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再造人间 » 第三十六章老兵未死

第三十六章老兵未死

    却说贾敕到了角门外,贾芸见了他直发愣。

    “呆头呆脑的作甚么?”

    贾敕斥道。

    “侄孙儿被叔祖一身的富贵气派晃晕了眼,竟不敢认了。”

    贾芸笑道。

    别说是他,角门外的门子也是各自心惊不已。

    以往都说,这位三老爷虽也气派,却不是公府里的人物。

    果然人要衣装,如今换了衣服,别说什么环哥儿、宝二爷,便是琏二爷也没有这样的人品。

    “给三老爷请安。”

    见贾敕似乎心情颇佳,众门子也大了胆子围了过来。

    “围着我做什么,我出门可没带银子。”

    他一眼就知道这帮家伙的心思。

    “侄孙儿这儿有。”

    贾芸忙道。

    然后从兜里掏了一大把钱出来,给他们一人抓了一把。

    这也是林九教他的,别看这些门子不起眼,交好了关系方便多多。

    “谢三老爷,谢芸哥儿。”

    门子们喜笑颜开地退下了。

    贾芸去马棚将马牵了来,两人纵马快奔一会儿就到了泰兴楼。

    贾芸早就订好了雅间,这会儿还没到时间,两人就先到雅间里喝茶吃点心。

    但凡大些的酒楼,必然会养些说书、小曲儿、杂耍之流。

    坐了不到半刻,便有一个老头领着一个小娘子进来了。

    “两位公子可要听曲儿?”

    老胡头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一进来就被贾敕胸前的织金盘龙晃花了眼,心中又是后悔又是庆幸。

    后悔是这等豪门公子惯难伺候,便是吃了亏也无处伸张。

    庆幸的是此等人出手也往往大方,一次便顶得上几日的辛苦。

    贾芸偷眼看那小娘子,生得袅娜多姿,尤其是一抹颈子白皙胜雪,让人食指大动。

    当然,他也就只敢看看。

    在贾敕面前,他是万万不敢放肆的。

    “不必了。”

    贾敕摆手道。

    他本就无甚音乐细胞,对这个时代的咿咿呀呀更是兴致缺缺。

    “是。”

    老胡头虽然失望,却也不纠缠,牵着小娘子就要退下。

    “等等。”

    贾敕忽然道。

    方才还未发现,这小娘子双眼无神,竟是个瞎子。

    “她是你什么人?”

    他问道。

    “回公子的话,她是小人的女儿,唤作翠莲。”

    老胡头颇为紧张地回道。

    “翠莲...你莫不是姓金?”

    贾敕面色古怪道。

    “公子说笑了,小老儿姓胡,既非东京人士,也不欠郑大官人的三千贯文书。”

    老胡头笑道。

    他这等久在市井卖艺的人,自然是听过《水浒传》的。

    “胡翠莲,他说的是真的吗?”

    贾敕问那女子。

    “啊啊啊。”

    胡翠莲张开嘴巴,却只能发出气声。

    她竟不止是个瞎子,还是个哑巴。

    “公子莫不是怀疑翠莲是小人拐来的?”

    老胡头看懂了贾敕的心思。

    “不错。”

    他坦然道。

    “公子仁心,小人在此多谢了。不过翠莲确是小人的亲生女儿。”

    老胡头躬身道。

    那胡翠莲也抱住他的腰间,朝贾敕连连点头,嘴里呜呜出声。

    见她真情流露不似作伪,他便揭过了这一茬。

    “既是哑巴,如何卖唱?”

    贾敕又问道。

    “公子不知,唱曲的是小人,不是小女。”

    老胡头笑道。

    “这倒奇了。来,请君歌一曲,我等侧耳听。”

    他来了兴致。

    “不知公子想听什么曲子?”

    老胡头问道。

    “捡你拿手的唱来便是,那等靡靡之音就算了。”

    贾敕摆手道。

    见有了生意,老胡头脸上就有了笑容。

    再听见他不喜靡靡之音,老胡头更是喜上眉梢。

    “既如此,小老儿斗胆,向公子讨杯酒喝。”

    他大着胆子道。

    “哦?却是为何?”

    贾敕问道。

    “小老儿的曲子,要喝了酒才唱得好。”

    老胡头昂首道。

    “好,你要喝什么酒?”

    “一杯残酒就够了。”

    老胡头舔舔嘴唇道。

    “残酒如何出好曲?来人!”

    贾敕喝了一声,吓得胡翠莲瑟瑟发抖。

    “来了来了。公子有何吩咐?”

    小二火急火燎地进来了。

    见父女俩抱做一团,以为是他们惹了客人,连忙又道。

    “若是他们不省事得罪了公子,小人立刻赶他们出去。”

    “谁说这个。你们店里最好的酒是什么?”

    贾敕问道。

    “公子真是问对了,店里刚到了十年的景芝酿。窖香浓郁,绵软清爽,最是利口。一瓶五两银子。”

    小二立刻回道。

    五两银子,这一瓶酒就够庄户人家三个月的开销了。

    “你酒量如何?”

    贾敕问老胡头。

    那老胡头被小二那么一说,本自伤感,听了他的话,眼中又焕发了光彩。

    “公子若不心疼,十瓶我也喝得。”

    老胡头大声道。

    “好,给他拿一坛来。”

    贾敕命道。

    “好嘞。”

    小二没有多说,麻利地抱着一坛子酒来了。

    “公子,您的十年景芝酿。”

    贾敕接过酒坛,一巴掌就拍掉了上面的泥封,看得小二咋舌不已。

    “请。”

    他忽然松手,一斤的小酒坛凌空飞起,直冲老胡头的面门。

    “啊啊啊!”

    胡翠莲看不见酒坛,却听得见风声,立刻嘶叫起来。

    “喝!”

    老胡头吐气开声,双手往前一推,稳稳将酒坛子抱住。

    只是从他脖子上爆起的青筋来看,这一接也并不轻松。

    嗯,果然是个练家子。

    贾敕颔首道。

    虽然老胡头的身形被布袍遮住,但露在外面的一双手掌已比常人粗壮多了。

    老胡头举起酒坛,微微倾倒,清亮的酒水便如一条白线落入他的口中。

    他喉头起伏不定,龙吸水般将一坛子酒喝了个干净。

    “嗝。”

    老胡头放下酒坛,打了个响亮的酒嗝,眼神却依然清明。

    “翠莲,弹琵琶。”

    那胡翠莲听了老父的话,立刻寻了个位子坐下,将琵琶抱在胸前。

    “边草,边草...”

    老胡头一开口,胡翠莲便知道是什么曲子,手指一拨弄,便是金铁铮鸣之声。

    “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歌声如大漠炊烟,在斗室中萦绕不绝。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琵琶声越发激昂,歌声却愈发疲惫,此种反差,令人气闷。

    终于,曲声戛然而止,歌声也化作一声长叹。

    “好曲好乐,词是谁的?”

    贾敕问道。

    “是唐朝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

    老胡头回道。

    “原来前唐已有好词。”

    他感慨道。

    众人都道唐诗宋词,却不知大唐亦有好词。

    “你是逃兵?”

    贾敕突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