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何以为师 » 第2章 艰难岁月顾大局 童养儿媳别亲人

第2章 艰难岁月顾大局 童养儿媳别亲人

    从观音山回来后,增寿便想找机会与母亲商量宋家接养慕兰的事,但原本初一十五也都吃斋念佛的孙氏自6月19上山之后,也带着小儿子增辉和长孙志远在山上陪着慕道住下了!虽然后面下山回家捡了点衣物用品,但她回来时增寿又不在家,所以一直还没有机会说。

    这天增寿从地里收工后提着一扎连藤地瓜直接上了观音山。俩小儿见增寿上来,自然是欢呼雀跃的,志远和增辉围着增寿一个叫着“阿爸”一个叫着“大哥”,好不兴奋!增寿从布兜里拿出些许野果来给他们,看着他们又唱又跳的跑开去,增寿这才和母亲说起正事,孙氏觉得极好,让增寿明天就赶紧去宋家回复!增寿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孙氏便直接把话说开了:

    “你是担心慕兰不肯吧?但去宋家并不委屈她啊!这种年景,咱一张嘴就十来口人吃饭,你爸走得早,家里就靠你一个人扛着!我和叶青平常帮他们做那点小工根本顶不了什么!增福又贪玩不长进,慕莲虽然懂事又吃苦耐劳,但她毕竟才14岁啊……让慕兰去吧,这事就这么定了!”

    “阿妈你说的这些我都清楚,可是这也得慕兰愿意才行啊……”无论如何,作为长兄的增寿内心还是不愿意妹妹因为自己没能照顾好这个家而过早离开家庭……

    “宋家的人多好啊,你觉得你妹妹以后长大了能嫁进这样的人家?当年你阿爸在他家做帮工生病的时候,他们还给咱治病,要是换做别人早就一脚把你给蹬开了!儿啊,做人要知恩图报啊!就冲这一点,咱也应该说服慕兰过去!”

    增寿下山回到家时月亮都已经升上高空了,妻子叶氏已经带着小儿志端睡了。在家门廊东头侧门口,增寿刚好碰到慕莲、慕兰一人背着一捆干稻草回来。

    “大哥,这些草都已经晒得很干了,我们今天放牛回来特意去捆了两捆,天气越来越冷了,等下可以把床铺厚一点!”

    增寿让她们把干稻草先放在增福他们外面房间的床铺上,赶紧去后堂背的伙房吃晚饭。

    增寿家与另外三家人一起住着一座上下两套连居的老宅,两套居室中间有一条门廊,两头都开着门。上下各有东西两个厢房,除了外围四周是土石夯筑,里面全是木制结构,几条横梁的两头和每一扇窗棂以及高处的木牌坊上都雕龙画凤,虫鱼鸟兽都栩栩如生!志远五六岁之后经常照着上面的雕刻画画,但其中有几个动物到底是什么,志远到现在还没搞清楚。老宅的四檐巍峨卷翘,屋顶的瓦背平整扎实,上下居室之间有一个方形的露天大天井,其间堆满了各种粪箕竹筐之类的工具,还有一个大家共用的大石磨。后来听母亲孙氏说起过,这座老宅是志远家先祖所造,已经有100多年历史,那巍峨的屋檐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它曾经也门庭若市、它的主人也曾腾达辉煌过!但没有人告诉志远,如今为何如此艰辛如此没落……

    增寿一大家老小住上面屋子的东厢房,其内又分里间和外间,平常增寿和叶氏带着志远兄弟俩睡里间,外间则打了两个铺,母亲孙氏带着几个姑姑挤一个大铺,增福两兄弟睡一个小铺。堂屋的后面是伙房,也用木板从中间隔成了两半,另一半是东厢房的戚奶奶一家在用。下面的西厢房是小满一家,东厢房是文伯一家。四家人挤在这样一座宅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庭秘密可言,谁咳一声嗽,其他三家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原本想对慕兰开口的增寿最终只是说:

    “明天我们两个起早一点,把这些干稻草先给阿妈她们铺上吧!”

    慕兰当然不明白增寿的用意,一个劲的说:

    “大哥你去忙你的吧,我和二姐去就行了。”

    增寿揣着心事,没再接她的话,而是问她们看见二哥没有。两个人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清楚,对面厢房的戚奶奶充满了轻视与不屑的说:

    “还不是又出去赌了!”

    “天黑之前我看到他回来了一下的。”下面西厢房的满叔也答了一句。

    增寿“哦”了一声,表示听见了他们说的。便和两个妹妹进伙房吃晚饭了。

    第二天天刚亮,增寿就把慕兰拉起来提着那两捆稻草出发了。

    在路上,难以启齿的增寿还是在到达观音山之前对慕兰摊开来说了。慕兰第一反应异常强烈:

    “不!我不去!”

    增寿早就猜到了她会这样!家里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们兄妹几个却是感情深厚,尽管宋家条件优越,但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慕兰是无论如何不会同意去的。增寿原本就不愿将慕兰过早许配,见她态度如此坚决,便也没有再多言语!

    清早起来如厕的孙氏远远就看到了慕兰和增寿,还没等他们上观音山就和他们打招呼:

    “你们俩怎么这么早啊?”

    待他们上得山来,孙氏第一句话又问:

    “增寿你这大清早的不去做事跑这来干嘛?”

    “给你们送点干稻草上来啊……”

    慕道也起早准备念经了,与增寿寒暄了几句,见慕兰哭丧着脸一言不发,便问慕兰:

    “慕兰你怎么了,谁惹你了?”

    “我不想去宋家,你们为什么不叫二姐去……”慕兰突然咆哮起来!

    “哎呦我还以为你怎么了,这多好的事啊!别人做梦都想去,你倒好,人家看上你了你却这样……”

    其实孙氏早就猜到结果。

    ……

    “反正我就是不去!你们再说,我就和大姐一样来这里念经皈依佛门……”

    “你给我闭嘴!”一向慈祥的孙氏突然这么凶的说话,着实把慕兰吓了一跳:

    “你现在不去宋家,过几年也会找个人家嫁了!到时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有你哭的!眼下到处兵荒马乱的找口吃的都难,你以为你大哥每天起早摸黑的去帮工养活我们这一大家子容易啊?家里马上连稀饭水都喝不上了,这么好的出路人家求都求不来,你倒好还说不去!撇开这些不说,宋家的人也和善,之前你爸在他家帮工的时候回来就一直夸他家儿子性格又好又懂事……”

    孙氏喋喋不休的还有一肚子牢骚没发完,慕兰突然爆发了,哇哇大哭起来!一边哭喊一边说:

    “我只想跟阿妈和大哥在一起……呜呜呜……”

    “傻孩子,你大哥有空会去看你的,你也可以回来看我们哪!不过几里路而已……”

    “大姐,你快帮我想想办法……”慕兰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摇晃着慕道的手臂。

    “慕兰,世间万物,最难求莫过自由,但只有受得了约束才能享得了自由!不自在即自在……”

    “你别给我说这一套,你就直接说你也不想让我在家了呜呜呜呜……”慕兰哭得越发厉害了……

    “慕兰,你先冷静一下,回头好好想想姐姐的话,我真的认为,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慕道用手轻拍着慕兰的肩背,任她伏在自己胸前哭泣!增寿一言不发,默默的擦拭着眼角……

    当天晚上,增寿便步行一个小时去宋家回了信。听说GL市里已是战火连天,兴安县距离桂林不过百余里,现在也已人心惶惶,也许过不了几天,大家都要各自逃生!这个时候,将慕兰托付给宋家,对于需要考虑一大家子生计的增寿来说,无疑也是对她最好的安排。

    返回家时已是半夜,在家门口那条巷子,刚好遇到才出去玩回来的增福!增寿便咳嗽一声示意增福别回屋先,待增福停下脚步,增寿说道:

    “我们的钱米一分一毫都是血汗累出来的,你以后别再去跟他们赌了,就这样输掉了不值得啊……”

    这样的话增福已经听过太多了,所以他甚至都没有耐心听完,直接打断增寿的话说:“大哥我知道了知道了,我只是看他们玩,我又没参与……”

    增寿知道他没参与只不过是因为没有本钱,等哪天他手里有钱了肯定忍不住要投注的,所以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

    “这种地方,看都不要去看,不然总有一天要吃大亏的!”

    说完便摇着头回家休息了,但增福却认为自己是在伺机为一家人寻求一条更为轻松的出路。

    几天之后,宋振平带着儿子宋建华如约来接人了。孙氏和慕道头一天晚上就带着志远和增辉下山了。慕兰还是很抗拒,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垂着脑袋。让她叫“阿叔”她的声音也只是在喉咙里。宋振平倒是和蔼,一直笑容可掬的夸奖慕兰乖巧懂事。并让增寿和孙氏放心,说他一定会像待自己的亲闺女那样待慕兰。温文尔雅的宋建华有礼有节的给孙氏和增寿行礼,并客气的把带来的礼品悉数告知:

    “阿妈说孙伯母身子虚,叶大嫂现在也需要营养,所以让我们带了点今年的新米还有几斤猪肉给你们补补,这儿还有几块花棉布,可以给姐姐们做几套衣裳!”

    同屋的戚奶奶和其他未出工的人就像看大戏那样,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忙活,饶有兴味的凑着热闹。

    “增寿你可以啊,不声不响的就给你妹妹找了恁好个人家!”戚奶奶哼哼着说,其他看热闹的人也附和着。

    当宋振平起身告辞,增福陪着慕兰一起随他们走出家门时,慕兰突然回转身来抱着增寿大哭起来:

    “大哥,记住你说过的话,有空一定要去天霞桥看我……”

    增寿强忍着泪水拍打着慕兰的肩背:

    “大哥记得的,要听阿叔的话啊……”

    “恁难过还去啊?别去了呗!”戚奶奶的玩笑不痛不痒,却让人极其不舒服。

    “就是!去宋家享现福多好啊!还真的哭啊?”小满家李氏也附和着。

    “慕兰别难过,这又不是生离死别,以后想家了随时都可以回来的!时间不早了,我们先回去吧,爷爷可盼着你呢!”建华过来劝慕兰,宋振平也附和着说:

    “是啊,现在外面也不安全,日本鬼子随时都有可能打到这边来,我们还是早点出发吧!”

    慕兰这才依依不舍的抽泣着起身随他们往外走,待他们差不多走到巷子拐角处时,孙氏才用微弱得别人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对着外面像是自言自语的说:

    “慕兰你一定要好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