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遗漏的科技树 » 十九 机甲?

十九 机甲?

    虽然已经被叶蒙的创新惊艳过很多次,太明珠此时还是忍不住一愣。

    “机甲?”

    “嗯。”叶蒙点点头。

    “不是,”太明珠苦笑着道,“我总是跟不上你的思路,造机甲干嘛,上战场当高达?我记得你之前不是说过机甲属于纯科幻,没用么?”

    “上战场也行,但现在主要是用来完成重载作业,提高效率。”

    “重载作业?是像吊车、起重机吊东西这类作业么?”

    “没错。”

    “吊车和起重机不是自己能完成么?用机甲能做的更好么?”太明珠不解。

    “只能说部分情况,而且占比会越来越大,吊车这类专业起重设备也不会完全被机甲取代。”

    “具体解释一下?”太明珠抱起手臂说道,她越来越好奇了。

    “如果是将一吨货物从一楼送到十楼,那用吊车的确更划算。但从一楼送到二楼呢?或者只是将一吨货物太高一点点,这类工作其实很多的,在工地和工厂里都不少。这类任务就适合让机甲来干,直接走过去像人一样抬起来就行了。而且,机甲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大多数作业都不是简单搬运下物体这么简单,往往包含与环境或物体的复杂交互,如果仅靠吊车这类传统设备,完成过程就很复杂很慢。

    比如安装一个大型设备,需要用机器将大零件吊起来,然后一堆人围着,一边跟吊车师傅说“往上一点儿,往后一点儿,哎!过了!咋听不懂呢?”一边一堆人使劲推着大零件让其产生微小偏移,与另一零件对上。这样很费劲。

    但换做机甲,那就可以像组装玩具一样组装起来了。

    太明珠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但这类重载作业真的多么?”

    “很多。”

    叶蒙具体解释道,

    “人类的劳动作业种类有无数,从动作上细分的话仅仅是扫大街都有无数动作,而在这些劳动作业中,除了那些自动化机器可以处理的工作,仍有大量机器处理不了的,毕竟能够媲美人类劳动能力的ai制造难度不是开玩笑的,而这些只有人能完成的作业仍然有无数种。在这部分作业中,重载作业总类仍然相当多。”

    “嗯——”听到这太明珠想了想,“但还是如同远程机器人那个问题,重载作业占比不大吧,而且其中顶多只有部分是使用机甲效率会更高,并且只要是重载作业,人都是操作机器完成的,谈不上多危险,那么机甲的市场还有多少?”

    直观看上去,不管是在工厂还是室外工地,大部分由人来完成的作业似乎都不是重载作业,凭人类自身力气就能完成,比如拧螺丝、刷油漆、焊接、操作机床...等等。

    但这个结论就和火车上的人都有票一样是同一类性质。根本来说,之所以大部分由人完成的作业都不是重载作业,是因为人的力气只有这么大,所以做的大多数活都是和人类力气相匹配的。但要是人的力气明显变大了呢?

    听到这里,太明珠再也不淡定,不禁用手捂住嘴,“天哪!”

    说实话叶蒙这段话说道后面的时候,他自己也忍不住有点儿激动,声音稍微大了一点儿,然后他平复了下心情,问道,

    “远程机器人大多是通过远程操作来完成已有作业,而机甲则是通过重载操作能力创造新的作业,现在你还觉得机甲市场小么?”

    太明珠缓缓摇摇头,眼睛仍然睁得很大。她的瞳孔比常人大,平时就明亮有神,现在就更有神了。

    “ok,既然对机甲前景没疑问了,那就说说技术怎么实现?”

    “等等等等,”太明珠连忙打断道,然后一改平时冷静知性的样子,像个小丫头一样凑上前问道,“采访一下,叶神童,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为什么你的点子一个接着一个?”

    神童个鬼啊!还不是记忆碎片的功劳。

    叶蒙受之有愧,但也不能去否认,他有点儿不好意思说道,“大概是因为我喜欢胡思乱想吧。”

    叶蒙顿了一下,似乎想到什么,又接着说,“不过,好像确实有点儿东西值得注意。”

    “是什么?”

    “凡没有证伪,皆有可能。”

    这里的没有证伪不是指不具有可证伪性,而是没有严格证据证伪。

    “凡没有证伪,皆有可能。”太明珠也念了一遍,然后感叹道,“这是大智慧啊,叶大师。”

    “大智慧啥呀,”叶蒙翻了翻白眼,“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在逻辑或事实上不能严格证伪某种事物,那它不就是有可能的吗?但在很多人眼里,不能证明,就不可能。”

    “你指的是上次那个严专家?”太明珠笑了笑。

    “不只是他,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其中不少还是专家。”

    “那你上次还跟我说机甲是纯科幻事物,没用的。”太明珠想调侃一下他。

    “额,”叶蒙老脸一红,上次记忆碎片还没给自己机甲信息呢,于是只能硬着头皮解释道,“上次...上次还年轻。”

    “哦,才几天就长大了。”太明珠笑道。

    叶蒙挠挠头,“大概吧。”

    “嘻嘻嘻,”叶蒙刚才还慷慨激昂指出一条重要科技路线,现在就又像个小学生一样,让太明珠觉得太可爱了,不过她也觉得差不多了,“好了,叶先生,请继续授课吧。”

    “咳咳,这个机甲,既然是重载作业机器,但不同体型机甲的载荷显然不同,我们先拿载荷最小的吨级机甲做说明吧。”

    “等等,为什么最小的都有吨级?人体作业载荷一般都在几十公斤以下,往上至少也应该有百公斤和几百公斤的机甲类型吧?”太明珠不解道。

    “哦,忘记说了,因为机甲最小体型只有5米以上的,这么大体型载荷做到吨级以下不划算。”

    “5米?这又是为什么?3米4米不行么?”

    “嗯,也行,不过暂时不考虑吧。3米4米的只能做成无人操控的,而我们第一款机甲最好做成有人无人都能操控的,这样市场大一些。”

    见太明珠还疑惑着,叶蒙继续解释,“首先你应该知道,机甲操控应该通过体感仪这种装置进行吧?”

    太明珠点点头,然后立马恍然道,“哦,我知道了!”

    她开始说自己的分析,

    “如果是有人驾驶的载人机甲,体感仪驾驶舱要么放头部,要么放胸腹处,那这样这两个部位尺寸就至少超过2米5,毕竟驾驶舱需要允许人手举起来。而机甲各部位尺寸比例差不多,所以腿长也至少有两米,再加上一些其余装备,机甲高度就超过5米啦。”

    “不然如果换做3/4米左右的机甲,就顶多把体感仪内的外骨骼放进去,但这样人手在机甲躯干内就张不开了。”

    叶蒙点点头。对方能根据一点儿提醒就能马上给出这段逻辑链,真是聪明啊。如果没有记忆碎片,自己是不如她的。

    “除了体感仪,没有任何机械装置能充分驾驶人形运动装置,像影视上那种坐着操作键盘是不现实的。除非有脑机才有可能,但距离实现还挺远。因此载人机甲至少有这么大。”

    太明珠点点头,“这样的话我对载人机甲实现方案就有大致了解了。”

    “那要不你先说说?”叶蒙笑了笑。

    “ok,那我就班门弄斧一回。同步操控仍是机甲的核心,而如果体感仪设置在机甲上,那么体感仪的三个外环就没必要设置了,因为人体会随着机甲倾斜,相当于二者的整体转动自由度是一致的。”

    “当然,二者的移动自由度也是一致的,这比单独的体感仪更好。不过为了保证实现这点,体感仪重心需要尽量和机甲重心重合,防止机甲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也作用在驾驶员身上。”

    “由于机甲体感仪少了三个外环,而且机甲的关节灵活性要求应该比人形机器人明显低一些,毕竟目前重载作业只要做的比人与吊车这种传统机器更高效就行了,所以控制系统可能比远程机器人更好做。”

    叶蒙赞赏地点点头,不亏是交大才女。事实上叶蒙感觉太明珠在机器人领域已经基本是顶级专家了,除了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方面还比不过波士顿那群怪物,但人家毕竟是一个公司。况且有了叶蒙提出的研究机器人的新路线,太明珠成为世界顶级机器人专家是早晚的事,说不定还是最顶的那个。

    又听太明珠接着分析道,

    “不过机甲上各种设备都需要新研制,毕竟现在世上没人做这个,没有现成的装备拿来用,这样研制时间可能又得拉长了。”

    “也未必,这些设备可以从其他领域拿过来用,而且机甲内部空间大,安装完各种必要部件还会有不少剩余,这样对设备布置和线路安排就没那么高要求,即便这些工作要从头做起也不会花太长时间。对了,有纸笔么?我画一下结构,并对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明一下。”

    太明珠取来纸和笔,叶蒙就开始在客桌上画起来,而太明珠干脆就做他旁边,这样更方便看。

    淡淡清香传入鼻内,叶蒙又开始紧张,但好在已经在这做好一会儿了,适应了不少,所以稍微深呼吸两口气就稳住了。

    没一会儿,一个五米高度的机甲草图就出现在纸上,这个机器人没有头部,躯干部分是个长方体,宽度和厚度都是2.5米,高3米,躯干长方体的八个顶点上各自安装了一个小球体。机甲腿长2米,直径0.8米左右,手臂长3米,直径也是0.8米。

    这个机甲虽然实际体型巨大,但总体看上去矮粗矮粗的,而且手臂比腿长,看起来像只猩猩。

    “机甲体感仪,也就是驾驶舱,位于躯干下方,因为机甲和人体重心都差不多在这。驾驶舱虽然三个外环取消了,但是总体积不必单独的体感仪小多少。”

    “为什么啊?”

    “这是处于安全考虑。机甲有时候要有人驾驶,而操作的又都是重物,有时候驾驶员可能违规操作,操作对象重量超过机甲载荷上限,就容易被重物压住,所以驾驶舱外壁需要做厚,而且还要用合金。”

    “另外,还得考虑缓冲,有时候重物压下来可能也压不坏合金驾驶舱,但砸到的瞬间由于重物与机甲质量相差很大,那么按照动量定理,驾驶舱会在瞬间被加速到极高速度,导致驾驶员过载。”

    “那要怎么缓冲呢?”太明珠问道。

    “一方面给合金球外面在加上一层稍微有点儿脆的物质,当然别太脆,主要是在受到强大压力时会碎掉,这样破碎过程就能吸收不少能量,但平时它不容易碎掉。这种物质应该不少。”

    “另一方面,驾驶舱壁与内骨骼(体感仪内部外骨骼)之间的连接杆需要做成能在舱壁上进行一定移动的,这样也能起到缓冲作用。”

    “那这种移动是前后上下左右移动吧?除了前后移动,另外两个维度移动都会导致连接杆不位于球体直径上。”

    “对,本来也就没必要一直处于球体直径上,事实上连驾驶舱球体结构原本都不是必要的,只是因为球体合金壳最结实,所以就这么设计了。”

    太明珠点点头表示明白。

    “当然了,连接杆会相对移动会导致人体相对机甲有整体移动,这样在编写控制算法上会增加一点儿复杂度。”叶蒙又说道。

    “没事的,这可以处理。”

    “好的。另在连接杆移动的加速度阈值做低一点儿,这样可以减轻平时驾驶员操作时感受到的晃动。还有就是给内骨骼嘴部开个口,胸前做个小抽屉放上袋子。”

    “啊?用来呕吐吗?有那么夸张吗?”太明珠一脸不可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