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逐玄鹿 » 叩告天地

叩告天地

    台前满将兵,闭户妄自欺。

    逢春百草枯,问君是何意。

    ……

    建业二年,二月初一,卯时

    带甲军士整齐肃穆的战力着,分二十四方阵围绕着高台,每个方阵都竖立着其所属义君的大旗。

    随着司乐开口,会盟正式开始:

    “擂鼓!”

    力士闻言,奋力敲击着鼓面,鼓声激昂,轻缓得当,不由得使人热血沸腾。

    “吹响号角!”

    号角之声传来,发出呜呜的声音,其音低沉且庄重。

    随着号角声的响起,八名身着素衣之人抬着活牛与活豕自梯而上。

    这八个人一步一顿,缓缓而上,直到将牛豕抬至台上时,才对其二叩六拜,跪在八方之位。

    在牛豕至台上时,司乐伸手,示意鼓声与号角声停下,顿了一顿,接着开口道:

    “请奏关雎之乐!”

    乐官一时笙瑟齐鸣,使人不由得想起关雎之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奏响此乐,以表义君追求世上真正道理的坚定,以淑女为表,以道理为真谛,体现了义君们为了求道而努力以及追寻到真正道理后的快乐,让义君好似君子一般。

    更想突出的,是义君的“义”字,合乎义方能驰骋天下,为君子,方能名扬四海。

    随着关雎之乐奏响,二十四位义君身着礼服,以袁初为首,董鹏行姬镇为次,有序的上了高台。

    在上了高台后,袁初举起酒杯向天扬起,随后以手蘸取,向跪在八个方位的八人撒去。

    这是一项仪式,将酒杯扬起是对天示意,让天把目光投向这里,将酒杯中的酒洒到八人身上,意为让天注意到八人。

    这为之后将玉简分与八人做了铺垫,八人将把玉简埋藏在各地,让天地山川间的神灵监督。

    在完成这项仪式后,袁初开口道:“古制道:‘天子诸侯以牛豕,大夫以犬,庶人以鸡’今我等为扶天子于此,各可称之为诸侯,为表对天子之敬,以牛豕所会盟,望上天宽恕。”

    在大玄,没有诸侯,所以按理说袁初是不能用牛豕的,如今用牛豕是僭越之举,袁初为这项行为做解释是为了祈求了上天的宽恕。

    在袁初将水洒至八人身上后,八人便起身将牛豕重新抬到台下,等待着杀牲,而在杀牲后,他们又将把敦与珠盘呈至台上,而后再跪于八方。

    而在说完话后,袁初转身,开口道:“请杀牲并割牛耳!”

    数名军士在台下按住牛,将牛死死的控制住,等待着义君割牛耳之后再处理。

    众义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会盟之时,割牛耳者为卑,而此时众人除盟主这类官职外,并无尊卑,所以无一人想要去干这等差事。

    等了许久,无人下台割牛耳也无人讲话,袁初微怒,却没有表露出来,笑了几声,转身开口:“世人言:‘盟用牛耳,卑者执之,尊者涖之’,今日我便改此古制,自初始,凡有会盟,执牛耳者为尊!”

    说完话,袁初便欲向着台下走去,沐泽安等人拦住袁初,急忙讲到:“古制如此,岂可擅改?盟主为尊,既众义君不欲行此事,那我来!”

    沐泽安说罢便欲走下台,袁初拦下了他,摇了摇头:“刚才我已经说了,从这次会盟开始,执牛耳者为尊,沐徐州是想要说明你比盟主的地位还要尊贵吗?”

    沐泽安愣住,急忙拱手:“不敢。”

    袁初不再理会,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缓步走至牛前,挽起大袖,将牛耳割下并执牛耳高举道:

    “自初始,执牛耳者为尊!”

    众军士目光火热的盯着袁初,义君们也不敢置信,如今袁初贵为盟主,是最不该割牛耳的人,而袁初却以盟主之身份割之牛耳,如此能放下身段,想来日后当为佳话。

    在杀牲后,盟官立于台下,庄重的讲着会盟的古制:

    “盟之法,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盘,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为盟书,成乃歃血而读书。”

    根据古制,军士们将牲放于坎中,而袁初则将牲耳与牲血分别放在珠盘与敦中。

    袁初摆了摆手,重回台上,在此事之前义君中不乏认为他无德居盟主之位之人,而此事过后想来再无人有此想法。

    袁初重新立于首位,其余义君也按序站好,等待着下一个流程。

    不久,敦与珠盘呈上,袁初上前用手蘸取牲血,涂于唇上,此为歃血。

    众义君在袁初涂后也毫不犹豫的依次涂上牲血,以表示对信守誓言的诚意。

    在歃血为盟后,姬镇与董鹏行下台取盟书将大锦盒交与军士开口道:“此为各义君之盟书,统二十四份,放于牲上,一同掩埋。”

    “是!”

    而稍小一些的锦盒则被姬镇回台上交予袁初。

    袁初待姬镇与董鹏行站回原位后打开锦盒,缓缓拿出玉简,展开玉简,高声道:“建业二年,二月一日,统共二十四位义君为正君讨逆会盟与乐平,日后当共伐奸佞,凡有义君遇险,其余义君共援之,粮草辎重互相慷慨,不得私匿,盟友之间亦不得于共伐之时为敌乃至开战。”

    顿了一顿,袁初接着开口:“凡夺城,不得残害无辜百姓,若官仓金银不足以抚慰三军之迫不得已时才可拿其财物。”

    “凡夺下城池中有士人或遇贤明之人,不得加害,需好生对待,以明我等义君礼贤下士之意。所到之处若有太祖之像或是灵位不得擅自动之,凡不敬太祖者即可斩杀,盟约乃义君共议,不得违背!”

    宣读完盟约后,袁初又是严肃的强调了一句:

    “渝盟,无享国!”

    在宣读盟约之后,袁初将玉简分作八份,交与八人,让八人向各自方位一直走,遇高山大川方可埋,玉简埋下后他们八人才可自由。

    八人恭敬的用双手接过玉简,装入锦囊,开始向着八方走去,途中无人会为难他们,相反的,还会适当的给些帮助,这是有关会盟约定俗成的规矩。

    ……

    在进行了会盟流程后,二十四人下台换礼服为甲胄,在更换好甲胄后,等待到巳时,二十四人扶着腰间宝剑又是向台上走去。

    袁初与其余人在台上对天地三叩九拜,在起身后,袁初厉声开口:“帝上失威,丧之忠良,杨李为祸,乱之天常。贼臣杨李,祸加至尊,挑拨弄权,谋害大将军赵白,使四方震动,万民悲叹!”

    “煌煌上帝,居于高天,施运于盟,伐祭当先!今我等义君会盟于此,是为讨佞正君,匡扶玄统,太祖在上,可见我等一片忠心!”

    说完这番话,袁初停顿了一下,向天拱起了手,继续道:“凡我同盟,齐心戮力,共伐奸佞,若有二心,横死于野,皇天后土,祖宗先灵,实皆鉴之!”

    在一番话讲完后,袁初虽没什么表情,却十分激动,自此刻起,战争终于是要开始了,袁初期盼这一天很久了,而如今真到了此刻却是心情杂糅,不知所言。

    袁初定了定心,转过身来,开始分布任务:“我命,雁门太守高机,酒泉太守董鹏晟,幽州牧公孙瑜,征北将军公孙璞整兵待攻,待破都犭关,快速率铁骑踏入,以迅速控制雍州!若攻城之军不成也可接应。”

    “是!”

    “冀州牧南宫独,常山太守午贞,中山太守马化率破城器械攻之都犭关,与待攻之军互相对称!”

    “遵命!”

    “徐州牧沐泽安,下邳太守赵奎,扬州牧李威,会稽太守曹行,吴太守孙戾,建安太守刘笃会攻幽谷关,坚盾劲弩,慎重行事!”

    “诺!”

    “荆州牧姬镇,江夏太守姬匡,南郡太守姬夕,南阳太守姬仲秋,你等四人前往兖州关口施压,一切听从姬荆州命令,务必使包玖无力援助刘玄!”

    “是!”

    “凉州牧董鹏行,西平太守甄堪,金城太守川鸹,你等率铁骑进攻豫州关口,一切听从董凉州与高将军之命,不得使吴昧道有余力援助刘玄!”

    “好。”

    “汉中太守张嗣,武都太守李承道,巴太守王守,你等助董将军破关!”

    “领命!”

    在将任务全部分配好之后,袁初大手一挥:“大军整顿,前往阻拦兖州豫州之部队即日奔赴,本部兵马三日之后,兵发雍州!”

    “此战明志!”

    二十四位义君纷纷下台调动兵马,期盼着几日后的攻伐,在这一刻,他们纷纷化为虎狼,毫不掩饰着自己的野心,将锐利的爪子,伸向了大玄…

    ……

    “建业二年,二月初一日,二十四路诸侯起兵一百二十万会盟于乐平,结为同盟,以共伐奸佞为名行叛乱,时四海震动,宇内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