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逆贼 » 第十章 两条腿走路

第十章 两条腿走路

    “恭喜主公得偿所愿。”

    原本的郭府,现如今的大将军府正堂上,被单独留下来的贾诩明显稍有些紧张。

    “先生说笑了,郭某现如今可是就坐在了火山口上,稍有不慎,那便是尸骨无存之下场。”

    郭汜笑了,只是笑容里明显透着苦涩。

    不奇怪,别看他如今已经位极人臣,手下更是握有二十余万精锐步骑,看似威风八面。

    可实际上么,大半将领尚未真正归心,财政问题相当严峻,尤其是粮秣辎重捉襟见肘,一旦无以为续,原时空中的关中之乱少不得还会重演。

    “……”

    贾诩向来谨慎惯了,对这么个敏感话题,他显然不想接。

    “先生可有何教我者?”

    郭汜很清楚,贾诩这家伙就是属牙膏的,不挤,他就一准不出货。

    “主公立军规严军纪,赏罚分明,假以时日,军心必然归附,宽以待人,以德报怨,若能持之以恒,必可令天下英才来投。”

    “所差者,唯财政粮秣,窃以为当在此处多多着力,自可奠定万世之基业。”

    看了眼郭汜那似笑非笑的神情,贾诩知道,他今天若是不能说出些干货来,就铁定没将来可言了。

    “哈哈……,知我者,先生也,如今已是乱世,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诸如颍川郭嘉、戏志才、北海太史慈等等,都是贤才。”

    “郭某打算三日后,于大朝时请旨,下召贤令,诚邀各方贤才来京共襄大事,来不来、留不留,在他们,请不请,却是郭某的诚意。”

    “至于说到财政么,郭某打算两条腿走路,一是鼓励商贸,凉州多牛马,当可让商贾贩运至关东、荆州等地,以换回粮秣。”

    “二是鼓励农耕,凡民众开荒之地,两年免征,第三年只征半税,另,行军伍屯田之策,以足仓廪,先生以为可行否?”

    贾诩所说的忧患,郭汜早有考虑,问题是他就一个人,分身乏术,终归还是须得贾诩这等大才去绸缪帷幄,所以,他并不打算隐瞒自己的想法。

    “此策大善,只是,其中有两处碍难,一是天下已乱,商路难以畅通;二是关中水利失修已久,良田大多有主,大规模军垦难度不小。”

    对郭汜的深谋远虑,贾诩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不免大为的钦佩。

    “先生所言不无道理,然,办法总比困难多,商路难畅,那便就近交易好了,荆州、并州乃至豫州都是可选之地,赚不赚钱无所谓,但消能多多弄回粮食便好。”

    “如今天下割据势力已众,必然会互相倾轧,大乱之世已然初现,最迟年底,关东肯定会打成一锅粥,生产秩序败坏,粮荒必至,我关中若不早做准备,浩劫难逃啊。”

    郭汜记得很清楚,两年后,一场粮荒席卷中原大地,饿死的百姓不知凡几,关中、并州、豫州、青州、兖州尤甚。

    到那时,手中若是有足够的存粮,正是趁机吸纳难民,以充实关中、凉州等地的大好时机,断不容错过。

    “主公英明。”

    尽管郭汜没说到时候的具体安排,可贾诩却是瞬间便明悟了根本,心下里对郭汜的钦佩顿时便更多了几分。

    “先生先前所提的水利失修一事其实也不难解决,郭某构思了一物,当可为重修水利之利器,先生请看。”

    郭汜笑了笑,伸手从宽大的衣袖里取出了卷纸来,就此摊在了面前的文案上。

    “这是……”

    贾诩虽说饱读诗书,但,在水利工程一道上,却没太多的见识,只是隐约觉得郭汜所展示出来的器具构思巧妙,可又不知这东西究竟该咋用。

    “此物名为水车,安置于水流湍急的岸边之地,可自动将水从低处提升到高处,若是水流不够湍急,可以畜力拖拽,再配合以水渠,便可灌溉出大量的良田。”

    “至于推广么,先从军垦开始好了,连日大战下来,我军不是擒获了三万五千余关中军卒么,就都送去屯田也罢,如今已是五月底,距离冬小麦的种植季节还有近五个月,时间上完全够了。”

    “明春所开垦之地则多种大豆,以确保粮食储量,待得军垦见了成效,民间推广呼声必然大起,到那时,再顺势而为也就是了。”

    这年月,水车还没发明出来,贾诩不认识也属正常之事,郭汜并不觉得有啥可奇怪的。

    “主公心系百姓,贾某叹服。”

    这时代的上层主流根本不会去过多考虑百姓的福祉,可郭汜却是做到了,贾诩对此难免感慨万分。

    “先生若是觉得可行,此二事便交托给您了,从郭某以下,无论官民,皆由先生调度,务求尽善尽美。”

    手中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这等要务,暂时也就只有贾诩这等心细之人方可胜任,没法子,手上的人才还是太缺了些。

    “诩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对郭汜所表现出来的心胸、手腕乃至气度,贾诩确实叹服,也愿意帮郭汜处理这么些细务。

    但,要说真心归附么,他觉得有必要再看上一看。

    毕竟登上巅峰后就得意忘形的货色历代皆有,是不是明主,终归须得由时间来检验。

    “好,那就拜托先生了。”

    郭汜没说什么共富贵之类的话语,概因没有必要,所有的一切自然会由事实来证明……

    五月二十五日,天将午,大将军府的后花园里,高冠满座,太尉杨彪、一代名将皇甫嵩、名臣马日磾、黄琬、赵岐等都在,满满当当数十人。

    但却无人交谈,概因他们中有不少人都跟王允同谋过,难免担心新任大将军郭汜会来上个秋后算账。

    “大将军到!”

    一派令人难耐的死寂中,一声断喝突然响起,旋即便见郭汜在一群大将的簇拥下,昂然从后园门的照壁处转了出来。

    “见过大将军。”

    在经历过了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后,朝中这群重臣们再也没了往昔的锐气,甭管心中情愿还是不情愿,此时都不得不起身行礼不迭。

    “诸公不必如此,都请入座吧。”

    郭汜很客气,笑着便拱手还了个礼,浑然没见丁点的倨傲之色,妥妥就是一派的温润君子之形象。

    “谢大将军赐座。”

    这姿态,明显大出群臣们的意料之外,要知道郭汜往昔可是霸道蛮横得很,完全就是一个莽夫,跟现在一对比,简直判若两人。

    但,心中疑惑归疑惑,在这等随时可能被清算的节骨眼上,却是谁都不敢乱说乱动。