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再造人间 » 第三十七章辽东隐秘

第三十七章辽东隐秘

    “小人不是逃兵。”

    老胡头摇头道。

    “是逃户。”

    炎唐承袭前明户籍之制,军户未经调动不得擅离籍地,更不得改行。

    这老胡头带着女儿来神京卖唱,显然是逃了籍地来的。

    “那也是逃兵。”

    贾敕冷冷道。

    “公子说是,那便是吧。”

    老胡头苦笑道。

    他没有暴起的意思,自接了刚刚那一坛,他就知道自己不是面前这个年轻人的对手了。

    “公子若要抓我去见官,小老儿并不反抗。但请公子收下我女儿做个婢女,她虽又瞎又哑,却弹得一手琵琶。便用于公子宴客取乐也是好的。”

    老胡头摩挲着胡翠莲的头发说道。

    胡翠莲听了老父的话,眼中流下泪来,嘴里发出小兽般的呜咽声。

    “叔祖,芸儿斗胆...”

    贾芸父亲早亡,自己又是个极孝顺的,哪里见得了这种场面。

    便是心中敬畏,也只好硬着头皮开口,却被贾敕挥手打断。

    “报不报官再说,且把逃户的原由说来。”

    他说道。

    “去外面守着,不许任何人接近。如有人擅闯,持我匕首杀之。”

    贾敕又拔出怀中匕首,连鞘交于贾芸。

    “是,叔祖。”

    贾芸恭敬接过,又喜又惧地出去了。

    老胡头看着那比短剑还长的匕首,眼角抽搐。

    这哪儿是富家公子,别是哪里来的悍匪吧?

    “坐下说吧。”

    贾敕看了眼胡翠莲说道。

    “公子面前,小老儿不敢擅坐。”

    老胡头推辞道。

    “让你坐你就坐,怎么做了逃兵,就忒也不爽了么?”

    他横眉道。

    “既如此,那小老儿就斗胆坐了。”

    见贾敕发怒,老胡头只好应了。

    他也不敢挨得太近,就找了个角落拉着女儿坐下了。

    “你究竟姓甚名谁,又是哪里的军户?”

    贾敕待他坐定后问道。

    “回公子,小老儿名叫胡喜,是辽东镇三万卫的小旗。”

    老胡头答道。

    “三万卫?三万卫不是前年就已经撤了吗?”

    贾敕疑问。

    “是啊,三万卫已经没了。所以小老儿其实连逃户也算不上了。”

    胡喜叹了口气,然后徐徐道来。

    三万卫本是前明洪武年间设立,初置于斡朵里,次年因为野人女真频频进犯而内迁至开原城。

    此卫远离辽东腹地,专为控防建州女真三大万户府而设(斡朵里部、胡里改部和桃温部),三万卫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炎唐得了天下后,也保留了三万卫的编制,让他们继续做辽东镇的矛头,抵在建州女真的胸口上。

    只是承天帝即位后,朝廷武备渐渐废弛,建州女真愈发势大,三万卫维持已是艰难,更无力再压制建州八旗。

    直到前年十月,建州女真首领奴儿哈赤借口贸易不公,亲率上三旗和正红旗强攻开原城,将一地之物资、人口洗劫一空。

    朝廷正严防蒙古诸部南下打草谷,无力恢复三万卫,便以多费粮饷,与国无益的名义将三万卫废止,余下的人口皆打散内迁。

    “小老儿拼命杀了两个建奴,不仅没有赏赐,反而要被追究罪责,自此心灰意冷,也不愿再待在辽东伤心之地。于是便带了女儿入关谋生,一路辗转到了神京。”

    胡喜伸手在女儿脖子上一搓,雪白的脖颈上赫然出现了一条肉虫般的伤疤。

    “翠莲和她娘一样,天生一副好嗓子,却被鞑子砍伤了喉咙。虽然侥幸逃得命去,却也再不能唱歌了。”

    他黯然道。

    “三万卫城高墙厚,炎黄年间还特地扩建过。听说光红夷大炮就有好几十门,怎么会被一攻而下?”

    贾敕问道。

    就算建奴兵真能以一当十,也顶不住炮弹犁地吧。

    “公子有所不知,三万卫与建州女真三大部落邻居数百年,双方交往密切。城中大小官兵,倒有一半都有女真血脉或干脆就是女真人。”

    胡喜摇头道。

    “他们开门投敌?”

    贾敕目光一冷。

    “一开始倒没有,他们毕竟是朝廷的兵。只是后来围城日久,却不见援兵,他们觉着不是办法,便投敌了。”

    胡喜回道。

    “没有派人向辽东总兵求援吗?”

    贾敕问道。

    “派了,刘指挥使派了三波信使,全都被截杀了。”

    “建奴竟如此周密?”

    他惊讶道。

    “不是建奴,有个信使拼死逃回了卫城。临死前他说...”

    说到此处,胡喜闭上了嘴。

    “为何闭口不言?”

    贾敕皱眉道。

    “公子宅心仁厚,小老儿不忍心见公子横死。”

    胡喜叹道。

    “普天之下,只有我让人横死的份。速速道来。”

    贾敕喝道。

    “敢问公子出身?”

    胡喜忽然道。

    “我乃金陵贾氏子弟,现居荣国府。先父与贾代善贾国公是生死之交。”

    他并不意外地回道。

    无论哪个宇宙,出身都是极重要的。

    “两代三国公的贾家。”

    胡喜心中有谱了。

    贾家如今虽然没落,但四王八公同气连枝的格局没变。

    尤其是王家的王子腾如今升了京营节度使,简在帝心,便是辽东总兵也不敢轻易得罪。

    “既如此,小老儿便说了。那信使说,截杀他们的人中,有一个是总兵府的人。”

    胡喜横下心,将本打算带进棺材里的秘密说了出来。

    总兵府的人截杀求援的信使,此等消息简直骇人听闻。

    但这样泼天的秘密却未让贾敕惊讶半分,反而有些索然无味。

    果然人类的历史总是会不断地重演,不论是在哪个宇宙。

    见他神色淡淡,胡喜悲愤之余又有些心安。

    对方没有立刻热血上头,说明也不会鲁莽的去找朝廷告状。

    “公子可是不信小老儿所说?”

    胡喜试探道。

    “我信。”

    贾敕摇头道。

    这种事情他前世见得多了,前前世的历史上也见得不少。

    “那公子何以冷漠如此?”

    胡喜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愤然。

    三万卫加上平原城,几万军民之血,难道眼前之人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吗?

    “愤怒未必要写在脸上。难道我听了你的话,义愤填膺地去兵部告状,闹得满城风雨,你就满意了?”

    贾敕反问道。

    “不会的,让你满意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砍掉李成梁和他满门的头。”

    他的话语极冷,却比刚刚的烈酒更能燃烧老卒的心火。

    “但告状是没用的,哪怕去告御状也没用。辽东离不开李成梁,朝廷更离不开这位压制女真数十年的辽东总兵。”

    李成梁做了几十年的辽东总兵,杀得女真人头滚滚,就连如今的建州女真之主奴儿哈赤,当年也只是他的一个仆役。

    虽然如今年老昏聩,对女真昏招频出,但依然是辽东之地一块不可或缺的镇山石。

    文官不喜欢他,皇帝更不喜欢他,但都没有什么办法。

    没有李成梁,辽东就得乱。

    而如今炎唐四面环敌,国境之内也是贼寇群起,辽东再乱,那就真是灭国之兆了。

    “养寇自重,这个你应该懂。”

    贾敕盯着胡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