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互穿:我朱元璋在大唐砍人 » 第三十七章 李亨:太子变太上皇?

第三十七章 李亨:太子变太上皇?

    灵武,驿馆内。

    太子李亨身边,现在除了随身的内侍和张良娣,已经彻底成了落单的寡人。

    就连从小服侍他的宦官李辅国也早已奔走而去。

    他待在孤零零的驿站里,除了吃穿用度会有人定时送来,似乎已经没有人再将他当做太子对待。

    张良娣也开始劝说李亨回长安去。

    但每每一提到长安二字,他就表现得浑身抗拒。张良娣没办法,只好先托人暗中关注宫里的动静。

    “殿下,洛阳收复,听闻广平王在阵前活捉了安庆绪!”

    “我们回宫去吧,殿下做了二十多年的储君。陛下总不能说杀头就杀头。”

    李亨揣着袖子坐在床边,闻言摇头,

    “他活捉了安庆绪,和本宫有什么关系?”

    “长安不能回,不能回!”

    “殿下!”张良娣见李亨不住往床角缩,登时有些恼怒。

    她当初跟着李亨,是想做一朝皇后的!

    而不是看着现在这个畏畏缩缩的男人,只知道逃避等死!

    “殿下若一味待在灵武,想来最后等来的不是废太子的诏书,就是赐死的圣旨!”

    “若回到长安去,尚且还能寻一丝挽回的办法!”

    “是进是退,陛下好自为之吧!”

    张良娣一脸怒气的看着李亨,连日来的后悔、恐惧、怨愤,在此刻通通再顾不上上下尊卑,她将怒火倾泄而出,转身拂袖就走。

    “等等!”

    仓惶之间有人抓住她的袖子。

    张良娣回头去看,只见李亨像被这些话一语惊醒,他紧紧抓着张良娣的衣袖,蹙眉沉默了半晌,最终颤声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回……回长安!”

    于是,当夜一辆灰扑扑的马车便离开灵武,向长安赶去。

    没有了来时的声势浩大,仍是一路的惴惴不安。

    随着洛阳收复,安庆绪被抓,这场硝烟滚滚的安史叛乱在其不到一年之际,就被朱元璋按着扑灭。

    而郭子仪、李光弼也因反叛有功,被朱元璋加封官爵,留在长安。

    朔北四镇由建宁郡王李倓整治半年后,也逐渐军事、政治、财政统归中央。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元璋这是要取缔边疆藩镇制度。识时务的还好说,若是那不识时务的李倓的兵马怕不日就要挥师而来。

    安禄山反叛,朱元璋都不怕,现虎视眈眈盯着各方节度使,就看哪个还不识趣!

    于是众人夹着尾巴纷纷主动上交兵权,便是那晚了半月的,随后便横死家中。

    节度使一职立刻变如烫手山芋,从此在朝堂上销声匿迹。

    太子李亨回到长安后,预想中的罚旨问罪并没有到来。

    除了三儿子李倓越来越受朱元璋重视,甚至时时将他带在身边教导,询政问事。

    一切如常。

    但一切似乎又都不如常!

    有次,李亨抱着张良娣的儿子李侗,询问他最喜欢谁时。

    李侗居然童言无忌,答道,“三哥哥”

    “因为皇爷爷也最喜欢三哥了!”

    李亨恍然回过神来,朱元璋之所以没有处置他,是因为他的三儿子李倓!

    想到此事,李亨慌忙找来张良娣商量道,

    “父皇有可能是要直接传位三郎,我们现在怎么办啊?”

    张良娣也吓了一跳,

    “自开朝以来,宫里还没有直接做了太上皇的太子,殿下不要多心。”

    话虽这么说,张良娣忽然想起李亨刚回东宫时,废太子的言论也曾在朝上甚嚣尘上。

    但没过多久,就没了声音。

    随后李倓便愈加被朱元璋器重,参政军事。

    张良娣心里大惊,李隆基该不会真的要直接传位三郎吧?!

    她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在李亨身边坐立难安。

    李倓刚毅正值,直言不讳,以前在东宫没少和张良娣作对。

    两人可谓是勾心斗角,水火不容,因此连带着李亨也对这个三儿子不甚喜欢。

    张良娣的脸色一阵白一阵青,比一旁惶惶的李亨还要紧张。

    李亨斜眼瞅了她一会,朝内侍大喊道,

    “去召广平王殿下过来!”

    片刻,李俶进到东宫。

    父子两人先是简单的问候一番,随后李亨一脸哀叹地对其说道,

    “现今三郎深受陛下宠爱,前两日吐蕃作乱,又领兵去平定了吐蕃。你作为本宫长子,也应心存抱负,莫日日待在这宫里,徒增眼色!”

    “陛下对我不喜,但尔等作为好圣孙,自当建功立业,社稷朝前,以至日后大定江山!”

    说罢,还疯狂同李俶使眼色。

    意思就是你也出去到陛下面前掌掌眼,要不然等到李倓建了军功回来,这大唐江山就是他的了!

    李俶垂着眼睑,假装看不见,一声没吭。

    等到李亨说完,他起身就迫不及待准备告退。

    李亨一幅气急败坏的模样叫住他,

    “站住!本宫的话,你听见没有!”

    从前在朝堂上没有胆量整治佞臣,今日对着长子倒是会挑唆二人,手足争斗。

    李俶站定,回头看着李亨,冷冷说道,

    “我和三弟都是父王的儿子,父王倒也不必厚此薄彼。反正无论今后是谁荣登大统,保父皇这太上皇衣食无忧就行!”

    说完,头也不回的出了东宫。

    气得李亨在后面上蹿下跳!

    李俶倒也不是没有想过那个位置。

    那天,朱元璋召他去御书房商量国事,问藩镇节度使制度他如何看待。

    李俶略一思考,节度使始在开元时期才逐渐势大,经安史叛乱后,其弊端虽愈加明显,但总不能立时就说翦除。

    他微微沉吟,回道,“节度使势大,边疆藩镇占据一方,财权自立,朝廷需徐徐图之。”

    朱元璋点头,复又去看李倓。

    李倓眉宇锋利,眼梢上挑,出言就要征战四方。

    “四方藩镇现今俨然成了一个个土霸王,臣以为不如趁叛乱初定,用兵强马壮的朔方军一个个打下去,识时务的自己将权力交回来,不识时务的就打到他识时务!”

    叛乱平定后,朱元璋将部分朔方军收归中央,重新编整了中央军队。

    闻言,他大笑重重拍拍李倓的肩膀,

    “好!不识时务的咱就打到他识时务!”

    随后,李倓领兵重新整顿朔北四镇,大唐王朝的节度使们一下子就都蔫儿了。

    李俶也明白,他距离皇位怕是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