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朝有老六 » 第三十七章 心急就得剑走偏锋

第三十七章 心急就得剑走偏锋

    太平兴国八年,宋太宗的皇子们出阁,需要离开宫廷,建立自己的王府班底,宋太宗就在朝廷中为王爷们配选各个王府的官员,标准是年龄五十以上、精通四书五经的官员。

    姚坦通过考《尚书》科举及第至今已有十多年,年龄也符合,于是被选中做了益王府的翊善,负责辅导教育益王。姚坦之前的官职都很一般,现在已是五十出头的年纪,再不拼一把可能这辈子就这样了。姚坦没有通天的背景,也没有响亮的功绩,怎么在教导小王爷上博功名呢?

    姚坦思考出的结果就是不顾一切的沽名钓誉,通过人设吸引朝廷和皇帝的眼光,以此得到重用。

    姚坦一直在等,终于博出位的机会来了。益王在府邸中造了一座假山,花费数百万钱币,竣工时邀请王府官员一同喝酒欣赏。

    姚坦俯首在地不起来,益王强行命令他抬头看。姚坦独特的行为自然成了宴会上的焦点,他此时说,“只看到血山,没看到假山!”益王非常吃惊的问原因,吊足了大家胃口的姚坦解释,自己在州县时看到官吏为了让百姓交税和服徭役,把人送到县衙里拿鞭子抽打,浑身是血,这座假山的花费来自百姓的租税,不是血山是什么?

    姚坦句句说的在理而且都是实情,但问题是他劝谏的时机。假山并不是一天内造好,刚开工的时候为什么不劝谏?姚坦在王府上班不可能直到竣工时才知道府内在修假山。同时在大庭广众下批驳上级,用的是特别煽动性的话语,把假山视为血山,用血山来形容修假山所花费的民脂民膏。

    职场中大家都懂私下与公开表达意见的不同,私下是真的在提建议,公开表达性质就开始复杂起来。姚坦这次出格的表现取得了意料之中的效果,宋太宗的皇宫里也有假山,皇帝听说后把假山毁了。

    但是皇帝也没有表彰或奖励姚坦,当事人益王应该是非常委屈,他从小在皇宫里就见过假山,没人告诉他假山有什么问题,于是有了自己的王府后也顺理成章的建了座假山,还想着一起庆祝欣赏下,共同乐呵乐呵,结果自己的老师突然用极其夸张的方式在最后跳出来说你犯了大错。

    皇帝的反应是对姚坦的为人将信将疑,在给这些辅佐王爷们的官员任职前,宋太宗是这样说的,先说明皇子们的情况,“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所以益王他没有意识到他的错,紧接着皇帝又交代了给官员们的任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

    教导不可避免的就要纠正对方的错误,但姚坦为了立自己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刚正形象,剑走偏锋,把改正王爷的错误变成了宣扬他的错误,以此获得名声从而获得好处。

    血山事件后,姚坦尝到甜头,他的知名度蹭蹭蹭往上涨。同时,既然得罪了小王爷,干脆就索性得罪到底。益王年少做事又缺乏考虑,一有小的过失姚坦就用难听的话诋毁,益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皇帝也意识到姚坦的问题,姚坦每次上奏益王的过失时,皇帝就告诫姚坦,益王是个好学的好苗子,你劝谏委婉一点,更何况你上报的都是小事,这不是正确教导的方法吧?

    皇帝是没法罚姚坦的,姚坦树立的名声足以让皇帝要掂量下处罚他的政治风险,大家会怎么看,天下会怎么看,只能私下和平解决。

    此时益王身边的猪队友开始出馊主意,让益王假装生病不上朝,以此躲避皇帝老爹,毕竟姚坦隔三差五给皇帝说他的坏话。欺骗皇帝的后果是严重的,益王装了一个月的病,宋太宗很担忧,把王爷的乳母交来问话,乳母交代是姚坦管教的原因,知道实情后皇帝直接把益王身边的下人给收拾了一顿。

    皇帝这回反而相信了姚坦,说他教导得好,不然王爷身边的小人为什么想把他换掉,这下益王彻底说不清了,本来是清白的也变成了不清不白。

    益王后来去世,姚坦又被任命了其他官职。有次姚坦不小心在皇帝前暴露了自己的想法,就是想通过揭发王爷们的短处来显得自己敢于直言。姚坦可能还没认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走了以后太宗对身边侍臣说,姚坦在王府的时候,没有好好给皇子讲解道理,等到皇子有小的过失,就开始到处宣扬,就是想通过敢于直言的形象获取名声。“

    益王憋屈的王爷生活里唯一欣慰的一点就是没有机会犯大错,一有小错就被老师立刻举报,道理全靠自己被举报后痛苦的领悟。

    姚坦的目的最终还是没有达到,宋太宗没有重用他,益王的兄弟后来的宋真宗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