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第三十六章 你就是安庆绪?

第三十六章 你就是安庆绪?

    严庄战死了!

    安庆绪还是有些敬佩这样的人的。

    所以当几百亲兵护着他,策马奔出洛阳城时,安庆绪不住地回头去望。

    望这座他们占据了半年之久的大燕都城,望那些曾经跟随安禄山雄心伟业的大好儿郎,望这些即将化为乌有,梦碎的一切。

    跑了许久,见亲卫中并没有见到张通儒和阿史那承庆的身影,安庆绪叫停了亲兵,四处环视,

    “将军呢?将军和右相没有趁乱逃出来!?”

    唐军进城的消息传至行宫时,宫里已经乱成一团。

    宫女、太监都在惊慌逃跑,安庆绪跑出大殿一看,才知道唐军进城了!

    这么大的事,连个通知他的人都没有,可见大燕朝内部早就乱得乱,跑得跑!

    达奚珣早已收拾好东西,匆匆赶来,见安庆绪还在发愣,他立刻命令亲兵去收拢人手,护佑天子,即刻出逃。

    “陛下,先逃命要紧!”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管得上别人!

    安庆绪不为所动,盯着身后看了许久,才回过头来,盯着达奚珣出奇冷静地问,

    “左相以为,我们现今应当逃到哪儿去?”

    达奚珣本就是担心被唐朝廷清算,才匆忙跟着安庆绪出逃。此刻听他一问,才恍然发觉,他们竟无处可去。

    幽州早已被唐军收复,大大小小尚在挣扎的几个县城,也将不日陷落。

    达奚珣在安庆绪的注视下,忽然脑子一闪,

    “陛下,我们可以去回纥。他们的游牧部落在草原上,绵延几百里。一旦能够同他们达成合作,卷土重来定指日可待!”

    “回纥是唐朝廷的重要盟友,现如今我们作为叛臣贼子,他们怎么会同我们合作?”

    “这……”达奚珣一时语塞,但这些人总不能在这里等死。

    他夺过安庆绪的马鞭,欲继续前行。

    忽然远处的山头上,一面“李”字大旗赫然而起,滚滚黄尘间,竟越来越近。

    这突然出现的几千骑兵,令众人猝不及防。

    等到反应过来,已被对方团团围住。

    带头的是一个银枪小将,他赫然收马,枪出如龙,达奚珣已被挑至马下。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此乃叛将安禄山之子安庆绪,现大燕朝皇帝。我乃前任河南尹达奚珣,特投诚至此,将此贼投禀将军,拔得头功!还望将军留小人一命!”

    “……”

    达奚珣摔落在地,头发散乱,浑身狼狈。

    只见他立刻倒戈,并对着面前小将连连叩首。

    安庆绪诧异。

    但他的话还没有说完,风声乍响,枪声破空,一颗头颅被银枪挑飞三尺,在众人面前画出一个赤色的弧度,最终滚落尘土。

    “晦气!”

    银枪小将淡淡收枪,英俊的面貌带着几分少年的桀骜。

    随后一点寒芒而至,那枪已骤然又落在安庆绪眉间。只听到空气中有人在问,

    “你就是安庆绪?”

    洛阳。

    封常清的大军很快顺利入城,张通儒和阿史那承庆的投降来得令人意外至极。

    “将军,这些俘虏的燕军怎么办?”

    “先压下去。”

    毕竟好些都是他大唐儿郎。

    远处有士兵将张通儒和阿史那承庆押解而至,封常清同副将摆摆手,走过去。

    “谢封将军履行承诺。”张通儒虽一身狼狈,但抬手之间,毫无阶下囚之意。

    能在关键时刻看清局势,果断与他们取得联系,愿意放唐军入城,只保这十万叛军之性命。

    封常清看向张通儒的眼中带了几分欣赏之意,随意点头,

    “两位怕是不日将被送往长安,获罪入狱,等陛下定夺。但我会将两位开城之义举,也如实上报!”

    “两位,请吧。”

    “谢将军。”

    随后张通儒、阿史那二人被人带走。

    封常清看着两人的身影,叹气道,

    “都是良才,奈何未随明主!”

    “这天下之众,良才芸芸。若任何一个都因未得明君赏识,而起心反叛,那国之将矣?”

    广平王李俶不知何时也站到身边,他语气笃定而带几分嘲讽,面上一片不屑。

    封常清一愣,“那广平王认为,此事当如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乃事之常情,承科举,进贤明,唯此而已。”

    唯此而已?

    天宝年间的科举制度,早已成为杨国忠收受贿赂的一种方式。

    前有李林甫妒贤嫉能,排挤忠良,后有杨国忠操控科举,打压寒门。

    若不是自己早几年跟着高仙芝,闯出了一番名头。此刻怕还是安西城下一个籍籍无名的貌丑之人。

    封常清并不赞成李俶的话。

    “封将军,有士兵回禀,安庆绪已逃出城去。我自请令前去追捕!”

    “广平王是陛下亲自封的阵前先锋,出兵即可,不必同我禀报。”

    李俶随后带了一队人马,奔驰而去。

    封常清看着他站在原地,心里忽然担心起一件距离他久远而又摸不着头脑的事。

    陛下对太子是什么态度呢?

    朱元璋对太子是什么态度呢?

    想要换了太子,但将唐玄宗的儿子挨个看了个遍,也没挑出个像样的人才来。

    老朱在御书房转了好几圈,高力士眼都晕了,他也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高力士连忙端茶过来,劝道,

    “陛下可是在为太子的事发愁?陛下先歇歇吧!”

    “这个蠢货!”

    一提起李亨,朱元璋的火就止不住往脑门蹿!

    这蠢货北逃灵武也就算了,他已经回朝半个多月了,太子李亨也丝毫没有要从灵武回来的意思!

    朱元璋喝了口茶,只觉得这茶拉嗓子,脑门上的火更旺了!

    他将茶水塞回高力士手里,嘴上开始继续骂人,

    “他私逃灵武也就算了?现在东宫还无人,怎么?还等着朕敲锣打鼓,圣旨三问,将他请回来?”

    唾沫星子和恼怒齐飞,喷了高力士一脸。

    高力士一边安抚朱元璋消消气,一面也忍不住在心里嘲讽李亨。

    太子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或许太子担心你动怒,已经知道自己错了。想等着过些日子,陛下火气消了,再回来认错也说不定。”

    “哼,等朕火气消了,东宫的位置他也不用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