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一百一十一 空中机场改善

一百一十一 空中机场改善

    叶蒙本来的确是不想管空中机场的事的,但巨构公司发展太快,尤其是位于江海市东南海域的巨型工厂和飞艇港口扩张太快。

    这些动则几千米高,占地直径超过十公里的巨型事物,加上漫天飞的飞艇,已经严重干扰到江海市以及附近几个城市的机场运营。当然几个城市的zf也不至于因此责怪巨构公司,反倒是要继续好好与其合作,毕竟巨构公司可是引领维度革命的超级企业啊。

    不过机场的事总得解决。

    一方面是飞机都绕行,避开杭州湾东部的那些空中巨兽,巨构公司以及这片地区的飞艇相关企业也对自己的飞艇航线做约束,尽量只在杭州湾东部和沿海飞艇航线区域航行。

    另一方面,江海市本地的航空专家私底下找过叶蒙,请他合作设计空中机场的详细方案,至于设计出来施不施工就看上面的意思。

    由于自己公司的飞艇和工厂的确给附近机场造成很多麻烦,所以叶蒙也不能拒绝,只不过具体设计的工作他也懒得操心,就将这件事交给设他的师兄修离去做了。后来他也没管,只是修离会主动告诉他设计进度如何。

    而既然现在已经答应与航空专家们合作设计空中机场,那他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面对众人诧异的目光,叶蒙淡淡说道,“前两月江海市航空所就来找我们设计空中机场,现在已经设计完了。”

    “这事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啊?”谭教授惊讶道。

    “你是指我们为什么不告诉你们,还是江海市航空所为什么不告诉你们?”

    谭教授沉默了,这事是江海市航空所主动找叶蒙做的,叶蒙自然不会主动找他们说,而江海市航空所属于他们下属单位,又是私底下找巨构公司设计空中机场,自然不敢提这件事。

    但无论如何,既然空中机场已经设计出来了,那就给全国的机场都节省了一大笔时间。

    “哈哈哈,这样好啊!”李领导大笑道,“叶董啊,你能不能别总是给我们搞这种惊喜?我们心脏受不了啊。”

    “哈哈哈。”

    现场参会者也跟着笑起来。

    “那叶董将这份方案带来了吗?给我们展示一下?”李领导问道。

    “没带来,”叶蒙摇摇头,“不过可以让我的同事远程介绍一下。”

    然后叶蒙联系上修离,让他远程展示一下。

    修离将空中机场效果图投影在大屏幕上,一个整体看上去和叶蒙展示的效果图总体一致的空中机场展示在众人眼前,只不过这是渲染图,整体更好看。

    修离的声音出现在会场上,

    “大家好,这里大致介绍下第一座空中机场方案,主要介绍机场的功能建筑部分,至于具体细节,会后航空专家们可以来巨构公司了解和讨论。现在开始介绍。这座空中机场整体的功能建筑大致是按叶董所设计的方案布置的,不过也有不同的地方,主要是两处。”

    一是增加了一个候机大厅,总共有两个。传统地面机场的大致结构是这样的,从机场入口进来就是售票大厅,然后过了安检通道后就是候机大厅,候机大厅周围又布置了若干登机口,乘客会从这里登机。

    空中机场也大致是这种顺序,只不过其中部分结构位于地面,部分位于地面,部分位于天上。售票大厅位于地面,过了安检通道后就是第一个候机大厅,这个候机大厅仍位于地面,而第二个候机大厅位于空中。

    之所以这么设计,是考虑到有的乘客可能感觉氢气囊承载的空中机场不那么安全,所以可以大部分时间在地面大厅候机,等快要登机了再乘坐电梯升到空中候机大厅。

    “这个设计不错。”航空专家们纷纷相互讨论,都比较认可这种设计。

    修离又接着介绍,

    “第二个不同之处是新方案将空中候机厅设计为挂在空中机场底部的结构,空间和地面传统机场大厅差不多大,只不过透过玻璃往外只能看到水平方向和下方,看不到上方。”

    这样好啊!

    航空专家们心想道,这比之前叶蒙提的那种将候机大厅,或者说候机通道设计在空中机场内部好多了,原先那种通道只有二十米宽,还看不见外部空间,简直要把人憋死。

    修离继续说道,“这两个不同点是整体结构的改变,另外机场还有一大特点,那就是效率高。第一个效率高的地方是空中机场有九条跑道,起降效率世界之最,这点大家已经知道了。第二个效率高的地方是乘客乘机准备时间缩短到了半小时。”

    什么?!

    一众航空专家瞬间不淡定了。

    地面机场一般需要乘客提前九十分钟赶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而现在只要三十分钟,这是什么概念?

    “乘机准备时间大幅缩短主要是这几方面原因。首先是由于机器人自动化程度提高,乘客托运手续现在可以完全交给机器人办理,而这种机器人很多,不需要乘客排队。这样就能节省不少时间。当然有特殊需求也可让人办理,只不过这样就需要提前到机场。

    其次是现在的机器人已经完全能处理将行李从传送带上取下来,放进客机底部仓库,并将其放置整齐的任务,不像过去那样只能由人来处理,尤其是只能有一个人钻到狭窄的底部仓库放置行李。现在可以有几个机器人一起钻到底部仓库执行这一任务,总体效率高了很多,又节省了很多时间。

    然后是不像过去客机需要自己用不到三十码的时速从登机口跑到一两公里外的起飞点,空中机场配置了专门的客机传送带与电梯,可以平均一百码速度将客机送到起飞点,于是时间又节省了。”

    啥?

    一百码?

    传送的还是上百吨重的电梯,这么做到的?

    航空专家们又不淡定了,谭教授问道,“这种传送带和电梯是怎么设计的?怎么可以这么快?”

    修离答道,“只要电机功率足够大就可以做到这点,相比起飞艇厂的各种巨型机械,这种传送装置其实不算夸张。”

    也是哦。

    听说巨构公司有重达几十万吨的巨型机械,这种传送客机的装置与之相比的确不算啥。

    修离接着说道,“最后一点其实前面已经说过,空中机场有九条跑道,起降效率很高,所以客机几乎不需要排队,这样时间又被节省了。”

    “哎呀!这可是了不得的进步!航空界该感谢你们呐。”

    谭教授感叹道,然后鼓起掌来,现场众人也跟着鼓掌。

    外即便在场大多数人不是航空界的,但他们也知道将乘客乘机准备时间压缩到半小时是什么概念?

    过去乘机准备时间要九十分钟,实际往往更长,因为客机经常延误,而国内大部分航班飞行时间不到两小时,这样乘客总共就要花四小时来乘机,因此可能还不如坐高铁。

    但现在乘机准备时间压缩到和做火车都差不多了,那对乘客无疑是极大的体验提升啊。

    然后修离又接着介绍了机场其他功能部分,由于只是大致介绍,所以没用多久就介绍完毕。谭教授他们又问了一些问题,总体上没什么毛病,于是空中机场方案就基本敲定,接下来航空专家们会马上赶往巨构公司,对详细方案做祥尽了解以及最终验证。

    只要验证通过,那么很快就可以进行空中机场建设了。

    空中机场问题能这么快解决,大家都很满意,而正当李领导准备转到下一话题时,叶蒙开口打断道,

    “请等一下。”

    众人转头向叶蒙看去。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叶蒙一直没有说话,但现在突然开口,难道是这个方案有啥问题?

    “怎么了?叶董,有什么问题?”李领导问道。

    “上次空中机场研讨会我有提过,除了地面机场需要转为空中机场,客机还需要向可悬停、高机动方向发展,但我想航空专家们回去后应该没有仔细考虑吧。”

    这——

    谭教授有些尴尬,连空中机场方案他们都没好好考虑,更不用说这种听起来更不靠谱的可悬停、高机动客机了。所以一时间他不知道怎么回复。

    叶蒙也没在意,接着说道,

    “没考虑也没关系,但接下来你们愿意考虑么?”

    “额——”谭教授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叶董你真得认为这种新客机研制很有必要么?”

    “很有必要。在天空中充满高层建筑与巨型悬空物的未来,仅仅靠空中机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客机必须要具有在遍布空中障碍的复杂环境中安全飞行的能力,不然事故率还是会上升。”

    谭教授沉默一会儿,然后说道,“哎!其实我们只是负责机场与客机运营的,客机制造是由大飞机制造商负责。不过我们会将这个建议认真向他们传达的。”

    叶蒙点点头,又补充道,

    “希望他们抓紧时间,以现在维度革命爆炸式发展速度,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另外,未来人们远程高速通行的途径会增加很多,个人飞行器、真空管超级高铁、空天飞机和近地轨道飞船都会在不久后问世,如果客机行业不能就快速变革,那市场就要被抢走了。”

    虽然这些话叶蒙上次就说过,但再次听到这话,一众航空专家们还是立马变了脸色。

    这些新科技不是什么新奇概念,但他们在过去人们的认知中都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的,而现在航空专家们不敢再这样认为了,毕竟这是叶蒙所预言的,他的预言还从未出错过。

    如果这些新科技真的很快出现,而新客机又没造出来的话,不仅是客机市场会被抢走,他们这么航空专家也会丢饭碗啊。

    谭教授一脸严肃,再次说道,“我们会认真传达你的建议的,并且努力会说服客机制造商采纳建议。”

    接下来是农业话题,李领导说道,

    “现在维度革命给工业带来了很大改变,但其实这种变化也可以发生在农业上。大家知道,我国的农业大多是小农作业,效率不高,但现在可以改变了。”

    首先是在内地大开发计划所覆盖到航线范围内,在建的节点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农民们大多进入城市工作,这样收入会比种地高得多。

    然后是这样会让大部分土地空出来,而现在土地要交土地使用费,因此可以预计大多数农民会将土地转让。

    “但空出来的耕地也不至于就让其这么空着,因此接下来我国农业将会由小农模式转为大农场模式,这样效率才能显著提高。”

    由小农模式转为大农场模式的观点是很久以前就有人提过的,而美国这种平原广阔的发达国家早就是大农场模式,但过去对于在我国发展大农场这种观点,反对者居多。

    核心理由就一个,大农场需要让农民将土地让出来,那这些农民接下来怎么吃饭?

    过去城里可不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工作,收入又高,所以大农场模式没法普遍实施。

    而现在有这种条件了。

    但现场还是有人有异议,“李领导,如果是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那种地方搞大农场还好,但在南方这种丘陵山地地带怎么发展大农场呢?”

    大农场一般需要机械化经营,但南方耕地大多是一块一块的,支离破碎,很难搞机械化经营,就算现在机器人技术水平大为提升,那成本也很高。

    李领导答道,“这就是今天要讨论的问题,请看大屏幕。”

    “哦呦!这是啥?”

    现场一片惊呼。

    大屏幕上显示出一片丘陵地形,丘陵落差大多在三百米以下,但是丘陵与丘陵之间却看不到山谷,只能看到一条条长条形灰白色物件位于其中。

    这些长条物件之间有空隙,空隙宽度和长条物件相当。但由于长条物件高度几乎与丘陵顶部平齐,所以大致看上去,一条条长条物件组成了一个平面,将丘陵之间的山谷给填满。

    而在屏幕里的整片丘陵中,到处都是这种长条物件构成的平面,它们将整片丘陵都变成了一个大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