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狼烟录 » 十六

十六

    【遒县长天观】

    一位看起来约莫五十岁的老道士,坐在偏厅,他拿着一本书,口中念念有词。他心念一动,好似想起了什么,对着门口放声喊道。

    “徒儿,可是到了日子?”

    “师父,还没到日子呢,那王爷结婚,和你有何关系,师傅怎么追的这么紧。”门外打扫卫生的小道士回道。

    老道士笑了起来,故作神秘。“那小王爷,是我侄儿。”

    “师傅可莫要再说此等大逆不道的话,教人听去,要杀头的。”小道士皱起了眉头。

    老道士笑而不答。

    小道士本还想说什么,突然看到门外有人朝这边走来,他赶忙作揖,让开了路。

    “师弟。”来人是一位鹤发长须的老道长。

    “师兄。”他看着来者,很随意的回答。

    “过往不必追忆。”

    “旧日如影随形,何况,我又有什么资格忘记。”

    他们说着小道士听不懂的话,小道士自觉不应该留在此处,便走出门继续打扫。

    老道长看着小道士出去了,压低了几分声音,靠近了师弟坐下。“师弟,你四处让弟子打听那小王爷的婚事。”

    “我关心。”

    “当年,我便是极力反对你入山进观的,但如今长天观平辈师兄弟便只剩下你我二人了。”老道长回忆旧事。

    “从那至今,我自问虽不曾与师弟亲近,但是也一直记挂在心,我也并非怀疑师弟皈依之心,但师弟打听这山外事,我便不得不提醒师弟,汝之往过,牵扯甚广,切莫殃及池鱼。”

    听闻此言,师弟一改之前强硬态度,叹了口气。“师兄,我知道你一心为了道观,自我入了长天观,前尘往事,我便是不想再有瓜葛,我这么做,只是为了我那小徒弟。”

    “祓邪子?”老道长十分的惊讶。“莫非…”他瞪大了眼睛,似乎想到了什么不可思议之事。

    “师兄莫要误会,只是依我那徒儿天性,留在观中非长久之计,我只是,想给他找个去处,有人照拂。”

    “为何要将这孩子推入凡俗。他一天未曾走出去过。”

    “是他自己说与我听的,他说他想出去。我告诫他,世界很大,人很复杂。但他反问与我,如何得知这些,我答不上来。”

    “他不过是孩童心性,贪恋繁华罢了。”老道长摇了摇头,虽不生气,但却不以为意。

    “是啊,这观内清修,哪里比得外面好玩。”他看着门外的天空,想着什么,随后一笑。“我这般年纪时,应当是在陪都,师兄身在何处啊?”

    “在这观内。”

    “欸。”老道士一咂舌。“说的自然是师兄年轻的时候,怎得拐到我这边了,我自是知道我在陪都之时,师兄就已经在观中苦修。”

    师兄没好气道。“再往前十几年,你想想我在干什么,若是没逃难进这观中做了道士,我应该已经死在刀兵之下了。”

    “好徒儿,快些进来,观主师伯要讲故事了。”老道士不顾师兄的阻止,大声的把徒弟叫了回来。

    “观主,师父。”小道士听闻忙冲了进来。老道长看到小道士已经进来,当即没了脾气,本欲阻止儿抬起来的手,也放了下来。“弟子洗耳恭听。”小道士假正经的凑热闹。

    “那我便给你讲讲你师父的过往。”老道长张口就准备揭师弟的黑历史。

    “师兄,不急,我的故事,等下我自己说便是了,你先说你的。”为了拉师兄下水,老道士不惜血本。

    “都不是什么好故事,非要听,我讲便是了。”老道长拗不过他们。

    他理了理胡子,娓娓道来。“我入观之时,便要比你如今还要大几岁,已四十多年前了,我当时便已成婚,有一幼子,倘若他能长大,应该和师弟年岁相仿。”

    老道长的老资历成了他暗示辈分的好武器,透过目光杀向了祓邪子和涵虚子。

    二人都不接招,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老道长顾不上埋怨这对师徒有样学样。“当时顾兆就已经残破不堪,北方早已被几个大将军掌控,旧都洛邑也早弃用,兆庭搬到了如今的南都康宁。北方的几个所谓的大将军,相互忌惮,缓以驰援,狩曲叱利氏便趁此机会南下,建立了如今的大新。这新军南下,拿下的第一个重镇便是如今里新的陪都幽州城。”

    老道长说的有些口渴,示意小道士倒茶。祓邪子很是听话,就冲过去拿出来师父珍藏的好茶泡上,惹得老道士一阵肉疼。

    “当时据守幽州的赵家,见大势已去,便放纵军队大肆掳掠民间,赵家也逃往了南方,我俗家便在遒县,自然也遭了殃,我家大兄,卷了些金银细软带着能跑的人也都往南方跑了,从此便断了联系,我带着妻儿跑进了这长天观,做了道士。”祓邪子给师伯端上了茶水,便又回身给师父也端上一杯,自己则继续站着听。

    “后来,难民越来越多,当时的观主师伯便开了院门,接受难民,没成想跟着难民进来的是瘟疫,我那妻儿和一众师兄弟,都死于那场瘟疫,便是当时的观主师伯也死于瘟疫之下。妻儿不在后,我就断了凡心,便在这观内修炼至今。”老道长吹了吹滚烫的茶水,细细的抿了一口。

    “眼看着流民越来越多,我观内又才有多少粮食,瘟疫也在蔓延已经到了束手无策之时,临渝关守将魏准开了关,叱利氏进来后,才又转危为安。当年施救之事,遍传出去,一时间有不少人入了观修行,一时间让我长天观成了鼎盛一时的大观,观内弟子足有百余人。便是当下,道不如佛,我长天观也有三十余名弟子。”

    说至此处,众人皆是一阵沉默。

    “坐下吧,孩子。“老道长看着听了半天故事的年轻人,有些心疼,便也拉着他坐下,还接过茶壶,给他也倒了一杯。

    小道士坐下,赶紧给老道长回了一个大大的笑容,老道长也被感染了,跟着笑了笑。

    “师伯,经历如此变故,心中可有怨恨?”

    老道长不自觉的瞟了一眼身旁的师弟,他只是聚精会神的品茶,对这个问题毫无反应。

    老道长笑的很坦然。“我一辈子都快过完了,这些事情与我而言,早就淡了,当时有何想法,也记不清了。”

    紧接着他表情认真的看着小道士。“孩子你就是太过年轻,又不曾踏出观门,你的想法太单纯,外面的世界,哪里是非黑即白的,我并非冥顽不灵之人,只是你这心性若是出了观,我与你师父如何放心的下。”

    小道士沉默着,低下了头不言语,似乎有些委屈。

    “罢了,先听我来讲故事吧。”涵虚子突然坐起身子,放下茶杯道。”你不是好奇为师为何从来不说吗,今儿便说与你听听。”

    小道士也抬起了头,看着师父勉强一笑,暂时放下了心中的不悦。

    “我的故事,便要在师兄的故事过后的十几年开始了。”老道士说起这些看了眼自己的师兄,神态稍有一些不自然,他确实不愿意提起过去,甚至,祓邪子感觉,师伯似乎也不愿意让他提起。“当年,我也是如你这般年纪,我便在那陪都内,我父兄都在战场上,便是母亲也不在身边,每日跟着我的便只有些卫兵,内侍和女官。”

    小道士听到此处已经有些不对劲,他不可思议的看了看他的师父,又看向了他的师伯。师伯点了点头,确认他听到的都是真的。

    “师父,你当真是…”

    “那,于我而言,也不是什么好日子?”涵虚子看到徒儿兴奋的目光,心思沉重的摆了摆手打断,示意他认真听。

    “我每日便只能接触到极少数人,觉得生活无比的空虚,我曾想过与我的侍卫谈心,但他不懂我,父亲,兄长偶尔回来,我便想要去找他们,可他们也只是草草打发与我,我懂,那个时间,他们有更重要的事,可我还是很难过。”他在这里顿了顿。

    “后来,我想了个法子,我只要做一些坏事,想必就能引来大家的注意力,果不其然有效果,虽然都是责罚,但至少我找到了我的存在感。”

    “之后,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纨绔流氓围绕与我,我便带着他们霸占农田改做猎场,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他似乎不愿意再多说这段内容。\u000b“这也是为何当初我想拜入观中,多数师兄弟都反对,当时只有你那已然仙去的大师伯力排众议代师收徒让我留在了此处。”

    “可师父为何来了观中呢?”

    “也许是害怕,也许是赎罪吧。”老道士不愿意多说。

    “孩子,师弟的过去,你知道这些便已是足够,多的与你无益。”

    小道士觉得有些扫兴,但也能理解师长的意思。

    他思绪实际上也有些复杂,他很难想象,平日里对他百般呵护的二人有过如此迥异的前半生,更让他不好接受的是,平日里偷奸耍滑却对自己很是温和的师父,曾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霸。

    与其说震惊,他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微妙的不甘——他不愿意去相信,他最爱的长辈是个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