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何以为师 » 第4章 寒门子弟早当家 三岁已是放牛娃

第4章 寒门子弟早当家 三岁已是放牛娃

    那场大雪持续了好几天,待大雪消融之后,全村的人依旧不敢呆在家里,小心翼翼的在山洞里又躲了些时日,直到开春鬼子被打跑了,才重返家园。在这场劫难中,包括志远年仅一岁的弟弟在内,村里一共死了6个人,全部都只是草草掩埋!

    自打从山洞回家之后,慕道就没再去观音山住了,只是偶尔上山去看看或收拾一下。因为小孙子夭折后,孙氏便一病不起,增寿给她找了村里的郎中来看,捡了中药给她。叶氏也一蹶不振,茶饭不思。

    这天,慕道正在村里的祠堂给逝去的人们诵经超度!从外面风尘仆仆的进来一个穿着长袍的尼姑,静静的等待慕道诵经结束后才问:

    “您就是慕道师傅吧?”

    原来,这位尼姑是从桂林的能仁寺远道而来专程请慕道前去帮忙的法师!早上天不亮就出发步行了十几个小时才来到这里。桂林这次深受战乱之苦,百姓死伤无数,许多来不及撤离并在战争中失去至亲完全没了寄托的人都来到了能仁寺,致使寺庙一度超出了承载能力!一时间,寺庙不光是人们祈求平安的地方,更是为亡灵超度的居所,同时,还需要为人们提供心灵上的帮助与安抚……所以,这几天寺内每天轮流安排出一个人来去往周边小寺庙寻求可以帮忙的佛门弟子。想来慕道早已名声在外!

    因为已近夜幕,所以慕道邀请这位尼姑当晚先一起到何家住下,待她与兄长商议后明早再启程去桂林。尼姑也并不客套,只说这样最好。毕竟,何家这次也伤痛深重,孙氏和叶氏也都需要人照顾。

    增寿极力支持慕道前往桂林的能仁寺,说那里有更需要照顾的人。但慕道放心不下母亲和大嫂,增寿便说:

    “增辉已经7岁多,这些天他跟着你一起照顾阿妈她们,已经完全知道怎么给阿妈熬药了!就连志远都可以去帮着喂鸡鸡放牛了!你就放心去吧,阿妈那边,我会跟她说的……”

    增寿觉得,对于慕道那是个更为广阔的天空!在娘胎里就与佛结缘的慕道本就属于佛门,以后等他老了,也要跟着她去大寺庙里拜佛朝圣……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慕道就带着增寿为她们准备的窝窝头,和那位尼姑一起启程了!

    一时之间,家里的劳动力就只有增寿和增福了!15岁的慕莲每天去给人割猪草、剁猪菜,只能算半个劳动力!家里的光景更是难以为继了!增辉真的承担起了照顾叶氏和嫂子的任务,增寿发狠的揽活儿,东家的田还没犁完,就拦下了西家的田了,每天天不亮就出去,回来总是披星戴月!为了能多耕一两亩田、多换一两斤米,增寿让增福也和他一起,并且总是带着志远在田边,让儿子学着怎么放牛。

    每当增寿犁完或耙完一块田,就会把耕牛牵上田梗来把缰绳交到志远手里,让他牵着去一旁的山边或就近的荒田里吃一顿青草!如果是增福牵着牛上来,他还会把志远抱上牛背,让他骑在上面随着牛一摇一摆的,很是好玩!增寿总怕跌着孩子,大老远的喊着别给他骑牛,但增福总是会满足志远。有时候,在给牛吃草的空隙,他还会带着志远捉蚂蚱,每次捉到蚂蚱,他都会在田埂上随便拔一根又细长又足够坚硬的狗尾巴草,穿过蚂蚱的腮廓,直到狗尾巴草的尾巴挡住蚂蚱掉出去。有时候一小会儿功夫就可以捉到一长串蚂蚱,晚上回去放在火上一烤,蚂蚱翅膀会被烤得滋滋作响,而蚂蚱肉的美味更是妙不可言!

    还有更好玩的,那就是捧泥鳅!每一块水田里都有好多好多泥鳅,当增寿和增福的犁耙把泥土掀翻,藏在泥土里的泥鳅就会自己跑出来,甚至会跳出浅浅的水面!这时只需要对着泥鳅所处的大概位置,用双手捧起一大撮泥巴丢上田梗,泥鳅就会一起被捧上来了,待软软的泥土散开,泥鳅失去了藏身之所,便会弹跳出来,当它浑身粘上岸上的泥沙,就一点也不滑了,用两个手指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把它捡起来!然后同样可以用一根狗尾巴草穿过泥鳅的腮廓把它们串起来,再把尾巴那一头连带一整串泥鳅放进水里,只将另一头拿在手上或插进泥土里,这样,泥鳅既没法溜走,又不会死掉,等到傍晚收工的时候,再拧上这一串泥鳅回家!有时候一天可以串满好几串,是穷苦人家改善伙食的绝佳上品。

    一个春天下来,志远已完全掌握放牛需要注意的事情:不能让牛进入别人的秧田,更不能让牛吃秧苗,也不能让牛吃人们种的菜。还有,绝对不可以牵着牛去窄小的田梗,因为牛儿庞大而沉重的身体会把田梗踩崩,水田的主人会骂人!牛儿吃的草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越嫩越好!而且,那时志远就知道了牛有两个肚子,一个用来装水,一个用来装食物!增福告诉他说牛的草肚可以把吃进去的草储存起来,回头再慢慢消化!志远特别喜欢可以跟着增福出去放牛的时光,以至于当春天过去,已没有水田需要增寿和增福去犁和耙了,他还要闹着去放牛!

    在那段最灰暗的日子里,何家就只有志远还开开心心蹦蹦跳跳的,每天晚上都会拧几串泥鳅或蚂蚱回家,还没转进家门口那条巷子就会听到他叽叽喳喳的叫声:“奶奶,阿妈,我今天抓了好多泥鳅,还有蚂蚱……”彼时叶氏还沉浸在失去小儿的悲恸中,孙氏更是常常自责没有照顾好孙子而愧对逝去的昌裕老大人……但每次孙氏都会充满慈爱的回应他百般疼爱的长孙:

    “嗳!我宝仔回来了啊?晚上我们又有泥鳅汤喝啦……”

    而在病榻前守了一整天的增辉则会健步如飞的冲到巷子里来接哥哥和侄子,惊喜的从他们手里接过泥鳅和蚂蚱,爱不释手的把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