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有老六 » 第三十八章 富商家族的转型

第三十八章 富商家族的转型

    许唐世代居住在蓟州,蓟州属于边境地区,从许唐的父亲许信开始,通过经商积累了大量财富,闻名于边境地区。

    后唐时期,中原与契丹的关系开始紧张,许唐得到了些消息,已经预感到契丹将要袭击边境地区。许家在边境起家致富,自然做的是互市贸易,两边政权的任何变故都会极大影响自家生意。

    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略往往是由生存问题引发,比如遭灾致使牲畜大量死亡等,部落里本就不像耕种区那样可以储备大量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要组团南下长城去抢。南下抢劫是有风险的,首先能不能抢到是一回事,就算抢到能不能活着带战利品回去又是一回事,长城的主要作用就是拦马不拦人,马过不去你是没有运载工具的,就算打开一个口子,守军也不用费劲找你,直接就在口子附近埋伏,耐心等你骑马回来。

    北方的游牧政权往往还会被贸易封锁,尤其是北方紧缺的盐和铁,这都是游牧民族的必需品,但自身生产不了。北宋曾经对西夏进行过盐的贸易封锁,西夏立刻对边境袭击抢劫,毕竟资源买不到就只能抢,多耽误一分钟都不行。同时,只要进行贸易封锁,就会有商人走私并高价卖给对方攫取巨额利润。

    此时许家的当家人是许唐的父亲,许唐就对其父说,“现在国家政局混乱废弛,契丹人肯定要趁火打劫捞一把,朔州、易州地方的百姓肯定要遭受动乱,再不离开的话,肯定要被劫掠俘虏。”当家人因为资产雄厚,不乐意去外地发展,一是资产里的不动产是不好变现转移的,二是换了地方自家的边境贸易肯定大受影响。许唐没办法,只好自己偷偷转移一些资金到南方,为以后做打算。

    没过多久,石敬瑭引来契丹军队推翻了后唐,并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这些州的百姓逃往中原的路也被封锁了。

    许唐因有先见之明逃到了中原,曾在洛阳、开封见到进士们的神采,偷偷羡慕,“自己也要把儿子培养成这样。”许唐已经意识到商人虽富,但生活很不稳定,时代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自己破产。但是当官就不一样,流水的政权下是铁打的官僚阶层。

    从此许唐不再经商,而是居住在了睢阳(商丘),在儒学文化最为浓厚的中原地区扎根,并且娶了一位姓李的女子,生下了儿子许骧,许骧从小气质就与众不同。许唐的每一步都是为了让自己家族转型,把商人变为走上仕途的士人。

    史书里没有记载许唐夫人的信息,但也不难推测,夫人来自书香门第,为了让将来的儿子有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

    光有好的家庭还不够,许唐下一步就是给儿子许骧找一个好老师,听说同郡精通经书的戚同文正在招学生,许唐立刻带着儿子去拜师。许唐的心愿非常迫切,他甚至想认戚同文当爹。他是这样对戚同文说的,“我之前来不及辞别父母,现在想起非常遗憾,今天拜了先生您,以后您就是我的父亲”,紧接着便说出自己的目的,希望戚先生把许骧教导成才,为祖宗争光。

    许骧也很争气,从小就是能写文章、擅长词赋的神童。许唐把所有本钱都押注在儿子身上,虽然自己不识字,但他懂学而优则仕的道理,花光所有家财帮儿子结交当时有名的士人,用钱开路,打开了士人的朋友圈。

    很快付出就有了回报,许骧在科举时与吕蒙正齐名,吕蒙正后来升到了宰相,连此时还在当王爷的宋太宗都知道许骧的大名。在参加最后的殿试时,许骧成功考取甲科,如愿成了进士。后来许骧由于久病在身,又没有突出的才干,官位只做到了御史中丞,而且还无法正常履职,太宗有次还专门把自己服用有效的药推荐给许骧,结果还是没有太大效果。

    许骧虽然仕途上没有出彩,但已经圆满完成了许家的家族任务,由倒数第一的商转型为顺数第一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