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间热门词话录 » 舜的故事

舜的故事

    人改变不了人,只能影响,对于舜身边的人来说,舜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引导人们怎么变善,大多数人都是向善的,而舜的家人是原原本本的恶人,再怎么引导,最好的结果也只是躲起来伪装自己恶的一面

    我反而觉得这点很真实。现在也有很多这种情况,有好些奇葩亲戚甚至奇葩父母不如朋友甚至不如一个外人。有时候有血缘关系反而会成为亲近的人伤害你的缘由,觉得你的付出理所应当,外人反而可能会礼尚往来,因为你对自己好而觉得欠了人情,想到无亲无故还对自己那么好很感动。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该有隐私、应该完全被自己给控制,自己生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但是外人反而不会。人就是具有多样性,人性也是复杂的。我还觉得这点其实蛮真实的。

    我老婆给骗子打钱,当她的面说了20多次,是骗子挂电话。她当着我的面把1万多块打给骗子。主打的一个不可理喻

    我前段时间看中国哲学简史的时候看到舜的弟弟被舜分封去了另一个地方,但是那个地方的人们后来居然为他立像立祠,还会为他举行仪式纪念。作者的意思是如果他仍然保持恶行,与舜作对,那么当地的部落居民应该不会为他做到这个程度,所以说他的弟弟后来应该是悔改了。

    回复:要是这些贤帝的后代都那么出色,家族王朝就不用换了,贤人的后代也是会有正常人的缺点的

    回复:那不是直接万世一姓了,是因为尧舜禹过于优秀,才成为尧舜禹,不是因为成了尧舜禹才变得优秀。如果长辈贤能,后辈就贤能,那还努力什么,不如找个好爹。

    同理,刘据和李承乾,这两个人,你能说刘彻和李世民没有好好教导他们吗?都是顶级的配置,顶级的老师,他们俩作为父亲,在贤能里也是属于顶尖的,怎么刘据和李承乾作为太子,一个自杀身亡,一个被贬为庶人呢?

    很简单,自己的成长环境哪怕你换一个人去同样经历,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关键看的是自己,不是别人,如果因为外部环境就能简简单单影响到自己,那么自己的人生观到底是别人的人生观还是自己的人生观?

    有些人就是我没见过的,就等于不存在,而且这种人普遍有一种现象,就是觉得自己比古人聪明,而且自己穿越到古代,肯定比古人要混的好

    回复:逻辑错误了,你说的你爸妈不信,不代表你说的外面的人就会信,楼主举的例子本身就有错误,这个医学博士说服不了他的父母不要买保健品,一样说服不了其他买保健品的人。就好像被猫咬你去问医生要不要打针,一般医生肯定要你打,只有跟你关系非常好的才有一定几率不要你打,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医生,不同情况下说出来的话是相反的。所以视频里的这个故事,极大可能是假的,但就算他是假的,只要你愿意相信,你就会自己找一些你自己认为有道理的理由去“证明”他是真的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我一直没想通,舜的父母和弟弟为啥就那么想谋害舜啊??舜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接受尧的考验了吧?也已经娶了尧的两个女儿了吧??再等一等自己的儿子马上就要大出息了,自己家的好日子也快要来了,做父母的弟弟的难道不应该好好把舜供起来啊??谋害了舜对他们仨有啥好处??

    嫉妒啊,再简单不过的动机。而且我记得他们好像打算杀死舜后把他的土地和女人都抢过来。

    上古史当中很多事情更像诸子百家为了阐述自己思想表述出来的,这当中有些是真实历史有些是穿凿附会,因此传世文献记载的事情不一定是真正的历史,包括《史记》给的黄帝世系其实更像大一统思想熏陶下为了编纂统一线性叙事把这些人物还有各种古史传说缝合出来的(不是说这个人不存在,而是有可能很多内容是根据这个人或者家族为事实衍生、赴会出来的。)比方说儒家叙述历史不希望其言不雅训,因此很多神话先祖的内容会被删改掉,因此把鲧说成大禹父亲,同时着重讲上古圣贤君王的道德品质来规劝君主重视品德以德治国;但墨家因为崇尚鬼神文化,因此会说尧、舜、禹、契、稷都是天生之子(老天爷生的);法家相信人性本恶会着重描述上古圣贤君王等的政治等斗争这些,道家会着重讲上古时期天下万国、小国寡民,来说明当时的人生活恬淡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根据一定历史来选择性论述自己的观点,真实情况不一定如此。

    说白了是春秋战国还有秦汉时期的古人和夏商西周乃至更早的古人有文化隔阂,加上各种记载历史的文献因为兵燹之灾丢失、传抄失误等等,那时候古人看到的历史不一定是真正的历史面貌,今天我们看古人其实也是这样。

    如果以阴谋论的视角来看,也可能是舜为了给禅让造势编出来的,或者也可能最初的版本就只是舜非常孝顺,但是之后越传越离谱了。

    回复:你们可能不理解,以前儿女多偏心眼,给儿子赚一块钱,女儿倾家荡产,都有父母能做出来。

    为了我舅舅一点好处,我姥姥她能把我妈杀了,只要有好处我都信她可以做出来。

    然后,只能在我妈这里活下去,其他孝顺儿女哪里都不让她住,最后我妈恨透了她赶走每两年死外面了。

    回复:拐卖妇女儿童的人,他们会在乎别人的代价吗?自己赚了就行,能看见有什么用呢?

    更何况,越是恶毒的人,内心越恶毒,他们有正常人三观,会那么做?

    他们不断害其他人,就会担心别人报复,自己恶毒怎么会相信别人善良?

    哪怕是现在,也存在这样的人,比如那个杀了自己博士儿媳妇的恶婆婆,她儿子是凤凰男,家里的房车和儿子工作都是儿媳妇家里搞定的,但就是因为她的博士儿媳妇没有像农村里儿媳妇对婆婆的那种无脑侍奉,她就怀恨在心,丝毫不考虑他们家有现在的生活,靠的都是她儿媳妇,心里没数的人海了去了

    世间百态,无奇不有。如果你站在施暴者(即父母和弟弟)的视角来看,你会发现太正常不过了。

    出于怨恨和恐惧。怨恨是因为舜一直被打压,但时来运转得到帝尧赏识并且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所以他父母和弟弟一直以来的施暴就显得那么可笑,对于部落来说,跟着舜还是跟着象已经显而易见了。

    恐惧则是舜的地位太高了,迎娶了娥皇女英两位帝女,又那么受帝尧器重,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舜是尧的接班人,这个时候舜和他们已经不是一个段位的了,谁知道这个时候会不会有其他人为了向未来的华夏之主舜示好而让他们悄无声息的消失?

    回复:对的,商周前弟弟继承权很大,看中东就知道了。而且早期部落社会包括商周为了血统的纯正(因为不确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杀长宜弟的做法是普遍存在的,通常有继承权的都是婚后生的第二个孩子,即使是亲兄弟被杀也很正常。加上因为祭祀的关系,很多大家族都是成年后再杀长子的。所以再加上传说等因素,史记这么写不奇怪。

    儒家对黄老最大的污蔑(也可以说对汉文帝),就是对军事无能的阴阳怪气,然而只要琢磨明白那三次匈奴入侵事件造成的“痛苦”有多荒唐,也就能理解舜帝道德神话到底哪里不合理了。

    跟舜帝神话最相关的部分,就是匈奴实质上根本就打不过文帝军队,前两次虽然取得了斩将破城的战果,但是远远望见中央援军都是拔腿就跑,最后一次汉中央军没有驰援,结果所谓的匈奴大军这次超级加倍闹腾了小半年居然一座城都没能啃下来。

    所以,舜能那么干一定有一个隐藏前提,舜是有实力的,而且这个实力是压坏父亲坏兄弟一头的,这两混蛋的战斗力被严重夸大了,造成了单纯以德服人的假象,就像表面上大杀特杀实际上见面就得跑的匈奴大军一样。

    因为真实的历史不是那种道德神话,当时的中华大地是部落联盟,连国家都算不上,五帝这五个人都是其中某个部落的首领,而部落联盟因为没有国家来威慑,部落之间的倾轧和内部的利益争夺非常激烈,甚至后来诸侯国对中央也不放在眼里,人家的斗争可不是“家长里短”,而是赤裸裸的利益,比如“后羿射日”其实是后羿作为其部落的首领灭掉了东夷(今山东一带)的九个部落。

    如果从当时的情况设身处地的想一下也不难理解。谁会真的把大权王位传给别人?尧舜之前从未有过禅让一说。自私自利的父母将心比心肯定也更不会相信尧会真的传位给舜。说不定尧只是在敲打自己的儿子罢了。尧赏赐了天大的厚礼不早取还等什么?而且看他们对尧这个王的子女不客气的反应来看,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夺了王的俩女儿应该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反而能攀亲。

    我觉得有可能是舜的家人实际上在舜接替权利的过程中是出过很大力的,但是可能被其他氏族势力打压不能出任实际职位所以留下来的记录就是舜本人贤德但是家人昏庸,就算舜本人知道家人要害死他也很不合理的,不然在舜还没出名的时候哪怕是睡觉的时候统一刀拉出去埋了说舜失踪了谁会在乎呢,特别公然烧仓库这种操作简直是离谱中的离谱。

    当时应该是家父长制度(父权制)刚具雏形的时期,母系的继承力量仍然很大。表面上,舜的母亲死了,所以苛待。实际上应该是母亲死了,舜失去了母族的保护并在继承母族上出现了不利因素。因为父亲的再婚可以看作是父亲的部族跟后母的部族进行了新的联姻。舜的母族首领由于死亡而舜年纪小可能已经被父亲一方半吞并,而新联姻后的弟弟是具有父亲部族与后母部族合法继承权的人之一。如果想要完全继承舜母族的利益,杀了舜是最好的方式。

    而且父权制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原因也不是网传的女性体力不足以支撑农业耕作,而是因为频繁生育导致的死亡。继承人死亡不利于部族继承。所以,后来弟弟想要跟尧的两个女儿结婚。谁跟尧的女儿剩下孩子,这个孩子就有继承尧部落和舜部落两边的权利。这时候还是用血缘纽带继承的,女性生育出来的是十分确定的血缘关系,那么就有权力去争夺尧部落的继承权。这个时候女性开始成为联盟的纽带,但还没有后来那样完全物化。

    回复:估计是从小想要彻底吞并舜亲生母系的部族。舜是他妈亲生的,在古代这是稳定的血缘关系。父系因为爹不能直接生,反而不是稳定继承。感觉尧舜应该是母系到父系继承的转折点。尧让两个女儿跟舜生孩子,就是确认生一个尧舜两个部落血缘的继承人,可以继承两个部族的权益,是双保险。

    以现代人的思想代入古代人本来就是很搞笑的,世界上也不存在感同身受只是应该尽力去做好;

    再者这里历史被记载也是为了让人们快速把握某某某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其能力,塑造他们的形象

    那时候的中国就是部落联盟,所谓天下共主就是几个部落首领选举出来的公认有德行的大冤种,要说特权是有,但不多,管不了其他部落内部事务,反而没事就要去调解部落之间的矛盾,甚至打仗的时候只是名义上的总帅,但真正能指挥的,也只有自己部落的军队…

    …所以史记里,尧舜禹都找过其他人继位,但都被拒绝了……因为没啥好处

    后来夏启废除禅让制后,除了两三个部落反对,其他都是无所谓,因为夏启再厉害,也管不了其他部落,哪怕后来进入了城邦时代也一样

    所以夏朝一直到灭亡,都是很松散的城邦联盟国家,之后的商虽然加强了集权,但还是方国和直辖两种制度,周朝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五帝”作为儒家的上古圣贤,必然是经过“美化”的,那么我们可以用逻辑推理把他们请下“神坛”,探究真实情况如何。

    1.在没有可靠的史料、考古证据的情况下,不宜全盘否定《史记》等的记载。

    2.尧选择舜作为接班人,很可能就是“儿子不成器,找个好女婿接班”,这种情况在后世也并不罕见。

    3.继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后来的皇权时代,新帝继位都经常掌不住权,被篡位也是常见。作为“太子”的丹朱,不是光凭身份就能掌权的;而作为“女婿”的舜,也不是想接班就接班的。所以舜的辞让,很可能是一种避免争端的政治妥协。

    4.舜被后妈和后母所生之子迫害,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不要太常见,完全可能是事实。但舜的态度,则可能是经过后世儒家美化的。我的推测:即便舜被“谋杀未遂”后极为愤怒,他也只能如履薄冰,做出姿态,以维持自身的“好形象”,舜不可能是一个“烂好人”。

    舜的故事很像我们村里一个小伙,他前几年已经是研究生了,前年他爸去世,他家里所有的财产被后妈和后儿全部占据搬到县城里居住了,村里已经不咋回来了,但小时候我听说他的苦难还历历在目,几千年前的事和现在发生的几乎一样,人还是人,毫无变化,历史总是相似的,因为人都是一样的没变,变了的只是我们的生活环境罢了。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河南濮阳的诸冯是舜帝的出生地。

    在古时河泽与濮阳实际上是一个地域。据考证,诸冯、负夏、雷泽、姚圩、历山、城阳等地,都集中在菏泽和濮阳一带,所以历代各家也大都认为舜帝的出生地应该在濮阳

    虽然历史上把权力交给别人,而不是给自己的后代的禅让制让现在的人无法理解,但是我记得一个研究恒星的专家说过,一个星球的寿命是几十亿年起步,不可能花几十亿年盯着一个星球,而是需要在同一时间对比新生的星球与衰老的星球,就像研究人类难道需要花一生的时间去研究一个人?肯定是在同一时间研究男女老少呀,同理,禅让制是不是真实的,直接看同样是部落文明的印第安文明,印第安也是禅让制,甚至是现在文明并不发达的非洲,都有中国人在当酋长,所以禅让制在历史上应该是存在过的

    搞政治的肯定不是老好人,但是上古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私有制都没发展多少,基于这发展起来的社会意识和主流价值观和我们现在真的很可能不一样,我还是觉得,这时候的天下共主真没我们理解的那么大权柄,相反,很可能是一个事多苦累的位置,干涉不了各个部落的事务,还要调节矛盾,是一个居中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人说他是老好人这个让人难以相信,但他绝对应该是个德行名望都被周围人所信重的人,所以真不至于阴谋论,人性有阴暗,但也有光辉呀,竹书纪年也不能乱信的,战国史书和汉朝的史记也就两三百年时间,离尧舜年代的时间,有区别吗?战国的史书基于当世的生产力和私有制观念,去揣度几千年前的一个社会,我觉得和我们现在去猜测古人也没有区别,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一个光正伟岸的虞舜形象,这对于我们也当有价值引导作用。

    至于说舜的家人没有被感化这件事,我觉得经历过自己父母被外人三言两语说动,却对你苦口婆心劝诫他们置若罔闻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这还是自身家庭和谐的呢,像舜这样家里人对他成见很深的,我觉得能听完他说话都实属不易,更何况感化呢;再者,舜作为五帝之一,历史名人,对那个时代的记载都是后世人们的口口相传,那史官们发挥想象对他的事迹进行润色必然是以他为核心的,那被他感化的人围绕在他身边必然被被写到,那没有被感化的人呢自然不会去写呀,而他的家人也由此必然会在记载中,更显得突兀了。

    至于竹书纪年,我觉得大家也不用太争执,看看就好了,有这空不如去看看大佬们的论文什么的,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发现历史的趣味性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至强则圣,至弱则奸。人强大到一定境界就会善良得像圣人,弱到一定境界就会变成奸诈的小人。善良一直都是以强大的实力作为基础。以德报怨,目的不是展示道德,而是展示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