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一百一十二 新农场发展模式

一百一十二 新农场发展模式

    李领导笑道,

    “可能大家已经明白这种方案是怎么回事了,这种长条物件总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种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大,上层是种新型陶瓷,强度也不错,但主要是化学性质相当稳定,如果将泥土铺在上面,完全不用担心陶瓷里的化学物质会溶入土壤里。

    当然这只是暂定材料,以后可能可以找出更好的材料。另外长条物件下方是支撑固件,长度有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具体长度看距离下方地面高度。”

    长条物件之间的空隙是留给下方植物的,让阳光能穿下去。虽说阳光减少了一半,但保证大部分植物存活下来是没问题的。

    这种长条物件叫做人造耕地平板组件,建成耕地板。在耕地板组成的平地上,可以像在平原上那样进行机械化耕作,这样就能实现东南地区大农场化了。

    由于维度革命让各类工业品成本骤降,所以耕地板可以大规模制造,并铺设在南方,尤其是东南丘陵地带,让我国耕地增加接近半个东南的面积,相当于一个华北平原。

    这其中的意义不言自明。

    听完李领导介绍后,在场众人沉默了好一会儿,但还是无人提问,于是李领导只好问道,

    “这个方案不是哪个专家提的,而是网上有人提出的,并且有很多网友参与讨论,zf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所以就将其作为一个议题拿出来,请各位专家研究一下。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利教授,你是农业专家,要不你先谈谈你的看法?”

    被点名的利教授是农业所专家,他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个方案,仅从大农场运营角度来看是没太大问题的,但是对生态的影响就不是很好说了。”

    虽然耕地板之间的空隙占了一半面积,可以让一半阳光洒下去,但这样顶多是保证下方树木能大部分存活下来,而树木下方的草丛、灌木丛等植被能活下来多少就不确定了。毕竟这些植被在平时接受到的阳光本就是被头上的树枝滤过一遍的,现在阳光又进一步减少。

    另一点是耕地板将下方空间这么一堵,下方就会空气流通不畅,这对植物影响应该也不小。

    这时另一位专家说道,“要我说咱就没必要这么在乎生态,这世上的所有大型耕地平原在几千年前都是森林,后来被人类开荒成耕地,但人类和地球不也好好的嘛?”

    然后马上有一位林业专家反驳,

    “话不能这么说,那些耕地大平原都是在数十或数百年间逐渐开垦出来的,而且那时候人类还没进入工业革命,这种开荒对生态影响还没那么明显,但这种耕地板可不是,它只要一年甚至几个月时间就能将整个东南覆盖,这种图突变太冒进了。”

    “有什么冒进的啊?从工业革命以来,已已经灭绝无数生物了,地球也还好好的啊,也没有什么严重到足以产生人道主义灾难的危机发生。只要我们保证东南地区大部分树木存活下来,留有足够多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我就不信这点生态变化会给地球和人类造成多大影响?你们生态专家整天警告这个警告那个,未免耸人听闻。”

    “我们耸人听闻?”林业专家一下就不干了,“地球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假的吗?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是我们编得吗?还有——”

    “好啦好啦好啦,”

    林业专家正要继续输出,就被李领导打断了,

    “两位别激动,而且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在南方大规模用耕地板的问题,既然耕地板的确会对生态造成一些影响,那各位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才好?”

    现场一阵沉默,然后一位专家说道,

    “我认为在南方搞大农场未必需要用这种耕地板模式,完全可以建造一栋栋大楼,将农作物种进去,并且是多层种植,这样就用不着占那么多土地了。这种技术早就有了,只不过过去成本太高而已,但现在这种成本没那么高了。”

    这个主意似乎不错。

    现场众人纷纷议论起来,这样每栋农场大楼里可以多层种植,就用不着占那么土地了。

    不过也有人反对道,“建筑农场中除了顶层农作物,其余层的农作物主要都靠人造光来提供光照,而人造光的光谱范围很窄,这样没法满足农作物成长需求吧?或者长出来果实营养也不够。”

    “这问题的确存在于部分农作物上,但只是部分,至少对水稻、小麦这种主食类农作物没多少影响,而且我们只是在南方推广这种建筑农场,其他地方仍采用原有耕地模式。而种出来的农作物也标明光照来源,由人们自己选择。”

    “自己选肯定选自然光照的啊,国内什么情况又不是不清楚。”

    “那也没关系,人造光的农作物可以用于工业用粮,或者出口,总之建筑农场的土地利用率很高,总产量很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点优势。”

    然后反对者不说话了,而现场众人也没有再反对的。照这样看,大家都比较支持建筑农场这种种植模式。

    过了一会儿,李领导见现场没有反对意见,本想让众人举手表决,但他注意到刚才叶蒙一直没说话,他便向看看这位维度革命发起人的意见,

    “叶董,关于这两种农场模式,你有什么看法么?”

    叶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我先问一下,之所以要在南方搞大农场,是因为南方一些耕地空出来了会比较浪费,而目前发展大农场的条件已经成熟了,还是目前我国对农作物的需求量很大,需要进一步扩大农作物产量?”

    李领导笑道,“两个原因都有。”

    “那直接想国外买不也行么?过去我们需要尽量自主生产,是因为怕被卡脖子,但现在我们用得着怕么?”

    哎呦!

    说的也是啊!

    过去一年以来我国各方面实力爆发式增长,而接下来这种增长速度也仍然不减,所以也没必要担心被卡脖子了。

    “呵呵呵,”李领导笑了笑,“有道理,但是现在工业用粮激增,未来恐怕全世界的粮食加起来都不能满足我们需求,所以还是要尽量自主扩大农作物生产规模。”

    叶蒙沉默几秒钟,然后说道,“那除了刚才说的两种办法,其实还有个办法,能增加的农作物产量明显更多。”

    “哦!什么办法?”

    “发展海洋农场。”

    “什么?”

    “海洋农场,就是在海里建造大量浮板,然后在上面铺上泥土,接下来就能用类似陆地上那种方式耕种了。这种海洋农场优先在光照更充足的热带海洋发展,比如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甚至大西洋。这几个海洋的热带区域面积加起来可比我国领土面积大了十倍不止,如果能充分利用的话,农作物产量能提升一大截。”

    叶蒙的话让现场沉默了。

    刚才他们还在为在国内用那种方法搞大农场更好而争论,结果人家叶董直接将目光放到海外,这思路一下就打开了呀!

    但李领导还是有疑问,“可是海洋农场成本比陆地农场——包括刚才说的两种农场——都高了多了,这样真的划算么?”

    “现在是高多了,可能以后也会高不少,但等到维度革命进行到一定程度,其绝对成本也会降到很低,到时候也可以发展了。”

    就像两种商品,一种一分钱,一种一毛钱,相差十倍,但谁会在意这种差距?

    “嗯,”李领导点点头,感叹道,“不愧是叶董啊,思路总是那么开阔。那么叶董认为,前两种农场模式还有发展必要么?”

    叶蒙想了想,说,“发不发展都行吧,毕竟等海洋农场发展起来,路上农场这点产量已经微不足道了。当然要发展的话,还是以建筑农场为主,这样对生态的破坏最小。”

    其实叶蒙不是很在乎什么生态,他也不认为耕地板那种农场会带来多大破坏,顶多会破坏生态本身,但对人类不会有多大影响。而他之所以说对生态破坏最小,只是因为他喜欢野外有很多植被的样子,只是视觉上喜欢。

    李领导点点头,“既然这样,那就主要发展建筑农场,而海洋农场可以现在就投入资源研发了。大家举手投票吧。”

    绝大部分人同意。

    “好的,农业话题就到这里,接下来是——”

    李领导正要介绍下一话题,就又一次被叶蒙打断,

    “请等一下。”

    “叶董有什么要补充的么?”李领导并不在意被叶蒙打断,反倒是很期待叶蒙要说的内容,毕竟每次叶蒙提出的建议都很有用。

    “不好意思,我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工业用粮是主要用于食品和药物生产的,这方面需求在未来的确会增大很多,但没有另一种植物需求量大,那就是景观植物,所以未来新增农场的发展的重点最好放在这方面。”

    “景观植物?”李领导惊讶道,“为什么景观植物会增加很多呢?”

    “一方面是接下来新增的大量节点城市中需要用到很多景观植物,而且这些城市中有很多预留带(就是五十九章叶蒙提的在城市中留给飞艇通行的通道)、高架道路以及阶梯状高楼,上面都要很多景观植物。

    另一方面是,未来工业园区会指数级扩增,而且工业园大多是立体工业园,它们内部同样需要大量景观植物。”

    啊?

    工业园区也需要大量景观植物?

    众人还是第一次听过这种说法。

    李领导疑惑道,“为什么工业园区也需要很多景观植物呢?这和工业生产有什么关系?”

    “原因和城市里需要大量景观植物一样,也是给人欣赏的。可能大家认为工业园区只要搞好生产就行了,不用在乎景观方面,但这只是以前,以后人们对环境要求高了,如果一个工业园区光秃秃的,那可能都招不到人了。”

    “哈哈哈!”

    现场众人笑了,叶董这是开玩笑吧?

    李领导也感觉这种说法有点儿夸大其词了,但毕竟这是叶蒙提的,所以他不会随便就将这点否了,便笑道,

    “那就算没搞好绿化的工业区会招不到人,但未来人们主要是远程操控机器人在工业区工作吧,这还是你以前提的?这样在工业区搞绿化还有用吗?”

    “有啊,远程操控机器人,人的视角也和机器人一样的,看到的就是工业园区现场环境,如果整天见不到一点绿色,那这种工作体验是不会好的。”

    李领导想了想,感觉叶蒙说的有道理,但他还是有点儿不相信工人们会很在乎工业区绿化程度,于是说道,

    “嗯,有道理,不过景观植物不像粮食是战略物资,所以需要由市场自己决定发不发展,估计接下来愿意发展景观植物的企业不会有多少,那么叶董你们巨构公司有兴趣搞农业吗?”

    啊?

    这下叶蒙懵了,他刚才只是提建议,没想过要自己下场。不过确信以后需要大量景观植物,除了上述两个原因,还有个重要原因是未来会大量产生一种新建筑,或新城市,也需要大量景观植物。但这点解释起来很麻烦,所以他懒得提了。

    不过景观植物还是要现在就发展的,不然植物,尤其是树木生,不像工业品那样可以很快造出来,所以要尽早大量生产。

    于是叶蒙说道,

    “如果没人做的话,那就我们来做吧。不过如果到时候市场上供不应求,别怪我们提高价格啊。”

    “哈哈哈哈。”

    叶蒙现在已经很熟悉这类会议了,所以也偶尔幽默一把。

    “呵呵呵,”李领导笑道,“放心吧,如果那样也是叶董你有眼光。那么叶董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没有了。”

    “好的,那进入下一个话题——水利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