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逐玄鹿 » 速袭汉中

速袭汉中

    会盟之事广传四海,在联军整顿之时,在各州也发生了许多的事,益州,荆州,徐州,冀州皆生变故。

    张鹭知道时机成熟,此时张嗣三人定然回援不得,于是便以薛淮为将,准备将汉中三郡一举拿下,使益州重回张鹭之手。

    ……

    张鹭看着手上的密信,对一小将开口道:“如今乐平会盟已定,张嗣他们大抵不在雍州,将会去兖州或是豫州,即使他在雍州短时间内也赶不回来,你需速袭汉中三郡,使之重回我的掌控。”

    小将拱手道:“薛淮领命!”随后便转身想要离开。

    此时张鹭却是一顿,叫住了他,薛淮疑惑,张鹭叹了口气,开口道:“汉中子民亦为益州子民,都是玄人,虽然你领兵素有贤名,人称仁将,但我还是叮嘱你一句,不得伤害百姓,若速袭需要伤到百姓,我宁愿缺失这三郡。”

    张鹭神色认真,看起来没有半分作假,事实上也没有作假,他是真的心系百姓。

    薛淮闻言一愣,而后点点头,笑道:“自古以来贤君无不以民为本,以民为贵,薛淮深知此道理,此去若是残害一个百姓,薛淮提头来见!”

    张鹭笑着点点头,挥了挥手,示意薛淮离开,随后又低下头翻看着消息。

    薛淮离开州牧府,携亲兵六百赶往梓潼,调兵八千。

    有州牧手令,调兵很轻松,而在出发前,为了确保百姓安全,薛淮特意登上将台开始了训话:“我们为何要追随州牧大人?”

    军队顿时喧嚷:

    “因为他善!”

    “州牧大人爱民如子,这些年要不是他,我们哪有如此体面啊!”

    “对啊,州牧大人一直提倡休养生息,而且从不加征赋税!”

    众军士七嘴八舌的讲着,显然因为提及了张鹭使得他们心情激动非凡,他们讲的虽多,但全是称赞张鹭爱民。

    薛淮点点头,示意肃静,随后开口道:“是如此,那我问你们,汉中三郡是益州的吗,其治下百姓是州牧大人的子民吗?”

    “汉中三郡自古归属益州啊。”

    “当然是州牧大人的子民了,如果全天下都能受到州牧大人的治理,那该是如何的盛世啊!”

    “你不要连累州牧大人!这话是能说的吗?”

    “切,二十四诸侯都会盟谋逆了…”

    薛淮将情景尽收眼底,在军士正激动时,继续开口道:“同为州牧大人治下百姓,我等攻占城池后不准伤害一个百姓,也不准动百姓任何财物,以免败坏州牧名声,若有百姓伤亡,休说你们,连我也难逃重罚,尔等可知?”

    军士们久居仁治之下,在张鹭不断向全州传达仁的概念后,他们也十分的良善。

    将士们异口同声:

    “是!”

    薛淮快步走下将台,翻身上马:“启程,先袭武都!”

    ……

    在经过了三个月的高强度募兵与练兵后,清霄子成功在汉中拉起了一支三千人的民兵队伍,精锐是其中的一千人,皆披甲执锐,而剩下的两千人也大多有半覆的轻甲。

    这般阵容在这个时代也算一股不弱的势力,但与张鹭庞大的益州军团相比,却如蝼蚁比之巨象。

    一个平淡的午后,清霄子正悠闲地煮着茶,成威昭却是闯入了院内,喘着粗气,神情恍惚。

    清霄子面色如常,平淡开口道:“贸然闯入庭院,是何缘故?”

    成威昭想开口,却因一路狂奔而说不出话,清霄子见状便拿了个杯子,倒了些温水给他。

    成威昭喝下温水后缓了一会儿,开口道:“师父,张鹭派八千兵马突袭汉中三郡,事发突然,武都那又没多少守军,待消息传来之时已被攻下!”

    清霄子仍是波澜不惊,淡漠开口:“然后呢?”

    对于清霄子而言,保全汉中足矣,何况从一开始他就没指望着能守住武都和巴,三千兵马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一郡之地尚不能守,更何况三郡?

    所以如今只要不是有关汉中的消息都与他无关。

    成威昭结结巴巴开口:“张鹭派的领兵之将叫薛淮,人称仁将,在攻下武都后分兵两千由副将郭朋来攻汉中,他率其余六千去攻巴地,如今郭朋已经自河池沿官道而来,不日将至汉中与武都的分界督关。”

    大玄州与州间设关部兵,而在郡与郡之间却仅会设一检查地,称之为督关,督关会初步盘查过往之人,同时也做传达消息的站点。

    清霄子抚须道:“幸好我提前命人将督关加固,调两部前往武汉督关,调精锐人马前往汉巴督关,薛淮若是攻下巴地,定会取道阆中,届时腹背受敌,如之奈何啊,唉。”

    虽知胜算渺茫,但清霄子还是愿意去赌,赌他能守住汉中。

    清霄子将些许茱萸放入茶壶,有些不忍的问道:“武都如何?这薛淮名为仁将,应该不会做什么吧?”

    成威昭一改焦急的神态,笑道:“确实如其称号,薛淮奇袭武都,趁着夜色架上云梯入了城,生擒守将,但未伤害一兵一卒,休说伤害百姓,他与所率兵马甚至未动百姓的一点财物!”

    清霄子愕然,随后点了点头,笑道:“看来张鹭果真如传闻一般,是个仁慈的人啊!”

    清霄子又摇了摇头:“可惜他是要逐鹿天下的人,这般仁慈恐会让他失败啊!”

    成威昭不明所以,问道:“那我们还守吗?”

    清霄子一顿,回答道:“跟三千人说一声,自武都,巴地来的,愿意走的可以走,汉中的,愿意抵抗的抵抗,不愿的可以回家。”

    成威昭闻言,有些惊讶,却还是马上下山传达。

    成威昭下了山,看见了在山下等候的三个司马,这三个司马分别是牛大勇,胡力,张野

    牛大勇三人本在聊如何防御,在瞥见了成威昭后赶忙上前问道:“真人怎么说?”

    成威昭开口:“你们先把所有人召集过来吧。”

    三人虽然感觉奇怪,却还是根据成威昭所说,将所有人喊了过来。

    成威昭挠挠头,问道:“一共多少人?”

    牛大勇回答道:“共三千二百三十六人!”

    成威昭点点头,尽力的庄重,开口道:“真人知武都被攻下,也听闻州牧大人行仁政,所以让咱来跟大家说,不是汉中的,愿意走的可以走,汉中的,愿意抵抗的抵抗,不愿的可以回家,不强求。”

    众军士不做言语,成威昭又继续说道:“接下来你们自己讨论下。”

    随着成威昭的话说出口,众军士顿时喧嚷起来,七嘴八舌的商讨着:

    “哎,你说武都那是真的吗?”

    “管他真不真,你我都是独身一人,真人对我们这么好,走啥走。”

    ……

    “哎,我们回去吧,本来过来就是为了保卫家园的,现在不需要保卫,我们也该回去了!”

    “可…”

    “没什么可是,跟我回去!”

    ……

    “你说张嗣大人什么时候回来?”

    “不知道。”

    “守着吧?”

    “守着吧…”

    ……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军士们重新整顿齐整,成威昭开口道:“想回武都的站在我右手边,想回巴的回我左手边,汉中想回家的站我面前。”

    随后,陆陆续续有人走向左与右,而汉中的一些人也顶着身旁的人瞧不起的眼神站了出来。

    成威昭数着:“武都的是一,二,三……二百?数甚数,不数你们了,巴是二,四,六,八……一百?不数了不数了,太多了,汉中的,额,十几个吧。”

    成威昭越数越是气愤,但却没当场发作,在让各部司马放走他们后便上了山。

    成威昭气冲冲的上山,用力的踩着每一层阶梯,好像这些阶梯是那些回乡之人似的。

    而成威昭在到了清霄子院中后便生气的跟清霄子禀告道:“全军三千二百三十六人,有二百余武都人,一百余巴人与十数汉中人卸甲回乡,其中竟有精锐三十余人!”

    清霄子喝着茶,虽有些惊讶,却并未表露出来,只是淡淡的问道:“你为何看起来这么生气啊?”

    成威昭摸摸脑袋,有些生气的说:“师父,你费这么多时间精力,让他们吃让他们喝,还教他们认字,传授他们武功,现在是用他们的时候了,他们竟然走了,这,真是,呃,没心没肺!没良心狼!”

    清霄子摇摇头,笑着开口:“你是不是想说狼心狗肺,白眼狼?”

    成威昭憨厚一笑,摸摸脑袋,虽不做声,但看来是了。

    清霄子笑了笑,说了句“下次好好学”后接着问道:“今知州牧行仁政,薛淮率仁军,为何他们还会想留下来抵抗?”

    成威昭想了一会儿后,认真的说:“他们大多是不信和想守护这,我认为他们有良心,不逃跑。”

    清霄子劝解着成威昭:“他们来此是为了保卫家园,现在告诉他们家园无恙,他们回去也合乎情理。”

    成威昭嘟囔道:“汉中才走十几个人,他们就不如汉中人吗?”

    清霄子抿了口茶没做解释,他知道为何汉中的人就走了十数个,汉中太守张嗣虽然一直施行锁郡制度,不让汉中人听到张鹭的贤名,但他本人可也一直施行的是仁政啊。

    张嗣这人,也可以说的上是爱民如子,虽为一郡太守,但却经常与孩童嬉闹,拜访隐士并时常帮助一些无依无靠之人,简直没有一点官架子。

    在见到汉中人因张嗣待他们好便在强敌来临之时义无反顾的决定守好张嗣的领土后,清霄子更加坚定了建立以民为上的国家的绝心。

    清霄子回过神,看着成威昭,点点头,开口道:“好,既如此,那便依我方才所言驻守!我封你为校尉,统领三部人马,这次你也上场,切记,必以自己的安全为重!”

    成威昭开心极了,拱了拱手,向外走去。

    清霄子看着成威昭的身影,无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