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76章 封官晋爵,人心可用

第376章 封官晋爵,人心可用

    四天之后,七月初十。

    合肥城内,街巷馆舍,皆一改往日的低调恬静氛围,似乎一夜之间,被一股热烈而紧张的气息笼罩了。

    无数消息不太灵通的客商和市井小民,都不可避免地牵扯到各种街谈巷议中:

    “怎么回事?这两天街上调动的兵马怎得如此频繁?”

    “你还不知道?车骑将军的幕府正式迁过来了!昨晚北街那座大府邸就开始结彩了,真气派!以后咱合肥,也算是天下重镇!”

    “这有什么!其实我早就知道,车骑将军两个多月前就来我们合肥了!要不城外的驻军怎么会多出来这么多?我半个月前在巢湖镇,就看到一个很有威严的官员,微服巡视夏税纳粮的事儿。连陈从事都对他礼敬有加,一看那人耳朵,我就怀疑是车骑将军!”

    随着消息传开,大家都开始装起马后炮来,纷纷表示“我早知道如何如何”。

    而所有人的心情,无一例外都是振奋的。身为合肥人,谁不想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呢?如果没有车骑将军移镇,合肥就只是座普通郡城罢了,现在,却有可能成为匡扶大汉的基地。

    普通市井小民和商人尚且如此。士人和文武官吏,自然更是摩拳擦掌,只想跟着车骑将军建功立业,杀贼报国,足见人心可用。

    随着袁尚即将覆灭,刘备和曹操之间的“代理人战争”遮羞布,已经是一点都扯不下去了。

    去年这时候,夏侯渊打关羽防守的琅琊郡时,一开始还要打出“打袁谭不打刘备”的旗号,以控制冲突规模,确保那是一场“有限战争”。哪怕后来冲突扩大化,他也依然要假借“琅琊贼、泰山贼”的旗号。

    时过境迁,一年多之后,这些招牌都用不上了。

    天下即将只剩双雄,以及一堆没有争天下野心、只想割据一亩三分地的小诸侯。世界运行的版本,已经迭代了。

    这种双雄格局下,曹刘都知道,韬光养晦是韬不住的,既然如此,也就不韬了,直接明着干吧。

    这倒是颇像后世某个姓金的教授说的那句段子:韬光养晦是你有航母舰队之前韬的。等你长成姚明那样的大高个,坐在那儿别人都以为你站着,还喝令你坐下时,你还韬个屁?

    ……

    次日一早,合肥城北的车骑将军幕府,外部的装修布置,总算是彻底搞完了。参加阅兵的仪仗,以及给诸将和文官下发的新铠甲、佩剑、袍服,也都备齐了。

    刘备军这几年的种田攀科技搞建设,可不是白种的,给将领们和文官们都更换一下最新的装备,然后把淘汰下来的装备给基层军官或二线部队使用,那也是应有之意。

    大战之前,就是要换装一波,才能更好地提振士气。

    当然,换装后的装备,只是材质上的更新和加强,并没有形制上的明显变化。

    这也是防止临战换个不熟悉的装备、导致武艺发挥不出来、战术还要磨合,那就因小失大了。

    关羽派系的将领,如今主要坐镇下邳,包括给关羽出谋划策的诸葛瑾、鲁肃、陈宫,也都在徐州,无法亲自来参加封官河誓师的仪式。不过该给他们的新装备,也都已经提前发下去了,就交由诸葛瑾统筹,很多就是广陵郡的兵工厂就地生产的。

    合肥这边,此番参加升官和誓师仪式的,文官以诸葛亮、庞统为首,武将以赵云、甘宁为首。

    按照文武之分,各自穿着大红和深蓝两色的崭新蜀锦袍服,部分级别高的,还会镶上灰黑色的蜀锦绲边。

    刘备本人,更是一早就穿着红黑两色的袍服、挂上金紫的车骑将军印绶,腰悬双剑,端坐在幕府正堂上,等候众将的拜见。

    那绶带长达三四丈,要在腰间对折四次,才能避免拖在地上。

    今日的典礼,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给诸将加官进爵,在幕府内举行,中下层军官不用参加。

    第二部分则是誓师出征的仪式,一会儿还要去校场,面对接受检阅的千军万马。

    众文武入内后,先安静肃穆地行礼,诸葛亮、庞统是郑重地作了个天揖,赵云、甘宁着甲在身,就只是作了个时揖,低头拱手,但不鞠躬。

    随后众人一言不发,并无往日的轻松聒噪,只等刘备训示。

    刘备也郑重地站起身,往北边皇帝的方向,先遥遥拜了一下,然后回过身来,正对众人,把诸葛亮帮他想好的说辞,缓缓郑重地说了出来:

    “备自受皇命,奉辞于外,为国除贼,却久久未能扫除寇难,致使陛下圣教陵迟。我心惶忧,疢如疾首。

    值此国难之秋,我辈本不该计较一己荣辱、官爵显隐。凡有升迁,皆应恩自上出。但曹贼隔断王道,杜绝言路。数年之中,讨贼忠义之士,奋首殒身而不得彰显者,不计其数……”

    刘备话里话外,就是两层意思:自从衣带诏事件后,讨逆群臣就再也没有得到过许都朝廷的官职升迁。三年来,自己为了尊敬皇帝,也从没有私自授官,也没有无谓上表过。

    但讨伐隔绝王道的巨贼,不是一年两年之内能搞定的,所以从今天起,车骑将军幕府以下诸文武官员,恢复表奏官职之例。

    其实刘备这已经算很收敛了,他从没为自己要官,只是为手下人要官。

    而那些三年前没奉衣带诏的诸侯,他们手下的官,在这三年里还是照常在表升的。

    也就是说,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八年,天下只有袁绍和刘备阵营的高层几乎没升官。

    刘表阵营,在反攻宛城、跟曹操彻底撕破脸之前,都还有些人升官了。夺取宛城后那一年半,才是没有再升。

    至于刘璋、马腾、张鲁等人,这几年完全不受影响,因为他们根本就没奉衣带诏,也就可以继续跟许都朝廷打交道。

    刘备忍了整整三年半,也算是把这个旗帜立起来了,如今袁绍已死,谁都知道,天下还在奉衣带诏的人里,以他刘备为首。

    他也是为了这个大义名分,才坚持到今日,坚持三年半不给手下封官,以示对皇帝的绝对尊重。

    这些繁文缛节的名分过场走完后,终于到了戏肉部分。

    刘备朝一旁特地从闽中招来的王朗点点头,示意他负责宣读给皇帝刘协的奏表。

    王朗曾经在被孙策攻击时,得到过朝廷的九卿诏命,曹操当时想笼络孙权,就想把王朗从地方实权诸侯、招为无权但清贵的京官。

    只是这一世的王朗,因为蝴蝶效应,觉得自己在地方上还能挣扎抢救一下,所以拖延奉诏,最后也没去许都。

    但这不妨碍他因此地位清贵,适合帮刘备读奏表,也显得刘备公允——

    就好比历史上刘备手下的人联署《汉中王劝进表》时,要让马超第一个署名。因为马超是外来户,来得最晚。连一个外人都劝刘备如此,那就说明刘备是真的得人心。

    这种弯弯绕,颇有政治敏感的王朗当然也懂,也乐得当这个白手套。

    为了今天这个场合,王朗可是两个月前就从闽中启程北上了,可见刘备是准备了很久的。

    “……表安南将军关羽,为镇东将军,领徐州牧……伏波将军诸葛瑾,为征南将军,领扬州牧府事……诸葛亮领车骑将军府事,兼领荆南诸郡军政诸务……

    “……裨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领交趾刺史……偏将军赵云,为翊军将军,领豫州刺史……”

    “……抚军中郎将甘宁,为横江将军,领汝南太守……护军中郎将太史慈,为鹰扬将军,领渤海太守……”

    在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以及“新五虎将”的表官宣布完毕后,剩下的就容易些,都可以“批处理”。

    剩下的文官中,各郡太守大多原职留用。

    但是因为诸葛瑾、诸葛亮和关羽、张飞、赵云几人都卸掉了太守之职,提到了“州级”或者“副州级”,所以空出来了五个位置。

    鲁肃去年已经升到了郡级,安置到琅琊,没有占用现有名额。而太史慈和甘宁也被封到了新占领以及即将要攻取的土地上,也一样不占原有名额。

    庞统资历已够,终于也递补到了郡级,为九江太守,顶赵云高升后留出的缺。

    顾雍为江夏太守,顶诸葛亮空出来的缺。

    徐庶为长沙太守,顶张飞空出来的缺。

    陈群为丹阳太守,顶诸葛瑾空出来的缺。

    周瑜为东莱太守,负责协防袁谭,顶太史慈调到渤海后的缺。

    东海太守糜竺,被平调到下邳郡,接替关羽的缺。

    而吴郡太守糜芳,则调回东海老家,顶替其亲兄长留下的位置,镇守已经成为后方的东海郡。

    此前不让糜芳回东海老家,也是考虑到一来他哥没有更好的位置安置,二来直到去年为止,东海郡还算是前线战区,有一半在曹军手上。糜芳这样的人,没有将才,也谈不上坚贞,让他到前线郡当太守,诸葛瑾也觉得有点危险,就一直在暗中稍稍踩刹车,刘备倒是觉得糜芳没问题。

    而随着去年年底关羽击败夏侯渊、收复东海全境,并且东海有琅琊和下邳两郡包夹护卫,不再直接被敌军威胁,作为后方安全搞经济建设的郡,还是糜家老巢,交给糜芳就没问题了。

    而糜芳原本的吴郡太守位置空出来后,就由诸葛瑾的同窗严畯就地转正——这个任命倒是没有任何暗箱操作,诸葛瑾也没有打招呼,甚至还暗示主公不要过快提携他那些没什么实干之才的同窗。

    但刘备觉得严畯还行,此前给糜芳当郡丞,各项政务都还井井有条。而且刘备想要更好笼络诸葛瑾,加上现在后方太守位置多了,和平时期的文治工作,严畯应该可以胜任,就坚持任命了。

    既然连严畯都当上太守了,诸葛瑾另一位同窗、表现比严畯好得多的步骘,就更不用说了。刘备任命步骘为南海太守、陆议为合浦太守,皆掌交州偏远之地。

    将来张飞彻底肃清南方、抽身北调后,少不了让步骘接替张飞的职务,那就是直接跨到“副州级”了,升迁不可谓不快。

    把大部分太守分派清楚后,刘备又宣布了大部分中层将领的升迁。

    周瑜等人,原先只是校尉。周瑜本人因为渤海之战有大功,去年东海之战截击夏侯渊也有功,被越级升为杂号将军,跳过了中郎将,称楼船将军。

    除了周瑜以外,其他此前是校尉的,这一次都能至少升到中郎将,毕竟刘备阵营大部分的武将,此前级别都是被低估的。

    如高顺、田豫等去年东海之战表现特别好的,或者如张辽等,此前灭孙之战就积功未赏的,则直接升为偏将军、裨将军,比中郎将更高半级。

    再往下,都尉升校尉,军司马升都尉,自不必一一赘述。

    一口气封赏了几乎所有明显立功的文武后,刘备又宣布了一些追加的财物上的赏赐。

    车骑将军幕府内的人心士气也算是空前高涨凝聚,人人摩拳擦掌,就等着干一票大的。

    刘备见人心可用,便吩咐全部武将去校场列阵,他检阅完部队后,就要宣布具体北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