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四十二 优点

四十二 优点

    刘领导发话了。

    叶蒙闻言停了下脚步望过来。刘领导无奈道,“叶总监,不要怄气,怎么跟小孩子一样?先回去。”

    然后他转头看向刚才和叶蒙说话的老专家,“谭教授,讨论可行性肯定要有个标准才行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谭教授为难地说道,“刘领导,这个空中机场完全就是一种超出常规认知的事物,很难确定明确的可行性标准啊。”

    “那连大概的也给不了吗?”刘领导反问道。

    谭教授邹眉想了下,然后像是艰难地下定决心一样,“首先以严格证伪来作为标准肯定是不行的,工程问题仅通过口头会议交流是很难严格证伪或者证明的。所以,判定空中机场具有可行性的标准是,不存在哪个问题看起来明显解决不了。”

    叶蒙问道,“这个看起来明显解决不了是怎么定义的?”

    谭教授摊开手说道,“刚才不是说了么,没法严格定义。不行的话你给个定义?”

    叶蒙也知道这种模糊用语是无法准确定义的,但现在有了标准至少比没有标准好,于是他走回原来的位置,说道,

    “那好吧,我们继续。介绍下立体机场的几个优点,这里不保证对这些优点做严格论证,但至少保证这些优点不会看起来明显实现不了。”

    见会议继续,刘领导松了口气,今天这么多专家在这,要是研讨会就虎头蛇尾结束了,一方面是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他这个会议主持者也没面子。

    叶蒙开始介绍立体机场的优点,“第一个优点是,立体机场比平板机场更稳固。在场很多专家都很了解力学,所以这点你们很容易看出来。”

    平板机场的气囊都布置在一个平面上,浮力等效作用力点和机场重心差不多在同一高度,在垂直风力作用下,浮力相对重力形成的力矩太小,这样容易产生转动。

    转动比移动对机场的影响更大,因为机场整体很重,移动加速度很小,对客机起降影响很小,但转动会导致机场倾斜,这样风险较大。为了避免平板机场转动,需要在平板机场下方安装大量吊载单元才行,不划算。

    而立体机场高度高,可以通过相应布置,让机场浮力等效作用力点明显高于机场重心,这样机场在风力作用下更容易恢复平衡,所以更稳定。

    “但是立体机场受到的侧风也更大啊?”有个航空专家说道。

    叶蒙答道,“侧风主要影响移动,而前面提到机场移动加速度不大,一般没什么影响。当然如果机场持续移动加速,那样侧移速度也会比较明显,所以机场侧壁需要安装一些大风扇,再受到大风力侧风时反向推动机场,避免有较大侧移速度。”

    “那这样在大风天岂不是风扇要一直开着?得消耗多少电力?”专家继续质疑道。

    “不是的,”叶蒙摇摇头,“风扇只是为了避免机场有较大侧移速度,并非阻止机场侧移。如果大风比较稳定,机场侧移一定距离就会稳定下来,这样对飞机起降也没多大影响的。只有风力忽大忽小,并且一直是这种情况,风扇才要一直开着,但这种情况很少。”

    见没人还有问题,叶蒙继续介绍,“立体机场的另一优点是有多条跑道,能进行更高效的起降,这点也是从效果图就能显示出来的。另外,立体机场以后还可以往高处增加更多柱体,继续提高起降效率。当然,这只是初步假象,还没有相应方案。”

    “为什么是往高处扩增而不是往水平扩增呢?”一个航空专家问道。

    “因为那样对地面的光线遮挡就太严重了。”叶蒙进一步解释,“图上的立体机场是宽1公里,长2公里左右的尺寸,在一千米的高度上,这对地面光线遮挡已经比较明显。地面已经无法造居民区,但造工厂之类的建筑还是可以的。”

    但如果继续往水平扩增面积,那下方空间尤其靠北区域的光照条件会变得很恶劣,可能连工厂都不适合建造。

    “但往高处扩增后,侧风会明显增强,机场整体扭曲怎么办?”航空专家继续问道。

    “往高处扩增的机场不代表和下方机场要连为一体,可以间隔几百米,也用缆绳连接,就像下方机场和地面之间的连接那样。”

    “你确定这样行得通么?其中的技术难点都考虑到了?”航空专家邹眉道。

    “不是很确定。”叶蒙说道,“正如刚才而言,这只是初步猜想,还没考虑过实现方案。”

    “那你还提了干嘛?”航空专家不满道。

    “提一下也不行么?”叶蒙反问道。

    “提这种连基本实现方案都没有的假想只是浪费大家时间。”

    “嫌浪费时间你可以走,又不是我请你来的。”叶蒙面无表情说道,他现在完全没必要对这群专家客气。

    那位专家正想继续反驳就被旁边的专家拉了一下,他们今天是想否掉空中机场不假,但用这种低级的批评方式毫无用处,只会显得自己像是故意找茬一样。于是这位专家就没继续发言了。

    叶蒙见状就继续往下介绍,“立体机场的下一个优点是,客机起降更安全。”

    更安全?

    叶蒙这句话引起了众人的好奇。

    “有一点不难看出来,立体机场的柱体中只有沿中轴方向会有风,也就是说,柱体中没有侧风。”

    什么?!

    一众航空专家突然反应过来,既然没有侧风,那岂不是就意味着——

    此时又听叶蒙继续说道,“没错,立体机场客机降落不会遇到风切变问题。”

    果然!

    风切变时风向转为垂直于客机飞行方向的情况。

    客机降落时遇到风切变,尤其时快落地时遇到风切变是最危险的,这时客机需要将机头迎向侧前方,并且通过很精准的操作才能安全降落,非常考验机长水平。这是地面机场以及平板机场客机起降的最大安全难题。

    虽然由风切变引起客机坠毁的事故非常少,但几乎每年都会有客机因此冲出跑道或者损坏起落架,因此复飞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而且在风切变中降落,乘客就会感觉像坐过山车一样,落地之前心都是悬着的,体验非常不好。

    叶蒙前两天到达长水机场时之所以乘坐的客机在天上多盘旋了一会儿,就是因为当天风大,前面有两架客机首次降落没成功,需要尽快进行第二次降落,因此让叶蒙所在客机继续在天上盘旋等待。

    叶蒙当初提到空中机场方案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而且当时他所指的机场方案就是立体机场,因为没有侧风的立体机场中不存在风切变问题。

    这是航空界的一项革命性进步啊!

    台下的航空专家们不淡定了,纷纷相互讨论。不过有的航空专家却注意到事情没这么简单,于是有专家说道,

    “不对吧,柱体中没有侧风,岂不是意味着如果外界有风切变,客机在进入柱体那一刻所受侧风就会瞬间消失,那这样客机岂不就是一下就往柱体侧壁撞上去了?”

    哦,对啊!其他人这时才反应过来,柱体中没有侧风反而更危险了。他们都看向台上,想知道叶总监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柱体入口侧壁上有很多孔,这些孔的数量从入口往里逐渐减少,这样客机在进入入口后所受侧风就不会突变,并且侧风会逐渐减小,也就没什么风险了。另外有的侧孔上装有风扇,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调整侧风大小,让风力往里平滑过度。这些设计没在效果图中显示出来,因为没来得及画。”

    哇塞,不亏是叶总监!在场众人刚在心理夸赞道,又听见谭教授问道,

    “这样侧风是没有了,但气流变成顺风怎么处理呢?”

    客机要能够飞起来,就需要气流相对客机的速率足够大,但如果刮顺风,那相对速率就会减小,这样就可能导致客机因为升力不够而坠落。顺风问题也是个影响客机起降的安全问题。

    叶蒙说道,“可以安装一些指向客机逆向的大风扇,将顺风抵消甚至变成逆风就行了。”

    “这些风扇就安装在柱体通道里?”谭教授邹眉道。

    如果真这样那大风扇岂不是可能会阻挡客机行进,所以叶蒙说道,“当然不是,安装在柱体之间就行,风从柱体壁上留出来的空洞中吹进来。”

    “那这种逆风与入口处侧风混在一起形成乱流怎么办?”

    “将风扇装的离入口处远一些,这样风经过长距离吹过来,在柱体截面上各处已经均匀分布了,就不会形成轮乱流。”叶蒙答道。

    “你确定这样行得通么?有没有气动模拟验证?”谭教授继续质疑道。

    “还没有做这方面仿真工作,不过应该问题不大。”

    “仿真都没做就说问题不大么?太不严谨了。”谭教授带着一丝冷笑说道。

    叶蒙不以为意,只是说,“前面我也说了,只做大致论证,保证问题不是看起来明显解决不了就行。不知谭教授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是明显解决不了的?”

    谭教授是空气动力学专家,刚才凭专业直觉就判断出来叶蒙给的方案大概率是行得通的,但他不能表现出这种认同,哪怕立体机场能解决风切变问题的确对航空领域有很大好处。在他们航空专家私下讨论之前,他们对空中机场的态度暂时不会改变。

    不过在场有很多专家,其他领域的专家也有不少懂空气动力学或流体力学的,如果谭教授直接说这个问题就是明显无解的,那就是赤裸裸地只讲立场不讲原则了。

    于是他只能说道,“谈不上,这个问题待定,你继续吧。”

    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方案目前是有可行性的。

    而叶蒙只是说道,“没有了,我要说的就这些,如果你们还有问题那就问吧。同样,我不保证都能给出答案,只保证问题不是看起来明显无解。”

    其实还有个优点叶蒙没介绍,但这点太过超前,叶蒙几乎百分百确定说出来又要被阴阳怪气一番,所以就不提了。然后他就看着台下的航空专家团,等待他们提问。

    然后还是谭教授问道,“现在展示过的只有机场整体效果图,以及几张结构图,有更详细的机场设计图吗?比如售票厅、登机口、行李架传送系统。”

    叶蒙摇摇头,“还没有,我不是机场设计专家,这些具体功能结构该由你们设计。另外售票厅这种区域是位于地面大厅里的,没必要设在天上,只有过了检票安检处的候机厅等区域位于空中机场里面。”

    “那空中机场运营问题你考虑过么?就算空中机场能用,它的运营规范也会和地面机场有很大差别,到时候怎么和其他机场协调?”

    “这应该也是你们考虑的事吧?我顶多提下技术方案。”叶蒙也有点儿无语,对方怎么什么都要问自己,不过他还是说道,“不过也可以提两句,空中机场先运行国内航班,这好协调一点儿。然后是飞艇贸易航线上的那些国家,因为它们用了飞艇后也得用空中机场。至于其他国家的航班,那就以后再说。”

    “可是空中机场不被西方国家认可怎么办?”一个航空专家说道。

    叶蒙没直接回答,只是盯着他,而其他领域专家们也忍不住议论纷纷,提问这位航空专家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问了个蠢问题。

    “他们认不认可重要吗?空中机场不飞他们航班就是了。还是说怕他们制裁?能制裁什么?不给咱们的大飞机提供配件吗?”叶蒙以一连串反问作为回答。

    那位专家不再说话,脸色都变得有些苍白。

    谭教授瞅了这个现眼包一眼,然后问道,

    “多跑道这方面还有问题,一般的机场只有一两条起降跑道,如果立体机场真能达到ppt上这张图那样有八九条跑道,那起降效率可以说是世界第一。”

    接着他话锋一转,

    “但是机场上可不止有起降跑道,还有很多辅助道路,这些跑道在图里也没画出来,是将其都设置在这些柱体里面吗?这未免了太拥挤了。”

    机场起降跑道也就几十米宽,但整个机场宽度往往超过一公里,设计这么宽除了保留空旷场地便于客机起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种辅助道路很多,而且间距也大。如果都将这些辅助道路设置在柱体里,那的确是很难满足要求。

    叶蒙答道,“顶多有少数辅助道路会设计在柱体里面,其余道路都设计在柱体之间。”

    柱体之间?

    大家看着那些柱体之间间距也很大,看起来好像的确能够容纳很多辅助道路。

    “请看图,”

    叶蒙将立体机场局部结构图展示出来,“这些柱体截面尺寸都是两三百米的,如果柱体相互之间直接贴起来,那么结构强度是没法保证的,这点其实前面也提到。”

    在上下相邻的柱体之间,装备了大量第二类吊装单元,也就是悬索结合顶部平板的吊装结构单元,而且在截面横向上,还布置有一座座跨度300米的悬索桥,其锁塔高度有一百米,因此下柱体天花板和上柱体地面之间间距也有一百米。

    而柱体长度基本都在两公里以上,这样柱体之间的空间也会无比巨大,要容纳各种辅助道路完全足够了。

    “不止如此,在不同层的柱体之间也有垂直通行道,设置在柱体之间。”叶蒙继续介绍。

    在左右相邻的柱体之间也有一百米间距,内部有大量三角架结构固件,防止三百米高的柱体发生明显的左右倾斜。一百米的间距同样能容纳大量垂直通道。

    “那垂直通道中是通过升降机来起降的?”一位航空专家问道。

    “是的,不仅可以起降车辆和旅客,也能起降客机。”叶蒙说道。

    “什么?这怎么可能?”航空专家吃惊道。

    叶蒙说道,“怎么不可能?起降机靠气囊提供升力,由气囊组成的飞艇连上万吨货物都能吊起来,起吊才一两百吨的客机也没什么难度。”

    是哦。

    专家才反应过来,怎么把气囊给忘了。

    其实不借助气囊能起吊一两百吨货物的传统装备也很多,但都很重,没必要配备在空中机场上。

    但随即他又注意到一点,便问道,“你之前不是提到机场中任何气囊都会距离人一百米以上么?但这些垂直通道宽度也就一百米,其中也有不少气囊,客机以及各种地勤车辆里面的乘客距离气囊不就小于一百米了吗?”

    “起降时人不要坐在里面就可以了。”叶蒙答道。

    “不坐里面?你是指人在通道两端等着?”专家问道。

    “对于客机是这样的,地勤车就没必要了,完全不需要人驾驶。”

    “不需要人驾驶,你指无人驾驶么?但地勤有各种复杂作业,没人怎么完成?”航空专家疑惑道。

    叶蒙摇摇头,“不是无人驾驶,用远程机器人来操作就行了。”

    哦,对啊!

    怎么又把这个给忘了?

    忘了气囊又忘了远程机器人,这位专家有些惭愧,就不再说什么了。

    听到叶蒙给的答案后,航空专家们又在台下互相讨论下,感觉这样的确有希望,然后谭教授,

    “这个办法看起来是行得通的。那么看下一个问题,就是机场在天上,人怎么上去呢?这些连接地面的都是缆绳吧,没见到有什么硬件升降通道。”

    其实在场很多人早就有这个疑问,乘客总不至于顺着缆绳爬上去吧?

    叶蒙说道,“现在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在机场与地面之间搭建硬件升降通道,但机场高度有一千米,风大的时候难免会有侧移,并且侧移量可能会达到上百米。这样就需要在机场与地面之间安装大量一千米高的钢架来固定。”

    “这种钢材量的确很大,但总量可能还比不过一个飞艇组装厂的刚才用量,所以不算很夸张。但这种设计主要适用于一千米左右高度的力机场,再高的话就不适用了。”

    “再高就不适用?什么意思?”谭教授不解。

    “升到更高高度就需要用更多钢架,而且为了保证钢架不侧移,同样高度上使用的钢架就得增多。而如果机场高度达到两三千米,那只有将钢架做成金字塔型才行,但这样很不划算。”

    “我不是这个意思,”谭教授邹眉道,“为什么机场高度还要增加?是为了避开云层么?”

    “不是的,”叶蒙摇摇头,“避开云层的办法很多,机场升降不是主要手段。机场高度之所以还要增加,仍是为了避开飞艇。”

    在运营初期,飞艇数量还不会很多,空中机场高度一千米足够了。但飞艇总数增加速度恐怕比大家想象的快得多,总数很快就达到几千也说不一定。

    而昆城作为国际飞艇贸易港口,到时候聚集在这里的飞艇超过一千都很正常,那样的话飞艇高度限定在一千米以下就不够了。再加上机场建成时间也不短,等建成后不久恐怕就得提高高度,并且每过一段时间就得提高。

    “呵呵,”谭教授冷笑道,“现在还一艘万吨级飞艇都没造出来,你就说几千艘?你倒是证明下短期内飞艇总数怎么达到几千艘?”

    而叶蒙却说,“这差不多算是另一个大话题,确定要在这里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