逛。

    他也很久没来过这边的菜市场了,不过倒也不是完全不熟悉行情,他毕竟是办流水席的厨子,对于这些大大小小的菜市场其实都还挺熟的。

    滨江路这边的菜市场,规模比较大,最出名的就是海鲜生意,据说很多高级的海鲜都是直接从沿海空运过来的,当然价格也不菲。

    老徐虽然想给小外孙女吃点好的,但是也不敢去尝试那种动辄就万儿八千的食材。

    公交车“哧”的一声带着刹车的压气声停在了滨江路的菜市场附近。

    老徐本想把小外孙女叫醒,但是见她睡得这么香,犹豫了一下还是试着把她抱在了怀里直接下了车。

    这次的运气还挺好,腰好像已经没什么事了。

    老徐也知道这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都是老毛病了,反正能混一天是一天,他也不讲究什么保养,直接抱着这小丫头就朝着菜市场的方向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