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县长 » 第4章 进入示范县

第4章 进入示范县

    张陌会心一笑,他已想好了应对之策,正要应诺,不曾想不知哪儿走出个吏般打扮的人,从前身记忆中得知,此人乃县中田蔷夫。

    田蔷夫,农官。

    此人一出现,张陌心里不由生出一阵不安。

    虽是县中田蔷夫,却一点不了解他,有种想法,此人恐怕为粮而来,果然,人一到,便拱手对着贵人执礼。

    “大人,小吏乃郿县田蔷夫,自知县中农事,仓廪并无粮。”

    这是自陈家事,更是拆张陌之言,此人不忠。

    前身人虽贪腐了些,但对下属不错,此人却行如此可恨之举,恐怕受到杜申的蛊惑,成了墙头草。

    张陌一时心惊不已,前有县卒不护主,后有吏告发,前身这县长当得真失败,可,前身死就死吧,却将此难留待自己,这不应了那四个字‘四面楚歌’吗?

    粮仓里究竟有没有粮他并不知道,但从现状来看,无粮的概率比较高,何况,杜申要整死他,即使粮仓有粮也会变成无粮。

    这是要将他往死里整,此刻,如果不能翻盘,他的处境很危险。

    连忙大声解释:“大人,郿县之粮并非在县廷仓廪里,实不相瞒,此刻粮暂未收成,要看也看不到。”

    “既未收成,总有粮穗吧!大人,下吏觉得可看粮穗之田。”

    杜申又再搭话,但这次嬴政并没有责怪他越俎代庖,点头说:“那便领本大人一观粮穗。”

    “这个.......”张陌原本打算是从示范县里调拨出粮食来应对,无奈那田蔷夫作祟,竟让自己犯难了。

    这郿县贫穷如此,哪来的粮穗之田?难道要领之到示范县?

    张陌叹口气。

    如今来看,只能如此了,示范县乃全国农业示范地,良田是有的,此刻虽非秋,却也有稻穗挂稻头,稻香四溢,已到成熟之时,因为那是杂交水稻。

    “怎么?没有?你可要知道欺瞒大人乃大罪,当以极刑。”一旁的杜申看出张陌的紧张,转而一摆脸色,责问道。

    张陌听之却不慌张,还不忘厌恶地回瞅一眼,甚是鄙夷道:“有,当然有,还相当近呢!大人请随陌来,便去看那百顷良田。”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也只能领之进示范县看那广阔的良田了,虽说是百顷,那不过是谦虚数字罢了,至于有多少顷,他也数不过来。

    嬴政并没有推却,点点头。

    倒是杜申,露出得逞的笑,认为张陌这是狗急跳墙,胡乱编撰,对于郿县的情况他非常清楚,别说百顷,如今的郿县被败光,外加洪灾泛滥,恐怕连十顷穗田都没有。

    此獠在挣扎。

    不过,他乐意见到如此,他倒想看看张陌是如何找出百顷穗田来应对大王的,如果找不到,就是欺君,罪上加罪,张陌必死无疑。

    不由暗笑了起来,见大王命张陌在前领路,也跟了上去。

    张宅,后院。

    张陌领着一行人来到这里,贵人没有让甲衣者押着张陌,有甲衣者在,区区一个张陌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来到这里的张陌松口气,只要他想,此刻无人再能威胁到他,因为这里是示范县的入口,只要推开那扇门进入示范县,他就是主宰,但他并没有要逃的意思,事情有了反转,只要让贵人看到穗田,说不定就能化解危机,就没有必要躲到示范县了。

    “大人,此乃陌的秘密种植之地,不可为人知,还望屏退左右......”示范县尽量被少些人知道还是好的,却特意瞄了瞄杜申,并指了指,“当然,他是可以的。”

    让其进入,是想其在大王面前出丑。

    还有一点,如此之人绝不能留,既然他敢如此陷害自己,自己也要还以颜色,而示范县就是最好杀人地。

    杜申是很希望进去的,可看到张陌如此主动,却犹豫了起来。

    嬴政想了想,再看看人畜无害的张陌,遂点头喝退左右,只留下杜申和一伍郎卫。

    大王乃一国之君,不可无随从,其实留下一伍,也是尊重张陌的意思了。

    “你也跟进来吧!”

    王命出,杜申哪敢拒绝,只得小心地应诺,但有种强烈不安感,心想张陌是不是真有白顷穗田?

    不会的,绝对不会,他这样安慰着自己。

    很快,嬴政领着众人跨过那道门,消失在后宅里。

    张陌试过好几遍,进入示范县是随机的,每次进入都会在不同地方,当然,他对示范县太熟悉了,即使进入的地方乃山林旮旯也能寻得地方。

    可这次不同,领进来的乃古代人,要是被人看到了反而会引起好奇,示范县的人倒好,如嬴政见到奇异服饰并且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不知他会不会疯。

    此时此刻,张陌有些担心了。

    不过这次示范县很遂他的意,竟直接到了一处农田,此刻正值正午,农田周围无人,心不由松了松,暗忖示范县还是眷顾他的。

    估摸算一下,穗田绝对比百顷多。

    “大人,此地便是我郿县新开垦之穗田。”

    放眼望去,处处沃野,微风带着稻香吹拂而来,让人不禁为之陶醉。

    这个时期大秦粮食作物以粟、麦为主,但自商鞅变法后,水稻也渐渐进入,可以说作物并不单调。

    第一个作出反应的是杜申,看到那广阔穗田,心里一咯噔,连刚才进来时产生的莫名晕却感都被抛之脑后。

    他的不安感没有错,张陌还真是有着白顷穗田,不,何止百顷,起码有千顷,甚至更多。

    他开始担心了,眼神不停闪躲着,平日里练就的本事无法让之快速淡定,却是急道:

    “不可能,郿县怎会有如此多穗田,怎么无人告诉我......”

    话未说完便戛然而止,他发现自己说多了。

    嬴政听出其中端倪,一眼扫了过来,杜申不由地缩了缩。

    幸好,大王只是看了一眼便别过头去,并没有深究的意思,倒让杜申松口气,可脸色异常难看。

    如此多穗田,想绊倒张陌太难了,不,张陌不但不遭难,反而有功,在粮荒之际,如此多穗田无疑对秦人是巨大的救济,张陌是功臣。

    就是不知,张陌何时开垦了如此一大片良田,还秘密地种植出如此之穗,怎就无人告诉他?

    内心阴沉极了。

    “善,善,郿县长果不骗本大人!”

    嬴政看到如此水稻也不陌生,只是他对这进入方式有些奇怪,只感觉精神一个恍惚,便到了这个地方,端得无比奇异,不过也没有多想,注意力一下子被眼前水稻吸引住了,口中连声称好。

    这就是此刻他非常渴望得到的粮。

    相比于粟和麦,水稻产量稍微高点,亩产可达二石,沃田里甚至可达到三石,这已经是奇迹,但先决条件是必须有充足的水分,这比起粟和麦来就显得劣势了。

    所以现在关中地区主要还是粟、麦之类。

    而郿县地处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不属降水比较充沛地方,能种出如此之稻,他便奇怪,甚至达到了惊讶程度。

    而且,前段时间的洪涝摧毁了绝大部分的良田,此地靠近渭水,竟然没有一点被洪涝光顾的痕迹,怎么做到的?

    还有,洪涝过后便是干旱,这里没有一点干旱的痕迹。

    “此稻竟如此丰收,水如此充沛,卿是如何做到的?”不由地称呼上也改变了。

    张陌拱手一揖,也不犹豫道,还指了指那高起之地,那里正杵着数个风车:“便是这风车之功。”

    话毕,有些不好意思,却被很好掩饰了过去。

    其实这风车对稻田灌溉没有一点作用,只不过是个摆设罢了,但也不能对贵人说水是抽水机从井里抽出来的。

    “风车?此乃风车?”

    嬴政顺着方向看了过去,看到几个不断地转着的东西,甚是奇怪,眼睛不由眯起。

    “正是!”

    “那如何引水?我大秦怎从未见过?”嬴政显得兴趣很浓,眼中多了丝光芒。

    “此乃郿县新出之物,可谓耗资巨大才造之。”张陌特意强调耗资,以示那莫须有的贪腐巨资乃为了建造此物,“此风车带动之下,便可将渭水之水牵引而来,用以灌溉。”

    渭水滔滔,正是流经郿县,这个解释不会错,但实际上哪有什么渭水,风车也不可能有如此功效,完全是地下水的功劳。

    “哦!竟能引渭水之水而来,真乃神奇。”嬴政眼中现出浓光,深深地望了一眼张陌,好像在审视着,而见到张陌没有一丝撒谎之意,甚是赏识。

    “甚好甚好!”

    能制造出如此水车,可见耗资巨大,县廷亏空也说得过去。

    而这份赏识恰恰被旁边的杜申看在眼里,心里更急,也顾不得大王是否对他有不好的看法,一有机会便奚落:“大人,完全是谬言,渭水离此甚远,怎可引水而来,不可信。”

    这急促的一言扫了嬴政兴头,不由扭头一怒,怨烦地瞪了杜申一眼,道:“谬言?哼!那此灌溉之水何来?”

    嬴政指着田垄之间哗哗地流着之水。

    杜申看之滞了滞,一时不知如何言语,眼珠子转了转,急中生智而言:“很有可能是张陌威迫黔首挑水而来。”

    又言:“张陌为一己之私,肆意征调民力,导致哀声怨言,罪不可恕,请罪之。”

    张陌听之不乐意了,好不容易稳住嬴政,此獠又来捣乱,这是成心要置他于死地,却不能听之任之,立刻说:“大人,杜申污蔑,吾冤也。”

    “我真乃从渭水引水而来,并无征调一民一力,不信可看。”

    指了指远处,并无一人,而水依旧慢悠悠地流着。

    有水流而无人,这已经是很好的证明了。

    逐而又指了指杜申,“还请大人为陌作主。”

    “你......”杜申狠狠瞪了张陌一眼,正欲说话,却被嬴政止住了,“好了,莫要多言,我自有分寸。”

    话毕,便径自走了,他迈向田垄,近距离看那饱满的稻穗。

    张陌无奈,暗道贵人还是偏袒杜申,遂摇摇头,也跟了过去。

    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起码贵人对杜申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只要自己再出把力,这个祸胎也不是不能除。

    只要除掉此獠,自己才得以脱险,摆脱那被针对之困。

    “张陌,如此之穗,可亩产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