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良人之再造盛唐 » 第九十一章 女帝雪中轻舞剑

第九十一章 女帝雪中轻舞剑

    回想自己的追求,再看看李瑛,侯卿不禁摇了摇头。

    “可惜了,李兄心中美景却难以实现啊。”侯卿叹息道。

    “哦?侯兄何意?”

    “李兄有所不知,朱温即将要篡唐了。可怜那个小天子,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李瑛的酒意顿时一扫而空,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冷峻了起来。

    随着李瑛的表情变化,水榭之中风雅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即将喷发的怒火。

    侯卿挑了挑眉:“可是小弟说错了什么?”

    “没什么,侯老弟所说不差。只是,我有些好奇,老弟你是怎么知晓朱温动向的?

    据我所知,四大尸祖已离开玄冥教多年。”

    “这没什么,我虽离开了玄冥教与其不再联系,但偶尔也会有人将一些事情告诉我的。

    而恰巧,我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个有趣的人。她可和我们不一样,是被玄冥教追杀的。

    我看她有些品味,就顺手救了一下。”

    “钟小葵?”

    “李兄也知道?”

    “那鬼王是我击伤的,他手下的人我自然有所关注。”

    侯卿了然的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侯老弟可知,朱温打算何时动手?”

    “这我就不知道了。按理来说,即使逼迫天子禅位,朱温也不应该杀死天子。但朱温的秉性世所共知,天子安危,实在是难以预测呀。”

    今晚侯卿带来的这个消息,的确让李瑛心中再度泛起了阴霾。

    心中思忖了一段时间,李瑛的眼中泛起了一道精光。

    侯卿似是察觉到了什么,道:“李兄,你不会打算做些什么吧?”

    “侯老弟要阻止我吗?”

    “李兄误会了,我四人既然已经离开了玄冥教,那么他们的事情就和我们无关了。

    只是,如果李兄打算做些什么的话,莫要忘了小弟啊。”

    “侯老弟,你这是……”

    侯卿缓缓起身,在李瑛的注视中走向了窗前,抬头仰望着夜空中那轮明月,用一种深沉的语气道:“

    王朝末年,风雨飘摇。

    年弱天子为权臣要挟,此时忠直之臣挺身而出,于万军围困之中救援天子。

    力战而竭,屹立于叛军尸体之上,以长枪支撑,举长刀悲呼为国尽忠,随后力尽而亡。

    此情此景……”

    “帅!”

    李瑛嘴角抽了抽,倘若是其他人这么说,他一定会以为对方是神经病。但如果是侯卿所说,他竟然会深信不疑。

    “侯兄,心意我领了。不过,这死的时候,往往可都不怎么好看。

    这趟啊,我还是自己去吧。”

    “李兄……”侯卿转身面向了他:“你这岂不是看不起小弟?我侯卿可非贪生怕死之人呐。”

    任凭李瑛如何劝,侯卿都执意要去。无奈之下,两人只好约法三章,此行听从李瑛的指挥。

    ……

    李瑛官居岐国长史,自然不像侯卿那样来去自由,说走就走。此时新的户籍制度刚刚开始实行,他还需要盯上一段时间。

    时光飞逝,转眼间在百姓们殷切的期待中,那个令人激动万分的除夕夜终于降临!

    女帝身披王袍,李瑛一身紫袍朝服,腰悬金鱼袋,太阿剑,与女帝一同登上巍峨壮观的城楼。

    他们站在那里,宛如两颗耀眼夺目的星辰,照亮了整个城市的夜空。

    两人携手并肩,向全体臣民宣告着新年的到来,并下令岐王府将大量的米粮分发给凤翔城的每一个角落,以此来共同欢庆这个特殊而又美好的时刻。

    一时间,整个凤翔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

    在这个风云变幻、局势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拥有这般充满喜庆祥和气氛的机会实属难得一见。这无疑证明了李瑛对于岐国所带来的积极变革已初显成效。

    如今,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来的粮食正陆续抵达目的地。这些珍贵的物资中,以各类优质粮种居多。

    与此同时,户籍编纂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按照当前进展速度来看,预计在即将到来的春耕前就能初步完成统计。

    李瑛深知时间紧迫,刻不容缓,于是果断向各地官府下达明确指令,督促他们务必加快进度,确保一切顺利推进,绝不能延误春耕大事。

    毕竟只有及时将粮种种下,才能真正稳固岐国百姓的心,让他们安居乐业。

    待到春暖花开之际,万物复苏之时,岐国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迅速恢复昔日荣光,不断积聚强大实力。

    看着城楼下欢呼的百姓,李瑛眼中也不由得流露出了几分感慨,这就是希望啊。

    “如此胜景,若非李卿之功,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在李卿掌舵之下,岐国逐渐趋于稳定,方才有四方百姓流入。

    如今,各地汇报,每日流入岐国流民或数百,或千余。

    想来不需多久,岐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皆仰赖李卿之功劳。”

    “殿下此言差矣,乃是殿下英明,慧眼识才,对臣不惜委以重任,臣才有施展才学的机会。

    再有诸位同僚戮力同心,恪尽职守,方才有今日之盛况。

    故此,实非臣一人之力。”

    “哈哈……”女帝大笑了一阵,向周围的文武众臣道:“你们都瞧瞧,李卿依然是如此谦虚。不骄不馁,为官楷模啊!”

    群臣们齐声应和着,阿谀奉承之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来。

    突然间,“咻……”的一声锐响划破夜空,紧接着“boom!“”的一声巨响传来,一朵绚丽多彩的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中骤然爆开。

    璀璨夺目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城市,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城中的百姓们纷纷仰头观望,眼中闪烁着兴奋和喜悦的光芒。他们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互相议论着这美丽而壮观的景象。

    这场盛大的烟花表演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它所带来的意义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向世人展示了岐国的繁荣昌盛和强大实力,同时也让民心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固。这样一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除夕夜的欢乐氛围自然离不开丰盛的宴席。等到王府的宴会结束时,时间已悄然迈入了后半夜。

    盛宴散场之后,那些在岐王府领取了赏赐的文臣武将们陆续离开,各自返回家中。

    李瑛也与诸位同僚一一辞别,登上了自己的马车。

    毕竟今天的场合特殊,他没有选择骑马来参加宴会。

    马车缓缓前行,李瑛不由自主地靠在车厢内壁上,轻轻合上双眼,享受片刻的宁静。

    车轮滚动在坚硬的石板路上,发出阵阵有节奏的响声,伴随着他渐渐进入梦乡。

    突然,马车停了下来。

    李瑛皱了皱眉头,开口询问道:“马三郎,这应当还没有到吧,何故停车啊?”

    就在这个时候,车外突然响起了一阵箫声的呜咽。

    李瑛轻咦了一声,一甩手,一道内息便掀开了车帘。

    马车外,雪花纷飞。

    李瑛下了车,此时乐曲逐渐上扬,开始进入正文。

    他听出来了,这些奏乐者和寻常乐师不同,不仅对于曲调把握十分精准,反而有一种蛊惑人心的力量。

    只是,这种力量此时十分内敛,沦为了配角,渲染着乐曲的意境。

    下了马车,李瑛便停住了脚步,只见在大雪纷飞的严寒中,梅花树下,那位往日里锋芒毕露的女帝,此刻却放下了所有的威严与骄傲,身着华丽的锦衣,衣袂飘飘,与飞雪共舞。

    她的美丽容颜在雪中更显娇艳,如梅花般清丽脱俗。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女帝手持宝剑,在梅花树丛中翩翩起舞。她的剑法灵动而优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剑势如飞雪般飘忽不定,却又精准无误地落在梅花枝头,引得花瓣纷纷飘落,如一场绚丽的花雨。

    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女帝的身姿如梅花般傲然挺立,她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仿佛世间万物皆在她的掌控之中。

    梅花伴随着剑锋落下,与落雪交融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是雪花还是梅花,女帝的剑舞成为了这片雪景中最美的画卷。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力量与美丽的完美结合,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李瑛就这么立在雪中,纷飞的大雪打湿了他肩头,他却一动不动,怔怔的看着那起舞的身影。

    蓦然间,女帝回眸一笑,整个人如一阵清风,转身飞起,手中三尺青峰如一道电光,直刺而来。

    眨眼间,锋利的长剑便至身前。

    李瑛下意识的举起了手,两指夹住了剑锋,紧跟着一扭,随即屈指一弹。

    当……

    一声清脆的剑鸣打破了乐曲营造的气氛。

    李瑛这才惊觉,女帝的剑看似锋锐,却不含一丝内力。

    愣了片刻,李瑛连忙抱拳道:“殿下,臣……”

    “今日的我,可不是你的殿下。”女帝惊奇的看着面前的李瑛,收起了手中宝剑:“我这剑舞,如何?”

    “昔日有公孙大娘一舞剑器动四方,今日女帝雪中剑舞不比其差。”

    女帝莞尔一笑:“瞎说,你又没见过,就敢如此点评。要知道公孙大娘的剑舞可是连李太白都心生向往的。我又何德何能,敢与之媲美。”

    李瑛心中叹息:公孙大娘的剑舞,裴旻的剑,李太白的诗,孤又何尝没有见过呢?

    “殿下,您今日这是……”

    女帝挥了挥手,让奏乐的九天圣姬退下,然后回答道:“不要误会,我只是想要感谢你对岐国的付出而已。”

    李瑛眼角直跳,不知该怎么说服自己去相信女帝这个拙劣的借口。

    “行了,谢也谢完了,看也看完了,你也该回去了。”

    “既如此,臣告退。”

    女帝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走了。

    可当李瑛转身,即将登上马车的时候,女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你真的觉得我的剑舞很好看?”

    “这是自然。”

    “还算你有点儿眼光。”

    说罢,女帝提气纵身,脚下一点便飞跃上了梅花枝头,一个闪烁便消失不见了。

    徒留下李瑛一个人立于雪中,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