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77章 赵云:不会又要我诈败吧?

第377章 赵云:不会又要我诈败吧?

    半个时辰之后,合肥校场。

    赵云、甘宁各自带着麾下将校和上万名将士,排成一个一百人乘一百人的方阵,分列左右,等待着刘备的誓师检阅。

    军容整肃,旌旗招展,赵云方阵的一万人,外袍全部穿红,甘宁的一万人,外袍全部穿黑,色泽都是崭新的,远远看去,着实如火如荼。

    “如火如荼”这个成语的出处,原本就是来源于阅兵。那是七百多年前,吴王夫差北上伐齐、黄池会盟阅兵时的典故。夫差当时就带领了三万军队、列成三个百乘百的万人方阵,而且每个方阵颜色分别是纯白纯红纯黑。

    如火形容的就是纯红方阵,如荼形容的就是纯白方阵。只是汉朝不尚白色,如今又不是乘丧出兵,刘备也就没有用廉价的白方阵。

    夫差当年都搞得起这阵仗,如今比夫差富庶得多的刘备,凑两万人穿新衣服出征,当然很轻松了。

    当然,合肥战区一共有六七万驻军,到时候会出兵五万多人,剩下的负责守土。六七万人里挑两万人穿全新的衣服,说明挑出来的人,至少也是军中实力排名在前三成的精锐了。

    这些部队的着甲率,也是非常之高,赵云和甘宁的方阵,各自有前排三千人都着了铁甲。其中各一千人穿的,还是最近一年多来新打造的一体锻造式胸甲。

    还有两千人则是相对老式的灌钢札甲,那是官渡之战前一年多就开始陆续装备部队的,至今已有四年了。

    这些灌钢札甲也不是形制都完全一致,有些后期型号也根据这些年的战场经验做出了调整,比如加上了一体锻造的弧形护肩,以保护肩膀和上臂。

    东汉原本传统的钢铁札甲,主要是“两当铠”,肩膀是没有保护的,类似于“铁背心”,历史上要到二十年后、诸葛亮在蜀地执政时,把“两当铠”升级为“筒袖铠”,才加强了肩臂的防护。如今也算是提前发掘、部署了。

    所有这些穿着金属甲胄的士兵,也都有清一色配备斩马剑或一体锻造的灌钢材质长戟,剑戟森森,蔚为壮观。

    只有后排没有铁甲的部队,才会使用老式的旧制长枪长矛,或是充作刀盾手、弓弩手。

    ……

    这些军队虽然都是刘备的,但刘备自己也好几年没观摩过如此整肃威严的军容了。

    毕竟搞阅兵是很费钱的,得先犒赏士卒吃几天好的、再额外操练整顿一番,还要发点小赏钱鼓舞一下士气。谁都不会平时没事、就刻意要求军队列阵得如此整齐。

    刘备忍住内心的激昂,面色肃然地看完了军队的例行队列、行进、刺杀操演,然后镇定地一挥手。

    旁边自有军法官帮着挥舞军旗,传达刘备的命令,远处的士卒看到旗号,在十几秒的时间里回复了安静。

    虽然比现代军队的纪律还是差些,反应也慢些,做不到完全安静。但至少没有人交头接耳闲聊,这对于古代军队来说,已经是非常令行禁止了。

    刘备清了清嗓子,也拿过一个木质的喇叭筒,中气十足地喊了几句简短的誓辞,无非是“女干臣窃命、主上蒙尘、曹贼无道、残害黎民”,

    然后,就让人宰了黑牛,刘备亲自操刀割下牛耳,从牛耳的断口处捂了些喷出来的鲜血,涂抹在鼻子和胡子上,宣布出征北伐。

    长篇大段的话,那是说给将领们听的,刚才在车骑将军府大堂上就说过了。此刻面对受检阅的士兵,说话必须简短干脆、内容通俗。

    普通士兵是听不懂文绉绉的誓辞的,如今没有更好的扩音设备,每一句誓词都得是竭尽全力吼出来的,刘备的嗓子也撑不住说太多句。

    仪式完成后,众将士便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呐喊:“北伐曹贼!匡扶汉室!北伐曹贼!匡扶汉室!”

    刘备双手虚抬,旁边的旗号官也奋力挥动军旗,让军队重新安静下来。

    随后,刘备就当场下达军令:“赵云听令!”

    赵云上前几步,越众而出:“末将在!”

    刘备一振袍袖,慨然道:“孤已探明,曹军防守徐淮的主帅乃是曹仁,今屯兵符离,佣兵数万。符离地处寿春、下邳之间,如今正好集结大军,两路夹击征剿、先诛曹仁,断曹贼一臂!随后,则徐淮可传檄而定。

    子龙,命你带精兵三万,沿义成、龙亢依涡水北进,随后直扑符离!下邳那边,云长也自会以徐州之兵,向西南沿睢水、经睢陵,夹击曹仁,务必合围歼灭徐淮曹军主力!”

    赵云听令后,脸色微微一变,下意识想要劝说:“主公,曹仁擅守,若坚守不出,恐非数月可下……”

    刘备脸色微微一变,没有多解释,只是故意重复道:“赵云听令!”

    这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了,他是来宣布命令的,不是跟执行命令的将领讨论的,如此场合,岂能收回成命?

    赵云心中一凛,原本想咬咬牙再劝,但撇眼看到旁边诸葛亮对他连连使眼神,他才心中恍然,暗忖莫非另有缘故。赵云这才仅仅解释了两句,然后便放弃了,故作不甘地接了将令。

    “末将遵命!”

    别说,这还非常符合赵云的人设,旁人也不至于怀疑是在演戏。

    历史上刘备在曹***后、曹丕篡汉时,刘备也跟着称帝,随后便立刻宣布要给关羽报仇。在那次誓师仪式上,也是只有赵云敢在那种大场面当众辩驳。

    虽然赵云的那次抗辩,也导致赵云后来仕途愈发不顺。毕竟真实的历史上,这种在誓师的大场面上说反对意见,多多少少要被冷处理,治国终究不等于哥们儿义气,还是要看场合的。

    而赵云接令后,剩下的环节就轻松了。

    刘备又喊来甘宁,甘宁也连忙应声:“末将在!”

    刘备:“命你以淮河水军,北进涡水,沿龙亢、城父袭扰,威胁曹贼巢穴谯县,掩护子龙,阻断涡水以南曹军回防符离!”

    甘宁:“末将遵命!”

    随后,刘备又抓大放小,大致安排了几个中郎将和校尉以上的将领的任务,再往下,他就不会亲自过问了,任由赵云和甘宁自行去调度安排。

    最后,刘备又宣布大饷士卒,这次阅兵和誓师才算结束,剩余繁文缛节自不必赘述。

    ……

    当晚,士兵们回营各自酒肉犒赏,一切尽兴。过了今夜,军队正式开拔后,军中就不允许普通士兵喝酒了。

    而赵云和甘宁回营后,却感觉到一阵阵隐忧。

    好在赵云没等多久,诸葛亮就来到了赵云营中,赵云连忙让人置酒款待。

    侍卫布好酒菜后,赵云警觉,便示意众人都退出中军大帐,然后他才诚恳求教:“方才午后誓师北伐时,贤弟以眼色阻我,必有缘故?莫非主公当众宣布要与曹仁的主力决战、寻求歼灭之,乃是一招虚招?”

    诸葛亮淡然一笑:“自然是虚招——这也是我和大哥提前商议好的进兵方略,怎会犯这种错误?曹仁善于死守,虽然兵力不如我们,但要是以五六万之众死守符离不战,那也是非常棘手的。

    我军虽人数略多,但也没到两倍于敌人的程度,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哪怕我军兵甲精良,攻城器械也更巧妙,最多各自弥合一倍的兵力差距,依然做不到在三五个月之内、强攻必破城池。

    而且符离依托睢水,地势不低,睢水水量又不足,无法模仿曹贼在河北决漳水破邺城。

    一旦迁延日久,曹军在河北先破邺城,就能回师救援。同时位于符离左右两翼的曹军、也就是彭城和淮西的驻军,也能威胁我军侧翼,到时候反而不美。

    所以,我和大哥战前早就商议过了,定下一个宗旨:对于徐淮防区,此番时间有限,要暂时以将险要之地的敌军诱离、随后夺取其地、剪除羽翼为要。

    因为灭敌和夺地,必须有所取舍。在一处防区地势险要、难以展开大兵团的情况下,一处处打过去,是很费时费力的。相比之下,假装进攻一处平原上的要害节点,把左右险要之地的敌军诱出来、去救援那处要害,随后断敌归路、再把那些空虚而险要的地方夺过来,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汝南淮西地靠桐柏山北麓余脉、面临淮河,相比于淮北的大平原,汝南正是这样的险要之地。

    彭城本城虽然地理并不险要,但北有大泽,南有泗水,东边经过萧、沛后还有芒砀山。

    这两处位于符离两翼的险要之地,才是我们的真实目标。

    此前我没有和兄说这些,也是没到开战的时候,怕行事不密。没想到兄竟在今日誓师检阅时主动向主公抗辩了几句。如此倒也好,誓师时万众瞩目之下,虽然未必有叛徒,但人多嘴杂,泄密肯定是免不了的。

    过几日,这话传到曹仁耳中,要是能让曹仁也觉得我们是真心寻找他的主力决战,从而把汝南和彭城的兵力往中心的符离集中,对我军就最是有利了。

    不过,进攻符离的姿态,还是要演一演的,至少要尝试十天半个月,这样才能给曹军留够调动援军的时间。”

    赵云听完诸葛亮的通盘分析后,悬着的心才算是落下了。

    原来这次是假装中央突破、逼着左右两翼的敌军来援,实则断左右两翼援军的归路,然后把敌人左右两翼的险要地盘拿了。

    但赵云在刘备帐下多年,也积累了一些不好的体验,他略一思忖,不由皱眉道:“这次中央突破又是佯攻……最后不会又要我诈败吧?”

    诸葛亮连忙用羽扇拍着胸脯保证:“绝对不会!到时候曹仁如果敢出来野战,你尽管放手打!能胜多大胜多大!

    只是,如果曹仁不敢出战,或是出战后被打怕了,选择龟缩回去笼城死守,那你也别太卖力真去强攻城池。

    还是要体恤士卒一些,围城个十天半个月,曹仁还不肯出战,那就收兵掉头好了。”

    赵云点了点头,这才释然。

    只是让他顿兵坚城之下、攻不进去就别勉强、转换目标。

    这跟诈败还是有本质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