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舍弟诸葛亮 » 第375章 枕戈待旦,就等北伐

第375章 枕戈待旦,就等北伐

    吕旷降曹是六月初十前后的事儿,随后曹操传檄而定清河郡、安平郡全境,做完这一切已是六月下旬。

    再回师把邺城彻底包围,并且开始筹备挖沟水攻淹城,已经是七月初了。

    曹营高层心里倒也清楚:只要水攻之谋成功,邺城是撑不过三五个月的,最晚入冬后肯定能攻破。

    历史上曹操围攻邺城花了那么久,是因为他一开始没下定决心水攻,他知道水攻对邺城的人口和设施破坏太大,将来自己占领冀州后,实力也会有所损伤,而且对冀州的民心向背也会有很大的打击。

    但现在有刘备在背后威胁,曹操一切求快,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这才会“一上来就开大,到新手村直接堵门”,完全不给袁尚机会。

    不过,到了水攻之策具体实施时,跟历史同期相比,还是稍稍出了些纰漏:

    原本的历史上,荀攸劝曹操水攻邺城时,还用了一招示弱掩护的伎俩。那就是在挖沟时,一开始挖得很浅,故意假装不懂怎么搞这项水利施工、假装对河北的水利条件不了解。守城的审配看在眼里,误以为曹军不懂行,不了解漳水水文,也就没有太过提防。

    而实际上,荀攸却是在用这种“豆腐渣工程”作为掩护,在骗得审配放松警惕后,背地里突然加急施工,最终瞒天过海,挖成沟渠发动水攻。

    (注:这是史实,《三国志》原文是“初令浅,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争利。太祖一夜掘之,广深二丈,决漳水以灌,自五至八月,城中饿死者过半。”)

    但是这一世,蝴蝶效应在这个问题上就显现了:因为官渡之战后,田丰一直没死,虽然袁尚掌权后,对田丰的信任还不如审配这种嫡系死党,但田丰毕竟还是能在一些战术问题上说得上话的。

    在荀攸的“豆腐渣工程”烟雾弹如期骗过审配后,却没有骗过田丰的眼睛。田丰看出荀攸必能加速施工完成水攻,力劝袁尚半夜派敢死队出城破坏施工。

    袁尚问审配该如何处置、是否有这个必要。

    审配一开始也觉得没必要,认为会白白浪费兵力。但是在田丰和审配于袁尚面前当面辩论了一番后,审配终于意识到确实有这个危险性,这种低级错误不像是荀攸这样的人会犯的,只好勉强答应派兵敢死突击。

    可惜的是,袁尚的绝对实力,已经比曹军弱太多了。

    邺城城内的军队要是有这个实力野战破敌,那早就不至于困守孤城。

    所以派出敢死队夜间出城破坏,虽然一开始给曹军的挖沟民夫造成了不少的伤亡,但随着曹军加强了防护、增加了兵力后,这种破坏也就打成了消耗战。

    最终的结果,只是比历史同期的邺城之战、造成了双方更多的伤亡,也拖延了曹军水攻完成的时间。

    如果没有田丰这个扰动因素带来的蝴蝶效应,曹操可能十天之内就完成放水淹城的动作了,现在却要拖到大半个月。

    而双方厮杀烈度更大、士卒损失更多后,邺城内的人口数量也随之稍稍减少,吃粮食的嘴也变少了,曹军放水淹城后、要想让城中‘饿死大半"所需的时间也变久了。

    攻城过程中的伤亡也增加了,破城后能抓到的俘虏、回血的缴获,也变少了。

    一言以蔽之,就是从时间和战果两个维度统计,曹军都因为田丰的作梗,而变得比历史同期收获更慢、收获更少。

    而为了应对田丰带来的突然阻力,曹军也必须火线做出调整。比如因为挖沟民夫的大量死伤,就要就地强征多抓辅兵。

    而跟袁军出城反击的敢死队作战导致的额外损失、以及抓民夫和保护民夫所需的额外正规军战兵,也必须从后方补充。

    这就导致进入七月份后,曹军不得不在原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其他防区抽调兵力。

    而曹仁的徐州和淮北防区,虽然已经是眼下曹军最重要的防区了,但也免不了被曹操稍稍抽走了数千至万余人的兵力,导致曹仁手头越来越捉襟见肘。

    相比之下,夏侯惇和于禁在南阳方向,被抽调的更多——曹操敢这么干,也是无奈之举,他笃定刘表是无志之辈,不可能从宛城攻破博望、叶县北上,所以才赌了这一把。

    而曹军的这些新动向,哪怕做得再隐秘,对于早就盯着他的刘备阵营而言,迟早是会发现的。

    这一切,也都会转化为刘备军秣马厉兵、准备北伐徐淮的契机。

    ……

    时间线回溯到七月上旬,视野也回到淮南郡的合肥。

    自从四月份来到合肥后,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刘备也没闲着,一直在暗暗整军备战,只等着曹操被黏住、曹军南线兵力空虚,他就能挥师北伐。

    赵云、关羽这几个月也一样兢兢业业,编练部曲,时刻跟主公密切联络,汇报各自防区的军备情况。

    随着去年冬天种下的冬麦,在今年五月份再次取得丰收、并且在六月完成晒干入库和征收工作。刘备军在前沿地带的军粮储备,也再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足够征调更多的部队投入一线作战。

    关羽去年冬天跟夏侯渊那一战中,累计抓获俘虏近两万人。这些俘虏都是战兵,而非辅兵、民夫,质量跟最近太史慈在南皮之战中抓获的炮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关羽那些俘虏都是琅琊贼、泰山贼为主,以及一部分李典的私兵,还有曹军的青州兵。

    这些士卒战斗意志和战斗素质都是比较扎实的,只是军纪和忠诚度有问题。而经过关羽半年左右的整顿,也总算是把这两万人彻底消化了,能够放心地让他们参加对曹军的作战。

    反正琅琊贼和泰山贼给谁当兵不是当,他们又不是曹操嫡系出身。

    如此一来,刘备军在徐淮防线上的可用之兵,又多了两万。全军的战兵数量总规模,也从去年的十五万左右,增长到了今年的十七万之多。

    当然,刘备军现在还有八千多精兵,被太史慈和周瑜放在冀州的渤海郡,帮着协防袁尚。加上青州那边协防袁谭的几千人,北方防线一共占用了刘备军一万多兵力。

    另外江南腹地、荆南地区,也各自需要占用刘备军一万多人。毕竟地方那么广大呢,南方还多有山区,总要留点兵维持秩序、肃清贼寇。交州那边以及沿海护航的,加起来占用一万多。

    所以,刨除掉这四部分各自占用一两万人的军队,刘备军在徐淮前线,还能剩下十一万多的可战之兵。这些人里也要留出一些防守本地,不能全部用于出击。

    但哪怕赵云和关羽的防区各留一万多守家,还能至少凑齐九万的纯进攻部队、进入敌境作战。

    如果防守兵力再挤一挤,凑出十万之众专司进攻,也是可以做到的。

    可以说刘备起兵多年,还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去年关羽对付夏侯渊的时候,可是只有四万多人,还要分出一万多在琅琊被分割、作为反攻预备队,正面战场才三万。

    现在虽说是调动了关羽、赵云两大防区,但进攻主力就达到近十万,已经是鸟枪换炮了。

    这也是刘备军第一次在进攻战役中,做到己方的兵力超过曹军——对面的曹仁,以及他下辖的张郃、李典、蔡阳、李通等将领,可没有十万战兵可用。

    毕竟曹军的主力,已经回到河北,都在为冀州而战。曹仁手头的兵力,还占不到曹军全局总兵力的三成。

    ……

    时间转眼来到七月初六。

    这天白天,刘备刚刚看完了二弟和子瑜送来的徐州军备战情况报告,说是徐州方向,关羽和诸葛瑾能出兵六万用于进攻。

    这个消息让刘备很振奋。

    结果傍晚时分,又有信使送来了最新打探到的河北军情,说是曹军终于彻底包围邺城、并且开始挖沟水攻了。

    刘备对这个消息非常满意,立刻找来诸葛亮、庞统,便想明天就宣布正式给合肥的车骑将军幕府挂牌、然后升赏众将、出兵北伐。

    诸葛亮还是持重,他谨慎地要过情报看了一下,上面没有写曹军水攻的具体进展,诸葛亮便劝道:

    “主公,还是稍稍持重为好,我估计再等个三五天,最多七八天,等曹军彻底陷入泥潭,吞又吞不下、吐又舍不得吐,到时候我军再进攻,肯定能事半功倍。而且我估计,曹仁在徐淮的兵力,后续还有可能被曹操抽走。”

    刘备听得一愣:“都已经准备水攻邺城了,还能有什么变故?曹操只靠已经在河北的兵力,难道还不足以拿下邺城?”

    诸葛亮指着那页情报上的字,逐句分析道:“主公请看,军情中并未写明水攻的进展,而愚以为,袁尚军还有田丰这等谋士,哪怕他话语权柄不如审配,但到了存亡关头,袁尚应该也是会听田丰几句的。

    以田丰之智,断不会目睹曹军筹备水攻而无动于衷,肯定会设法给曹军制造麻烦。而田丰第一次给曹军制造成功麻烦后,这个发生反复的时间点,便是我军发动进攻的最好时机。

    现在再稍微等几天,可以确保我军发动后,曹仁的兵力更少些,这绝对是划算的。当然这几天也不会白等——属下这里有一份给诸将商定升赏的表格,士元也看过了。是按照主公之前吩咐的意思拟的。

    主公可以再最后确认一下,这几天先把犒赏劳军和升官封赏的事情敲定了。等时机一到,我军就能立刻出兵北伐!”

    刘备对诸葛亮的判断,自然是绝对信任的。诸葛亮说田丰还能给曹操添一波堵、导致曹操进一步往北抽血,那就再看看好了。

    反正邺城就算被水攻了,要到破城至少也要连续淹上几个月。

    相比之下,刘备也就不抢这短短五六天的时间差了,只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刘备接过诸葛亮手中那份升赏名单,看了一下。

    上面的内容,大部分其实就是刘备自己的意思,诸葛亮只是写了一些注释,提醒刘备注意某些功劳的大小轻重排序,帮着查漏补缺。

    刘备最终确认后,郑重地点了点头:“还是先生想得周到,就按照这个微调后的方案办吧。五日后正式举行幕府落成的典礼,到时候顺便宣布对众文武的升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