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金陵纪事 » 第二十四章 云涌

第二十四章 云涌

    金陵城门在戌末关闭,卯时开启。各坊市更是一更三点敲响暮鼓,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

    孟允与林信几乎是压着城门关闭的时辰出了城,连夜赶往了军营,各位心腹将领已然在中军帐中肃然而立。

    “正月十五元宵之夜,镇北将军以捉拿奸细为由,带兵闯入凌邵府中。不仅在宴席之中揪出一名仇罗人,而且在凌邵书房搜寻出了与东宫的往来信件。”

    “与东宫的往来信件?”帐中有人出声问道。

    储君与手握兵权的将军私通乃是大忌。

    “这些先不管,我想知道凌邵是如何罹难的。”林信坐于主帅之位,揉了揉眉心。

    “镇北将军当场下令抓捕凌家众人,全家老少一共六十三人全部收监入狱。”

    抚冥镇乃军事六镇之一,此处没有寻常百姓,只有朝廷的军队驻扎于此,故镇北将军掌管一切军政大权,不受任何地方官府约束。

    “当晚,关于凌府伙同东宫叛国谋反的铁证和案情便连夜送往金陵。十六日清早,凌将军便被押解回京。在回京途中,十七日早便发现凌将军暴毙而亡。第二封公文,凌邵叛国谋反畏罪自尽,便快马加鞭发往金陵。”

    好一个如此下流,如此羞辱的罪名。

    “畏罪自尽,”林信咬牙切齿,一字一字的道,“他是想来个死无对证。”

    林信平复了一下心境,道出了关键所在:“动作之快,手段之狠毒,绝不是赵进一人可以做得到的。”

    “抚冥到金陵,八百里加急,也需四天。第一封公文早一天两夜发出,却与第二封公文同时到达金陵。”

    今日正月二十一日,再过一个时辰天就亮了。

    林信根据众人的消息理了理思绪,没过多久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眼下就看晏平帝想不想保住他的太子了。

    “联系军中旧部,给我查凌邵在回京途中经历了什么。不管赵进是谁的狗,我要让他为凌邵偿命。查一下那个仇罗人的底细,找出他在为谁卖命的证据。另外稳住抚冥,尽量拖延,保住凌家妻儿。”林信语气像是掺了火的冰渣子,透着深渊里渗上来的丝丝冷气。

    “至于凌家与东宫的往来信件,暂时不要轻举妄动。此事牵涉甚广,朝廷里的事,待我回朝后再做打算。”

    通敌叛国,栽赃嫁祸的手段过于拙劣。

    林信此刻心中愤恨与悔恨交织,满腔悲愤彷佛将他置身于熊熊烈火之中。若是他仍在朝堂中心,也许此事就不会发生,也许他就能早几日发现端倪,也许凌邵就不会死。

    “混账,你自己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晏平帝气的一把把所有奏折砸到当今太子脸上。

    年仅十六的太子此刻已跪了三个时辰,略微颤抖的身形满是狼狈。今早接到大总管高安传唤后,就一直跪在大殿外等着晏平帝兴师问罪,“回陛下,儿臣不知。儿臣是冤枉的。”

    “冤枉?从你东宫搜出来的东西如何解释?你一句冤枉就可以洗刷罪名了吗?”晏平帝一脚踹到太子身上,“此事一旦被掀到明面上来,逼朕废储的折子立刻就能堆满朕的案头!”

    晏平帝已经罢朝多日,为的就是不给宁王党参奏的机会。一旦东窗事发,这个太子怕是无论如何都保不住了。罢朝最多拖延些时日,饮鸩止渴罢了。

    萧承裕猛地被踹倒在地,心如死灰,“那父亲依言照做便是,不必为难。”

    “逆子!”晏平帝一把拖起萧承裕,便是狠厉的一巴掌。

    萧承裕咽下口中的血腥味,自嘲般的笑了笑:“陛下是舍不得我这枚棋子吗?”

    晏平帝像是被戳到痛处,暴怒道:“你以为被废了之后,你还能活吗?你的好兄弟宁王日日夜夜盼着这一天。”

    “儿臣知道,三年前母后去世,儿臣就该死了。”萧承裕连爬起来跪着的力气都没有了,但身为皇太子的骄傲容不得自己这么狼狈,一直挣扎着跪起来。

    “你!”

    “既然你那么想死,朕就成全你。这个位置你不想坐,有的是人想坐。”晏平帝泄愤似的一连朝萧承裕踢了好几脚,“废物一个,自己的东宫都看不好。你那个舅舅也是个没用的,朕给东宫安排了那么多人,竟没有丝毫政绩。”

    萧承裕一边忍受着晏平帝的毒打,还一边断断续续的回嘴。

    “陛下若是……”

    “觉得臣……不中用……”

    “换一个便是……”

    晏平帝其实说的没错,言偃虽是朝野闻名的大才子,但却不善于朝堂斗争,着实没有政治才干。如今朝堂派系林立,言偃保全自身都左支右绌,更不要说统率东宫。

    自从配天皇后去世,东宫便愈发的势单力薄。反观三皇子宁王,生母赵贵妃恩宠日盛。后宫后位空悬,赵贵妃统摄六宫事务已达三年之久,太子在宫中不可不谓举步维艰。

    不仅如此,赵贵妃的生父,三皇子宁王的外祖父,乃是权倾朝野的尚书令,掌握一国命脉的尚书台长官。纵然晏平帝有心扶持太子维持朝局平衡,却奈何不了尚书令在悄无声息之间早已党羽丰满。

    尚书台掌六部,尚书令赵壅又曾任兵部尚书,京城六卫中,武德、武威、广武、兴武四卫指挥使都暗中效忠于宁王一党。

    晏平帝手中仅有护卫皇城的一万禁军,京城六卫中的羽林左卫和羽林右卫。羽林左右卫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余人,而其余四卫却足足有五万精兵。

    两万对五万,宁王今日若想逼宫造反也未尝不可。

    京城中也不是没有其他军队。五万中军乃世袭军户,全都是些老弱病残、浪费军饷的废物,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给各方势力贪污军饷,偏偏晏平帝还动不得。最后就是林信的一万靖北军驻扎在金陵城外。

    当初晏平帝为了稳定朝局,将赵氏纳入后宫,培植毫无背景的赵雍,用以制衡士族。林信早就劝过晏平帝,不要养虎为患。但林信心里也清楚,此时的晏平帝已经对林信有所防备了。

    提醒他,不过是林信作为同窗伴读的最后一点情谊。飞鸟尽良弓藏,林信和晏平帝之间只剩下君臣二字。

    十年之久,赵雍渐渐脱离晏平帝的掌控,权倾朝野,将太子一党压得毫无喘息之机。

    当初林信从北境带回的二十五万勤王大军,绝大部分被打散重组,由新任镇北将军的赵进带回北境。当时正是因为赵进处于中立,未曾参与党争,自身又是庸才一个、毫无军功威望,晏平帝才会选了他担任镇北将军。

    如今赵进倒戈,是威逼,还是利诱,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尚书令的手已经伸到北境去了。

    六镇以军功发家,天高皇帝远。六镇将士,无论大小,只服统帅威望不服天皇老子,寻常官府根本插不进手,若没有武将介入,此案根本查不清楚,源头不清,太子的罪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武将,眼下哪个武将晏平帝敢用,养虎为患,引火烧身。

    晏平帝对着眼前的太子一通发泄,萧承裕何时晕过去的都不知道。

    “陛下息怒。太子殿下有错,陛下也当保重龙体,切莫过怒伤身。”若不是大总管高安跪在殿外求情,萧承裕怕是要被晏平帝打死。

    “送太子回东宫,找个太医给他看看。”

    自萧承裕被传唤入宫,晏平帝便派了禁军封禁东宫,搜查太子府邸,果不其然搜出了一干罪证。

    晏平帝发泄过后,便冷静下来盘点朝廷局势。

    眼下大将军、大司马林信,丞相冯坚白,不过是文武百官的象征罢了。既无兵权又无财权,唯一让晏平帝放心的一点便是持身中正、远离党争。

    “召定国公进宫。”

    晏平帝召林信进宫,提前准备好了两道圣旨。一道加封林信为太子太傅,一道命林信领中领军一职,掌管中军。两道圣旨均已交由丞相下发至中书省,只待明旨。但林信可以上书拒绝朝廷的任命,所以晏平帝需要知道林信的态度。

    林信进宫时正遇上丞相冯坚白从太极东堂出来。

    晏平帝想拖林信下水。眼下宁王一党还未将事情掀到明面上来,晏平帝先将林信拉入东宫阵营,再放些权让林信去查。若林信挡的住,便保得住太子;若林信挡不住,则顺带连林信一起收拾了。

    但若是林信真的能与宁王一党分庭抗礼,林信便又会重新掌权,晏平帝之前为削去林信兵权所作的一切便是徒劳。

    前后足足一个时辰,林信含糊其词,一方面表示自己丝毫不知此事,另一方面不表明立场。以前是晏平帝逼他,如今是晏平帝求他。

    而就在林信回府之后,左右权衡之时,关震从军营带来了一封印信。

    是抚冥的消息。

    林信有些不安,刚一展开印信,手便不可遏制的细微的颤抖不止。

    “凌府上至六十岁老翁,下至三岁幼童,男丁尽数被杀,女眷尽数被辱。凌邵六个儿子皆被凌辱致死,家中十岁女儿不知所踪。”

    林信气急攻心,瞬间引发旧疾,头疼欲裂。他扶着墙,一步一步挪出书房,接触到院中明朗的日光,林信忽然失了浑身力气,感到周身泛起一阵窒息的闷热。眼前的景物都模糊了起来,他再也站立不稳,整个人顺着墙壁倒在了地上。

    恍惚之间,只余一道微不可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