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间热门词话录 » 诸子百家杂谈

诸子百家杂谈

    首先要说下在战国时期的广为流传的主要思想是杨朱学派和墨家,当时的儒家不仅不是显学而且并不受各个君王的待见,看《论语》就知道当时孔子的落魄。孔子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光收门徒、有教无类,这给后世留下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也打破了当时贵族阶级对知识的垄断。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大家都知道焚书坑儒这件事。但已我的观点来看这并不是秦始皇单一针对儒家的报复行为,这应该是当时秦国主流的法家学派、墨家学派和他们的小弟农家、杂家对当时山东六国更广为流传的杨朱学派的打击、毁灭。儒家当时不过是被AOE扫到了,谁叫它和秦国的主流学派都有不小的矛盾。

    证据就是在汉代时期,杨朱学派根本没有任何消息了,这个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学派在秦朝已经彻底被毁灭掉了。

    让我们继续,在西汉时期,在汉高祖、文帝、景帝时期,当时社会主要思想就是黄老了。不过那个时期法家、兵家也发展的不错。儒家因为鲁儒关系并不受当时的中央待见,刘邦都曾经把儒生的帽子当过尿壶,有个儒生为了见刘邦自称酒徒。不过那时候两个春秋学派(公羊派、谷梁派)和各个诗经学派,还有思孟学派和荀子的学派都在各地发展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汉武帝时期了,首先说下当时的背景。汉武帝执政后,当时因为匈奴时不时南下入侵,对当时的汉朝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从汉高祖被困白登山,而不得不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再到汉武帝的时候,汉朝对匈奴仇恨已经整整历经三代帝王了,这是世代的仇恨了。再加上当时因为文景之治留下来的巨大财富,让国家变得越发富强,有了发起战争的力量。所以当时整个社会从上(各个九卿、列侯)到下(边界饱受战火的百姓、地主)都在渴望发起对匈奴的战争,当时很多地主、贵族都渴望通过战争能得封侯之赏,从此迈入公侯阶级。这里提一下西汉早期的时候,成为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不仅需要有深厚的资历,爵位是列侯之位,而且还要有军功在身。

    当时执政派是黄老学派,他并不支持对匈奴的战争,再加上当时社会已经过了休养生息的阶段,社会寻求更进一步发展。而黄老学开始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诉求,因此黄老学逐渐没落下去。取而代之的是当时跳的最欢的,最支持战争的公羊派和当时最实干,最支持君王(帝王最喜欢的狗腿子)有利于中央集权的法家上台了。

    公羊学派主要思想就是大复仇,最著名的就是: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公羊学派主张大复仇,大统一,和对外扩张。这个学派也是出了名的能打,嗯,各种意义上,这个学派内部激进派的有些人崇尚言语解决不了的问题,拳头解决。这个学派最有名的人就是胡毋生和董仲舒。

    所以,很多人可能以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指整个儒家,其实不该这样写,应该是罢黜百家,独尊公羊儒才对。要知道公羊派和谷梁派还有左传派虽然都是春秋学派,但他们互相都认为对方是异端邪说,要知道异端可是比异教徒更可恨。这几个学派见面可是会打出猪脑子的,就像思孟学派和荀子学派一样纯粹就是死敌。不过有趣的是,公羊派和谷梁派都是今文经学,而左传派和鲁儒之类都是古文经学。

    然而悲伤的故事就是,今文经学在东汉逐渐消亡了,古文经学成立当时的主流思想。后世的儒家基本都是古文经学了,我们刻板印象中的腐儒也就是这个流派了。要说这两个流派的区别的,那就是今文经学更习惯变革和开拓性,古文经学偏保守。

    公羊派在董仲舒后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儒家学派了,董仲舒合并法家,玩了儒法合流,还合并了阴阳家、纵横家、黄老等。天人感应很就明显不是儒家的思想。当时还有一些混不了的黄老、墨家的人,就改头换面拜他门下的。没办法汉武帝喜欢啊,你想当官就得先学下皇帝最喜欢的思想吧,就像现在一样。不过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神化君权(君权神授),最终让公羊派沉迷于谶纬之学中,这也是公羊派在东汉逐渐消亡的原因所在。

    公羊派虽在东汉消亡了,但他在晚晴后期又开始崛起,它的思想对当时改良派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康有为、梁启超等就是是其中的大师。这个学派之所以在东汉消亡,最主要在于他一直想要搞虚君政治,但是屁股又不是完全坐在地主豪强那边的,所以在东汉左氏春秋兴起后,地主阶级抛弃了“公羊学”。

    儒:克己复礼,仁爱待人

    阴阳:阴阳五行,通天彻地

    名:巧辩概念,白马非马

    墨:兼爱非攻,人人平等

    法:法为国治,富国强兵

    纵横:合纵连横,搅动天下

    兵:上兵伐谋,武力致胜

    回复:如果仅以春秋战国而论,那无疑最后是法家的胜利。然而秦确实二世而亡,并没有笑到最后。汉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儒家一统江山的地位,然文景时期的无为而治修生息却又是道家的东西,也才有后来的汉武盛世。道家这时候也有部分转型为道教,虽然这个教没有发展成欧洲那样的神授王权凌驾王位的程度,但依然是我国古代政治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律法,源于法家,农耕,源于农家,兵法战略,源于兵家,外联内通,源于纵横,等等。所以说,如果纵观历史,真正的胜者,还是杂家。而目前,我们更提倡墨家的兼爱非攻的和平理念。所以说究竟谁胜不好说,但名家肯定是。

    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可见于《管子·地员》、《吕氏春秋》、《荀子》。杂家本是当年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其内容很多与方术有关。杂家代表性书籍一位是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另一是编撰《吕氏春秋》的吕不韦。

    杂家在历史上并未如何显赫,虽然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实际上流传下来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没有多少痕迹。“杂家”这称号,在历史上一般指全才。

    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的文化核心。儒家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孟子、子夏、颜回等后来逐步发展以教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堪称民族脊梁。

    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齐人邹衍是其代表人物。《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阴阳师操控式神是阴阳术师的主要法力技能。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组织称为“阴阳道”。“阴阳“的主导思想是以五行决定政治,概念,最早见于《易经》。《吕氏春秋》则直接受到邹衍学说的影响。大体而言,邹衍的阴阳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数术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研究阴阳五行说,能从天体的运行的计算来制订历法,掌握世间万象。

    名家是东周列国以思想文明开发的以文字代表其人、事、物、业的形态仪表、虚实形式、状况规律和表里得失的一种名实关系的一种人为的表达、传播、交流的载体价值能量延续的研究对象之学派,东周时代成为名符,到战国时称“刑名”或“辩者”,到西汉称“名家”,到当代称之为名气。那个时候的“名”不是有名的名、出名的意思,而主要是指事物的名称、概念与意念。

    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一,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杨朱之学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法是通过具体的刑名赏罚来实现的。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桑弘羊、王叔文、王安石、张璁、张居正、严复、梁启超等。

    纵横家,是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在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九流十家”【1】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设第划谋多从主观的政治要求出发。其祖乃鬼谷子,战国时人,籍贯不详,以隐于鬼谷而得名。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公孙衍和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是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精华。诸子百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着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等。兵家着作均是当时战争和治兵经验的总结,着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包含有丰富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战的哲理。

    道家,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九流

    所谓的九流,实际上是指‘上中下’三等。三教之中三等人;自然三三得九。至于上中下九流之说,则是源于《汉书·艺文志》。此中将天下学说分为九流十家。在《汉书·艺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九流十家,是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之所以以‘流’来形容,实际上是以社会形式比喻为水。无论是山河变换,还是水脉分流,水却一直遵守自然的规律的同时,依然展现自己的意志思想。而小说家,却往往要以迎合读者为首。

    儒圣贤言,道法无为。

    阴阳难卜,兵者诡道。

    名辨是非,墨守成规。

    法束本恶,杂学合流。

    医心济世,农足衣食。

    小说提笔,著百家鸣。

    杂家著名的人物应该是吕不韦,他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确实融汇了很多家的一些被广泛认可了的观点,比如阴阳五行等,而且有一些甚至是直接用的原文。首先,吕氏春秋的地位还是很高的,秦始皇在政治上统一六国,吕不韦希望在思想上先凝聚起共识,所以主持编写这部吕氏春秋,取的就是当时流行的各家之言,编写好后放在城门木板上让人修改,没有一个人能改一个字(虽然是大家很大程度上是怕他不敢去改,但也确实证明写的不错)。其次就是后人在对吕不韦进行派别划分的时候,觉得很不好分,因为吕氏春秋也不是他一个人写的,加上吕氏春秋又很杂,所以就把他分到了杂家

    何谓王道?对手不乖,便从他身上碾过去。

    何谓霸道?就算乖的,也碾过去。

    何谓天道?亲,今天该你被碾了。

    何谓帝道?你不想被碾,也不得不被碾!

    何谓儒家之道?碾过去之前跟他说一声。

    何为墨家之道?用器械从不乖的身上碾过。

    何谓墨者之道?用自己造的大轮子碾过去!

    何谓兵家之道?简单高效的碾过去。

    何谓道家之道?一边打酱油,一边淡定的看着你被碾!

    何为佛家之道?碾完你告诉你其实碾等于没碾没碾等于碾,你被碾是因为以前碾过别人;

    何谓法家之道?我依律严厉地将你碾过;

    何谓纵横家之道?我喊上一帮人来碾你!

    何为阴阳家之道?”我算出你今儿晚上要被碾过!”

    何为国际主义之道?我碾你是为了你好。

    何为中华之道?自古以来,你就是被我们碾大的.......

    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坐在轮子上大喊:“历史的车轮碾过来啦!”

    乱世当年,捧书一卷

    明灯映屋,满座先贤

    相隔千载,见字如面

    温良恭俭,血气争先

    稷下谈笑,千古名篇

    华夏文明,先秦烽烟

    山雨欲来,风云变换

    鬼谷山涧,成败问天

    一家之言,百家评判

    兵法儒墨,春秋论战

    张仪巧舌,惠子诡辩

    庄周遗梦,扶摇九天

    孔孟忧患,大义微言

    敦敦教诲,响彻万山

    兼爱天下,救民危难

    山清水秀,墨家总院

    孙武运筹,料敌周全

    吕氏春秋,时弊针砭

    绝学晦涩,正本溯源

    群雄争霸,百年恩怨

    治世良言,千古流传

    先人夙愿,后人指点

    不求扬名立万,但求自在超然

    东周狭末,百家争鸣,群艳绽芳。望殿堂之上,才士唧唧,阡陌之下,辩声涛涛。阴阳观天,农勤耕桑,欲寻天道踏律韬。还系繶,操甲兵之器,武膑料兆。

    治世行学多迢,叹天下诸侯卓执邀。见儒墨之争,救世繁爱;老庄之说,无为待朝。独具行台,鞅起申非,革法立根兴为邦。聚往矣,看桥段拖更,秦人饶舌。

    中国思想的发源很早。最早的记载是殷墟卜辞(也就是甲骨),从卜辞中我们印证了“商重鬼神”的说法,那时候我们就开始“敬奉祖先”(比如我们都是祭先人,因为太泛滥,才有“绝地天通”),也有了最早的“天人感应”。夫子“欲观殷道…得《坤乾》”,说的就是“信仰”;

    后来有了金文,《遂公盨》(也叫燹公盨)记载了大禹在平定洪水,敷土作贡之后,广施“德”的故事,于是黎民百姓视禹为父母,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德”,当时的人就知道“明俊德”,才能“永定于宁”,后来的夫子说大禹“无间然”,说的是“品德”;

    再后来有了成篇的文章,而《尚书·吕刑》更是记载了吕侯重申夏朝“赎刑”的事,人们知道蚩尤发明的刑法和五帝的德行,原来一样重要,并知道了“若网在纲,有条不紊”的道理,夫子“欲观夏道……得《夏时》”,说的就是“秩序”;

    而《诗》《书》《易》就记载了这些典章故事。到了所谓的“轴心时代”,中国出现了学术的大争鸣。

    从祖先那继承的“德”“法”“宗教”等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伸张。除了我们熟悉的儒道法墨兵;我们寻章摘句,了解了叔孙敖、杨朱、子产、惠施、公孙龙、邹衍等等他们的思想。

    又通过出土的竹简帛书,知道了《孙膑兵法》和《六略》同样是兵法;见识了《文子》和《黄帝四书》不同的道家;学习了《容成氏》和子思子;马王堆的《战国纵横家书》告诉我们张仪苏秦之外的纵横家;此外,还有天文医术术数等等等等

    诸子百家之后,郑玄注经,王弼注《老子》一直到现代这些对经子史集的训诂翻译都代表了我们对先贤的尊敬。

    后来佛学传入,是一次思想的大进步;到了宋代,经过了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后,陆九渊和朱熹出世了。

    再后来“以人掩书”的王阳明,开化日本的朱舜水,都是对中国思想的继承发扬;至于清代,除了疑古辨伪的经学家,也有顾、黄、王、戴、章等等。

    清末民国西学东渐至今,伟大的导师更是一扫当时思想。如今,我们哪怕是在在先贤的思想里学个皮毛,也足以受用终身了。

    回复: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明珠,当然无论是神之长子的巴比伦还是哲学自然之乡希腊甚至是天才横空的阿拉伯也都是各自时代闪耀的星辰。

    “若说有人乱世当年,邀赠我明灯一卷。

    就算相隔千年,见字如面。”

    不得不说这次的先秦风骨.诸子百家是我在非桥段这里看过的最动人的一段,看变法大成的时候因为商君的尽心竭力和孝公的壮志未酬而愤然落泪,看洗冤最终章时因为大宋的腐朽而感慨。但这次的诸子百家没有带感的节奏,没有角色的冲突,就是一首老歌,一群士子,把千年之前的故事缓缓道来。我感受到的只有厚重,只有传承,只有为我们国家有如此源远流长的文化而感到的自豪。或许是泪点低吧,眼泪就是那么默默的下来了。

    最后一段的填词,非桥段不仅带我们走遍了诸子百家,也提醒了我们接过先辈的思想,把他代代相传。不仅仅只是一味地读背写,更是要用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古代典籍的研究,从来就和科学研究一样,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绝对正确的注解。所以我们在接过上一辈东西的同时,也要搞出我们自己的成果。

    现在的世界这么大,我们的文化这么好,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它发扬光大。

    我个人最喜欢老子,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先知,神的代言人。

    先贤百家之言,为我华夏民族搭了一座房子,自从那时我们就生活在这座房子中,也不断给茅屋添砖加瓦。儒道法墨,纵横阴阳,不仅是这座房子的栋梁,也是我中华民族每个人的脊梁。

    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于迭代,推陈出新才是先贤愿意看到的,可惜后事儒学为了私利故步自封。那句不曾将信,寄托彼岸,极其催泪。纵身死道亦不消

    为什么我喜欢春秋战国时期:

    它具备了一切让人热血沸腾的因素。

    武将和文臣,恪守礼教和锐意变革,义正言辞和嬉笑怒骂并存。旧王室衰微,新诸侯相抵;天下英才投入不同麾下,成了不同王国手中的一张张牌。有的人牌好,却输得一塌糊涂,有的人牌差,不动声色逆转牌局。

    紧张刺激的交锋,微妙动作掀起的狂澜,有人为天下,有人为情怨。有大国争锋时风雨欲来的压迫,也有小国蓄锐时不动声色的蚕食。同师门的兄弟,曾经的挚友,为了不同的志向,可以毫不留情地刺中对方的弱点;世代的仇敌,见面即伤的仇人,在刀剑齐鸣中,又会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这是一场乱局,也是天下英雄恨生不逢当时的千古奇局。

    华夏真是种族巅峰,能文能武,起身能纵横厮杀开拓出960万平方公里,坐下就挥毫写就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其他方面饮食、文学、音律歌舞、建筑、天文、水利交通等等无不硕果累累,含金量十足,真是个勤劳勇敢的宝藏种族。

    华夏子民不是神选之民,没有神之园丁的高贵过去,他们有的是《礼记》中茹毛饮血的过往,是燧人制火,有巢建屋,神农种地尝百草,大禹父子两代治理水患……一代代聪明、勤劳、勇敢的华夏子民们发明创造,辛勤劳作,建立了举世无双的文明。

    “学习,改进,发明,工作,脚踏实地,自力更生。”这是华夏的祖先就曾经做过的事情,他们没有否认茹毛饮血的过去,他们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同样是洪水神话,圣经里是神降的天罚,印度神话是神度越了洪水灾劫。在中国就是大禹治水,允厘百工,尔其钦哉。就是实实在在办事。敬鬼神而远之。这是中国人自古相传的精神,就是实在办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是祖先崇拜而不是其他民族的神灵崇拜,我们不需要神

    关于荀子,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徒弟,但是他本身是儒家人,而其思想却重在人性本恶,这也是法家思想的重点之一。而战国,始终难以适应儒学,或者说儒学,孔家的儒学,就统治比不上董家的。但是其作为百家之一,对于思想基础的贡献,是惠及百家的,更是超越时空,所以我们有孔圣人,而不是董圣人。但圣人这个词,最好,不要在百家争鸣的环境下出现,就像现在思想的自由,不能被政治正确束缚。就像马列哲学是世界哲学的一朵奇葩,但不是这座大观园中唯一的景色。我想,希腊的思想的迸发和百家争鸣的壮观,都是在分裂中产生的。因为缺少统一的政治思想,因为战争需要实用,因为世界变得残酷。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去刻意营造那样的条件,我们要从根本上消除站在上面讲的一定是对的的思想,这对两方都好,对整个思想的发展更好。

    我最喜欢两个时代。春秋战国,和清末民国初。

    仿佛截然不同,甚至相反,一个以论述昭示着中国即将到来的盛世,一个以争辩哀悼着华夏已经逝去的暮光。一个见之盛赞,一个闻之哀然。

    但是你看,无论是什么时候他们都在努力,在大争之世中他们的热血在熊熊燃烧,照亮了沉重的历史在中华的道路上投下的阴影。

    他们论乱世何世,他们讲天道王道。

    于是争鸣迭起,历代史家,不曾歇笔。

    他们说争。他们求变。他们图强。

    于是那样沉重的帝国机器下终于有了一点点微小的光亮,从底层生发,照亮了整个天空的晦暗阴霾。

    我热爱这种精神。无论是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唇枪舌剑,还是清末维新派和立宪派的政体论战,他们的行为中都有一种风骨,毋宁言,脊梁。我敬他们,敬他们的一腔热血,敬他们的铮铮铁骨。

    那是大争的时代,也是文化纷繁,精神高扬的时代。

    那是人物的时代,也是历史的时代。

    我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我对这时代的渴望和崇敬

    回复:但是即使是最极端的时期,也总会有人理智地选择批判继承,也总会有人站出来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声。革新,就难免路途的试探。我庆幸,我们的文化没有在寻路中迷失。我也相信它不会迷失,因为它有着五千年的血脉,五千年的积淀。

    可是乱,是客观存在的,它本质上是一种矛盾。烽火迭起,民不聊生,战争,是谓大乱;经济跌宕,民心不古,危机,是谓中乱,至于身边的劳资矛盾,贫富不均,暗藏于安静的波涛下,但其实也是一种乱。我们的生活逃离不开,也离不开这种乱。与其逃避求宁,不如积极面对,毕竟平和只会磨光棱角,而汹涌才能抛光花纹。

    在想,儒家究竟影响到国人哪一方面了?想了很久,翻开历史书,突然拍案:中国人的本性啊!

    非攻,兼爱,仁厚,忠恕,这些不是吗?说儒家思想太落后的,你想过这是2000年前的思想,核心却仍然不忍抛弃吗?

    想当年北蛮侵略,我国一让再让,汉武时终于封狼居胥,但我们像匈奴那样,抢劫杀人放火强奸妇女了吗?没有啊!

    日本人侵略中华,亿万同胞誓死以血化作万里长城,他们终于走了。他们抢走了我们的东西,强抢妇女,屠杀人民,我们迫不得已用武力,这不是事实吗?

    以领土和国力看看:天朝何时像资本主义那样强取豪夺了?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是瓷器不是枪炮吧?乾隆盛世,我们没有东征西讨吧?恕我才疏学浅,只知道东征高丽一事,还有蒙古人统治时征讨日本,其余的殖民地统治,孟加拉饥荒,玛雅人灭亡,印第安人大屠杀,我的的确确不知道。

    国力衰弱?我国五千年有几百年是衰弱,几千年是繁荣的?但是要你拿着枪,打死一个年迈的老人,打死一个天真的孩子,强奸一个孩子的母亲,你干得出来吗?

    这就是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啊。你说这使得中国人软弱被人欺负,我同意,但你叫我学习如何茹毛饮血,如何强取豪夺,如何扩大地盘,对不起,我还是选择儒家。

    半盏明灯照经史,半杯浊酒敬百家,

    半本春秋定烽火,半部论语治天下。

    其实一直觉得虽然上下五千年,但真要说实实在在对今天产生影响的文化源头也还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而我对诸子百家最敬重也是最称奇的一点就是在那人类懵懂的年代,西方犹太教基督教萌芽的时候,诸子百家竟然没有一家将理想诉诸于宗教…面对如今的世界这是何等的独特…哪怕商朝重鬼神归根究底也只是重祖先,中国文明的特殊性啊,为什么就没有人在哪怕如春秋战国的乱世也没有诉诸鬼神呢…这种文明的现代性至今都受用,既然乘凉于前辈,我辈又怎能不为后世付出呢…

    整个周朝都是我最喜欢一个朝代,喜欢那时候人们的言而有信,喜欢那个时代下人们从心中充满对精神力量的遵守与敬重,春秋第一大国晋国的诞生竟然源于周成王的一句玩笑,史官竟然为了那个神圣职责会献出自己的生命,孔子的一生都充满着对恢复周礼的理想,臣子可以和国君平等坦率的交流,而不是那种死心踏踏的愚忠,国君昏聩无能,臣子可以跑到别国去辅佐国君,甚至可以复仇,臣子再怎么权力大,在礼制的作用下,也不能过分逾越自己的界限,周天子也一直宣扬德行的存在,主张国君要贤明而不是沉迷享乐,臣子也有自己的职责,要时刻为国君进献正确的计谋,喜爱那个时代下战争礼制,礼制的意义远大于战争的胜负,楚军渡河时宋军坚守礼制不偷袭,打输了,大将、国君即使成了俘虏也会优待,那个时代下,人们对某种精神力量的遵守大于了利益物质上的意义,可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那样的时代终究化为了历史的尘埃,被历史的车轮狠狠碾压,礼制倒在了物质利益获取的效率,战争从礼制的遵守渐渐化为了人数上的残杀,人们开始抛弃了礼制及对精神职责的追求,开始注重利益的得失与效益的多少,评判一个人的尺度不再是礼制职责的遵守,而是得到了多少失去了多少,因为始终维护心中界限的人只会被评为傻子,就像那宋襄公,及同病相怜的堂吉诃德,注重局势变化,审时度势并能获取到最大利益的人才会获取到人们的尊敬与崇拜,比如那郑庄公。由于礼制的崩塌,人们的思想动摇了,不知该去往何处,百家争鸣开始了,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解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都在奉献自己那新的主张,这些主张都没有对错,但时间却过于短暂,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治国,思想陷入了禁锢,汉唐宋明清两千年来,史书充斥着权力的斗争,为人处世,圆滑老练才是为官之道,真正恪守官本责的终究是少数,臣子是真正的被君主碾压,只能效忠这一个君主除非发动政变另立新君,终究还是那周朝最为可爱。。。。。。

    春秋到战国的一切变化,本质上是因为人口繁衍越来越多了,资源已经不足以分配了。

    换句话说,要么矛盾在内部被解决,要么在外部爆发,决不能让它在内部爆发。

    历时两个多月,利用闲散时间,终于拜读完大秦帝国系列丛书,这套书看的感慨良多,仿佛置身于战国之世,眼前不断浮现令我向往,敬佩,也有心酸的历史。

    看到了秦孝公忍辱负重,割让三百里河西送于魏国,只图秦国有时机去改革去变法;再到始皇横扫六国,气吞天下,一统中国的伟大壮举。也看到了六国从卑秦到弱秦再到畏秦,山东六国,不过如此。

    钦佩于商君的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甚至以身护法,只为秦法百世流传。

    惊叹于张子的谁言势利之徒不能樽俎折冲,于六国之中纵横捭阖,潇洒自如。

    惋惜苏秦的合纵大计却败于山东六国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中。

    耻笑自诩儒家卫道士的孟子,却迂腐的想要恢井田复周礼,逡巡复辟。

    悲痛于屈原殷殷报国之心,却被佞臣所迫害,跳江殉国的大义。

    悲夫商君,悲夫张仪。壮哉商君,壮哉张仪!

    战国之世,大争之时。百家争鸣,斯是如是。

    我想给儒家说两句话,很多锅其实儒家背的很冤,统治阶级选择某种思想作为统治工具,是希望通过这种工具达到一定的目的。左传中说“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你会发现基本上所有的统治阶级的做法都与之相反。你要全怪儒家不给百家活路,有点片面了,而百家思想的式微和消失,儒家自然要担上一分责任,却不应该是主要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说了不算,汉武帝说了才算。纵观东亚,朝鲜(指朝鲜半岛),日本,皆是受“五经博士”影响,从东亚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国家。五胡乱华以及元清的统治,始终没有改变华夏,而是不断的被同化成为了华夏的一员,举这两个例子只是说明儒家思想确实是一个优秀的思想。而历史上中庸的儒家思想比起其他百家思想也确实更适合统治阶级。另一个点,儒家并不是要各位成为老好人,先是有公羊派儒家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孔子本人更没有说过以德报怨,而说的是是“以直报怨”。儒家的中庸思想在那个刚刚经历了先秦和汉初的时期,显得再适合不过了,至于后来的儒家发展,掺杂了太多的权利,难以一言说清,总体上来说更像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到现在一味地去评价儒家的功过而不考虑当时的政治因素是有失偏颇的。如今儒家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了,但是“有教无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微言大义还值得我们去学习不是吗?

    东周时期的百家争鸣,在政治方面连今天的思想交锋都没法和它相提并论,汉文化过度政治早熟,政治思想领先世界上千年。但是遗憾的是除了零星的片段,我们几乎看不到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这些重要领域的成果。无数典籍,都是在讲怎么治国,都是先贤为了让自己的思想被统治者接纳,写给统治者的说教和劝告。要是墨家当年把物理学、逻辑学继续发展下去。。。要是道家能更深入地涉足形而上学。。。

    大争之世即是圣人出世之时。

    纵观史册,华夏先秦诸位夫子,雅典希腊各位先贤。

    我们传下来了,他们没有,所以我们领先了近两千年。

    西方的文艺复兴之火燎原而起,大明的资本萌芽却被扼杀在摇篮。

    他们涅槃了,我们锁国。所以他们领先了将近三百年。

    而如今,一切从头而来,一切又是并驾齐驱。

    在星海时代到来的前夕,定是一个大争之世。

    在星海时代到来之时,定时全球涌现圣人,人类的理念、观点、思想,彻底转型之时。

    无论是自在超然,还是想扬名立万,都不曾将信念,寄托彼岸我们中华民族自始至终从来不去将希望寄托于那些虚无缥缈的神仙鬼怪,自始至终无论是信仰祖先,还是尊孔,敬关公,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为我们留下宝贵的遗产,将我们放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伟人。父母的养育,祖先的耕耘,值得我们的敬拜,这也是饮水思源,也是我们的精神源泉,或者说信仰。所以为什么说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文字和历史。

    也正是这样,我们不会去卷入奇奇怪怪的战争,不会因为遇见困难而埋头跪拜,反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去解决,这也是我们务实,勤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