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山海南北 » 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

    刘裕灭秦以后,并没有搜出司马休之一行人的痕迹,原来司马休之、鲁宗之、韩延之一行见秦国被灭,只能又逃奔北魏。

    朝廷听说刘裕的捷报之后,连忙差了琅琊王司马德文、司空王恢之到洛阳表彰刘裕。

    “奉上谕,太傅刘裕英勇果敢,剿灭伪秦,擢加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宋公,并加九锡。”

    前文已说,九锡这个东西,那就是篡位的宣言,比如新朝的王莽同志。

    但刘裕为了维护自己的高大形象还是不接受,并且归朝之意迟迟未决。

    “二位,可先行归朝,大军刚历苦战,实在是无力长途跋涉,再有一件事,裕想请陛下迁都洛阳,然后缓图西北,光复晋家江山。”

    “太傅如此忠贞体国,真是晋家之福啊。”

    王恢之和司马德文客套了一会儿,就先行离开了。

    “王司空,你说刘太傅怎么不受九锡呢?”

    “王爷,你还不明白吗?这是嫌弃咱们的礼物备的太薄了。”

    二人相视不语,嘴角扯出一丝丝苦笑,“依老臣来看,还是表奏建康,请求再封。”

    过了几日,建康回信,“奉上谕,加太傅刘裕前职如旧,并擢为宋王,再加封十郡。”

    刘裕还是不接受。

    想刘裕也不是什么大恶之人,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的。

    他也曾剿灭了一大帮世家大族,也曾为百姓减免各种黑税,其中包括了山川湖泽的拥有权税、捕捞税等等,极大地增加了人民福祉。

    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如今,他也是这世家大族的一员了,如今,他再也不能放开手脚,而是转为了唯唯诺诺,勾心斗角了。

    日日笙歌,旁边美女做伴,一开始见姚泓的皇后生的好看,不想竟是个烈女子,只能是忍痛一并杀了。

    后来又找上了姚泓的妹妹,这刘裕比姚泓的父亲姚兴还大三岁,不知哪来的这么大魅力,竟然能让秦国公主青眼相加。

    在洛阳宫中,真可谓乐不思晋了,想他一个五十四岁的老同志,还能有这份精力,也是让人羡慕。

    手下一帮将领也看不过去,又无人敢上前劝阻,最终还是王镇恶打开了刘穆之的第二封锦囊。

    “将军等攻破长安,朝廷必然封赠,太傅虽老,但仍有少年之心,三秦美人众多,恐有留恋之举,将军自可进言,如若不听,可杀美人。”

    刘穆之虽然是智囊,但做事有点过火,难道说天下兴亡尽在一两个美人的石榴裙下吗?

    王镇恶看罢,穿好铠甲,直奔刘裕取乐之所。

    刘裕正在歌舞,忽然见王镇恶进来,差点失控,“滚出去!”

    “太傅,怎么能如此享乐而荒废大事呢?”

    “出去!”

    王镇恶拔出剑来,就要砍杀,这时突然来报,“报,太傅,刘监军去了。”

    刘裕闻言,神情恍惚,呆愣地问了一句,“哪个刘监军?”

    “建康的刘穆之、刘监军,昨日清晨,突发重疾,去了。”

    王镇恶一听,手中宝剑当啷一声落在了地上,“刘先生,为何如此?!”

    一个八尺大汉,在这一刻竟然也跪地不起,痛哭流涕。

    刘裕一步步地走下来,抚住王镇恶的头,“镇恶,擦干泪,咱们回建康,给道和送行!”

    夕日颓颓,最后一点阳光消失在了大殿中,刘裕坐在台阶上,眼前一幕幕都是刘穆之的身影。

    曾记得当时事务繁多,刘穆之就派了一些人把事情一件件地念给他听,然后让人记录下来他的话,再发出政令,刘穆之的房间里的灯光总是梦到后半夜。

    曾记得多少隐逸山间的高人贤士都被他说动,来为刘裕所用,才有了今日伐秦的成功。

    曾记得二人莫逆之交。

    “道和,难为你日夜操劳如此。”

    “我本贫家寒士,幸亏有太傅重用,才能享朝廷的俸禄,太傅每每供给衣食,都够在下吃穿好多年的了。”

    “哈哈哈哈哈哈,多吃好穿,你看你,瘦巴巴的像个柴火棍儿,每天也就是这一身儿白衣服,让人家还以为我刘裕亏待你呢。”

    不料想今日灭秦功成,竟成了道和留下的最后一计。

    翌日清晨,刘裕安排了关中事宜。

    刘裕次子刘义真为安西将军,都督雍梁秦州军事,镇守关中。

    谘议将军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为参军,五人共同辅佐刘义真。

    命令发出,王镇恶首先不干了,“太傅,昨日答应末将,一同回建康为监军送行,怎么又把我放在关中。”

    “镇恶,不要任性,你的心意我自然会带到,关中事关紧要,你必须就在此处。”

    未时,大军启程,一路上关中百姓无不痛哭,“刘将军,我等小百姓不受汉家教化已近百年,怎么今日才来,又要离去?”

    “想将军乃是炎汉之后,长安汉家十陵,是将军家祖坟,咸阳的宫阙,是将军家的私宅,怎么舍得东去呢?”

    刘裕也是含情脉脉,向西望去,他何尝不留恋这锦绣江山,这汉家圣地。

    只是刘穆之一死,建康再无亲信可言,刘毅和诸葛长民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怎么能够长久呢?

    只得是攀鞍上马,一路东去了。

    话说刘裕这安排确实有些迷,刘义真一个十三岁的小毛孩子,坐镇关中本来就是大忌。

    王镇恶祖上王猛,官至前秦丞相,父为河东太守,本来家就在关中,只是年少时随叔父衣冠南渡才到了江南。

    可以说王镇恶在关中的威望远远超过那几个参军从事,包括刘义真,臣盛于君,又是一大忌。

    沈田子此人大有刘毅之外宽内忌的优良品格,再加上他爹沈穆夫,早年跟随孙恩造反,那孙恩被谁所灭,自然不用多说,如今却安排他来辅佐,真是脑袋发昏。

    所以沈田子提前知道这个安排的时候,就屡次找到刘裕反应,“王镇恶乃是当地的名望大家,既然安排了他,就没有必要安排我们了。”

    刘裕也只能好言相劝,“古人说,猛兽不敌群狐,你们四个,有一万多兵马,害怕一个王镇恶不成吗?”

    刘裕一走,虎视眈眈的西夏就开始动手了。

    西夏现任的扛把子名叫赫连勃勃,其实他原本也姓刘,其父名叫刘卫辰。

    刘卫辰这一支和前赵的刘聪一样,都是追溯,其实都是鲜卑族,刘卫辰这一生就是在前秦和代国(北魏的前身)的夹缝中求生存。

    到他儿子这里,投奔后秦,后秦封他安北将军,并出镇朔方,然后呢,他就改了名姓,自称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在刘裕攻打秦国就做了预言,“此次秦国是保不住了,但刘裕入军关中,一定不能久留,等刘裕一撤,我就率兵攻打关中,来一个釜底抽薪!”

    等来等去,还真让他等到了,听说是刘义真留守,喜不自胜,发兵关中。

    刘裕其实也考虑到了赫连勃勃的存在,早就派人修书,与胡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赫连勃勃玩了一手模糊外交,也不点头,也不摇头。

    召集了二万人马,命其子赫连瑰南出长安,前将军赫连昌出潼关,长史王买德出青泥,自己带着人马作为后预备队。

    关中守将沈田子和傅弘之率兵抵御,还未见面,便听说胡夏来势汹汹,二人不禁泛起了嘀咕。

    “敬光,听说胡夏来势凶猛,我二人不过是一个参军,能否抵御得住呢?”

    沈田子思索片刻,准备甩锅,“仲度所言极是,不是还有王镇恶嘛?他那么厉害,还用我俩做甚?不如先驻扎下来,看看王镇恶怎么办。”

    二人驻扎防守在留回堡,派使者给王镇恶通信。

    看来那沈田子和傅弘之也不过是银样镴枪头,兵临城下还想着勾心斗角,须知此战不仅仅是你二人的性命攸关,也不仅仅是那刘义真,而是关中十余万百姓的生命,这样做,不怕关中百姓寒心?

    王镇恶听的来使汇报,也是阵阵后背发凉,“太傅以十三岁的小儿托付我等,我等应当尽心竭力,况且我能取潼关,全赖弘农百姓资助粮草,怎么现在有十万大军,防守留回堡,是何道理?”

    “他沈田子和傅弘之为一己之私竟然废公,我自己去!”

    说罢,遣返来使,披甲执锐,点动人马,兵发留回堡抵御胡夏。

    沈田子听的使者回报,心中更是愤愤不平,“怎么?我图一己私利?他王镇恶根在关中,他难道不是为了世家大族之安稳?”

    当下放出谣言,王镇恶要杀尽南来之人,绑了刘义真送给胡夏,从而达到自己做关中王的目的。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信以为真。

    王镇恶日夜兼程,哪来闲心听这些闲言碎语,只一心想往援留回堡。

    到了留回堡,沈田子假意欢迎,“将军得知我有难,特来援助,田子感恩不尽,还请到仲度处议事。”

    王镇恶不知其中有诈,并不带随从,只单人独骑,行之一半,忽然沈田子预备好的杀手沈敬仁带兵杀出,王镇恶当即毙命。

    可怜一代猛将,最终竟然死于同僚之手。

    沈田子又假传刘裕命令,诛杀王镇恶宗族,一时之间王镇恶之兄弟屠杀殆尽,只有一个王宪年幼时便流落北魏,还有一个王康,逃回江南。

    傅弘之虽然对王镇恶也有意见,但不至于如此的地步,不免惊恐失措,忙回长安,朝见刘义真。

    刘义真又召来王修,三人一同商量,此时沈田子也到了城外。

    “爱卿,怎么办?”

    王修无奈,只能让刘义真穿上铠甲,登上城楼,一边又让伏兵埋伏城外。

    刘义真按照王修的剧本开始询问,“下面可是沈田子将军?”

    “正是末将。”

    “听闻将军诛杀王镇恶并杀其兄弟,是何原因?”

    沈田子被问的脸上发烧,支支吾吾了半天,也之编造出了“镇恶谋反”四个字来。

    此时两旁伏兵杀出,捆了沈田子,送进城里。

    王修上前诘责,“你还假传命令,太傅什么时候让你杀王镇恶了?”

    沈田子表现的无辜又理直气壮,“几次三番我都问太傅,太傅对我言道,王镇恶虽然势力大,但猛兽难敌群狐,这不是让我杀王镇恶?”

    “你……你是真傻还是装傻?这是让你杀王镇恶,大敌当前,为了一己私利,擅杀朝廷大将,你该当何罪?!”

    沈田子沉默不答。

    “左右,与我拖出去斩了!”

    沈田子也不告饶,立时问斩。

    斩了沈田子,胡夏的军队依然还在前进。

    王修又命冠军将军毛修之代为安西司马,同傅弘之一道抵御夏军。

    二人在池阳同赫连瑰打了一仗,“我看那赫连瑰也不过是徒有其名,看来夏军虽然人多势众,到并不习兵法。”

    接着二人又在寡妇渡痛击夏军,两次下来,胡夏军队损失大半,只能是悻悻而返。

    刘裕这边,已经到了彭城,差人到建康去给刘穆之送行,顺便打听刘穆之的死因。

    “禀太傅,在下进了建康,去了刘府,见了江氏夫人。”

    “道和的夫人,她怎么样了?”

    “夫人很伤心。”

    “是啊,当年道和贫穷,屡屡到他舅哥家蹭饭,舅哥嘲笑他,道和的夫人就到长街上卖发,把卖发钱交给哥哥,道和对我说那时候夫人从不当着他的面梳头,哎,造化弄人啊,日子过好了,偏偏走了。”

    “在下劝慰了夫人,旁敲侧击问了监军的死因。”

    “怎么说?”

    “夫人说监军晚上和长史王弘见完面回来,就心情不太好,到了半夜突然痛哭起来,一时间竟然吐出血来,不多时就撒手人寰了。”

    王弘?!

    刘裕听的心里一惊,自己在关中时,只和王弘通过书信,心里写了平定关中以及迁都事宜,其中也不乏有代晋自立之意,想必是刘穆之知道了此事。

    哎!道和,难道你真的不能和我同路而行吗?

    想到此处,更加悲痛,“好了,知道了,下去吧。”

    刘穆之和刘裕同出寒门,王弘出于琅琊王氏,曾经最亲密的战友逐渐离去,曾经最痛恨的人却悄然而至。

    正在伤心时刻,又听得有人来报,“启禀太傅,沈田子擅杀王镇恶,已经被参军王修拿下了。”

    镇恶也去了,刘裕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倘若在回来之前带走镇恶,倘若自己不对沈田子说那些话,是不是就能改变。

    孤家寡人,看来相当这个孤家寡人,就必须损失曾经拥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