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一味 » 第25章 好饭不怕晚

第25章 好饭不怕晚

    八九十年代的菜市场是一个大的市场,不仅能买菜买肉买水果,还能买衣服看病剃头理发,所以赶集是很多农村人十分的期待的事。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菜市场已经从当初一个整合的小型商业中心,变成了现在的单一市场,卖菜的就是农贸市场,卖水果的就是水果批发市场,卖鱼的就是海鲜市场,至于服装批发和治病看病的这些事情基本上也都分流到了小区附近的药店诊所理发店。

    虽然菜市场的功能进行的细分化和规范化,但是对于老徐这样老一辈的农村人而言,这些细分后的菜市场总是感觉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

    不过这也正常,城里不比农村。

    在农村的时候,十里八乡,好几个生产队的人都汇聚在一起。

    在城里,单单一个小区就有几千人,如果还要挤在一起买菜,那菜市场怕不是要几万亩地那么大。

    老徐一边瞎琢磨,一边抱着小外孙女走进了菜市场。

    这小丫头下午的时候已经打过一次瞌睡了,但是半道上被老徐做菜的动静给闹醒了,再加上她这种五六岁的小孩本来也是喜欢打瞌睡的年纪,所以刚才坐了一趟公交车,她又睡着了。

    老徐抱着她,在菜市场门口略微看了一眼这个菜市场的门头。

    毕竟也是好久没来过了,乍一看着还有点陌生。

    这个临江路的菜市场主要是卖海鲜,除了老徐这种办一条龙流水席的厨子之外,一些酒店或者街边的饭馆也会来这里批发海鲜。

    夏天小龙虾上市那会儿,这菜市场门口各种小三轮来来回回的跑,那种装鱼的半截蓝色塑料桶里面全都是小龙虾,专门卖给路边的大排档。

    不过这会儿龙虾已经下市了,再加上已经晚上了,所以这个菜市场显得稍微有些冷清。

    老徐一路走进去,门口好几个卖鱼的档口都已经收摊了,不过还是有很多档口没有收摊。

    现在不比以前,以前农村的菜市场既不通水又不接电,卖鱼的鱼贩子只卖上午那一趟,过时不候。

    现在的菜市场水电气都很齐全,再加上各种设备都专业了,卖鱼的池子有专门的打氧气的气泵,还有处理冻货的冰柜。只要鱼贩子不收摊,卖个通宵都没问题。

    老徐一路走走逛逛,看着路边鱼池里摆出来的鱼。

    他对鱼没什么研究,印象中西南地区好像没有什么本地的特色鱼,不像其他地方有什么武昌鱼、桂花鱼之类的鱼。

    他们这儿一般吃鱼不是吃白鲢就是花鲢,这种鱼在东北好像是专门做鱼头汤的,他们那里的人好像都不太喜欢吃水煮鱼片之类的菜,觉得鲢鱼身上的鱼刺太多。

    至于两广地区本来就临海,各种海鱼也有不少,一般平时吃小鱼就是吃罗非鱼,吃大鱼就是吃草鱼、鲤鱼之类的,似乎也很少吃鲢鱼。

    老徐本身就是办一条龙流水席的厨子,做一条龙流水席最重要的就是菜的质量。

    这个质量既包括菜的味道,也包括菜的份量和价位。

    因为一条龙是包工包料,直接按照一桌多少钱来算,所以不同厨子定价做出来的菜,互相之间也是有竞争的。

    比如老徐以前办席就喜欢做老式的“农村九大碗”,头菜就是鸡鸭鱼肉。

    这些菜做了几十年,他做菜的手艺自然是不用说,但是做了几年之后,老徐渐渐的发现别人不太乐意找他去做厨了。

    他四处一打听才发现同行做的菜,早就已经与时俱进了。

    他还在做九大碗,别人已经开始仿照城里的高级酒店,做什么拔丝山药,芝士龙虾之类的高级菜了。

    老徐实在没办法了,只能也跟着去推料,去换新的菜。

    别人用速生的白羽鸡来做炖鸡,他就专门选价格更贵的乌骨鸡,别人用鸡杂做冷菜拼盘,他就拿羊杂或者是牛杂来做凉菜,别人学大酒店的菜,他也跟着去做大酒店的招牌菜。

    一来二去,原本老式的传统九大碗,如今在老徐手里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大酒店的水平。

    当然,花样多了,酒席的单价肯定会高一些,大部分办流水席的东家还是习惯用老式的传统九大碗,最多也就是换一个高级一点的鱼。

    老徐也正是因为经常要来买一点稀奇的鱼,所以经常来这个滨江路的菜市场。

    这个菜市场的门口主要还是一些走量的鱼贩子,卖的鱼也大部分都是白鲢花鲢和鲤鱼之类的常见鱼类,往后再走一走,卖的花样就开始多起来。

    摆在档口的鱼池里面开始出现牛蛙、甲鱼之类的品种,泥鳅黄鳝自然也不会少。

    老徐这次要买大龙虾,档次还要高级一点,自然还得往里面走。

    一直走到菜市场里面,这里的档口基本上都已经是固定的店铺门面了,门口也不是鱼池,而是在几个玻璃鱼缸,专门还有打氧气的设备。

    老徐找了一间看起来比较大的店面,走进去看了看。

    进门之后的鱼缸里面多是一些常见的鱼,像是什么武昌鱼、鳊鱼、黄花鱼之类的。

    店里面的老板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说是一个鱼贩子却并不是大腹便便,面前围着一块黑色的胶布围裙,反倒是戴着眼镜,看起来意外的有些斯文。

    他见老徐走进店里面,便放下手机,招呼道。

    “师傅,你想买哪种鱼?”

    老徐听他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不过也没有在意,试着问道。

    “你们这儿有没有龙虾?”

    “龙虾?龙虾有,现在店里面的现货有小青龙和波龙,海南的珍珠龙。”

    老板说着,指了指一旁的水族箱。

    “你可以先看一下,全都是活的,新鲜度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你想要其他的龙虾,我也可以专门给你预定,直接发海鲜空运过来。”

    老徐点了点头,转头看了一眼玻璃柜里面的龙虾。

    该说不说,这些龙虾看起来都挺漂亮的,如果小外孙女现在醒了,她应该会喜欢看这些东西。

    这些小孩子看到什么猫猫狗狗之类的小动物都能看半天,老徐记得他以前也喜欢看鱼。

    他的老家在长江边上,那时候河边还有专门打渔的渔民,一三五菜市场开市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江边卖鱼。

    鱼的品种很多,但是一般都是很小的小鱼,最大也就巴掌那么大,最多的鱼就是黄腊丁,也是当时卖的最好的鱼。

    老徐记得他还在农村办席那会儿,每次这种渔民来卖鱼都卖得很快,虽然都是一些小鱼小虾,但是很多人都喜欢买这些小鱼回去油炸来下酒,听说味道相当不错。

    老徐以前也想试试这种油炸小鱼的味道,但是经济情况不太允许,等到后来稍微有点钱了想要再去买点的时候,江边的渔民已经很少了。

    这些渔民虽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和沿海地区出海的专业渔民不一样,他们一般都是偶尔去江里打一趟,大部分的时候还是以种庄稼为主。

    后来进城打工能赚钱,他们也都三三两两的去打工了,捕鱼的手艺自然也就落下了。

    等到翻坎儿过了零零年,有钱人一多起来,又开始追求什么野生的长江鱼,这种以前没什么人要的小鱼小虾反倒是价格飙涨,又变成了老徐吃不起的东西了。

    玻璃柜里,几只龙虾靠近水里面的氧气泵,咕噜咕噜的气泡扰动着它们的虾须,淡蓝色的冷光趁着这些大龙虾莫名的有些神秘。

    老徐抱着小外孙女站在玻璃柜前面,聚精会神的看了一会儿,说是来卖鱼的,但是怎么看怎么觉得是一个老头儿闲着无聊带着小孩儿来看稀奇的。

    卖鱼的老板似乎也觉得老徐估计不会买,干脆又拿起手机,坐回了柜台后面。

    他的脾气还算不错,至少没有赶人,老徐也能有时间慢慢的研究这些龙虾。

    这种大龙虾一只最起码都是小一百块钱,要说多贵那也不至于,但是要说多便宜,其实也够老徐心疼好久了。

    如果不是为了给怀里的这小丫头尝尝鲜,老徐还真舍不得买这些东西。

    一只龙虾和两三斤牛肉,老徐其实还是更倾向于吃牛肉。

    刚才卖鱼的老板说过他店里面有三种龙虾,一种是小青龙,一种是波龙,一种是珍珠龙,这三种龙虾价格都比较实惠。

    波士顿龙虾,本身长得快,个头也算是比较大,最重要的是作为进口龙虾,波士顿龙虾算是比较便宜的品种,一斤也就是一百块钱上下,遇到生鲜超市做活动,有时候可以六十多,或者是八十多买一只小的,用来给小孩子打牙祭算是相当不错。

    小青龙又叫波纹龙虾、青壳仔,主要从东南亚进口。

    小青龙虾的外表一般呈青色,个头比较小,一般小的就2到3两,大的是5到7两,差不多就一个巴掌多一点,是沿海的海鲜大排档主流,一般是做蒜蓉蒸小青龙,肉质鲜嫩,价格相当实惠。

    前几年网络直播流行的时候,经常有网红主播表演吃龙虾,一只龙虾煮熟之后虾壳红通通的,把虾尾一掰开,全是白生生的虾肉,再准备一碟佐料蘸着吃,看起来相当的馋人。

    老徐有一段时间也迷过这种大龙虾,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以为这种大龙虾都是几千上万的高档食材,至少也要电视剧里面那种身家千万的大富豪才有资格吃这些东西。

    后来他多跑几次菜市场,这才发现其实这种以前很高档的食材,现在也做得很平民化了。虽然也不是像猪肉一样,隔三差五就能买一斤回家做个菜,至少一百来块钱吃个新鲜也不算太难的事。

    相较于波龙和小青龙这两种网红直播的常见道具,海南岛的珍珠龙虾的档次明显就要高一档。

    这龙虾说起来还是国内的本地龙虾,但是价格反倒是比波龙和小青龙这种进口龙虾要贵很多,一般一斤都要几百块钱,属于那种吃一只就相当于吃了一台冰箱洗衣机的高档货。

    珍珠龙虾的外壳颜色比较淡,跟河虾一样虾壳比较透明,虾壳上的小疙瘩一般都是白色或者是亮黄色,看起来像是珍珠,所以叫珍珠龙虾。

    这个卖鱼的老板的确很会做生意,卖的这些龙虾高中低档,各个价格区间都有。

    老徐看了好一阵子,一直在小青龙和波士顿龙虾之间犹豫不决。

    小青龙个头比较小,波士顿龙虾的个头稍微要大一些,但是肉质要柴一点。

    如果是老徐自己吃,那他肯定会买口感稍微好一点的小青龙,但是这次是专门做给外孙女吃的菜,就像是逢年过节送礼物一样,讲究的是一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这种巴掌大的小孩儿也不知道肉柴不柴,最多就是觉得比较难嚼而已。

    老徐寻思着自己给这丫头买了个龙虾,等她以后长大了也能想起来自己小时候曾经在外公家里吃过这种大龙虾。

    就像是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老徐有一次在二哥家里面吃团年饭,当时大家都穷得叮当响,他记得村里面不知道是谁承包的鱼塘放水抓鱼。

    他们家的几兄弟虽然没钱,当时也跟着村里面的人站在鱼塘边看热闹,结果他二哥运气好,看到一条没被拉网清出去的乌鱼。

    他二哥装作要下去帮忙,直接跳下鱼塘,一脚把那条乌鱼踩在了淤泥里面,等到其他人都清完塘,陆陆续续的走了,他才偷偷摸摸的回去,拿着衣服兜着那条乌鱼就往家里面跑。

    这样传奇又戏剧的经历,加上那年难得的吃了一顿酸菜乌鱼汤,一直让老徐记到如今。

    往后的很多年里,也都能听到他二哥聊起这件事,那种困难年代里突然吃到一顿好的,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快乐。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真要说想吃点什么,买点什么,其实也不是买不到,但是老徐还是希望能在这小丫头年纪尚小的时候,给她吃点特别的东西。

    想到这里,老徐便也不再纠结,指了指颜色喜庆一些的波士顿龙虾,说道。

    “这种龙虾能不能便宜点?”

    卖鱼的老板放下手机,看了看老徐说的龙虾,说道。

    “波龙的话,我们现在的批发价是一百一一斤。”

    “一百一啊?”老徐露出为难的样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的年纪大了,还是这一身打扮不像是特别有钱的样子,这个卖鱼的老板竟然主动让步道。

    “现在我们店里面的波龙就只是这两只了,你要是全部都要了,那我可以给你算八十五块钱一斤的成本价。正好卖给你之后,我也好清地方,你看你要不要嘛。”

    这个价格无疑算是相当实在的让步了。

    别看老徐现在装得穷兮兮的,但是他好歹也是经常办厨的厨子,其实对于市场上的这些鸡鸭鱼肉的行情价都有所了解。

    一般八十多一斤的大龙虾,的确已经算是成本价,毕竟牛羊肉都要四五十一斤,两相比较,龙虾好歹还是曾经的高档海鲜,这价格的确是没得说了。

    只不过这两只龙虾稍微就有点超出老徐的预算了,他本来想着就花个一百多买一只小点的龙虾,专门做个外孙女吃。

    现在一次性买两只,估计要个三四百块钱,这个价钱就让他有点肉疼了。

    老徐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

    “这两只龙虾加在一起大概有好重嘛?”

    “没得好重,我这种玻璃柜稍微有点放大效果,实际上这两只波龙我批发过来好像一只就一斤多点,放在我这里也没喂什么东西,现在估计都饿瘦了,最多只有八九两的样子。”

    “八九两?”老徐一听这个重量,便说道,“那捞起来称一下嘛。”

    老板也不废话,从门背后拿了个小网兜出来,把龙虾捞出来,特意抖了抖水分,这才给老徐上了秤。

    “这只八两三,这只九两,加起来是一斤七两三,我算你一斤七两嘛。一斤是八十五,一斤七两就是一百四十四。”

    “好,你帮我多装一个口袋嘛。”

    这一百多的价格,虽然也让老徐有点肉疼,但是咬咬牙还是能接受。

    老板帮老徐把龙虾装进塑料袋里,不忘推销一句。

    “还买不买点其他的嘛?我们这里的鱼还可以,这种养殖的娃娃鱼,现在二十多块钱一斤,吃起来和胡子鲶差不多,你也可以买一条回去试试。”

    “娃娃鱼?”

    老徐一开始还没注意到这里有这种鱼,难得的歪着头看了一眼玻璃柜里面的娃娃鱼。

    这种鱼说是会发出小孩儿哇哇哇的哭声,一直挺神秘的,没想到现在几十块钱一斤比羊肉还要便宜些。

    现在果然是方方面面都日新月异,生活条件好,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人搞养殖。

    老徐本来拿着龙虾就想走了,转念一想,既然是专门给外孙女吃个稀奇,那不如再买一条娃娃鱼回去试一下,便问道。

    “这种娃娃鱼一条大概有好重?”

    “跟一般的白鲢花鲢差不多,最小的就是两斤多重,大一点的可能有个三四斤。”

    “那你给我挑一条两斤多的嘛。”

    “好。”老板答应一句,又拿着网兜去捞鱼。

    趁着老板捞鱼的功夫,老徐抽空问了一句。

    “像这种娃娃鱼,一般拿来是怎么吃的?”

    “一般是红烧。”

    “红烧?”

    “对,这种娃娃鱼的肉比一般的鱼肉要柴一些,没那么细嫩,所以蒸来吃不太好吃,还是加点辣椒像做干锅牛蛙那样,比较适合直接拿来红烧。”

    这话语之间,卖鱼的老板似乎也是个行家。

    老徐点了点头,顺口问了一句。

    “你还懂做菜啊?”

    那卖鱼的老板笑道,“我以前就是个厨子,怎么会不懂做菜?”

    “你以前是厨子?”老徐有些诧异。

    卖鱼的老板笑道,“我以前是在广东那边打工的,做过大排档也帮过大酒店,后来认识了几个专门给酒店送鱼的供货商,我觉得他们的渠道成本价还可以,就回来开了这个卖鱼的铺子。”

    老徐不免有些敬佩,“那你这生意做的大哟,这个铺子怕是要二三十万哟?”

    卖鱼的老板摆了摆手,“用不到这么多,主要是市场的管理费要花点钱,现在的房租还是比较便宜,最关键还是要开出去单子,把生意做得起来。”

    老徐好奇道,“那你现在的生意如何?”

    卖鱼的老板说道,“一般化,我认识的几个朋友也是开馆子的,平时可以卖一些鱼给他们。”

    老徐点了点头,“像你这种有人脉有资源的老板,做生意倒是赚得到钱,一般人开这种在菜市场里面的铺子,还要自己去找客源,还比较麻烦。”

    卖鱼的老板笑了笑。

    老徐想了想,拿出手机道。

    “你要不给我留个联系方式嘛,我姓徐,是个做一条龙流水席的,有的时候可能也需要批发点鱼。”

    卖鱼的老板一听老徐自报家门,瞬间也来了精神。

    “行,那我给你留个电话,再加个威信。”

    两人一方面都是同行,再者,老徐办一条龙的,办酒席的需求量其实和那些大酒店差不多。

    虽然派头稍微差一点,但是一条龙办席动不动就是几十桌,这还是能卖出不少鱼的。

    卖鱼的老板留下了联系方式,不忘重新打量一眼老徐,夸了一句。

    “老师傅看样子也是老厨子哟,有机会的话,好久我也来试试老师傅的手艺。”

    “行,随时都可以。”老徐笑着答应下来。

    虽然是客套话,但是人情来往,带个笑脸也是应该的。

    两人聊天的这会儿功夫,老徐怀里抱着外孙女似乎是被说话声吵醒了,迷迷糊糊的伸了个懒腰。

    那豆包大的小手,摇摇晃晃的就往老徐的脸上摸。

    老徐一看这小丫头醒了,自然也顾不上和卖鱼的老板闲聊,直接告辞道。

    “那我就先走了,以后需要鱼的时候再和你联系。”

    “好,老师傅慢走。”卖鱼的老板上前送了他两步,这为人处世也是没得说。

    老徐一手提着买来的龙虾和娃娃鱼,刚走出卖鱼的门店,怀里的外孙女就扑腾起来了。

    她这种五六岁的小孩儿,说要睡觉就要睡觉,说要吃饭就要吃饭,半点都不能耽误,睡醒了也是一样,爬起来就到处跑到处跳,根本不消停。

    老徐生怕这丫头在他怀里扑腾,正想着把她放下来,没想到这丫头一点儿也不闹腾,睡醒之后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就这么直愣愣的看着老徐。

    老徐看着她一脸呆萌的样子,笑着说道。

    “睡醒啦?还睡不睡?不睡我就放你下去,你自己走。我手里提着娃娃鱼,抱着你不太方便。”

    “娃娃鱼?”这小丫头乍一听到这东西,好奇的歪着头看了一眼。

    只不过老徐的手正好托着她的背,装鱼的袋子在手上提着,她自然是没看到。

    不过这丫头似乎是这两天下来和老徐也混熟了,这话也多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用普通话问道。

    “在哪里?”

    老徐听到她这装腔作势的普通话,暗暗觉得有些好笑,他自己是不说普通话的,不过现在教小孩好像都要教普通话。

    这些小孩子说话都不利索,家里的长辈用带着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教她们,一说一个小歪嘴儿,既没有普通话的利索,连本地的方言都说不清楚了。

    老徐听着这小丫头的普通话虽然觉得有些好笑,不过他自己的普通话也说得不太好,便也就没有纠正她,只是笑道。

    “在我手上提着的,回去做给你吃。”

    “放我下去,我看看。”这下,这小丫头可就不依了。

    她一扭身就要从老徐的怀里跳下去,一时间倒是把老徐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端下来把这小祖宗给放下来。

    这丫头果然是说什么就来什么,这也亏老徐反应快,要是让她再扑腾两下,一下子摔在地上怕不是摔出什么毛病来。

    这丫头一落地,全然没有在意老徐这个外公,赶紧就去掰扯他手里提着的塑料袋,想要看看这娃娃鱼是什么鱼。

    老徐瞧着她这虎头虎脑的劲儿,只能一边推开她,一边招呼道。

    “回去看,回去看,你别把这口袋扯坏了。”

    小丫头试着推了推老徐的手,又探头探脑的看了一眼,黑乎乎的也看不清。

    她这下似乎是有些恼了,没好气的抬眸恨了老徐一眼,似乎是老大不服气。

    老徐瞧着她这小眼神,说是觉得好笑,但又忍不住拍了拍她的小脑袋,玩笑道。

    “好啊,我给你买好吃的,你还这么恨着我。我算是看出来了,你这个小丫头以后也不得了。”

    她似乎也知道这不是什么好话,虽然还是带着点倔强,但又心虚的侧过脸去。

    说是小小年纪,这小心思还真是不少。

    老徐到底还是疼她,说是在大马路上不好收拾,却还是打开塑料袋,笑道。

    “来嘛,你看娃娃鱼嘛。”

    “……”那小丫头说是有些扭捏,但心里终究还是好奇,便凑过去看了一眼。

    借着路边的路灯光亮,她隐隐约约看到塑料袋里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不等老徐多说一句,她竟然伸出手指,想要去戳一戳那袋子里的娃娃鱼。

    老徐看她这小心翼翼的动作,一时起了恶作剧的心思,故意把袋子一收,吓唬她一句。

    “嘿!这娃娃鱼要吃手哟!”

    她也被吓了一跳,只是说是小脸儿一白,但是看向老徐手里拿着的娃娃鱼又想要上前再看一眼。

    老徐越看越觉得这丫头胆子大,以后怕不是要给自家闺女惹出多大的麻烦。

    不过这样也好,她自小就叛逆,现在她生了个闺女,也让她来看看这生儿育女的难处。

    这玩笑间,老徐说是吓唬了这小丫头一句,其实老徐自己都没怎么见过这种娃娃鱼,也不知道这娃娃鱼会不会咬人。

    在他的印象里,一般的鱼都不怎么咬人,但是一般那种吃小鱼的肉食鱼,一般牙齿都比较尖,杀鱼的时候不小心的会被划到手。

    一般鱼塘里面,常见的就是乌鱼也叫乌棒、财鱼,或者黑鱼的,算是性情比较凶悍的一种肉食鱼。

    黑鱼身上的花纹和蟒蛇很像,乍一眼看到很吓人,但是整体的造型看起来其实反倒是不如带着胡须的鲶鱼来得奇特。

    如果按照颜色来推断,老徐觉得娃娃鱼长得灰不溜秋的,应该和黑鱼一样也有牙齿,说不定真的会咬人。

    不过无论这娃娃鱼会不会咬人,老徐也不会让小外孙女去碰。

    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丫头还小又是个姑娘家,长得这么乖巧的模样,如果今天破个口子,明天留个疤,那对这姑娘家的影响可太大了。

    老徐一手提着塑料袋,一手牵着那丫头,循着原路返回,照旧还是做了公交车。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他们那代人,上山下河全靠一双脚,动不动就是走个二三十里地。

    现在条件好了,自然也不用那么折腾了。

    老早以前,老徐还在农村的时候,他就见过不少小孩儿交个五毛,一块的车费,坐着往返乡镇的大巴车去上学。

    乌泱泱的一大群孩子,看起来还挺热闹。

    老徐在城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也习惯了出门坐公交车。

    116路从滨江路到南大街。

    303路从市医院到重洋广场。

    409路可以去行政服务中心。

    ……

    这些公路,每一趟每一段,他都能说得出个时间明细来。

    公交车在公路上飞快的驶过,路灯昏黄的光影不时在窗外闪过,映在老徐和小外孙女脸上。

    老徐默不作声的看着车窗外,身边的小外孙女,心思却不在这里,她时不时的就瞄一眼老徐手里拎着的塑料袋,想着再看一眼娃娃鱼。

    不过老徐现在可不会让她再看了,这丫头的胆子太多了,不管认不认识的东西都敢伸手去碰。

    爷孙二人一路坐着公交车回到了化工厂的家属院。

    此时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到了晚上七点多,天也微蒙蒙的黑了。

    老徐牵着小外孙女晃晃悠悠的走到单元楼楼下,远远的就看到一个年轻女人站在那里。

    老徐一抬眼还没把那人认出来,倒是身边的小外孙女隔着老远就甩开他的手,迈着小短腿,咚咚咚的朝着那女人跑了过去,喊着。

    “妈妈!”

    老徐这才反应过来,走过去细看才注意到这是自家闺女。

    老徐的女儿见他提着菜走过来,皱眉抱怨道。

    “都六七点钟了,还去买什么东西。”

    老徐笑道,“买了点鱼。”

    女儿喋喋不休的说教道,“还买鱼,弟弟都把菜热好了,中午那么多剩菜都没吃完,热一下就可以吃了,还买这么多东西。”

    老徐笑了笑,没有吭声。

    以前小的时候,是他这个当爹的数落她,如今他老了,反倒是这个闺女来抱怨他了。

    三个人沿着狭窄的楼梯上了楼,很快就回到了家里。

    客厅里,老徐的儿子正玩着手机,一听见门响便转头看了一眼。

    老徐的女儿招呼道。

    “来吃饭了嘛。”

    她这说话的架势和派头,隐隐有了几分中年妇女的派头。

    老话说得好,为母则刚。这生了孩子的女人,果然说话都要大声一些。

    老徐走到桌前,摸了摸桌上的菜碟,菜都已经快冷了。

    他便说道。

    “还是重新热一下再说,我再加两个菜。”

    女儿不耐烦的说道,“不用那么麻烦了,将就吃了算了。”

    她今天下午出去之后应该和女婿吵了架,要不然现在早就带着小外孙女回婆家去了。

    或许正是受了气,她现在说话都带着些怨气。

    老徐也是过来人,知道现在如果说她,反倒是让她更委屈,便轻声细语的安慰道。

    “没事,好饭不怕晚,难得吃一顿好的,慢慢来。”

    他说着便提着塑料袋走进了厨房。

    虽然女儿不知道他下午去做什么了,但是老徐的儿子下午的时候大概听到了他接了一个电话,似乎是出去帮忙了,自然也猜到他应该是去办了一下午的厨。

    他难得的放下手机,跟着走进厨房,劝道。

    “要不还是将就吃了算了嘛。”

    对于这个儿子,老徐可不会那么轻声细语了,他随口吩咐道。

    “把这口铁锅洗了,葱姜蒜都给我办好。”

    “……”儿子气势一弱,不敢再说什么。

    他帮着老徐打下手的时候,正好看到了洗碗槽里的塑料袋里爬出来一只龙虾,顿时诧异道。

    “你今天还买了龙虾啊?”

    “不是买的,难道还是偷的?”

    老徐回怼一句,训起自己的儿子,哪怕是七老八十了,他也不会气弱。

    这也全怪这小子一天到晚没个正行,但凡他稍微懂点事,老徐也不至于这么愁。

    儿子似乎也自知理亏,伸手打开橱柜,拿出了一包蒜,老老实实的剥起蒜来。

    趁着他剥蒜的功夫,老徐自己从水槽里拿出了娃娃鱼简单的看了一眼。

    这种鱼他也没见过,乍一看还真有点稀奇。

    娃娃鱼的样子很像是壁虎,只不过尾巴没那么长,而且是一条鱼尾巴的样式,长着四个小爪子,嘴很扁,类似于鲶鱼。

    老徐正研究这娃娃鱼的时候,女儿带着外孙女也走了进来。

    不算大的厨房里,顿时满满当当,意外的有些热闹。

    女儿单手抱着外孙女,走进来就看到摆在菜板上黑乎乎的娃娃鱼,一下子也被吓了一跳,诧异道。

    “这是什么?”

    老徐说道,“娃娃鱼。”

    女儿越发的诧异了,“娃娃鱼?真的假的,你在哪儿买回来的?现在都有娃娃鱼卖了啊?”

    一旁的儿子也好奇的凑过来看了一眼。

    本来有些冷清的家庭氛围,因为这只娃娃鱼意外的变得融洽起来。

    虽然儿女如今都已经长大,但是摒弃了工作和婚姻的压力,依旧和当年一样。

    老徐一边琢磨着怎么动刀,儿子和女儿就在旁边好奇的打量着这略显神秘的小东西。

    就连依偎在她妈妈肩头的小外孙女也看着这只奇怪的娃娃鱼,奶声奶气的说道。

    “妈妈,娃娃鱼~”

    女儿略显敷衍的说道,“嗯,娃娃鱼,娃娃鱼。”

    转头看向老徐的时候,随口闲聊道。

    “爸,这娃娃鱼应该挺贵吧?”

    “不贵,二三十块钱一斤。”

    女儿好奇道,“这倒是还可以,不是说娃娃鱼不能吃吗?”

    老徐的儿子搭话道,“养殖的娃娃鱼肯定还是可以吃的,别说娃娃鱼就是鳄鱼都有养殖的,以前我还看见过路边的饭馆卖鲟鱼的,就是那种长江里已经灭绝的中华鲟,后来才知道是养殖的。”

    女儿似懂非懂的“哦”了一声,转而问道。

    “爸,你这娃娃鱼是拿来煲汤啊还是怎么吃?”

    “红烧。”老徐简单的答了一句。

    他感觉今晚他和这对儿女说的话,怕是比过去一整年说的话还要多一些。

    这一条娃娃鱼,买的比他想象得要值价些。

    在儿女的闲聊间,老徐还是按照处理一般鱼的办法,直接照着这条娃娃鱼的脑袋上用刀背“邦邦”的拍了两下,随后开膛破肚,清理内脏,再切成块,按照干锅牛蛙的做法直接在锅里倒油,放入蒜,爆香,再把娃娃鱼倒进锅里先过一遍油。

    老徐的手法娴熟,这颠勺的手艺在今晚发挥得格外的好。

    一家人全都围着他,像是以前在农村做年夜饭一样,亲朋好友都聚在一起,眼巴巴的望着他。

    说来有些好笑,但是气氛却很和睦。

    厨房里,伴随着辣椒、葱香的爆炒,老徐在锅里加了点水,稍微焖一下。

    转头又开始处理起龙虾来。

    女儿刚才看到娃娃鱼只是感觉稀奇,现在见他拿出这大龙虾,自然也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老徐这是专门给她和外孙女做的大餐。

    一时间,本来话不停口的她也默然无言。

    老徐神情专注的做着菜,沿着虾背上落了一刀,轻车熟路的处理起来。

    朝去夕来,转眼几十年,他还是最享受亲手为家人做饭的这一刻。

    龙虾处理之后,老徐简单的在雪白的虾肉上简单改了几刀,便放在了蒸锅上蒸煮。

    这一上锅,老徐便长舒了一口,就像是办席的时候把红砖灶上的蒸笼都摞了起来。

    做完这一步,这顿饭就算是成了。

    老徐拿着抹布擦了擦手,回头看向自己的儿女道。

    “怎么样?我说过了吧,好饭不怕晚,这顿饭多等几分钟是不是也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