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何以为师 » 第1章 百折不挠为化缘 道姑修缮龙凤庵

第1章 百折不挠为化缘 道姑修缮龙凤庵

    1944年,日军入侵桂北,大肆烧杀抢掠。在距离兴安十里路的双河村,尚未感觉到战事吃紧,人们一如既往的犁田撒秧、下地做农,殊不知,一场或直接、或间接改变很多人命运的战争即将来临……

    两岁的何志远尚未记事,但在后来的岁月里某些恰当的时候,他亲爱的祖母——孙氏,用最慈爱的絮絮叨叨,为之还原了那些年曾经发生的一切!这孙氏内心虽痛苦却夹杂着珍贵点滴的记忆,志远在后来的岁月里从未敢忘记……

    当一阵响雷伴着大暴雨倾泻而下淹没大地的时候,志远20岁的大姑慕道化缘的脚步已经走遍双河附近的所有村落了。化缘的路上,一个瘦弱的女子背着一个竹筐,手里捧着一个小木盒,盒子的两侧各有一个提耳,提耳上绑着一根绳子在肩上斜背着,她就是志远的大姑——老何家生来就吃斋念佛的大闺女慕道!如果有人捐钱币,慕道就会让他们放进小木盒里;如果捐的是煤油、器皿等物品,能装进竹筐的就装进背后的竹筐,装不了的,慕道就会记下来,有了他们一声应承,到时候真的需要了也可以直接过来取。

    慕道是个与佛有缘的人,双河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何家大闺女打从娘肚子里就吃素,是个天生带着佛性之人。孙氏在怀着她时就不能进食荤腻,直到生下她来,哺乳期间都只能吃些素食野菜,哪怕喝一口鸡蛋汤,都会让她翻江倒海吐出来,如今慕道已年逾二十,依然每天念经参禅不染尘事,大家已经完全习惯当她是佛门弟子。所以,她一个弱女子要张罗修缮村后大头山背后观音山上的龙凤庵,在双河那一带,没有人觉得奇怪。倒是家里人都劝她放弃,但她仍然劲头十足,也许,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尽快修缮这个庵堂!

    相传,龙凤庵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历朝历代几度重建翻修,是兴安境内最早的庵堂,即便是在全国也十分罕见。据说,何氏先祖可大公曾读书于此,出仕为官后募集资金对此庵进行过修复。慕道从祖辈的口口相传中得知这一切,又跟随吃斋念佛的母亲孙氏多次登山造访、朝圣叩拜,心中对龙凤庵自然有一种异于常人的情感。

    但化了一个月的缘,慕道的脚都起泡了,也没少挨人家白眼,募集到的物资却寥寥无几,不过令人高兴的是,有一部分热心村民答应在修缮寺庙的时候过来帮忙!

    化缘结束的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慕道就拉着大弟增福一起,各挑了一担募集来的烂瓦破罐去观音山的龙凤庵了。观音山只是一座小山峰,位于双河村后那座高耸的大头山斜后方的山腰上,爬上大头山的半山腰,就可以看到观音山了,龙凤庵就在观音山顶。

    一路拌着荆棘往前绕到观音山脚下,可以看到一座白色的石塔巍然矗立!塔下还有村民焚香烧纸的痕迹,因为通往山顶的石阶路已被两侧枝繁叶茂的灌木丛完全覆盖,所以前来祈福的村民便选择了直接叩拜石塔。

    18岁的增福挥舞着砍柴的大刀,费了好一会儿功夫才沿着石阶勉强开出一条路来!两个人挑着箩筐一步一摇牵牵绊绊的到了山顶!这里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一片良田与山地尽收眼底!从旁边的空地上还可以看到两公里外的乡府所在地,看到那条蜿蜒的马路一直伸向5公里外的县城,而庵堂外面那几棵浓密的桂花树,把庵堂完全隐蔽在了其后,从山下的良田与马路上完全看不到这山上居然藏着这样一座古刹!

    而大头山与其相连的半山腰附近,绵延着一片草地,其间还有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溪……以前经常跟着大嫂叶氏和母亲孙氏前来祈福的慕道早就下定了决心要好好修缮打理这里,这儿真的是一块得天独厚的福地!

    庵堂的墙上长满了绿苔和其他寄生植物,破败的大门上方一块歪斜的牌匾上赫然写着“龙凤庵”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想来有着悠久的历史了!其四檐巍峨的棱角和其间残破的贡台以及布满积尘蛛网的佛像,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它曾见证数朝数代的成败兴衰,诉说着它的风雨沧桑……

    慕道和增福围着庵堂里里外外转了几圈,把前后左右的几条门全部都敞开通风透气,然后分工合作开始了一天的忙活,增福负责下山担水,慕道负责清洁擦洗。连中午都没有回去,累了、饿了,两个人就坐下来歇一口气、啃一口干粮,憧憬一下修缮后的庵堂又接着继续……

    “姐,你真打算以后搬到这里来住啊?”增福一脸怀疑!

    “那肯定啊!有什么问题吗?”慕道很笃定!

    “这儿离家里那么远,夜里山上还有野兽,就你一个人,你不怕呀?到了晚上想回家了肯定吓得连路都找不着……”

    “这儿有这么多菩萨,怎么会只有我一个人呢?”想来,在慕道的心里,这是个与上苍最接近的灵性之地,能够远离尘世的苦痛让内心获得安宁……

    第三天,何家能来的人都一起上山了,除了慕道和增福,能帮得上忙的增寿和慕莲、慕兰也来了,孙氏带着长孙志远和6岁的小儿子增辉也跟在大伙后面一起过来了。只有增寿家叶氏带着才过百日的次子志端在家。

    慕道根据之前化缘了解的情况,去村里请来了好几个人帮忙,其中热心的志权和隔壁小满还从家里扛来了几根杉树横梁,大家又从村里借来了一把长楼梯,齐心协力把寺顶已严重弯曲变形的几处给重新受力加固了!又把写着龙凤庵的牌匾端端正正的牢牢固定在了大门上方,再把墙体上的寄生植物一一清除,把一路石阶两旁的繁枝杂草进一步清理,破旧的庵堂看起来又重新焕发生机了!

    大人们一边忙活一边有说有笑,孙氏则带着志远和增辉在旁边捡拾干柴,顺便摘了一些野菜,待到晌午时分,在庵堂外的一块空地上用几块石头架起了一个炉灶,为大伙儿煮了地瓜和野菜汤。这座孤寂的庙宇,应该不知多少年没有这样热闹过了吧……

    在大伙帮忙把几处大的、高处的地方修缮之后,接下来的几天,慕道自个儿又仔仔细细的把庵堂的每一个角落全部打扫了一遍,光是观音菩萨和其他几个佛像就扎扎实实擦洗了一整天,整个龙凤庵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慕道最后一趟回家,把锅碗瓢盆和一些生活必须品从家里搬了过来。她要与菩萨相伴的心意已决,叶氏、孙氏和长兄增寿见她执意如此,便让她在一周后的农历六月十九再正式搬过去,那天是观音成道日,附近的村民信士很多人都会前去求神拜佛烧香祈福,慕道欣然应允。

    农历6月19的头一天,增寿提了一筐地瓜去街上换了点钱帮慕道买了三把香,并对慕道说:

    “慕道,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大哥只能帮你这点了,往后庵里的香火就需要你自己去化缘或者看别人捐的功德了……”

    一向寡言少语的慕道顿时红了眼眶:“哥,其实你不用帮我买这个,我用化缘的钱买了很多香纸,足够用一阵子了,我都从来没为家里做过什么、没帮你分担一点,你应该拿这些钱去买点东西给阿妈和大嫂补一下身子……”

    农历6月19这一天,何家老小早早就出发观音山了,路上遇到几个其他村庄赶早过来烧香的人,一路聊上山他们才知道慕道今天要正式入驻龙凤庵,踏着那条重见天日的石阶路,一路往上来到焕然一新的庙宇,几个村民对慕道都竖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

    “妹子,你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啊!其实这个庵堂早就该修一下了,只是没有谁愿意牵头而已……”

    慕道把从家里带来的几个窝窝头和地瓜在供桌上摆好,然后点了三炷香先来到庵外拜了四方山神和土地,又点了三炷香跪拜庵里以观音为首的众位菩萨!孙氏接着也虔诚的跪在地上絮絮叨叨的向菩萨祈祷了一番。

    村上和邻村的人们三三两两的提着篮子往山上来,大家看到观音山顶的缕缕青烟,老远就能听到他们的惊叹,都兴奋的加快了脚步,原本都是打算像往年一样直接拜山下的石塔的,居然可以上到山顶了!

    前来烧香祈福的人虽然不多,但是稀稀拉拉的也没断过。孙氏和叶氏带着志远和志端还有增辉在观音山下大头山腰处的草坪上玩耍,增福和慕莲、慕兰就在附近捡拾干柴和摘野果野菜,增寿则在庵堂门外与大家闲聊。

    每一个来烧香的人都觉得这个地方被收拾得干净清爽,人们烧完香都不忘到旁边的空地上举目远眺一番,龙凤庵不知有多少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慕道手持一串自己手工串起来的草珠子素珠,安然自在的盘腿坐于菩萨一侧的一块草垫上送诵念着大悲咒。

    这时天霞桥宋家的宋振平夫妇爬上山来,见到增寿,便上前来打招呼,增寿也忙上前去拱手问好:“振平叔林阿姨今天也过来烧香啊?”

    宋振平见后面又有人上来,便示意增寿到庵堂一侧:“增寿贤侄请借一步说话!”

    原来宋家老爷子的身体这段时间每况愈下,家里人商量着想给他最心疼的独孙子宋建华找个孙媳妇冲冲喜,但建华也才12岁,所以只能以童养媳的方式先物色一个合适的女孩过去养着。刚刚两口子上山时刚好遇见慕兰在路边摘野菜,心里甚是欢喜,因为老何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善良之人,像慕兰这样一个乖巧懂事又知根知底的孩子真是个不二人选,便意欲与增寿商量接养慕兰。

    宋家虽不是名门望族,但在兴安城关那一带也算是家境殷实的门户。以前志远的爷爷昌裕还在世时曾去他家做过帮工,宋家老爷人很好,曾给过老何家不少恩惠与照顾。如今年老体弱卧病在床,想来他们今天过来是要为老人家祈求安康的!

    但接养慕兰这事来得太突然,增寿一时没了主意。便说这事是事关小妹一生的大事,草率不得,容他回头与母亲孙氏商议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